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亲子沟通桥梁,亲子沟通支招
1、建筑亲子沟通桥梁
对于高考,父母与孩子所想的目标虽然是一致,但感觉、看法却未必一致。加之双方思考的角度不同,有时甚至大相径庭,误解、冲突和口角便随之产生了。高
1、建筑亲子沟通桥梁
对于高考,父母与孩子所想的目标虽然是一致,但感觉、看法却未必一致。加之双方思考的角度不同,有时甚至大相径庭,误解、冲突和口角便随之产生了。高考在即,沟通仍然是相当重要的事情。我们不知道孩子真正想什么,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只有通过沟通,才能真正帮孩子一把。
一提到与孩子沟通,很多家长就会无奈的摇起头来,只有一个字回答:"难。"父母希望孩子一分一秒也不要松懈,孩子则希望拥有哪怕是一分一秒的自由空间;父母想看到孩子精神饱满,孩子想对父母说声:"我好累";父母想听孩子说:"下次我要得 几分",而孩子想听父母说:"只要你尽力了,考几分并不重要。"……
但是与孩子的有效沟通能对孩子起到心理支持作用。"信任、理解与鼓励"正是这时候双方所需要的。我们应该努力做一下尝试。在这个时期很多孩子实际上希望有人能听听自己心理的焦躁,自己复习的困难,自己生活中的烦恼。而对于家长来讲,我们一直就是最关心孩子成长的人,这个时候,应该是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候,我们更是责无旁贷了。并且我们是过来人,有很多的宝贵经验可以指导他们。但是,沟通也需要技巧,不能像纠正错误和端正思想的批斗大会。
倾听
沟通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倾听。我们要学会听孩子讲。很多时候,家长们都会表现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中断谈话,改成了总结会,大多数内容变成了:"你应该……"和"你不应该……"这样其实恰恰结束了孩子和您的沟通萌芽,孩子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很多时候他们都努力与我们交流了,想听取我们的意见,我们的想法。他们想和我们交流,但是就此失败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认真的倾听他们的想法,多听少说。注意两点:
a、不要说些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比如,孩子说总是担心考不好,你不需要说:"不要怕,考不好妈妈也不怪你,只要你尽力就行了。"孩子对您诉说压力时,并不总是意味着您马上要解决它,而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对您的信任,其实他可能知道如何解决这种压力。此时,他更需要您的理解和支持。您能做的,就是倾听。
b、要注意采取开放式的交谈方式,如当孩子说心烦时,如果您回答:"烦也解决不了问题",就不是开放式交谈,因为孩子觉得无法再谈下去了。开放式的交谈是这样的:"我能理解您考前的心烦,您感到最担忧的是什么?"这时孩子十有八九会进一步讲到某些具体的科目或具体的问题,你们的谈话就能深入了。
换位思考
其次,我们要身临其境,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他们的问题。矛盾常常是我们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不能理解我们的想法。我们常常会叹口气说:"我也是为了他着想啊!"但是您是以他们的思想为基础的吗?您是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的吗?要想他们理解我们的苦心,何不我们先尝试理解他们。也只有这样做,才能迈出彼此理解的第一步。
试试这样的句子,但是注意所有一切都是在您对孩子的了解基础之上的。"看得出来你好像有点心神不定,遇到什么难题了?有什么需要我们大家帮助的吗?"---给害怕考试的孩子一点心理支持。 "你有了这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过程,就不要太担心考试的结果。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看得出来,你尽力了。"---肯定过度焦虑的孩子所做的努力,能帮他减少担忧。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亲子沟通支招
假期到了,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了起来,这正好是父母与孩子进行密切的亲子沟通的大好时机。诚然,如今许多家长尽管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但是却不太会与孩子沟通。南京市发生的男孩要做亲子鉴定的故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才能更好地与子女进行沟通呢?
为此,记者专门为广大家长们向北京师范大学邹泓教授和赵忠心研究员取了经。
密切的亲子沟通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邹泓:
现在的孩子学业负担很重,家长要利用假期与孩子共同活动交流。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有条件的可以外出旅游,也可以周末到郊区让孩子亲近自然,这不仅有益于孩子的健康,培养孩子热爱生命的情感,增长孩子的知识,也增加了亲子沟通。其他的形式还有参加体育文娱活动、观看演出、参观展览等等。父母不仅是子女生活的照料者,也是引路人、情感的支撑。密切的亲子沟通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孩子作为不成熟的个体需要帮助、肯定和鼓励,密切的亲子沟通有助于增强孩子的信心,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健康的人格;同时良好的亲子沟通也是孩子走向社会的沟通,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同伴关系、友谊关系、婚姻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需要强调的是青春期孩子的亲子沟通显得尤为紧迫,但是要以幼儿园、小学时建立沟通习惯为基础的,因此亲子沟通要从小做起。
国外的家长就很注重亲子沟通。比如成立亲子俱乐部,开展父母与子女共同参加的夏令营。亲子俱乐部通常是父母们相互交流的好场所,特别是有特殊问题的父母,比如离异父母,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别的家庭,通过心理专家、教育专家的指导来改善同子女的状况。在美国每年4月都会安排一个周末的一天叫做“跟着爸妈去上班”,让孩子了解父母在做什么,了解社会,了解从议员到普通工人的职业特点,从而理解他们的父母。在我国,像这种有意识的亲子沟通还很少。上海的一些幼儿园设置了开放日,邀请家长到幼儿园来;此外一些学校设立了“亲子角”,主要是希望家长到学校来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参加活动,增加亲自沟通。
家长应允许孩子保留自己的意见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忠心:
我反对把假期看成是平时上课的延续。假期是父母子女之间沟通了解的好机会。平时孩子有写不完的作业,家长也很忙,相互只看到忙碌的身影。只有到了假期孩子才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而以往家长们不太重视假期,把放假看成是上学的延续,因此各种家教各种培训班充斥着孩子的假期生活。现实中许多家长所谓发展孩子的特长,其实是发展家长的个性,对孩子来说学校教育是被动的,是别人让我学;而假期应该转变为我要学,要让假期不再成为孩子的又一种精神负担。
我主张家长利用假期多听听孩子的倾诉。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承受着间接来自社会、来自家长、老师、学校的压力,因而家长更要注意利用假期对孩子的心理进行调试。不要以为只有得了心理疾病之后才需要调试,家长应试图通过调试、沟通来缓解孩子的压力。常有家长对我说,他的孩子几乎不与家长交谈,其实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心理处在一种封闭状态,更愿意跟同伴倾诉。因而我建议家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要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不是动员孩子说话,而是在思想上把孩子看成自己的同事朋友那样,平等对话,不要积极评论,发表意见,遇到不赞成的观点时,也不要马上表态,应提出问题让孩子思索,允许孩子保留自己的观点。调试的关键不是判断观点的对错,而主要在于倾诉和疏导。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亲子沟通如何使用我的信息
“我的信息”强调对子女“行为”本身的感受,而非对自己或子女“个人”的感受。当表达对子女行为的感受时,必须注意的是对事不对人,即应强调行为本身,而不是人本身。表示不愉快时应该针对某一特定的行为而言,例如:“我发现大门没锁”、“我发现油箱空了”,或是“你迟到两个小时”等,而这些话都针对某个特定行为,而不是对任何人的责备。
其次,当父母描述对不满意或不愉快事件的感受时,应该是针对本身的感受来加以描述,例如:“我很失望”、“我非常关心”,或是“我很担心”等。父母应该了解,实际上不是行为本身使自己不快,而是行为的“后果”使自己、别人或子女觉得不舒服。举例而言,假如女儿晚上深夜未归,事实上,不是“深夜未归”的行为本身令父母不快,而是女儿的晚归令父母担心是否发生了什么事。你对女儿晚归的感受实际上是行为本身后的一种反应:“当你这么晚了还没回家,我非常担心,因为我担心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我的信息”的沟通方式有特定的型式,为了能更明确运用此种沟通方式,父母可依据下列的三个步骤:
1.描述自己觉得困扰、不安的行为
必须注意的是:只要描述行为本身,而非指责行为的当事人。例如“你骑我的摩托车把油快用光了。”
2.陈述自己对行为可能后果的感受
例如:“我很生气。”
3.陈述后果
例如“因为必须去加油,早上上班可能会迟到。”
总而言之,“我的信息”的沟通方式仅仅需要简单的陈述,其模式如下:“当……,我觉得……,因为……。”
为了更清楚“我的信息”沟通的运用方式,以下有两个问题与“我的信息”沟通方式的范例供参考:
问题一:
全家原本已经计划好周末一块去郊游,但是最后小明却决定和朋友去游泳。
.我的信息
“本来我们已经计划好共渡周末,而你却临时改变主意,我觉得很失望,因为我非常希望你能参加。”
问题二
小华是全家最后一个出门的,忘了将大门锁上。
.我的信息
“当发现大门没锁时,我非常担心,因为小偷可能会进来大搬家。”
此种沟通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前后顺序是可以因情况加以调整。举例而言,父母可以说:“我非常担心,因为大门没上锁而遭小偷”,这仍是一种“我的信息”的沟通方式。
此外,在“我的信息”的沟通方式中绝对禁止“责骂”,而经常传达出责骂意味的字眼即是“你”这个字。但是,当父母必须直接针对子女,不得不使用“你”这个字的时候,仍然可以避免责罚的意味。举例而言:“当你深夜未归,……”,在这句话当中就没有责骂的意思,而仅仅只是陈述一个事实。然而,尽可能避免使用“你”这个字眼,多说“我”觉得困扰的情况。
为人父母者还必须牢记,非语言的沟通也非常重要。“我的信息”是一种友善的、尊重的,和诚实的沟通情感的方式。但是,假使说话的语气不符合表情或动作所传达出的信息时,子女将更受非语言行为的影响。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让“商量”促进你的亲子沟通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对孩子要少下命令,命令只有在其他方式不适用或失败时才用。要像一个善良的立法者一样,不会因为去压迫人而高兴,而因为用不着压迫而高兴。
商量的魅力在于,使自己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两代人的沟通,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实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方法就是学会商量。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商量非常重要。商量能够让人感觉到受尊重。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受尊重的需要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无法获得满足,人就会产生沮丧、失落等负面情绪。
孩子也是如此,他们也有受尊重的需要。如果父母喜欢与孩子商量,孩子就会非常乐意与父母交流,反之,孩子则会产生逆反心理,封闭自我。
学会与孩子商量,在子女的教育中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我们不能满足或不应满足时,我们不应粗鲁而简单地拒绝:不行!不准你去!或者在父母提出的要求,儿女不同意时,你也不应简单地采用命令方式:这事已经决定了!
父母学会与孩子共同商量既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也可以避免家庭中一些无谓的争吵;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教会孩子在社会上怎样做人和与人共事。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只要与人相处,分歧是不可免的。
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子女在喜好和兴趣,甚至交友诸方面看法都会与父母有分歧。这时父母对子女的一些喜爱与兴趣绝不能简单地禁止。而应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与子女商量,以求得共识或找出正确解决的途径。美国成功学家卡耐基说过,用:建议",而不下:命令",不但能维持对方的自尊,而且能使他人乐于改正错误,并与你合作。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运用商量来促进亲子关系呢?
多些商量,少些命令
父母不管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注意用商量的口吻,而不要用命令的口吻。
比如,提醒孩子做作业时,你可以说::你现在是不是该做作业了,做完作业就可以看会儿电视。"而不要说::赶紧去做作业!"或:还不去做作业呀?"
请孩子帮忙做一件事情时,比如洗菜,你可以说::你能帮我把菜洗一下吗?"而不要说::快来帮我洗菜!"或:赶紧把菜洗了!"
商量的语气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孩子会认为你尊重他,关心他的感受,从而对你产生好感和信任,促进亲子沟通。
凡事都要学会商量
不管什么事情,尤其是涉及孩子的事情,父母都不要自作主张,要学会与孩子商量,取得孩子的同意和认同。
喜欢与孩子商量的父母是民主的父母。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渐渐养成了民主商量的习惯,都愿意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这样的亲子关系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以商量的口吻处理亲子冲突
当亲子关系出现冲突时,父母总是不愿意自己的父母权威受到挑战,希望以父母的权威来压制孩子,使孩子改变主意。实际上,孩子不仅不会听从父母的意见,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恶化亲子关系。
明智的父母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使用商量的口吻,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尊重,体验到人格的平等,这样,孩子在接受父母的意见时就比较顺利。
冲突产生时,每个人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尊严,不希望被他人压制,孩子也是如此。只有父母放下架子,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看待,与孩子进行商量来处理问题,孩子才会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共同解决问题。
孩子的事情一定要与孩子商量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孩子的事情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父母不可替孩子包办,即使父母有自己的想法,也要通过商量的方式,把自己的意见传达给孩子,让孩子权衡利弊后再作出选择。
每一个孩子都会出现与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孩子们都希望父母能够尊重自己的意见,毕竟,许多事情都需要孩子付出努力才能实现。如果父母忽视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一味地用父母的威严来压制孩子,孩子即使口头上同意了,内心也无法产生努力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已经感觉简直就是受罪,怎么还可能与父母和睦共处呢?
因此,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处理,父母的意见只能通过建议或者商量的方式传达给孩子,帮助孩子全面地认识问题。
和孩子约法三章
对于孩子的问题,尤其是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一定要与孩子商量后制定规则,并约法三章,使孩子遵守。不过,父母千万不可自作主张制定规则让孩子遵守,这样的规则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约束意义。
与孩子约法三章,仅仅是因为孩子缺乏自制力,规则是帮助孩子约束自己的,而不是惩罚孩子的,父母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因此,规则一定要孩子内心认可的,父母一定要与孩子商量后再制定规则,避免产生亲子冲突。
总之,父母凡事要学会与孩子商量,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相互之间的理解,避免许多无谓的争吵,而且还能够教会孩子为人处世,促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