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婴童产业存在哪些问题
1、幼儿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
1、幼儿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
由此可见,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组织教育活动,科学辅导幼儿绘画就尤显重要。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点,在组织幼儿绘画活动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里不妨与大家共同探讨。
问题一、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长久以来,我们已习惯了让幼儿欣赏范画作画,当这种教育方式终被摒弃时,孩子们仍是大多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并不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没有了范画,但也没有够多的目识心记的东西让他们展开联想,怎能自如地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美国专家认为,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曾参与过这样一次活动。春天,万物复苏,有两组幼儿同时到郊外写生。刚到目的地,孩子们还来不及喘口气,更没有来得及顾暇周围宜人的环境,只听一组教师说:“开始作画吧,你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我观察着幼儿的反应,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有的“埋头苦作”偏不看......十分钟过去,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
我又来到二组,场面可热闹啦!孩子们三三两两,有在柳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的,有弯着腰嗅花香的,有正在争论那些树的造型是人工还是自然生成的,教师蹲在孩子们中间也兴奋得涨红了脸。又是十分钟过去,当一组已结束了绘画活动时,二组幼儿才开始作画,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而是迫不急待地想用画画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
结果可想而知,二组幼儿的作品充满了灵气,想象力丰富。当然,我们不能说一组教师的“看到什么画什么”的方式就是错的,为什么收效甚微呢?是她并不了解幼儿作画是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强调观察,而忽视了引导幼儿观察与体会。让幼儿通过对话----同伴对话、师生对话互相交流,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所观察到的事物加深印象,有利于绘画过程的实施。
问题二、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绘画是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体验强调,做事情是为获得真正的乐趣。
我们教幼儿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每一次绘画活动,都应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自始至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方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
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活动时,有几类常见现象。
现象一:活动多以上课形式进行,过程规范,观察——讲解——作画——评价,似无纰漏。幼儿是否全身心的投入无人理会,只要看到孩子们在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作画,教师的欣慰感、成就感溢于言表。
殊不知幼儿作画的动机就是出于游戏的愿望,他们看重于画的过程,并从中得到愉悦。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游戏的手段,安排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变换形式,才能给幼儿的创作活动带来乐趣。
现象二:组织活动时目的性太强,不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如引导幼儿画一种小动物,教师不应只着重于其外部形态特征、线条的勾画等,更多的要考虑幼儿的情感倾向。
1、是否喜欢这种小动物。2、为什么喜欢?3、愿意画它吗?4、你想怎样画。
在这个过程中,实施以下情感教育:1、人类和动物是好朋友。2、爱护小动物。3、绘画的兴趣和信心。这是一个绘画过程,也是一个体验过程,如果我们只要求幼儿画好“它”,而不顾及其内心感受,不抓住此类教育契机,往往事倍功半。
现象三:幼儿正在专心作画,教师按照备课计划,选几幅幼儿完成的作品开始讲评,另一部分幼儿,只好在教师的强令下停笔,可又有谁在看在听呢?有的烦燥不已,有的意犹未尽......
教师在对少部分作品评价并给予表扬的同时,严重地打击了大部分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丧失信心。我认为这种做法在幼儿绘画指导中应杜绝,否则,艺术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问题三、不能读懂幼儿的画,作品评价大而化之,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一幅儿童画,就是一个小心灵的探索。
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他们的画也因此而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
经常看到教师们以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画得象不象、美不美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对于看似一塌糊涂,实则思维独特的画置之不理或予以否定,这简直是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
一次到美术班看幼儿作画,教师拿出两幅画,说了两句评价的话:“瞧,这画的什么,乱七八糟”,“这幅画画得不错吧?”的确,一幅看似精美,一幅难以看懂,但再细一体会,又有了新的看法,一幅在构画技巧及色彩运用上略胜一筹,但无大胆创作的迹象,缺乏想象力;另一幅呢,想象丰富,构图大胆,是幼儿自由表现的结果,这幅画展现了暴风雨将要来临的景象:乌云、东倒西歪的树、大块的黑色......此时,我似乎感受到了孩子作这幅画时烦闷的心情,瞪圆的小眼睛......
对于幼儿的作品,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以成人画的框框去评价。对于优秀的作品,大而化之的评价不能激发幼儿再创作的欲望,对看不懂的作品,不能拒之门外,而应该去领悟孩子为什么用这种画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认为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遵循发展规律。
幼儿绘画有其一定的发展过程,从涂鸦——再现——创造,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面逐渐扩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评价幼儿的作品应有不同的方式,教师如果采用不得当,可能会使幼儿绘画兴趣从此被淹没,影响了今后的正常发展。
二是尊重个体差异。
一个班的孩子,其绘画水平不是一条线,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在绘画中也不例外,有的聪明灵活,有的思维较呆板,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促进整体提高。
三是激励保护的原则。
幼儿由于年龄小,认识不完整,思维没有定势,因而在绘画中会组成许多非现实的形象和样式。一幅绘画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创造心、自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既能鼓励幼儿的发展,又能增强他们对创作、对生活的信心。
另外,教师在辅导幼儿绘画时,绘画的工具、绘画材料也太过局限,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试想,地处三峡库区,大自然赋于我们得天独厚的条件,河里的沙石、大树的叶子、山上的草秸、瓶盖、土豆片......都可以用来当作绘画的工具与材料。
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合理指导幼儿绘画,激发幼儿想象,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让他们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婴童产业存在哪些问题
在充分认识我国婴童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婴童产业存在的问题总体来看,我国婴童产业的整体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产集中程度普遍不高。中低档产品多、高档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少。制造加工能力强、研发设计能力弱,贴牌生产多、自主品牌少。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于我国妇幼婴童产品的整体质量安全水平不高。
近几年来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全国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儿童服装、化妆品、童车、玩具卫生巾、米粉奶粉、纸尿裤等8类重点妇幼婴童产品连续开展了国家监督抽查。掌握了总体质量状况。查清了存在的主要质量安全问题全国共抽查1759家企业、1986种产品,总体合格率为77.3%问题比较突出的有5类产品:一是童车,平均合格率只有37%、主要问题是突出物:防护罩、设计结构、安全保护装置不合格极易对儿童造成伤害、二是儿童服装平均合格率64.1%,主要是ph值和甲醛超标、染色牢度不够等问题。三是玩具,平均合格率76.5%,主要是产品存在危险毛球、毛边、活动间隙过大以及包装和标识不规范等问题四是配方米粉、奶粉平均合格率71%。主要是小型生产企业的产品微生物指标超标、不按标准足量添加营养强化剂和微生物元素。五是纸尿裤平均合格率87.2%。主要是微生物指标超标和渗透性能不合格难以起到对婴儿应有的防护作用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市场需求和利益驱动下,一些小企业和大量家庭作坊式企业不具备生产条件滥生产、不执行国家标准、产品出厂检验把关不严更有个别违法分子肆意制假售假。带来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妇幼婴童用品产业的良好形象、极大地破坏了正常市场经济秩序。
可见。当前妇幼婴童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不高,已经成为影响妇幼婴童身体健康及其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务必要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玩具如何进入婴童渠道。
综上所述玩具产业作为婴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婴童产业的发展前景、市场潜力和存在问题与玩具产业总体相同。但两者又有不同玩具产品与婴童用品的最大区别在于玩具主要功能在于:玩",而婴童用品的主要功能在于:用",:玩者"在于:需要",:用者"在于:必须"。
玩具有必要进入婴童渠道,其理由是:一是婴童渠道比较成熟。无论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还是城郊集镇、偏远农村,婴童渠道遍布天下。有婴童的地方便有婴童渠道,包括实体店、网店、连锁店、专卖店。渗透书店、文具店、药店、便利店、杂货店几乎无处不在:二是婴童产品的营销方式灵活多样。批发、零售。网上购物、目录营销、电话营销、商品促销传统和现代的所有营销方式一应俱全:三是婴童集衣、食、住、行、育、玩、教与一体,涵盖婴、幼、儿和孕、产妇不同年龄段和性别那公玩具如何进入婴童渠道呢。
首先。选择合适的玩具产品我们必须明确。并不是所有的玩具都适合进入婴童渠道主要适合婴、幼、儿的玩具产品。即适合0-12岁的婴童玩具。尤其是0-6岁的婴幼儿玩具。
其次、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我们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婴童渠道商都适合玩具企业玩具企业要挑选有诚信、实力的婴童渠道商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和企业的实际来进行准确定位。比如玩具产品适合作赠品的。应该选择有品牌、有实力的制造商和贸易商合作。
第三。选择合适的销售方式我们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营销手段都适合玩具企业。由于玩具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往往不如婴童用品,比如电话营销和目录营销对于玩具产品来说就不是很适合家长为了养育和教育孩子可以不惜代价。但绝大部分的家长不会没钱买奶粉有钱买玩具家长乐意于买奶粉送玩具而不可能乐意于买玩具送奶粉。
第四选择合适的推广方式我们应该清楚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推广方式都适合玩具企业,比如电视广告中就很少有玩具产品的宣传。因为在中国的现有的教育中。所有家长都知道玩具:娱乐"的特性。但很多家长都忽视了玩具的:教育"的功能参加有一定规模的婴童专业展会无疑是玩具企业推广产品最快捷有效的方法。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幼儿园常规教育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与思考,纷纷提出了当前我国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常规教育理念和行为的偏差。一些教师在常规教育的观念存在偏差,有人指出了实践中幼儿园教师出现的四种不良的常规教育类型:自由型、管制型、教条型和说教型。有的教师把常规教育视为以管理为目的,结果常规教育成了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还有一些教师则是漠视常规教育,认为常规教育会束缚幼儿的自主性和愉悦性,因此让孩子在无任何要求的情境中:自由"活动,导致了班级秩序的混乱和无序。而在常规教育方式上,一些教育者以说教为主,教育途径和方法单一,很少考虑儿童的可接受性。因此,一旦孩子出现:违规"现象,教师采用的手法往往比较简单和粗暴,只会批评、命令、说教、惩罚等。
2、不适当的常规教育产生幼儿爱告状现象。有人分析幼儿爱告状的原因是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中教师时常以规则的利他性来裁判幼儿的行为,忽略了让幼儿自己去体验规则的公正和互惠,使幼儿以为规则总是有利于别人的,于是他最终学会的总是用规则来要求别人,没有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3、不当的常规评价对幼儿自我意识产生不良影响。有学者提出,由于学前儿童尚处于:他律"为主的阶段,幼儿对于自我的认识受到幼儿园常规评价的影响,进而影响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在幼儿园里,许多捣蛋分子是由于经常违反常规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否定,自我意识产生了矛盾而导致儿童暂时性的习得性无助,而最终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认为自己就是坏孩子,最终变成了问题儿童。因此,学者指出,教师作为常规的代言人和实施者,教师在运用常规评价幼儿时,应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幼儿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鼓励与肯定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强化幼儿对自身的认可,形成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进而提出积极的自我期待,实现积极自我界定与积极自我期待的良性循环。
4、强调权力和外控的常规教育削弱幼儿对规则的内化。首先,以操作性条件反射观点为理论基础的纪律关注的是儿童的外显行为,却很少能关注儿童的内隐行为问题;其次,以权力为基础的纪律更多的导致学生的外控,因为强调权力的控制策略只是改变了学生的外显行为,而没有触及到影响行为的情绪和认知因素,对儿童态度的转变和规则的内化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而且,成人在施加影响时过多依赖权力也会起到消极的示范作用,经常受到惩罚的儿童在与他人交往时会倾向于使用强制性的方法强迫他人。第三,以权力为基础的纪律会破坏师生关系,儿童的反抗行为常常会招致成人的气愤、批评甚至体罚,而成人的说理和建议则与儿童的协商等相关。第四,在纪律情境中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是双向的,学生对外在监督与控制的过度依赖会导致教师所采取的强制措施的不断升级。
5、行为主义管理方式导致幼儿失范行为增多。有学者分析了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失范行为屡禁屡为现象的主要原因。其一是管理措施不当。当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出现失范行为时,教师通常采用表扬、奖励、批评、惩罚、提醒、警告、直接制定和移除干扰物等管理措施,这些方式均为外部强化手段,意味着教师并为深究幼儿失范行为背后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这折射出一种典型的行为主义管理观。虽然行为主义管理方式收到了即时的效果,但因其治标不治本而必然导致幼儿的失范行为反复出现。其二是教学活动组织方式及要求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例如要求幼儿静坐,以及活动中的物理环境设置不当,易诱使幼儿失范等。
综合各学者的观点,他们对幼儿的规则教育中强调应重视儿童内在动机的常规教育,常规教育方式的不当会影响儿童将规则真正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因此,教师应把握控制行为主义方式的合理性,以免对幼儿造成消极的影响。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
新《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组织与实施之一的环境创设是很重要的一环,环境是教育的一部分。
关键词:环境创设 物质环境 精神环境 隐性课程
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我国古代对此就有精辟的论述。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感染作用。又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又说明培养人才要重视环境的选择。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认为,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而持久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说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可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大家也充分认识到要促进孩子和谐健康的发展,环境是重要的资源,特别是对以实际操作活动和直接经验为心理发展基础可塑性强的幼儿来说,受环境的影响更大,环境对其身心发展起着交互作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本途径,幼儿是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但是,我到一些幼儿园听课、观摩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特别是墙饰环境的创设,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 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1、 注意环境创设的单向作用。主要表现为一些幼儿园的指导思想与创设方法不是从教育幼儿的角度出发,较多的是停留在幼儿园环境整洁、有序、美观上。主要是为了装饰而装饰,完成布置任务,只追求外在的形式,而不注意发挥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2、环境创设内容的片面化。主要表现在内容都比较简单、零散,缺乏整体布局意识,给人一种不平衡,不系统的感觉。例如:只注重物质条件的提供,不注重教育过程对环境利用的需要进行创设,这种片面的环境布置,极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3、环境创设的空间利用不够充分。表现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只重视室内和墙壁的布置,忽视幼儿园内其他空间对幼儿教育所隐藏的作用,使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
4、环境创设只注重成人的提供,忽略幼儿的介入。为了环境布置的完美性,往往由成人“自编、自导、自演”,很少让幼儿参与,只是让幼儿充当教师布置环境的观赏者,机械地接受成人的安排,这样的布置过程,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主要表现为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特别是一些教师观念的滞后,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教师包办环境普遍。教师大多根据自我的需要考虑环境创设。“我觉得这样好看,”或“这样不好看”,“小鸭子应画的逼真”,“卡通画不规范”,而没有考虑孩子的提议及感受,没有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因此造成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纯粹追求环境布置的结果。
5、有的幼儿园由于开学初花了大气力精心的布置了环境,因此舍不得更换,常常存在着学期无变化现象。即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
6、幼儿园兴起“包装之风”,花高价购买了琳琅满目的玩具,墙上包上软软的护垫,地面铺的是厚厚的地毯,为孩子创设舒适、温馨的环境,有些甚至连桌椅都用高档的进口材料制成。为孩子创设舒适、温馨的环境无可厚非,但过分追求精美、漂亮,会不会让孩子远离自然,无法接受自然的挑战,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呢?
7、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环境创设者对幼儿园环境和教育的理解的片面性和狭隘性,忽略环境创设的整体性和教育性,缺乏对环境创设的研究和创新,则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点:
a) 将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理解为物质环境的创设,忽视或分割了精神与物质环境创设的关系。
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的创设和精神环境的创设。幼儿园的空间、设施设备、活动材料等都是物质环境。物质环境固然重要,由于它具备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因此对教师来讲,认为很容易被接受和掌握,于是,重视物质环境的创设而忽视了精神环境的创设。精神环境主要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幼儿与教师,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乃至幼儿园的园风,班风。良好的精神环境应是教师与幼儿建立起亲切、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以及教师的真诚相待、友好合作是幼儿最好的榜样。
b) 将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理解为空间的布置,设施设备的提供,而没有包含材料,特别是幼儿活动的材料。
c) 将幼儿园内环境创设主要理解为班级环境的创设。
d) 将班级环境的创设主要理解为墙饰。
e) 将墙饰主要理解为主(大)墙饰。
8、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改善方法
(一)、创设丰富的、科学的物质环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环境创设的内容,环境创设应有益与幼儿身心发展,一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重视三维空间的充分利用。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尽可能多为幼儿提供接受各种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幼儿的无意识学习的能力,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吸收知识。
(1)、在室内外的地面可画上各种图形、谜宫,涂写上颜色或数字、字母。增大幼儿受信息刺激的机会和供幼儿游戏使用,并通过游戏巩固学过的知识或获得某方面的煅炼。如在地面上画上中国地图,通过各种游戏形式,认识祖国辽阔的疆土的区域划分和分布,增减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又如“跳蜗牛”在蜗牛背的螺旋形上分格涂上鲜艳的颜色并写上数字,帮助幼儿做辨色训练和巩固数字的认识。
(2)、空间布置是通过在空中吊挂各种具教育性和装饰性的物品来实现,而且更换方便。如一年当中有许多节日,而且有的相距时间较短,其布置花费时间较多,用空间布置去配合节日的主题教育是最好不过的了,例如中秋节的灯笼,国庆节的国旗、国徽等。
(3)、墙面布置的作用除美化幼儿园外,还可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幼儿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墙饰内容以近期相关活动的内容为主,例如:“春天的主题活动”,在墙上布置春天特征的植物,动物及人们的活动等。又如:评比栏中的好孩子标记表现在班班、园园都是小红花,少有想过问问孩子,你想用什么标记来表示"好孩子",开展“我们设计制作的标志”活动,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的机会。
(4)、在室内外开设绘画区、拼图区、自然风景区,科常区作业展览区、天气记录区等,充分发掘可操作性的布置,并根据教育需要灵活更换用途或内容。如要求幼儿观察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用自然物如:树叶、草、花、小动物模型,标本或图片布置在墙上,立体画面直观、生动、富有情趣,从而通过幼儿观察、动手布置,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又符合寓教于游戏中的原则。
2、注重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过程的体验。教师在环境创设中不能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所以,现今幼儿园应该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又可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教师不能把精力放在“我想怎么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而应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提供怎样的条件” 上。这种参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例如:在迎接香港回归的日子开辟一个分期知识园地“香港知多少”,每期一个主题,要求幼儿在家长、老师的协助下,用不同形式(图画、剪报、手工制作等)收集有关的资料,布置园地。
3、环境创设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笔者参观了许多幼儿园,经常见“一棵大树”就占用了墙壁的很大面积,但又没具备什么教育作用,显然是教师为了完成布置任务而已。那样单一的创设手段,影响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减少幼儿动手操作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的机会。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幼儿注意对象广泛、好奇心强的特点,布置内容系统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如在同一个楼梯墙壁,由下而上创设一组系统的安全教育图,用故事的形式,通过主角移动,出现不同的安全教育情景。遇到火警拨“119”,过马路要走人行道,让幼儿在每天上落楼梯时接受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
9、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在拥有丰富物质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精神环境即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精神环境主要是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所建立起的种种情感乃至幼儿园的园风、班风。教师的言行和教育态度,这些表现都是孩子的注意焦点。幼儿园的精神环境虽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但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幼儿情绪、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精神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的生活和学习,获得最佳的发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加强对幼儿心灵美,好形象的教育,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教师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一)、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建立真正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爱是用心灵去体会孩子最细微的精神需要”。教师的爱为幼儿发展创造一种无压抑感,充满激励的良好气氛。如在一次结构游戏活动中,教师让几位幼儿合作搭一艘船,教师没有去干预他们,只是和其他幼儿在合作构造其他东西,活动结束时,我们惊奇发现: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条件下,几个孩子共同合作搭了一艘非常漂亮的轮船。从甲板到驾驶室,从船舱到娱乐设备,一应俱全,在这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体现。又一次结构游戏活动,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这几个搭船的孩子,“一定要搭出来,要和上次一样漂亮!”孩子开始动工了,这一次,老师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每每看到幼儿停在那儿,或是搭得不合他们的意,就催促、干涉甚至让幼儿重来。活动结束了,一艘船还是没有成功。两个鲜明的事实,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在游戏时,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过多的干预会限制他们,太高的期望会造成幼儿的压力,使得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发挥失常。
(二)、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指导活动。
在幼儿活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的是由于幼儿水平差异,而教师所为幼儿准备的活动材料,对该幼儿不适合,教师必须及时为幼儿调整活动材料;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幼儿对活动规则或操作方法不明白而做成无从入手,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讲解清楚并及时给予指导。要发现幼儿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求老师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并因应存在问题及时作调整。如:针对幼儿水平差异制定弹性的活动计划,提供相应的多种类的活动材料,对能力弱的幼儿多给予指导,让他们多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而能力强的,根据水平选择相应的材料,让他们的能力充分得到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保持适于幼儿发展的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三)、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由于每个幼儿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个性,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活动中问题会很多。如:争执、互不尊重、相互干扰等,教师应对发生的问题及时作分析、解决,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或帮助幼儿懂得以礼待人、或增加活动材料、或调整活动区的分布。同时教师解决问题的方式必须建立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让幼儿在欢松的环境下,解决物质环境或心理环境的问题,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同伴交往环境。因此,教师应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伙伴关系,使幼儿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集体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10、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那么,正是由于环境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因此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尤其是贯彻《纲要》的同时,还要全面透彻地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认识环境这一重要资源的教育价值,用科学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全面、和谐、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只有教师树立起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给孩子以父母般的爱和关心,深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愿望、要求、兴趣、爱好、形成尊重、信任、友爱和谐的气氛,才能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使环境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