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宝爱告状怎么办
本文根据孩子告状的目的,选取三种典型场景,让妈妈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有效
但是,我们提倡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作为父母,要耐心分析孩子的告状心理,正确处理孩子爱告状的行为。
本文根据孩子告状的目的,选取三种典型场景,让妈妈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引导。
表现一:检举家人 案例 镜头1:妈妈,爸爸今天又吸烟了!
镜头2:妈妈,哥哥还没洗手就来吃饭了! 原因分析: 对规则的敏感性
成年人所讲的告状,是指告密或搬弄是非。这是不正派的行为。可是幼儿的告状是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这说明儿童已经开始有了进行是非判断的意识。因为三四岁的孩子已经能记住父母定下的规矩了,如他们记得妈妈规定爸爸不能抽烟,所有人吃饭前必须先洗手等,并且大都无条件地相信它们的权威性,对这些规矩极其敏感,一旦谁没有按照自己熟悉的规则去做,他们就会觉得不能理解。对一个人不可以的事,对所有的人都应该是不可以的,怎么可以有例外呢? 对策: (1)及时安抚
(2)积极处理
告了状,就要结案,这样才是对宝宝真正负责任。要根据你得到的信息,采取最积极的处理办法,比如当着宝宝的面,让爸爸把烟都交出来,并说明抽烟是有害健康的。让哥哥先去洗手再来吃饭,并告诉哥哥,不洗手就吃饭是不卫生的。要让宝宝知道一些正确的规则是应该遵守和坚持的。
表现二:检举犯错误的朋友 案例 镜头3:妈妈,明明又掐花骨朵儿啦。
原因分析: 渴望获得成人的肯定
孩子告状,常常是希望获得父母肯定、认同的一种方式。这也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之一。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老师和父母对循规蹈矩的孩子一贯是鼓励的。所以宝宝会检举他人,追求自我表现,希望成年人对他自己的是非判断做出肯定。同时,告状说明孩子有了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也许会想我要是摘了花儿,妈妈要发脾气的,因为妈妈说过不能摘花,所以我没有摘花儿。但孩子总是先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对自己的缺点,即使这些缺点与别人的一样也不容易发现。所以,孩子喜欢告别人的状,以示别人不好而自己好。
对策: (1)对宝宝好的行为给予肯定
渴望受到大人的关注和夸奖,是幼儿的一种普遍心理。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萌芽,有了初步的独立意识,但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和实际处事能力又相对偏弱,所以遇到问题时,孩子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告状,向成人求助。针对这种行为,首先我们应该对他的行为给予肯定,如我们可以表扬他说:明明摘花是不对的,你没有这样做是好孩子。这也是培养儿童形成正确的判断力和良好的克制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2)把被告当作一面镜子
表现三:检举与自己发生矛盾的朋友 案例 镜头4: 大型玩具里有一个小秋千,过了一会儿宝宝急匆匆跑过来对妈妈说:妈妈,小吉不让我荡秋千。
(案例)镜头5:姑妈,姐姐不让我玩她的布娃娃,还说:‘想玩,就回家玩自己的去!’朵朵跑到阳台,哭着向正在晾衣服的姑妈诉说着小表姐的罪状。
原因分析:
(1)宣泄紧张情绪
当宝宝与伙伴发生了矛盾,或受了委屈,而向成人告状时,这实际上是孩子宣泄紧张情绪,减少忧虑,以求达到心理平衡的一个过程。告状时他心里会想我每次荡秋千的时候,都让小吉和我轮流打,可是小吉只顾自己一个人打,根本不让我打,不对的是小吉啊!
(2)寻求帮助
4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不时会出现一些分歧、不够友好、甚至是暂时的水火不容。面对如此意外
对策: (1)认真倾听,弄清事实
不要说话,有礼貌的倾听孩子的心声,要设身处地地理解宝宝的感受,敷衍和心不在焉的态度会使孩子更觉得委屈,而且对孩子也是一种不礼貌、不尊重。如果孩子一时说不清楚,父母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发生的事情,同时父母可以适当地安慰孩子。一旦大人能够耐心倾听孩子的倾诉,很多问题孩子自己就能想出办法。
(2)对症处理
(3)教孩子换位思考,正确对待
父母们也可以利用文学作品或一些孩子们熟知的动画片中的事例、人物行为来教育孩子,如海尔兄弟、大头儿子、一休小师傅都是很好的例子;有时也将宝宝和其他孩子的矛盾编成故事,加上和好的结尾,暗示宝宝正确的做法。以后,再遇类似事件,他就会学着换位思考,正确对待。
(4)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宝宝不停地告状,说明他们的独立性还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依赖心理还比较严重,解决困难的能力也不强。因此,当他们面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时候,很自然地就想到找成人去解决。所以每次宝宝告状的时候,都要问他一个问题:宝宝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把问题抛给他,我们要让他知道,除了发泄情绪之外,还要学着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会慢慢地学着自己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告状,期待别人的帮忙。
我收藏的请宝宝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