如何安抚刚入园的幼儿?
案例背景:小班的幼儿大都是刚从家进入学校的孩子,他们在刚入园的这段时间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焦虑。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如何安抚刚入园的幼儿?
案例背景:小班的幼儿大都是刚从家进入学校的孩子,他们在刚入园的这段时间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焦虑。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我们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稳定幼儿情绪的活动。有些幼儿不仅在早上刚入园时会哭闹着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经过一上午的活动后,中午准备睡觉时也会哭闹,久久都不肯入睡。为了让幼儿能很好地在幼儿园午睡,我班教师想尽了各种方法,可是几周过去了,有几名幼儿在午睡时还是会哭闹。
案例描述:瑞瑞小朋友每次到幼儿园来时,当她的爸爸妈妈要离开她时,她就会哭个不停,我就用玩具吸引她的注意,一开始好像很难吸引她的注意,不过后来我拿玩具给她,她会慢慢停止哭泣。然后在我们教师的带领下她会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游戏。可是一到中午吃完午饭,准备上床睡觉时,她又会哭着喊爸爸妈妈,要爸爸妈陪她。开始时我只能在她的床边不停地安慰她,告诉她:“乖,不哭了,老师在你身边,你好好睡觉,睡醒了,下午爸爸妈妈就会来接你啦!”等她不哭了,我便去看看其他小朋友的入睡情况,但是每当我离开她的床边,她就开始哭泣,并说“老师,陪我。”我不能老守在她旁边,还要去照看其他的幼儿。所以她的哭声还在继续。一开始这让我很无奈,不知道如何是好。但后来我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不理会她的哭声,慢慢她发现哭闹不像在家里那么管用了,她就停止了哭泣,慢慢睡着了。
洲洲小朋友由于比其他幼儿要晚来幼儿园很多天,当其他幼儿来园已停止哭闹,慢慢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时,他还在哭闹着要找爸爸妈妈。我们教师开始拿玩具给他玩,他把玩具推到一旁,继续低声抽泣。于是我们把他安排在其他不哭泣的小朋友旁边,想让他与其他同伴一起游戏,从而转移他的悲伤情绪,但似乎作用不大。他一个上午独自在那哭哭停停,也不和其他幼儿交往,也不与教师互动。到了中午准备睡觉时,他哭得更厉害,喊着要去找爸爸妈妈,外婆,叔叔等亲人。无论我们教师如何安慰他,好像作用都不大。最后,为了让他不影响其他幼儿入睡,我们把他放到稍远一点的地方,采用冷处理的方式,不去理会他,他慢慢就停止哭泣,睡着了。
案例分析:我们教师发现上面这两名幼儿爱哭闹的幼儿都是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在家非常受父母和爷爷奶奶等亲人的宠爱的孩子,他们独立性弱,许多事情比如吃饭﹑睡觉﹑穿衣等都由父母代劳。与父母、亲人之间没有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形成安全依恋的儿童一般更容易积极探索外界环境,情绪稳定性也较强,情绪调节能力发展较好,社会认知能力发展较好好,信任他人,未来发展会更自信、更合作、更友好、更热情、更乐观。而没有形成安全依恋的幼儿,他们在情绪稳定性、社会交往能力、适应新环境方面会存在许多的问题。对于这类幼儿,在他们入园后如何让他们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是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合作和沟通,光靠幼儿园教师的引导是不够的。
案例反思:要帮助这两位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幼儿园不哭闹,安稳地睡午觉。教师应与家长共同配合,一起帮助幼儿,让幼儿更加独立,更自信,更合作,情绪更稳定,逐渐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从而使幼儿的社会性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家园同步,共同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应该开始学习许多生活自理的本领,家长不要因为一味的宠爱而让孩子丧失了学习和长大的机会,这不是爱而是害。在家,教师应要求家长放手让他学一学,做一做,不会的多教教,不要图省事,或怕累了他。该让孩子自己做的就不要包办。对于幼儿提出的不正当需求,不要因为他哭闹就满足他,应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不予理睬,努力关心幼儿正当的需要,与幼儿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在幼儿园,教师也应适时地给予指导、帮助,也请班里能力强的幼儿教他。
二﹑共同努力,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幼儿在幼儿园与在家中有很大的不同,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只和爸爸妈妈等亲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接触更多的成人,并和许多同龄人在一起,在家中养成的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在进入集体后会有很大的不适应。幼儿在幼儿园不仅要学习自己洗手﹑上厕所﹑喝水﹑吃饭﹑睡觉,还要学习上课时的一些常规,包括坐姿,上课时如何举手发言等等。此外,还要学习如何与其他幼儿正确交往。这些都是集体生活必须的技能。这不仅需要教师在幼儿园慢慢引导,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在家中应该让幼儿在幼儿园学会的技能进一步得到巩固,与教师共同努力让幼儿尽早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幼儿刚上幼儿园为什么原因产生分离焦虑感的原因
1、环境的巨大变化
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1)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幼儿园有相对固定的一日生活时间表,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盥洗,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起床,而幼儿在家中的生活规律并不一定与此相符。有的家庭中生活作息比较随意,一切以幼儿的意愿为中心;有的幼儿甚至有一些不良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如晚上熬夜,早上睡懒觉等;有的幼儿则精力旺盛,没有睡午觉的习惯。据调查一些幼儿就是因为怕在幼儿园睡中午觉而不愿意来园。因此在入园之初,幼儿不习惯固定化的生活制度。此外幼儿园的饮食和饮水也和家中不同。一些幼儿在家中养成了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到幼儿园后不愿意进食一些食物。而有的幼儿则在家中从来不喝白开水,而在幼儿园提供的饮水都是白开水等。
(2)成人与幼儿的关系。
幼儿入园之初,见到的教师和小伙伴是陌生的面孔,容易使幼儿感到不安全。由于幼儿园是集体教育,师生比例为1:15或者1:20。也就是说一位成人负责照顾l5—20名、幼儿,这和幼儿在家中的环境有着天壤之别。幼儿不可能像在家里一样得到一对一甚至是几对一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如许多幼儿在家中睡觉时要有大人陪伴和哄睡,而在幼儿园则需独自入睡,儿在入园之初感觉失去了亲情和温暖。此外幼儿在幼儿园不可避免地会处于一种竞争的环境之中,如如何获得教师对自己的注意和关怀,如何占据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等。因此一些幼儿在入园之初会感到不知所措。
(3)陌生的活动室环境。
当幼儿初次踏入活动室时,活动室的环境对他来讲是完全陌生的和新鲜的。无论是桌椅的摆放还是盟洗室的设备等都与家中不同。这在使幼儿感到好奇和新鲜的同时,也会引起他的恐慌和不安。如有的幼儿在家中大便时是用坐式的尿盆或者抽水马桶,而幼儿园则是蹲式的,幼儿就感到不适应而引起心理上的压力。
(4)要求的提高。
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独立和自理能力,包括: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裤、自己上床睡觉、能控制大小便、自己游戏、遵守一定的规则等等。这些要求都有可使幼儿感到是一种挑战和压力。
2、家庭的因素
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入园适应快慢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在平时不娇惯孩子,注重幼儿独立能力培养,鼓励孩子探索新环境和与新伙伴一起玩的家庭,其幼儿入园的适应期就较短,幼儿的情绪问题也较少。而那些娇宠溺爱、一切包办代替的家庭中的孩子则需要较长的适应期。甚至有一些孩子由于环境的巨大差异和转折而出现情绪和生理上的问题。如有的孩子因过分哭闹和情绪的不安,而出现夜惊、梦魇或者腹泻、生病等问题。
3、自身个性与经验
研究证明在入园之前有与家长分离经验的幼儿比较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性格外向、活泼大胆的孩子则要比那些性格内向、安静胆小的孩子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