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和调节
一、正确认识和接纳自我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自己全面正确的认识。很多教师认为对自己是了解的,但事
浅谈教师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和调节
一、正确认识和接纳自我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自己全面正确的认识。很多教师认为对自己是了解的,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很好地了解自己。或是对自己估计过高,产生自负;或是对自己估计过低,产生自卑,这两方面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不少教师在工作中产生压力,是对自己缺乏了解所致。
如何维护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一、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开设专门课程
作为教育管理者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又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教师开展心理测验与调查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活动。既要充分利用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又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学校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利用继续教育的形式让教师接受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在校内引进专门人才进行授课。或者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通过这种形式,帮助教师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还要对其进行心理上的调适和训练。2、开展心理咨询
所谓心理咨询,是指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前来咨询的人员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之能及时摆脱不利的心理困惑,回复到健康状态。心理咨询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通过开展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可以帮助教师排解心理困扰,矫正不良行为和思想倾向。让教师心理障碍问题有地方倾诉,有渠道宣泄,有人为之疏导劝诱,使他们走上健康从教的道路。
二、自觉保持愉悦的心境
哲学家马克思曾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劳和痛苦,愉悦的心境是增进心理健康的灵丹妙药。”豁达开朗、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是人们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教师在生活、工作中要力求做情绪的主人,有意识地培养乐观、愉悦的心境。教师精神饱满,充满热情,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学生的“上课厌倦症”,以自己轻松愉快的心境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积极体验。教师走上讲台如同演员登上舞台一样,应调节好情绪,忘掉自我,全身心地进入教师的角色之中。在课前,除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还要稳定情绪,情绪过于激动,授课时会难以控制自己,思路会模糊,容易偏离教材中心,甚至会有失教师的身份说出一些过激的话来,造成极坏的影响。所以授课前如情绪激动或心情烦乱,可以闭目养神,摒弃杂念,远眺窗外,或听一段柔和的音乐。因为听一曲欢快的曲子或观赏一会绿叶鲜花,可以使情绪得到改善。长期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对养成良好的性格,保持乐观、恬静、愉悦的心境有着积极的效果。实践证明:教师只有保持良好的情绪,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才能,避免单纯地说教,使授课内容及形式最大限度地生动、丰富起来。
三、主动调整心理需要
常言道:“心病需要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维持心理健康归根到底还是靠广大中小学教师自己。
教师自身应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概念,积极预防、调控不良心理障碍和情绪,并学会主动去调整自我心理需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要层级论”理论学说中指出:“人的心理需要是多层次的,它是产生活动的原始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一般说来,需要的强度与活动成正比。有了不合理的需要,并且不正视现实,只一味地听凭无度而无望的欲望的引导,只能是自讨苦吃,自寻烦恼。教师应有对事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的职业角色意识,并以此作为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从而自觉地为此勤奋努力工作。如在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问题上,不从个人的立场上看待,而是全面衡量,客观对比,合理评价,才能在“心理失落”时正确地对待自己周围的一切,获得心理上的自我平衡。如有位老师说:“我真倒霉,从今年开始参加评课要现场写教案,评高级的条件也比以前苛刻得多,而且又不能分配住房,不能补课,还要参加业务上的培训……”这个老师的心里一直有这样解不开的结,如果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事物的发展趋势,不断地反省自己,与时俱进,那么心理的疙瘩就会排除,这沉重的包袱就会慢慢地解开,得以健康的发展。
四、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关系。它是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交往需要的心理状态,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
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很大的影响。人际关系不同,需要不同的心理适应,以保证心理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适应,使人心情舒畅,工作关系团结协调,家庭和睦友好,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失调,引起消极的心理适应,往往使人心情消沉苦闷,工作关系紧张,这必将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和产生各种心理疾病。
教师之间客观存在“你上我下”、“择优上岗”、“优胜劣汰”的竞争的状态,同事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形成教师心理压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教师之间如果建立融洽和谐的共事协作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促进彼此交往频率提高,信息交流加快,而且也有助于优化育人的环境。因此教师要善于主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自觉接受集体规范的约束。坦诚、豁达,真诚帮助别人,主动寻找与他人心灵沟通的纽带,缩短与他人,与社会的距离。当与他人有矛盾时,学会设身处地的方式去体验别人,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别人,避免出现判断错误和不恰当的行为。只有在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才能。
五、建立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考核制度
建立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考核制度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各中小学校可成立专门机构,聘请专业人员,采用通用的检测量表或指标体系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验,并依据保密原则建立档案,使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有选择地调整自己的心理。使教师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完善自我,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我,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健全自我人格,完善自我,提高“耐压”度。在客观标准的形式下追求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