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争执:孩子的一门必修课,孩子的必修课:如何管理自己的愤怒

2022-06-17 22:15:09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争执:孩子的一门必修课

小朋友之间打打闹闹是常有的事情,妈妈不必过于紧张,要帮助宝宝培养正确的态度与处理方式。相信在经历了数不清的纠纷、争执的教训之后,宝宝会

1、争执:孩子的一门必修课

小朋友之间打打闹闹是常有的事情,妈妈不必过于紧张,要帮助宝宝培养正确的态度与处理方式。相信在经历了数不清的纠纷、争执的教训之后,宝宝会逐步适应,有所收获的。

获得心理平衡

宝宝受到欺负后心里会很不舒服,立即就想讨回损失,因此动手,这是一种自卫心理。

爸爸妈妈要让宝宝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醒他不能动手打人,更不能主动去攻击别人。如果宝宝被别的孩子欺负,可以将他拉开,问问他的感受或替他说出感受,让他明白爸爸妈妈了解他的心情。接着爸爸妈妈就要做正确的引导,比如说:“他撞了你,你很疼,那你动手打了他,他不也同样会疼吗?”

当个“小绅士” 面对争执,爸爸妈妈首先应正确评估事情的性质,不要看不得宝宝受委屈、流眼泪。要让他学会处处谦让,不为小事斤斤计较,这样反而会让他在同伴中获取信任与好感,赢得更多的友谊。

学会主动道歉

一旦发生争执、纠纷,爸爸妈妈要及时帮助宝宝调整情绪,舒缓紧张、沮丧、愤怒的心情。待他平静下来,再与他谈话,让他认识到,不管对错,只要动手就不对。比如,妈妈可以对先动手的宝宝说:“我知道你有委屈,可的确是你先把人家推倒的,这就是你的不对。去跟小朋友道个歉,好吗?你们还是好朋友。”

制止攻击行为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打架斗殴犯罪的青少年中,其攻击行为可追溯到幼儿期。因此,对宝宝在争执中出现的攻击行为爸爸妈妈必须坚决制止。不能怂恿宝宝施以拳脚,更不能亲自出马为宝宝讨公道。

在争执中成长

爸爸妈妈既不要以“好孩子不哭”,来制止宝宝委屈流泪,也不要用“坚决站在宝宝一边”来强化他的痛苦与仇恨。压制和纵容都不可取。

争执,是孩子必修的一门功课,是相互学习、相互适应、提高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由此,宝宝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所以,爸爸妈妈完全可以用豁达的心态看待争执,引导宝宝在争执中学会交往,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孩子的必修课:如何管理自己的愤怒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会遇到不爽的事情,从而产生了愤怒情绪。如何教孩子管理自己的愤怒情绪,父母要认真学一学。下面小编就来告诉各位,父母如何给孩子上好情绪管理的必修课。

  一、应对孩子愤怒情绪的常见方式

  有的父母在应对孩子孩子愤怒情绪时,往往采取了不当的方式,导致孩子的愤怒情绪更加高涨。

  1.打孩子

  孩子的记忆力能力很强,父母打孩子会让他的大脑里的记忆十分深刻。孩子的一些不良记忆甚至等他长大了也不会忘记。父母打孩子会给孩子造成这样一种错误印象:愤怒时可以打人。这样一来,孩子会养成爱打架的坏习惯,用打人来发泄自己的愤怒情绪。

  2.讲大道理

  不少父母在看到孩子有愤怒情绪时,会采取讲道理的方式进行纾解。父母这样做很不错,但要注意,和孩子讲道理要说:人话",也就是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当孩子有愤怒情绪时,父母和他说一大堆废话和空话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

  3.以怒制怒

  不少父母在孩子有愤怒情绪时不进行合理疏导,反而采取发火、训斥等方式教育孩子。父母这样做并不能压制孩子的愤怒情绪,还有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出问题。

  二、父母应对孩子愤怒的正确方法

  1.耐心陪伴

  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要沉着冷静别慌乱。父母要耐心陪伴孩子,等到他愤怒情绪消退了,心情变好了再教育他也不迟。

   2.让孩子感受爱

  当孩子心情得到平复后,父母要主动和孩子讨论刚才发生的事情,多多鼓励孩子,包容孩子的任性行为,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怀和疼爱。

  3.发泄自己的情绪

  有的孩子心里很愤怒,但就是不说出来。这样的孩子有愤怒情绪,哪怕自己哭鼻子,父母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也紧咬牙关一个字也不和父母说,和父母谈心交流。这时父母要多对孩子进行鼓励,让他说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何发怒。这样不但能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感情。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争执,人际交往的“必修课”

小朋友之间打打闹闹是常有的事情,妈妈不必过于紧张,要帮助宝宝培养正确的态度与处理方式。相信在经历了数不清的纠纷、争执的教训之后,宝宝会逐步适应,有所收获的。

获得心理平衡 宝宝受到欺负后心里会很不舒服,立即就想讨回损失,因此动手,这是一种自卫心理。

爸爸妈妈要让宝宝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醒他不能动手打人,更不能主动去攻击别人。如果宝宝被别的孩子欺负,可以将他拉开,问问他的感受或替他说出感受,让他明白爸爸妈妈了解他的心情。接着爸爸妈妈就要做正确的引导,比如说:“他撞了你,你很疼,那你动手打了他,他不也同样会疼吗?”

当个“小绅士” 面对争执,爸爸妈妈首先应正确评估事情的性质,不要看不得宝宝受委屈、流眼泪。要让他学会处处谦让,不为小事斤斤计较,这样反而会让他在同伴中获取信任与好感,赢得更多的友谊。

学会主动道歉 一旦发生争执、纠纷,爸爸妈妈要及时帮助宝宝调整情绪,舒缓紧张、沮丧、愤怒的心情。待他平静下来,再与他谈话,让他认识到,不管对错,只要动手就不对。比如,妈妈可以对先动手的宝宝说:“我知道你有委屈,可的确是你先把人家推倒的,这就是你的不对。去跟小朋友道个歉,好吗?你们还是好朋友。”

制止攻击行为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打架斗殴犯罪的青少年中,其攻击行为可追溯到幼儿期。因此,对宝宝在争执中出现的攻击行为爸爸妈妈必须坚决制止。不能怂恿宝宝施以拳脚,更不能亲自出马为宝宝讨公道。

在争执中成长 爸爸妈妈既不要以“好孩子不哭”,来制止宝宝委屈流泪,也不要用“坚决站在宝宝一边”来强化他的痛苦与仇恨。压制和纵容都不可取。

争执,是孩子必修的一门功课,是相互学习、相互适应、提高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由此,宝宝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所以,爸爸妈妈完全可以用豁达的心态看待争执,引导宝宝在争执中学会交往,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犯错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最近,在一次家园联系会上,听到了这样一件事,感触颇深。

毛毛今年5岁,有一天,妈妈在整理他的房间时发现毛毛的玩具箱中多了一辆微型电动小汽车,妈妈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毛毛说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杨杨借给他玩的。可几天过去了,妈妈却一直未见毛毛把小汽车还给杨杨。后来,妈妈和幼儿园的老师谈起这件事,才知杨杨的小汽车已丢了好几天了,杨杨为此还大哭了一场。妈妈听后并没有立即去责骂孩子,而是和老师共同商讨对策,通过在幼儿园里玩假想游戏“小白象要回家”,使毛毛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性质与危害,主动承认了错误,并把小汽车还给了杨杨,还向杨杨道了歉。

这一事例中,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不是一味批评指责,而是采取有效措施,让他自己发现错误,进而改正错误。这样做是对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生活中很多父母却做不到容忍孩子犯错误,他们要求孩子做事百分之百正确,一旦发现孩子犯错误,就恶语相对甚至棍棒相加。

其实对孩子而言这样做是极不公平的,因为孩子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犯错误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不犯错误的孩子长不大。

“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是有一定道理的。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就像一盘录像带,会对所有情绪(快乐、痛苦、悲伤、骄傲、自满、受挫、爱恨等)与行为进行预演与体验,并留下一定的印痕。在今后成长的道路上,这些印痕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孩子可以通过“心理反刍”,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个过程很像身体免疫系统的形成,比如说孩子小的时候犯一些错误,便可通过错误来确知与他人和外界的关系,从而获得对错误的部分免疫,并获得对行为后果的预见。人类的孩子与哺乳动物小时候一样,要在游戏中预演攻击与防御,残忍与仁慈,捕获与逃避……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生存的能力。

如果家长对孩子贴身相随,“盯”得很紧,那么孩子就会失去行为与情绪实践的机会,而缺少了这样的体验,也就缺少了“心理反刍”的印痕,缺少了免疫的机制。

当然,我们并不是鼓励孩子犯错误,而是主张教育顺乎孩子的天性,“顺其自然”。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心灵本应轻松、自由、快乐,他们本应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多感知、多体验、多操作、多活动,他们也有权捣点小乱,调点小皮,搞点恶作剧。经历得越多,他们心灵上的印痕也就越多。表面看起来很糟糕的错误,孩子却会从中获得很多益处。比如学会预见行为的后果,承受不愉快的处罚和社会压力,遭受羞愧、孤独与焦虑,开始权衡自己的利益与得失等等。

很多父母不愿意让孩子有一些负面的情绪体验,怕伤害其心灵,但是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这种感觉也未必是不好的。如果家长能让孩子从兴奋掉落到沮丧的情境然后再回到兴奋的情绪中,那么,在这个快速的过程中,整个脑部系统都会获得更紧密的锻炼,从而促进认知部位与感情部位的发展。真正有害的,并不是产生羞愧感或羞耻感,而是家长无法帮助孩子从这些感觉中获得成长的资源,无法使其从这些负面感觉中迅速复原过来。

孩子是一个发展中的人,独立自主的活动有助于他的成长。父母不是要竭尽全力来预防孩子犯错误,也不是一旦孩子犯错误就想方设法让其避免惩罚,而是要多给孩子“尝试——错误——完善”的机会,把犯错看成是教育的良机,使孩子从犯错误中获得成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