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幼儿科学兴趣培养略谈,如何给幼儿选书 培养读书的兴趣

2022-07-05 02:09:08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幼儿科学兴趣培养略谈

内容提要: 杜威说:“儿童有调查或探究本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除了好奇、好问、好探索,关心许多科学现象外,还是勇于行动的实践

1、幼儿科学兴趣培养略谈

内容提要:

杜威说:“儿童有调查或探究本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除了好奇、好问、好探索,关心许多科学现象外,还是勇于行动的实践者,一个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的人,他们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形象的,受其原有经验和思维水平直接影响,认知上往往有局限性,所以幼儿科学教育应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并获利用关于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过程,也是乐学、会学这些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教师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实践,旨在保护和培植幼儿科学家般的好奇心探究兴趣,在尊重幼儿认识特点和科学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强调幼儿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早期养成,为幼儿终身学习发展做准备。

关键词:探究本能 保护和培植 兴趣 终身学习 发展

一、 教师自身要了解幼儿对科学认识的特点,用理念武装教育行为,提高科学素养,把握教育方向。

1、首先教师要树立新《纲要》中幼儿科学教育观,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幼儿的知识经验不再是教师直接告诉和传授给幼儿的,而是幼儿获得的,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用范例和操作实验向幼儿分步讲解或示范,而是支持、引发和引导幼儿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例如:中班科学<盘子顶顶乐>,让幼儿了解支撑平衡的条件,是接触面大的物体支撑的稳呢,还是接触面小的物体支撑的稳呢?老师告诉幼儿是接触面大的物体支撑的稳,然后再提供给幼儿两根粗细不同的物体操作,验证老师的想法或老师告诉的答案,这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探索。真正的引导幼儿探索,应该是让幼儿先调动原有经验,充分猜想是接触面大的物体支撑的稳呢?还是接触面小的物体支撑的稳?孩子的猜想可能会有很多种,孩子猜想后就想迫不及待的知道结果是否正确,结果将强化或调整其原有认识,这样的教师支持、引导才会让幼儿认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为了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教师应强调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加强幼儿不断学习的能力,如果通过科学教育培养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幼儿就有了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如果孩子通过学习科学,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就能不断的运用这些方法去获得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当我们预想的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发生矛盾时,我们决不能以牺牲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为代价来求取知识的传递。

2、其次在有了新《纲要》的教育观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加强理论学习,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逐步运用具体教学方法来让幼儿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逐渐把感性经验条理化、概括化、组织和升华为科学经验,用自身较好的科学素养去影响幼儿,学会用儿童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善于用教育评价来促进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教师的评价应有利于激发或促进幼儿对科学探究兴趣。如:大班的《小鸡出壳》研究拱形面承重较其他形状的面承重大,教师通过小鸡吵架:未孵出蛋壳的鸡妹妹一定说自己从蛋壳里啄破出来的,蛋壳外面的鸡姐姐一定说是自己从蛋壳外面帮鸡妹妹啄破蛋壳的,到底是谁呢?于是教师为了研究这个现象,翻阅了很多有关拱形面承重原理的书,并用孩子们一样好奇的心去学习,把感性经验升华为科学经验,再和孩子们一起用蛋壳、铅笔等操作材料,通过实验调整验证拱形承重大的原理,孩子的兴趣非常高,觉得和老师一起做实验、探究非常开心有趣,下一次的学习欲望就更强了。

二、 及时捕捉保护幼儿兴趣点,善于发现、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及喜欢的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

那天下雨后,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突然他们发现草地上一堆堆松松的泥土,孩子们开始猜测:这些泥土是小蚂蚁造的窝吗?是小鸟在天上飞,掉下的垃圾吗?是蚯蚓的食物吗?是蜗牛在搬家吗?他们非常迫切的望着我,露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捕捉到信号后,轻轻的说了一句:周老师平时也没有注意到这个,不如我们再看一会,说不定会发现什么秘密。孩子们就这样屏住呼吸,紧紧盯着,生怕错过发现秘密的时机。最后他们发现土边的一条死蚯蚓,知道了大概和蚯蚓有关,于是我调动他们寻找有关蚯蚓的资料,孩子随之就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寻找资料中。后来几天我就整理出孩子们带来的资料,设计出了教育内容生活化的科学活动,孩子们对这些感兴趣的东西学的很积极,效果很好。又一次,班里的蹦蹦和曾亮玩赛车,蹦蹦的车子老是比曾亮的车快,曾亮很不服气,为什么一摸一样的车就是别人的快,旁观的小伙伴们都在帮曾亮分析原因,有的说:曾亮推的力气不够大,有的说曾亮的车子旧了,有的发现曾亮车太重了,没有蹦蹦轻&#8226;&#8226;&#8226;&#8226;我在旁边仔细观察到车子,虽然两辆车子外表几乎一样,但是车头却不一样,曾亮的车头有点圆,蹦蹦的车头尖,于是有关于承受面和阻力关系的科学活动在我脑中生成了,所以当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是自己当前想要知道的东西和解决的问题,才能体验和领悟科学就在身边,才能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孜孜不倦的用敏锐的眼睛观察着周围的事物,没有什么东西能逃出孩子的注意,尤其是越不知道或越被禁止触摸的东西,所以保护孩子的探究兴趣很重要,他们会通过最直接的办法来证明他的想法正确与否,是勇于行动的实践者,比如我的三岁宝宝,自从看了天线宝宝的碟片,看到里面孩子们下雨天穿着雨衣淋雨的情景,非常羡慕,他也想淋淋雨,所以每次下雨天都吵着出去,越不让他去,就越要去&#8226;&#8226;&#8226;&#8226;&#8226;玩轨道车时,他会故意制造翻车情景,把车从高坡上摔下去,听了录音机的故事,他会紧紧盯着录音机,找找里面有没有人,如果这时候你忽视他斥责他,也许会让孩子的探究热情消失,幼儿就获取不到经验,随着年龄增长,受到许多影响和压制,探究兴趣也就消失殆尽。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不仅为幼儿获得能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科学知识、经验提供了可能,而且幼儿对感兴趣的东西学的积极主动,效果好,事实上,孩子们感兴趣和想要探究解决的问题,本身就已经暗含着符合教育目标和价值的内容,首先发现孩子的兴趣点,让孩子们的兴趣得到保持,再引导幼儿理解科学的实际意义,是幼儿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经验的根据保证。

三、帮助幼儿置身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适宜的材料,推助幼儿的探索兴趣。

皮亚杰说:认识既不来源于客体,也不来源于主题,而是发生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丰富的物质材料是开展科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充分的操作时间是实现科学教育有价值目标、优化教学过程的首要前提。前例中的《盘子顶顶乐》要让孩子感知平稳,平稳是说不出来的东西,如果光凭教师说教和演示,或者是空洞的说理,很难达成科学目标,所以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常见的、幼儿熟悉的物质材料:三种粗细不同的管子,盘子等,可通过:(1)观看杂技表演,引出“为什么他们顶盘子会那么稳?”引出使物体保持平稳的条件是什么?(2)提供材料,让幼儿尝试用三种粗细不同的管子,哪个盘子顶的最稳,反复尝试。(3)通过游戏形式,自身的表演,引发幼儿积极思考。为孩子们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提供重复操作的机会,在玩玩乐乐中,加深扩展幼儿的相关经验,达成教学目标。适宜的物质材料、恰当的投放方式是幼儿获取科学经验的关键,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原有经验选择并投放材料,才能引起幼儿兴趣,活动中教师提供适应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会吸引幼儿去探索,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如小班幼儿的注意往往比较集中在具有鲜艳色彩、能动的、他感到喜欢的事物上,科学活动:《玩水》提供各种颜色鲜艳的玩具,茶杯、袋子、空盆等等,让幼儿开放性的玩水,并感知沉浮、水的流动。《吹泡泡》也是如此,首先选择的吹泡泡器要可爱卡通的,这样孩子在注意材料好看的基础上,才会对泡泡注意。运用不同的操作方式,也是调动孩子兴趣的关键,当孩子们对开放式的操作更感兴趣时,教师可以提供更宽松,能让幼儿尽情放开手脚的探索,不在教师预设的物化环境中摆弄操作。或者通过好玩的游戏方式让幼儿维持兴趣如:通过开饮料店,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赛车比赛让幼儿了解阻力现象等等,充分发挥材料的功能,使幼儿充分的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归纳、概括,维持幼儿的科学兴趣。逐渐形成爱探究的氛围,提供培养科学兴趣的空间环境,例如:在区角创设“脑筋动一动”的板块,创设“问题树”,也可事先让幼儿收集科学信息,拿到班上交流,争当“小博士”的活动。

四、提出有针对性、有质量的问题,设计不同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我们大班幼儿生活环境的不同和所受家庭教育的不同,认知上差异较大,如何了解他们的对科学认识的差异,因人施教,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是关键,于是提问时需要发散性较强,如:你知道哪里有空气吗?春天有什么变化?你知道几种花?等等,通过扩散性提问使幼儿转化为学科学的兴趣,使幼儿获得新知,在问答歌《睡觉觉》中问幼儿:什么睡觉睁着眼?什么睡觉先打滚?什么睡觉挂两腿&#8226; &#8226;&#8226;等等,让幼儿在趣味性的问答中满足幼儿好奇心,吸引幼儿。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提出的问题应灵活的渗透于整个活动中,并注意它的发展性。如:知道两栖动物的概念后,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想象,除了青蛙还有什么动物?有利于幼儿推理分类,增长知识。体现发展性原则不光是延伸性的提问,还需要有层次的提问幼儿:你吃过百人糕吗?为什么要叫它百人糕?你知道是用什么做的吗?面粉怎么来的?怎样才能做出百人糕?又如:“风的形成”中,让幼儿到户外观察“风”,为什么树叶,小草都会动?为什么会有风?你有办法产生风吗?问题层层叠进,加深幼儿学习,问题的严谨、递进会加强幼儿对科学的神秘感,越发有兴趣去层层剥离答案,提高幼儿兴趣。当然总结先前经验,在原有基础上概括,采用概括式提问也是需要的,如:你知道为甚么塑料棒能吸住小纸屑了吗?不追求幼儿说出准确的科学的概念,但是悟出来,知道幼儿获得了有关经验就应该感到满足。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设计出引导幼儿思索的问题时,我觉得有一定探索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更值得推崇,例如:在认识轮子的过程中:除了交通工具装上轮子比较方面,你觉得什么地方也应该装上轮子?鞋子,钢琴等等,孩子就会充分利用想象,大胆的创造,教师好的引导提问,能巧妙的把幼儿无意性、偶然性、不稳定性的兴趣转移,转化为学科学的兴趣,使幼儿在发散性思维的同时集中注意的去实践、探索、寻找正确的科学答案。

总之,作为人生起始阶段的幼儿教育,应注重幼儿乐学和会学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强调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幼儿不断学习的能力,如果通过科学教育培养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幼儿就有乐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如果孩子们通过学习科学,获得乐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就能不断运用这些方法去获得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1、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的特性》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如何给幼儿选书 培养读书的兴趣

宝宝越长越大,妈妈要开始培养宝宝看书的兴趣了。这一时期,并不是要增加多少知识,而是要引起宝宝读书的兴趣。所以要选择宝宝喜欢的、耐久的书。这些书对宝宝来说是书也是玩具。

如何给幼儿选书

因为宝宝喜欢把任何东西放到嘴里,也喜欢撕着玩任何东西,因此买书也有一定的讲究。

书的款式:宝宝的书需要色彩鲜明、图案突出、背景简单、形象真实,另外书页圆润,没有棱角。书的质地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布质的,纸质书可以让宝宝更直观地感受书,布质书手感丰富,宝宝更喜欢,妈妈可以两者都准备一些。

书的内容:此时宝宝的书,内容要简单,可以是小动物、水果、家具、人物等适合宝宝认知的写实图形,也可以是可爱的卡通图案和数字。

立体书:给宝宝看的书,最好能让宝宝直观地了解更多的知识。有一种专为宝宝设计的阅读产品——立体书。书中的内容都是立体的,宝宝在看书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知识,包括描述对象的结构、功能等,都会有直观的感受,比如书里的衣柜门可以打开,看到衣柜里的抽屉和挂衣杆等。市场上的儿童产品种类层出不穷,妈妈可以多关注方面的书籍。

如何培养幼儿读书的兴趣

宝宝的生活习惯几乎都是从大人处学来的,因此要想让宝宝喜爱读书,父母也需要做出好榜样。

亲子阅读: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读书,把宝宝抱在怀里,书放在两人面前,妈妈一边读文字,一边给宝宝讲解图形。这时候,妈妈可以教宝宝翻书,翻书的动作较精细,可以促进宝宝手眼协调。

全家读书营造气氛:一般读书气氛较浓厚的家庭的宝宝对书的兴趣也会较浓厚,因此可以发动全家都看书,宝宝看到家人都在看书,会主动模仿,慢慢就会培养出读书的兴趣。宝宝撕书或咬书都不要强行阻止或者制止他,但可以给他正确的引导。(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3、浅谈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兴趣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激素,是幼儿学习的巨大动力。它可以帮助幼儿主动获得知识,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审美力及动手动脑的能力。

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我发现兴趣的培养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原先,我班有60%的幼儿不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既使有部分幼儿愿意参加,其画面重复较多、内容简单。

如:男孩总是画“汽车”、“轮船”,女孩总画“太阳”、“小花”、“小草”等。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情感得不到充分表现,绘画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幼儿受益较少。

怎样才能使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呢?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我设法挖掘幼儿潜在的能力,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游戏形式,以及各类教学活动,把语言、音乐、常识和绘画有机结合,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从而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

一、具有美术氛围的活动空间设计是培养幼儿绘画兴趣的第一步。

现代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让幼儿学会学习。因此,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让幼儿具备绘画的原动力和内驱力,这就是幼儿发展的动力机制。杜威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中,早已暗含着教育所追求的东西。”

教师要站在教育的角度,去把握幼儿的兴趣,需求中所蕴含的,教育所追求的价值及可以开发的教育生长点,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活动空间。美术是以有形的物质材料,塑造出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可视形象的视觉艺术。

它具有直观性、可感性、对人们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也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因而,在环境创设中,我注意到教室内外的装饰,墙壁的美化,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比如:在墙面装饰中,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雪碧瓶,快餐盒、马粪纸等废旧材料制做竹林、草地、大树,利用泡沫板、彩色皱纹纸绘画、编贴立体感较强,色彩鲜艳的墙面“海底世界”“可爱的熊猫”“我的祖国”等。

此外,增设美术角,为幼儿提供黑板、粉笔、五彩胶泥、卡纸,方便幼儿随意涂抹,使他们的理想及所见所闻都能在这块园地里得到充分展示。有了这样的氛围,幼儿不仅能够随时发现美、观察美、感受美、欣赏美、而且能够随意及时的表现美、创造美。可以激发他们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二、 教给幼儿绘画的基本方法,把创作的余地留给幼儿。

瑞吉欧教育者认为:“儿童的学习并非成人教学的产物,相反,他更多要归因于儿童自己在活动和成人所提供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现代美术教育主张启迪幼儿对真、善、美的认识,陶冶美的情操,激发美好的理想和追求。在绘画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讲介和示范非常重要。语言讲解的形象是否直接影响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能刻板地要求幼儿去模仿画,而是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幼儿,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m、n等线条,让幼儿猜猜看,教师把这些线条有趣的组合在一起变成什么?教师根据上述线条示范色画出空中小鸟,水中小鱼,春天的花朵等,然后请小朋友也来根据上述的各类线条,把它们有趣的组合成一幅幅画面,鼓励幼儿大胆作画,比一比谁画得最多最好。

由于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持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经过教师的启发和指点,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新形象在自己的手中展示出来。为了丰富幼儿对物体造型的印象,我还组织幼儿外出参观散步,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动物园的各种动物,马路上的汽车、花草树木,楼房等物体的形状,请幼儿说说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成。

如:公共汽车是由长方形、圆形组成,花朵是由半圆形,长方形、椭圆形组成,雪松是由三角形、长方形组成等。活动前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的各种图形纸,先由教师示范拼贴一组画面,请幼儿欣赏,并说说教师拼贴的画中有哪几种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组成蜻蜓,梯形,三角形组成帆船,半圆形组成花朵。

然后,请幼儿动脑筋,把几种图形用不同的组合方法,拼贴成各种画面,看谁拼贴的又形象又美丽。于是,孩子们兴致勃勃拼贴出许多丰富有趣的画面:有的用圆形、半圆形拼成了小鸡、小鸟;有的用圆形、长方形等拼成了红绿灯、公共汽车;还有的用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拼成了太阳、房屋、草地、小兔等,应有尽有,使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让幼儿感到自己是绘画的主人,从而产生更大的活动积极性,促使其向高一级水平发展。最后,再让幼儿根据自己所拼贴的画面,用勾图方法进行线条造型,也就是把拼贴的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 以游戏形式组织绘画教学。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游戏的内容最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根据幼儿好动的特点,我将绘画活动故事化、游戏化。

如:幼儿画“龟兔赛跑”命题组画时,我先让幼儿听故事,然后去饲养角、自然角观察兔子、乌龟,回到教室后再让幼儿戴上头饰玩“龟兔赛跑”的游戏,最后再让幼儿动手画。

由于前者的辅垫,所以幼儿的画面真实、生动,绘画时不感到有任何压力,使幼儿们在游戏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真正达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目的。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获得成功感,为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与条件。

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首先要树立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能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由于每个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速度,需要,兴趣,学习形式都具有不同特点,加之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家庭的影响,其知识经验,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不相同。

因此,不同层次的幼儿对成功的体验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必需考虑到每个儿童的特殊需要,不能把每个儿童看成是一样的、相似的,不能用相同的教育要求,方式方法对待不同的儿童。

需要我们引导幼儿发现,并使他们知道美在哪?为什么美?如:幼儿画“美丽的手套”装饰画时,对待能力一般的幼儿,教师只需在难点处帮助一下,重点教幼儿掌握用直条、横条、斜条构成图案进行装饰;对待能力强的幼儿,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即可。

由于教师在活动中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有丰富的画面,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此外,我们还设置了美术长廊,幼儿的绘画作品都插展在透明塑料袋里,让每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位置,幼儿也可以随时向同伴,成人讲介自己的作品,使每位幼儿在不同程度上树立成功感和自信心。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我认为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很有必要。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们班的幼儿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孩子们喜欢参加美术活动,回家后也愿意动手绘画。

并能主动利用社会、自然、生活及各科教学等丰富的题材进行创作,不仅充实了画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也提高了幼儿的绘画水平和艺术设计能力,使幼儿的绘画作品多次在美展中获奖。

通过实践,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体会到:只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让幼儿大胆地去想象,去创造,只有让幼儿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与条件,只有让幼儿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使幼儿对绘画有足够的自信心。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让幼儿对科学感兴趣并不难

经常有父母问这样一个问题:“教孩子学点什么?”很多父母认为,让孩子学会认识生活环境中的常见事物是什么就可以了,有的父母想让孩子认识比较复杂的概念,比如色彩、形状、数字等。但很少有父母会问到:“需不需要让孩子认识科学现象?”

可能许多父母认为科学知识是很深奥的,并不适合对于3岁以下的宝宝。其实聪明的宝宝早就注意到了生活中的各种物理、化学了。

您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吗?

炉子上水烧开的时候,孩子看着冒起的“白烟”一脸疑惑;

爷爷的看报的时候用的放大镜,被宝宝拿着去试图“放大”任何事物;

妈妈洗碗的时候,倒进去的一点点洗结净,却变出来许多的泡沫,等等。

这些场面都显示了孩子早就对存在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感兴趣了,为什么不引导孩子认识这些现象呢?

一、测试:您是一位善于引导孩子认识科学现象并进行科学探索的父母吗?

孩子不小心把杯子里的水洒在了茶几上,他正在试图用手“擦桌子”,您会怎么做?

a.告诉孩子手不会吸水,毛巾才吸水,然后给孩子一块毛巾让他把水擦干净。

b.先让孩子自己尝试一会儿,等发现无法擦干净水而失去兴趣或耐心的时候,给孩子一块毛巾,让孩子试试。然后告诉孩子,手不吸水,毛巾才吸水,所以要用毛巾来擦水。

c.给他各种各样可以擦桌子的工具,比如卫生纸、抹布、海绵、塑料布等,然后引导孩子分别尝试并做讨论。

分析:

(1)如果您平时的做法和a父母相似

您是一位不太善于引导宝宝进行科学探索的父母。您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存在于普通生活中也有很多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例如“水洒在桌子上”类似这样的生活情景经常发生,您完全可以引导孩子探索一下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吸水性能。虽然您的解释告诉了孩子手和抹布的区别,但您并没有让孩子理解“吸水”这个过程,只是僵硬地给了孩子一个概念。在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探索过程远比记住概念要重要。

(2)如果您平时的做法和b父母相似

您是一位会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索的父母。您懂得要想启发孩子的探索,首先就要帮助孩子提出问题——“为什么?”您通过放手让宝宝尝试,让孩子自己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我的手擦不干净桌子上的水?”然后又通过提供适合的游戏材料让孩子通过对比尝试找到了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了一个“对比实验”。应该说,这样的引导是可取的、积极的,如果您能再深入引导一些,效果就更好。

(3)如果您平时的做法和c父母相似

您是一位善于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索的父母。您能敏锐地觉察出可以利用“擦桌子”这样的事件帮助孩子开展什么样的科学探索活动,并及时地提供可以帮助孩子进行“实验”的各种游戏材料,在这一点上,您具备了一名优秀教师的素质。您没有在孩子“实验”前提出让孩子做什么、观察什么现象,孩子的目标是最初的“擦桌子”,但通过实验,他会获得意外的信息。这也是科学探索的一个特点——往往在既定目标探索过程中会有新的结果或结论出现。您需要把握好的是,如何引导孩子进行实验以后的讨论,您可以帮助孩子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验”总结结论。如果宝宝不经您的引导自己提出“为什么”的疑问,您可以引导宝宝一起回答。

相关理论

父母在引导低幼儿进行科学现象探索时,并不需要一定要给孩子讲清楚所以然,您需要的是帮助孩子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关注,进而在此基础上给予孩子合理的、符合孩子认知水平的讲解。有条件的家庭要尽可能创建条件让孩子参与到科学探索的动手过程中来,增强孩子的手脑协同性和探索的有效性。

对于0—3岁的小宝宝来说,限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智力能力,有很多在我们成人看来非常普通的现象,对他们而言都显得特别“神奇”。而就在这些现象里,就蕴藏了很多的科学道理。

在帮助孩子进行科学学习的时候,您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提出问题,即让孩子产生探索的兴趣点;然后您根据探索中可能会采用的实验过程,提供适合的游戏材料给宝宝自由尝试;最后,帮助孩子讨论“实验”结论。

您知道您该怎么做了吗?

二、和孩子一起做认识“科学”的游戏

1.小熊的船

找各种各样的材料,包括碗、盘子、纸张等,做成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船”,让宝宝试着把玩具小熊放在上面,让孩子看看哪些小船能乘小熊,哪些会沉下去?

讲解:通过引导,帮助孩子探索材料性质的不同,理解沉浮现象。

2.美丽的泡泡

准备洗衣粉、洗洁精、洗发水、沐浴液等,引导宝宝分别用他们做一瓶泡泡水,然后您吹泡泡,看看哪种泡泡水吹的泡泡最大、最漂亮。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去“抓泡泡”,提高游戏兴趣。如果孩子比较配合,可以让孩子学着吹吹泡泡。其次,您还应该借用这个游戏告诉孩子“这些物品是危险的”,提高孩子安全意识。

讲解:引导孩子探索事物化学性质,进行安全教育。

3.谁最早藏进水里?

给孩子准备白砂糖、冰糖、奶糖,引导孩子分别尝试这些糖放到水里发生的变化(需要一定时间和适当的搅拌)。然后再引导孩子讨论“谁最早藏进水里?”。

也可以都用冰糖,但准备2杯水(热水、凉水),让孩子对比探索。

讲解:引导孩子探索不同事物的溶解速度。

4.配合儿歌做动作

在做游戏之前,可以给孩子指认一下儿歌中将要出现的事物,并让孩子指指在哪里。比如“天黑了,闪电了,小鸟小鸟回家了;轰隆轰隆打雷了,宝宝吓得哇哇叫;下雨啦,下雨啦,哗啦哗啦下雨了。”在念儿歌的过程中最好配合一些表演动作,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比如,当念到“闪电”的时候,您可以捏紧两个拳头互相“碰撞”,当念到“下雨”的时候举起双手,指尖朝下抖动手指。

孩子在这样有一些情景描述的儿歌中掌握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常识。儿歌结束后,您可以提问下雨的过程是什么顺序,让孩子表演一下。

讲解:对于1岁半以后的孩子来说,学习说儿歌不仅只是简单地动作模仿,孩子需要在反复的儿歌过程中及时地了解语意并做出反应,在这里,我们希望父母能经常有耐心地指导,不要只是随意做做。最好的结果是:只要父母念儿歌孩子就能在旁边做动作。

5.七色的太阳光

您可以提问孩子:“妈妈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教室的墙壁是什么颜色?”然后再问:“太阳是什么颜色?”小朋友回答说是“红色”,您可以再问:“那太阳发出的光又是什么颜色?”大部分孩子仍然会回答是红色。这个时候您用准备好的三棱镜把射进房间的光发散成七种颜色。然后解释道:“太阳光有许多颜色,可漂亮了。”“太阳光有七个颜色。”

讲解:游戏的目的不是让孩子理解光的合成效果,而是让孩子在这种中学生才上的物理实验中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让孩子对周围环境中经常感知的事物提出深一层的思考,培养孩子的思维深刻性。

四、生活中,您还可以这样做来促进孩子的科学探索欲望:

1.可以经常带孩子去科技馆、博物馆之类的场所,让他感受科学气氛;

2.经常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可以看见的自然现象,比如日出、下雪等;

3.在讲解科学道理的时候要力求做到严谨、合理,不要胡编;

4.引导孩子参与实验游戏。

致父母的话

不要以为小宝宝不具备“做实验”的能力,只要提供尝试的机会,他会创造出自己的世界。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