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儿童感知发育特征简述,儿童情绪、情感发育的特征

2022-03-17 18:03:08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儿童感知发育特征简述

感知,即感知觉,具体来说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感觉是对物体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整个物体的认知。不同的年龄有不

1、儿童感知发育特征简述

感知,即感知觉,具体来说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感觉是对物体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整个物体的认知。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感觉和知觉。

新生儿的视、听、嗅、味、触觉等已有初步形成,并有许多原始性动物反射,如吸吮等,有些简单的感知。出生3个月左右就开始选择人。半岁时能用特别的微笑、发声和哭闹来表示自己对母亲的依恋。1岁时开始出现了知觉。幼儿时期对外界的理解主要取决于主体的情绪状态。他们对形与色的感知有所分化,对形状与大小的辨别相当正确,而对线的判断则较晚;能准确区别红、黄、蓝、绿等基本颜色;皮肤能辨别物体的软、硬、冷、热等特性;能够把同样颜色或同样图形的积木聚集在一起。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初步发展起来。3岁能辨上下;4岁辨前后;5岁辨自身左右04~5岁时已有早上、晚上、今天、明天、昨天的时间概念;5~6岁时能区别前天、后天、大后天。

童年期和青春初期儿童的感知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成熟,观察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可以对周围的人和事提出异议,但常常是带有感情、表情去把握对象。由于感知对象的局部和全体不统一,他们很难把局部作为全体中的~部分去感知,往往凭直觉,综合、分析力较差。此时正是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正确地认识感知对象,正确地评价感知对象,对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重要意义。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周围客体,让孩子从小能辨别真善美,不要让孩子形成错觉。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儿童情绪、情感发育的特征

情绪是指人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是较原始简单的感情,较短暂而外显。情感则为需要是否满足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属较高级复杂的情绪,持续时间长而不甚外显。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各种不同的情感表现。婴幼儿的一切情感表达都是为了自我满足,如渴了、饿了、痛了,他们都会用强烈的哭叫表现出来。学龄前儿童处处表现出肯定的情绪,他们不停地奔跑、笑闹,主要的动机就是为了得到愉快。

孩子的情绪是不稳定的,经常起伏变化,而且常常表现出来,如受到表扬就洋洋得意,受到批评就抑郁不高兴。他们特别易激动,往往由于某件小事而情绪冲动,此时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短时间内很难平静下来。到了小学低年级情绪的冲动逐渐减少,情感也比较稳定,他们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感情。掩盖自己的心情不让它表露出来,如有的为了不想让同学把自己看成是个爱哭的孩子,摔了跤也不哭泣;有的壮着胆子装作不怕打针的样子,为的是不想让同学说自己是胆小鬼。进入中学以后,情感表现更加稳定,不再动辄发怒或沮丧,偶然发火也能较快地平静下来,其兴趣已从自我转向集体,此时一些同性别的、志趣相投的儿童少年常形成小团体,他们把能得到小伙伴的青睐当成一种快乐。这时家长和教师不能硬性拆散他们,要正确地因势利导,把他们引导到认真学习、为集体做好事的正确轨道上,加强人生观和理想教育,培养明辨是非、性格开朗、富于同情心和责任感等良好情感。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儿童语言发育的一般特征

对孩子来讲,语言首先是智力发育的重要标志。一个大脑发育不全的病儿往往都有语言障碍。语言按其表现形式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语言两种。一般从出生至学龄前期是口头语言的发展阶段,学龄期才开始书面语言。口头语言阶段又分为3个小阶段,即婴儿期为语言发育的准备阶段;幼儿期为语言初步发生阶段;学龄前期是熟练把握语言阶段。

一般来说,孩子一出生就具备一整套完整的发声器官,包括喉、声带、舌、口腔、唇。孩子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即开始了发声,这就是语言的开始。1岁左右开始会说各种有意义的单词,如“吃”、“不”、“怕”等。大多数孩子能够在幼年至学龄前期自由地掌握和运用许多单字、词汇和语句。正常发育的4岁儿童已经能使用1500个字,5岁时使用3000~4000个字。

语言的发展不仅仅是由孩子理解和运用词汇及语句数量决定的,许多方面取决于其内容和性质。2~3岁时基本上是使用名词,随后逐渐地出现了动词、形容词、代词等。3岁的孩子已经开始使用语句了,5~6岁时就应该使用复杂的句子了。对字词义的解释和对图片的解释寿面,孩子也是逐步发展的。3~5岁的孩子能确定物体的用途,如房子——能住、玩具——能玩等;6~8岁的儿童大多能通过物体特征或用途来解释词的意义,如说“扇子——是用来扇风的”。以后对词义的解释则更具体、更概念化。

学龄儿童开始了系统的语言、文字训练,加上朗读的训练,开始了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这使得语言更加社会化,表达能力更加完善。语言发育对能力发展的影响极为显著,它提高了儿童了解外部世界的能力,对思维、记忆、推理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学龄儿童智力发育的特征

  推理能力在这一阶段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从7岁开始,儿童进入具体运算阶段。也就是说,孩子能够进行逻辑思维,而不是局限于事物的表象。他们逐渐理解物体重量、数量、容量的守恒,比如,一个泥球无论被压平或搓长,它的重量不变。还学会了把物体有序排列。也理解了事物的分类。能够通过零碎的部件很快推测出完整的图像。比如,看到散乱的拼图碎块,能立即知道要拼的图案。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也更客观,不再完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事物。对事物的概念掌握也从表象向实质过渡。他们对事物运行的原理和机制越来越感兴趣,并试图通过对事物的操作发现原因或规律。

  进入学校是孩子人生的一次飞跃,因为这意味着孩子被要求在一个有秩序的,充满陌生人的环境下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并受到外界的评价。当然,学校不完全是一个教授认知技能的场所,它还是结识朋友,建立社会关系的地方,同时它还将向孩子的世界引入一群家庭成员之外的成年人。

  学习成了孩子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除了孩子自身的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还包括学校环境、老师的教学手段、家庭氛围,及家长的教育方法。

  孩子在幼儿园的经历和体验影响孩子对学校生活的适应。与朋友相处友善,在幼儿园感到快乐的孩子更容易适应新环境。不过,绝大多数孩子在刚刚进入小学时,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很有信心。他们对功课感兴趣,觉得自己能轻松完成任务。随着年级的递增,学习任务难度的加大,孩子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的评价出现了分化。他们经历的失败越多,对自己学好功课的信心越低。许多孩子会过低评价自己的能力,尤其女孩,容易觉得自己不如别的女孩。

  学校的教学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影响很大。班级的人数越少,越有利于孩子的学习。这样老师更容易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孩子也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更能集中注意力,保持学习的兴趣。研究发现,合作学习,也就是让孩子结成小组,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有助于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孩子更主动地获得知识。同时还能锻炼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组织、协调能力,促进良好的同伴关系。如果过多地强调个人之间的竞争,一味鼓励孩子与他人竞争获得荣誉、奖励或特权,会使孩子只专注于自己的进步,不关心他人,甚至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如果老师能在课堂上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友好的环境,会促进孩子的学习。如果老师经常给予孩子主动学习的机会,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并能认真地监督和指导孩子,孩子会学得更好。

  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校教学方式是否合拍,也决定孩子学习进步的快慢。不同的孩子思维发展的特点不同,因而接受知识的最佳方式也是不同的。有些孩子能很快理解抽象的概念,有些则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来领会含义。有的孩子需要一点挑战才能激发起学习的劲头;有的孩子遇到压力,反而会紧张和缺乏信心。温驯的孩子可以在课堂上安静地坐几十分钟,聆听老师的讲话;好动的孩子则容易不耐烦,而更愿意参与活动,让自己成为主角,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如果学校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孩子的需要,孩子就不能以他最擅长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就不可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爱迪生小时候曾被学校认为愚钝不可教,但回到家后,母亲针对他的个性对他进行教育,不仅使他掌握了知识,还帮他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为他最终成为大发明家奠定了基础。不过家长可以向老师提供自己孩子的情况,尤其是那些可能和老师教学风格不合拍的特点,让老师能够适当调节教学方法,使之与孩子的特点更相容。

  家长对孩子在学校表现的反馈影响孩子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家长对孩子失败的失望、责备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更多的失败。家长对学习成绩过分的看重,会导致学习不好的孩子对自己总体信心的下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其实,家长的行为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是很深远的。首先,家长是否喜欢或善于学习,直接影响孩子学习习惯的建立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幼儿很大程度上通过模仿养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父母对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习惯直接影响孩子。如果父母通常不阅读书报,只看电视、打麻将,就很难为孩子创造一个家庭学习氛围。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也对孩子的学习动力和信心产生影响。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现实的,要求是合理的,会有助于孩子确定目标、保持信心和兴趣,并获得成就感。如果家长期望过高,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孩子承受的压力过大,则容易使孩子遭遇失败,自信受到打击。对孩子管束过死,使孩子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会遏制孩子的学习动力。调查研究发现,男孩容易对父母的期望产生逆反心理,不愿迎合父母的要求,他们更愿意参照自我评价,和同伴竞争,比谁学得快。父母对孩子学习的辅导也有助于孩子取得进步。家长如果能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上的困难,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提示和指导,帮助孩子越过难关,跟上学习进度,可以避免差得太远、难以补救的情况。许多研究表明,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程度、监督和辅导情况和孩子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当然,并不是只有教育程度高的家长才能做到这一点。父母即便不能帮助孩子解答问题,也可以体察孩子的学习进展,可以通过和老师的及时交流或其他渠道帮助孩子。孩子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学习任务的难度过大,可能是学习的方法不当,可能是身体不适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有突发事件造成了压力。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才能找到对策。这样也有助于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的正确评价。

  家长需要适当让孩子体验不做功课的后果。很多家长每天陪孩子做作业,帮他们检查对错,结果使孩子养成了对家长的依赖,缺乏学习的动力,难以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