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交流,不能犯的错,忙碌家长与孩子的交流经
1、和孩子交流,不能犯的错
每天,爸爸妈妈都要与孩子进行许多对话。这些话,有的是父母精心组织过的,想以此对孩子进行某种教育;有的则是漫不经心的问答。下面列举了常见的
1、和孩子交流,不能犯的错
每天,爸爸妈妈都要与孩子进行许多对话。这些话,有的是父母精心组织过的,想以此对孩子进行某种教育;有的则是漫不经心的问答。下面列举了常见的有问题的对话,请想一想,你也常这么说吗?
●事例:儿子同小伙伴玩耍后宣称:“我一点儿也不喜欢小明。”
●错误回答:“不可以这么说,小明是个好孩子。”
你只是不希望孩子对他人过分地指责,或许事实上小明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或许你同小明的妈妈是好友,你希望两个孩子相处愉快。不过在这时候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去“喜欢”别人是不对的,这等于是轻易地否认他对小伙伴的判断力,很可能抑制他今后判断人、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的发展。 让孩子学会交友
●建议:孩子不喜欢另外一个孩子总有他的理由。
还是同孩子聊聊吧,问他:“那你今天过得不开心喽?小明对你怎么了?他做了什么事情让你不高兴了?下次碰到他你准备怎么办?”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孩子。
告诉孩子,同小朋友相处要掌握一个基本的交往原则:先判断一下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万一发生了不愉快可以试试有没有改善的办法,如果相处得不好,实在没法达成一致,断交也行。正确地指导孩子,对他将来的社交一定大有好处。
●事例:6岁的女儿告诉你,今天班里上舞蹈课,老师表扬她了。
●错误回答:“你是最棒的。”
如果总是用“最漂亮的”、“最可爱的”、“最能干的”这样的词鼓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令孩子对自己期望过高,压力过大,以致不能承受。而且,孩子同小伙伴一比较,发现“玲玲跑得比我快”, “露露唱歌比我好”,她会渐渐发觉她并不是样样都比别人好。心理学家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盲目夸大的表扬会导致孩子自我怀疑,令孩子不自信。只有符合事实的表扬和鼓励才会真正对孩子有益。如何让表扬和奖励起到作用
●建议:不要不切实际地表扬孩子。
“今天真漂亮”比“你是最漂亮的”合适得多。“这个故事真有趣”比“你讲故事是全班最棒的”更合理。
●事例:父母大吵的时候,让5岁的孩子听到了,做妈妈的想对孩子作一番解释。
●错误回答:“我想让你知道,爸爸妈妈今天下午为什么吵架。”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如果知道了争吵的来龙去脉就不会胡思乱想了。没错,听到父母发生激烈争吵,孩子会害怕、不快,但是把大人之间的事全盘托出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担忧,在他们的小脑瓜里,觉得生活像他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那样混乱、易碎,你们夫妇或许觉得激烈的争吵不过是漫长的婚姻道路上的一点小波折、小点缀,孩子却马上会跳到最坏的状态:这争吵是不是我引起的?爸爸妈妈还会和好吗?我们的家要散了,爸爸妈妈不要我了。
●建议: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刚才火气都太大了,这跟你没关系。用童心去理解你的孩子
然后,在孩子面前同你的配偶来个简单的拥抱或是说句调侃的话,这样孩子才会放心,觉得警报解除了。和孩子讲道理 妈妈巧施法
●事例:5岁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闷闷不乐,因为同伴嘲笑她有一个大蒜头鼻子。
●错误回答:“你的鼻子挺漂亮啊,妈妈就喜欢你这个样子。”
妈妈不过是在宽慰孩子,告诉她无论她长什么模样,妈妈一样爱她。但是这其实等于告诉孩子她担心的东西是真的。事实上,两三岁的孩子就开始注意自己的长相了。到了五六岁,他们会同别人比较,然后会抱怨:“我的腿太粗了。”“我是不是太矮啊?”你告诉他:“你这样子就很好看啊。”可能令他怀疑自己的判断力,他会用你告诉他的标准去看周围的人,他也可能觉得你不理解他的伤心,于是以后会一个人把不快压在心底,不再对你说什么,在今后的社交中出现心理障碍。
●建议: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哪里长得不好看,先问问他,是不是在和谁作比较。然后可以同他讨论,看看能不能帮他。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同伴高大,可以告诉他各人有各人漂亮的地方,如果真的想高大一点,可以鼓励他多练习跳起摸高,学习游泳。当然,有时候对于孩子的抱怨我们实在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形下,你还是可以对他的不快表示理解,千万不要置之不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忙碌家长与孩子的交流经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很多家长都成了大忙人,难得与孩子好好聚一聚,更不要说和孩子好好的交流沟通一下了。有研究表明,和孩子共同就餐,对于亲子之间的交流很有帮助。忙碌的家长也最好能每周抽出时间,为自己和孩子创造一两次共同进餐的机会。可是,进餐的时间那么短暂,如何和孩子开始良好的交流呢?
孩子需要和父母在一起的绝对时间。家庭就餐的意义就在于,不管这个时间是好是坏,都要和父母一起度过。不过对于双职工父母来说,抽出时间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想在餐桌上与孩子们进行对话,但由于要赶时间上班所以动不动就看表,在餐桌上显得焦虑不安。如果您是这样的家长,那么在平时就需要掌握对话要领,以便在紧张的时间中也可以有效地完成和孩子的对话。
1.根据事实进行对话
忙碌的家长缺少和孩子见面的时间,因此对孩子的了解也从而减少,最终导致在没有充分掌握孩子状态的情况下,以推论和想象来妄加判断。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孩子元法找到对话的核心。
父母要想有效地进行餐桌对话,就应根据事实把握对话主题,以孩子今天所做的事情、昨天遇到的困难、明天的计划等为依据进行对话。
2.准确传达意思
双职工父母平时心怀无法照顾孩子的自责感,真正到了需要指出孩子缺点时,又没法准确地表达意思,只是一味地等待。专家指出,这一部分家长需要明白:训育"和:矫正"的区别,训斥教育的方式会刺伤孩子的感情,最终导致对话的中断,而准确表达意思的矫正则可以使孩子自己掌握是非对错的判断标准。
简单来说,父母不应对孩子进行打骂,而是应以说服教育为主。孩子犯错的时候应该详细地说明情况,让孩子自己去判断。
3.不要对重复的对话感到厌烦
家长们感觉餐桌对话困难的一大理由是重复相同的话,特别是在日复一日中很难持续找出新鲜的话题,家长们越是忙碌,越会感到这样的对话是无聊的、没有意义的。
但在孩子的语言发育过程中,不断重复对话是正常的、有必要的,通过反复的对话和行动进行学习是孩子的一大特性,因此父母需要平静地去接受。这时候孩子将得到一项很重要的东西,即积极和健全的价值观。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和孩子平等地交流沟通
高度不同,视角不同,由此产生了多少差异,可惜大人对此往往没有足够的体验。
一个年轻的父亲,有一次,在热闹的商店里为女儿系鞋带。他蹲下来,就在这瞬间,无意瞥见一幅幅令人不舒服的:图像":晃来晃去的一条条大腿,裤子,裙子,摇采摆去的一只只大手,单调生硬的一个个皮包,手袋……此外,就什么也看不到,,他猛然省悟,孩了稚嫩的小脸和矮小的身体,原采是被这些又陌生又庞大的东西包围着,压迫着,看不见爸爸妈妈的脸,看不到小伙伴的脸,当然,也看不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新奇的文具,更不必说像满商场走动的大人那样,尽情享受购物的乐趣了,对他们来说,置身在大庭广众,没有什么比这更:倒胃口"的了!这位父亲直起身子,站起来时,情绪激动,说::要这样蹲着,别说孩子,我自己也不想待下去了!"他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们去逛商场,孩子很不情愿(除了能为他买玩具以外)。
所以,若要和孩子说话,那么,请蹲下来——
走近他们,平等对视,设身处地为他们想想,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一个:伟岸"的大人,只要蹲下来倾听(哪怕孩子的话多么:孩子气"),孩子的心理压力就相对减少;
: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是对小孩的尊重。大人这样做,树立了一个平等待人的榜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和自尊的人格;
蹲下来与孩子脸对脸,以平静的音调说话,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幼童容易分神,这一招却能对症下药;
蹲下时对孩子轻声细语,能给他创造一个安宁的环境,孩子在这时候最乐于接受教育。
一句话,要孩子听话,你得先蹲下来,向他看齐。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与孩子交流的关键是如何提问
对低幼儿童来说,如何向他们提问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孩子对于同一问题不同表述是会有不同的回答的。
提问,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叫事实性问题,将问题集中在一些日常生活中可能提到的、使用的事实和词汇上。比如,地球的形状是什么,地球动不动等。这样的问题常常有考试的感觉。第二种叫产生性问题。将问题集中在一些平时并不谈论,但儿童又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还有一定推理性的认识上。比如,:如果你沿着一条直线走很多天,你将走到什么地方?":你是否到过地球的边缘?"儿童觉得这样的问题很好玩,甚至并不认为这是问题。通过事实性问题所得到的材料(如儿童说地球是圆的),并不一定意味着儿童真的理解了地球的形状。而产生性问题具有揭示儿童的潜在的概念结构、认知的更大的可能性。
由于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如果仅仅通过儿童的:口头报告"来分析儿童的能力,就很有可能低估儿童的能力。同时,由于儿童会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社会认同的信息,他们记住了这些信息,当成人问及相关问题时,他们会把记忆中的答案告诉成人,而这些信息未必是儿童已经真正理解了的。
过分依赖:口头报告"又可能高估了儿童的能力。因此,在对儿童进行访谈时,要求儿童将自己所想的、认为的画出来或做出来,再在幼儿作品的基础上对话,是一种相对较好的方法。比如,要求儿童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画出入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画出是怎么下雨的等。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