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从好奇走上求索之路的院士,如何引导宝宝走上探索之旅

2022-04-20 09:39:08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从好奇走上求索之路的院士

贝时璋是我国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科学活动家。他开创了我国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研究,创立了细胞重建学说,是我国生物物理学

1、从好奇走上求索之路的院士

贝时璋是我国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科学活动家。他开创了我国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研究,创立了细胞重建学说,是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者。他是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任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他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呢?请看……

上海之行开启好奇之门

贝时璋小时候很老实。很少出自家的门,直到他3岁时,才由长辈领着到村里的祠堂看了一看。没想到,他对祠堂门口石狮子嘴里的圆球产生了兴趣,他禁不住地想:这圆球既能滚动,又不掉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贝时璋琢磨了半天,也没弄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次,阿爸带贝时璋母子俩到上海办事,一路上,贝时璋看到许多以前从未看过的事情。他看见了拉纤人,看见了船老大把橹摇得飞快,看到了乡下从未有过的名字叫“江天火轮“的大船。贝时璋感到奇怪的是:没有拉纤人和船老大,这船怎么会动呢?船舱里有一盏灯,没有灯油,灯怎么就能亮了呢?对这些疑问,贝时璋百思不得其解。

到了上海,贝时璋看到了许多新奇古怪的事,他坐的黄包车与乡下的独木车不同,黄包车是人在前面拉,独木车是人在后面推;他看到小叔给他买的狗头帽、老虎鞋上的图案与乡下的不同,他在繁华的南京路看到商店橱窗有个木头的、黄头发,而且会自己转动的“洋模特“。贝时璋呆呆地站住了,他不明白这个木头人怎么会自己转动。

贝时璋还在堂姑妈家看到真正的电灯,这电灯依靠“扳头“,一上一下扳动使它一亮一灭。贝时璋呆呆地望着电灯想,乡下要有这玩意儿就方便多了。

短短的上海之行,贝时璋大开眼界,他心中涌起无限的遐想。上海之行开启了他心中好奇与探索之门。

母亲的教诲受用终身

因为贝时璋好静不好动,母亲经常要他在家看门不让狗进来,贝时璋很听话,手拿一根打狗棍,看护着家门;如果没有狗进来,贝时璋就静静地想着自己的心事,这个习惯他一直保持到现在,无论工作或学习,他都能不受外界的干扰,专心地做自己的事情。

母亲很疼爱贝时璋,但从不娇惯、溺爱他。母亲识字不多,却懂得让孩子从小要勤快,经常教贝时璋抹桌子、扫地、学织渔网。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男孩子不勤快,长大没本事赚饭吃,何况以后还要娶妻生子,成立家庭,不会劳动就不会生活。“母亲从不给贝时璋零花钱,常告诉他:“男孩子养成花钱的习惯不好,人穷不要紧,但要学会精打细算。在世界上做一世男人,扶老养小,要有责任感。“当时家里穷,日子过得紧巴,母亲从不因为穷而对亲戚邻居吝啬。过年时,凡是来家里的客人,母亲都尽量给他们拿一些好衣服去典当换几个钱花,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母亲对贝时璋和他的姐姐说:“亲帮亲,邻帮邻,谁家没个困难?亲戚邻居要互相帮助……“听话的贝时璋把母亲的话牢牢记在心里。过年时,家里才有机会买点肉,杀只鸡,改善生活。但这些鸡、肉母亲只有在来了客人时才端出来,让客人分享。母亲告诉贝时璋:“小孩子吃肉骨头,把肉留给客人吃!宁可我们自己吃得差一点,也要让客人吃好。只有我们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我们。这是礼貌。小孩子必须要有礼貌!“母亲教育贝时璋做人做事,自己也以一颗善良友好的心灵去对待街坊邻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这为贝时璋树立了良好的母亲形象。 母亲曾对贝时璋一字一顿地说:“儿呀,男人要成大器,就得有文化,阿姆(方言:妈妈)没文化已经苦了一辈子,你一定要给阿姆争气,好好读书,做一个有出息的男人。“后来的事实证明,贝时璋养成了生活、工作的好习惯,他一辈子都在钻研学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没有忘记母亲的教诲,成了一个有出息的男人! 学习,使贝时璋长出了飞翔的翅膀

贝时璋刚开始读书时,他既感到新鲜有趣,又觉得可以利用学到的知识,把看到和想到的,统统记下来,读书对他有用了。那时读书,有许多课文是要背诵的,如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开头几句隽永的诗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无疑强化了贝时璋对学习的兴趣,李白在另一篇文章中写的“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子清轻,上浮者为天,下沉者为地……“对贝时璋的影响也很深,他觉得很有哲理,认识到天地宇宙是自然开辟的,不是神造的。这是贝时璋最初对自然界生命的认识。

贝时璋能更广泛地接触到科学知识,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得益于父母明白事理、懂得送孩子读书开眼界长学问的见识。1915年,贝时璋12岁时,父亲把他送进当时在汉口德国人办的学校读书。这个学校不讲宗教,不问政治,只向学生灌输理科方面的知识。贝时璋在这个学校学到了不少关于天文、物理、化学、数学和动植物方面的知识,还读到了一本e·菲舍尔著的有关“蛋白体“的书,这是他对蛋白体的生命意义的初步认识。

父亲对贝时璋小时候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影响,父亲言语不多,生活有规律,他经常告诫贝时璋,存放东西要有固定的位置,以免乱找乱翻浪费时间。贝时璋从父亲那学到了生活有序的好习惯,并一直保持到现在。

1921年秋,贝时璋在同济预科毕业,希望能出国留学,父亲、母亲知道供养不起儿子留学,但还是变卖家产,为儿子凑够了800元的费用。父母的坚决支持,使贝时璋得以踏上了探索生命的科学之旅。

在回忆自己生活之路时,贝老言语中充满了对自己父母的感激之情,他说自己:是把“母亲为人,勤劳节俭、宽容厚道的精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意志坚定,排除一切困难,奋斗终生“。贝老衷心希望:“21世纪成为世界和平、人类幸福的世纪。“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如何引导宝宝走上探索之旅

宝宝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他的探索之旅便开始了。

在这个旅程里,很多妈妈对宝宝的成长忧心忡忡——宝宝会抓东西了,他遇到什么都会放进嘴里咬一咬,这让妈妈犯难了,万一他吃进什么脏东西那可怎么办?宝宝会爬了,可是他到处爬,这多不好,万一撞到头扎到手了怎么办?

不得不说的是,出于一种“保护宝宝”的意愿,很多妈妈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束缚宝宝的手脚,阻碍其长大的正常进程。而事实上,宝宝的各种“不安全”行为,都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是区分自我和外界的唯一办法。宝宝在探索过程中不仅能收获到快乐,更重要的是能获得切身体会和直接经验,而经验和体会是宝宝做好事情的保证,久而久之,宝宝处理周围事物越来越从容,才会自信满满,对生活充满希望。

所以,妈妈们不仅要放手让宝宝去尝试,还要多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尝试。

从宝宝的听觉、视觉、触觉三方面出发,创造一个吸引宝宝的环境

在听觉方面,我们要提醒妈妈的是:太安静并不好。

有的妈妈会认为声音太大太杂会刺激宝宝,于是总是带宝宝非常安静的地方。实际上,这会阻碍宝宝听力的发展——适当地让宝宝听一些不一样的声音对宝宝的听力发展是有帮助的。

在视觉方面,虽然我们不主张用强光刺激宝宝,但应当做到让宝宝体会黑白的交替变化,这有助于宝宝视觉的发展,并培养宝宝白天玩耍、晚上睡觉的生活规律。

幼年时期触觉的发展和长大后手脚的灵活度关系密切,所以,在触觉方面,妈妈千万不要因为怕宝宝用手和嘴探索外界而对宝宝施展“暴力”——为宝宝带上手套,让宝宝的手动弹不得——这对宝宝触觉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鼓励宝宝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取直接经验

宝宝一生的路很长,保护和逃避的办法肯定是不可靠的——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面对危险。不仅如此,能力是依靠经验的累积建立起来的,所以,宝宝的“亲身体验”开始得越早越好。体验越早、经验越多、应对外界事物的能力也越强,这样的宝宝长大以后,妈妈才可以放心地让他去闯天下。

开发宝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外面的世界对宝宝而言是非常神奇的,他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观察、摸索、尝试、比较、探索,并自得其乐。所以,要想你的宝宝聪明且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则应为宝宝提供一个供他探索认识世界的环境,以激发他的好奇心,让他的好奇心,让他动脑、动手,多多尝试——将想法付诸于行动的宝宝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

鼓励宝宝做探索总结

每次探索的事物,都是宝宝当时最感兴趣的事物,而每次探索,都会有所获得——有时候宝宝会忽略这一点,所以,妈妈要鼓励他做探索总结。

宝宝在探索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而他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呢,下次再遇到同样的困难又该怎么办——这都是妈妈应当提醒他去总结的。在总结的过程中,他才会回过头来,仔细体会探索中的细节内容,进而发现自己的潜能,并学会自我欣赏。会总结的宝宝才是在探索中不断提高的宝宝,而能够自我欣赏的宝宝才会有知难而进的坚强品格。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院士谈家桢的童年始步

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家桢早年留学美国,师从现代遗传学先驱、诺贝尔奖获得者摩尔根教授。回国后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因在遗传学领域有独特发现以及为锻造我国自己的遗传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而荣获"杰出科学家奖"。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生命科学的领头羊"。他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天文组织则将一颗编号为"3542"的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

通过谈家桢的童年始步,告诉我们家长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基础。

出身并非书香门第

1909年9月15日,谈家桢在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直街糖坊弄2号的一座两层的老式楼房里呱呱坠地。在一般人的想像中,像谈家桢那样的大科学家,不是出生在钟鸣鼎食的大户人家便是成长在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然后顺顺当当地念完小学、中学、大学,再送到国外留学、镀金……

谈家桢可没有这样的好运。他出生时上帝并没有为他安排好一个玫瑰花般的优裕环境,他的父亲谈振镛原先只是在慈城镇上的一家小杂货铺里当学徒,后来依靠亲戚的力荐,才进了当时的邮政局,当了一个小小的邮务员,有了一份固定的薪俸收入。

谈家桢的母亲杨梅英则是一位没有文化的典型旧式妇女,心地善良、克勤克俭又严于家教。她生养了包括谈家桢在内的3男3女。由于穷困,要带大这样的6个孩子,其艰难困苦的程度可以想见。其次,因为父亲谈振镛的工作经常在省内各地频繁调动,经常搬家。幼年谈家桢就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环境中渐渐长大。

有个小名叫"阿强"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谈家桢院士,戴着眼镜,带着慈祥的笑容,处处透着一种大学者、大科学家成熟的风范。然而他幼年时可不是这样。在家时他有个小名叫"阿祥",因为宁波话里"祥"、"强"的发音一样,再加幼年谈家桢生性活跃顽强,所以大家都叫他"阿强"。"阿强阿强,你又跑到外头野去啦?"--这意思就是说他犟头倔脑的,屋里关不住,总在外边乱跑、撒野。

事实的确是这样的。幼年谈家桢好动,机灵,聪颖。他喜欢接近大自然,会上树捉知了,看它究竟是怎么唱歌的,也会长时间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幼年的他求知欲望总是特别旺盛,尤其对周遭的事物样样都充满好奇心,因而什么都想看个明白,什么都想亲自动手去弄一弄。他外公家是开木匠铺的,几个舅舅都会木匠活。谈家桢看着粗糙的木头经过他们的砍削、刨过之后会变成美观光滑的木制品,心生羡慕,于是也想拿起斧子劈劈试试,不料一下劈到了左手大拇指甲盖,血流满手。但他不怕,大哭过后仍旧缠着大人要学木匠手艺,后来居然也能自己"设计"着做出像样的木工活来。

谈家桢的母亲对幼年的他影响是最大的,不论谈家桢怎么野,她总会将他搂在怀里,不让严厉的父亲对他施以拳脚。渐渐地,他父亲也看到了儿子的爱好,就不怎么过分限制他出外撒野了。就这样,由于父母的宽容,幼年的谈家桢广泛接触了大自然,他与土地、生物逐渐亲近起来--这一点对他的成长至关重要。正是幼年对草木枯荣、动物生死等种种自然现象的细微观察和感知,才让他逐渐萌生起进一步探索生命密码的念头。

谈家桢院士晚年回忆往事时曾这么指出过:"我记得,儿时的我喜欢爬树;在树上,我可以尽情地观察大自然。江南的青山绿水,蝉唱蛙鸣,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我日后攻读生物学,不能不说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很小时就有着一种'本源'意识,即对感兴趣的东西'刨根问底'。我小时候常对着镜子问自己:'我是怎么变出来的?''人又是从哪里来的?'这种带着好奇心的企求认识自身的思想萌芽,每每诱发着我的想像。"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