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注重与孩子说话的语气 五种语气让你的孩子有发展
1、家长要注重与孩子说话的语气 五种语气让你的孩子有发展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对孩子的气质、修养的形成都会产生深刻
1、家长要注重与孩子说话的语气 五种语气让你的孩子有发展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对孩子的气质、修养的形成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信任的语气
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当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比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玩一会儿,这时如果你发脾气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这样孩子就比较乐于接受了。
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宝贝,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否则孩子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赞赏的语气
孩子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是最可贵的。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孩子的表现欲便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鼓励的语气
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比如,孩子帮妈妈端饭时,失手将碗打碎了,父母不要责备他,不要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他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2、家长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家长知道孩子眼中的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吗?恐怕有很多人不知道吧!我们不妨可以演练一下,让身高相近的两个成人一站一坐,站着的人冷冷俯视坐着的人,坐着的那个人会感到很舒服吗?答案是不会,不仅不舒服,而且还会会感到压抑,心情烦躁。可是请想想,当一个矮小的孩子站在高大的人群中时,他又会有什么感觉?从生理上来说,家长如果总是站着面对孩子,那么家长与孩子的距离,就不仅是身高上的几十厘米,生理上的距离会导致心理的距离,肯定不利于亲子交流。相反,如果家长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能蹲下来,孩子也许会用同样的尊重回报你的。
林敏有一对可爱的儿女,周末她带着儿女打算去逛公园时,四岁的儿子因为姐姐先坐进汽车而不高兴了。林敏在车门口蹲下,两只手握住儿子双手、脸对脸地、目光正视着孩子,诚恳地说: :宝贝,谁先坐进汽车并不重要,对吗?"儿子看着妈妈会意地点点头,钻进了汽车并挨着姐姐坐下了。
到了公园,弟弟和姐姐跑跑跳跳,到湖边去看戏水的鸭群时,不小心绊了一跤,眼泪在他的大眼睛里滚动着,马上要流出来了。这时,林敏又很自然地蹲下来,亲切地对儿子说: :你已经不是小宝宝了,是不是?你是个大男孩儿,绊一下漫关系的,对吗?"儿子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泪,自豪地玩去了。
周围的带着孩子来玩的妈妈看到林敏的孩子这么可爱、听话,纷纷走过来问道:
:你是怎么做到的?要是我们家的孩子,早就哭得不行了!你们家孩子真勇敢!"
:是啊,我女儿也是,真难养啊!一点话都听不进去!"
:哎,孩子还这么小,就这么难伺候,长大了可怎么办啊?"
林敏笑笑说: :我非常理解你们的难处,但是也许并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我们和孩子讲话的方式不对呢?我有一个秘诀,每次和孩子讲话的时候,我都会故意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交流,这是一个教育咨询师告诉我的,我在日常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这个方法屡试不爽。希望你们也能试试。"
上文中的林敏说的很对。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是和孩子交流的最好的方式。蹲下来,与孩子在同一个高度上谈话的时候,孩子感受到的是家长对自己的重视和尊重,如果再加上柔和的语言,孩子自然会很听话了。
父母蹲下来与孩子讲话,这促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同成年人是平等的、受到尊重的人,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尊的人格;父母蹲下来与孩子讲话也为孩子创造了乐于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有助于孩子认真对待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听而不闻或产生逆反心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家长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人都有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时候,当这种情形发生在孩子身上时,他们其实是借着这种愤怒和反抗的行为,宣泄心中的不满情绪。父母若能在事前感觉出子女的反应,就能防范于未然,适时排解孩子内心的不满情绪。要处理孩子的不满情绪必须掌握两大原则,一是要正视孩子的需求,二是要尽量避免与盛怒中的孩子正面冲突。
要避免与盛怒中的孩子正面冲突,可以用以下方法,例如,让他们的愤怒、不满情绪能痛快地发泄,或先接受他们的抗议,好让他们的情绪可以暂时得到平静。等到孩子的情绪平静后,再试着对他们解释事情的真相,让他们自行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并让他们了解父母完全以他们的利益为重,如此一来,孩子的愤怒、不满情绪也可以随之化解。
给孩子抱怨的机会,也是消除孩子愤怒、不满情绪的良方之一。俗语说::最懂倾听的人,才是最擅于说话的人。"不过,在此更贴切的说法应该是::最懂得倾听孩子诉说的父母,才是最厉害的教育专家。\\\"专心倾听孩子说话,不但是了解孩子的最佳途径,也是增进亲子关系最简捷的方法。
的确,孩子们所抱怨的事情,在父母听来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芝麻小事,但在孩子眼中,却都是非常重要的,是他们单纯的生活中最重大也最严重的事情,是绝对不可忽略的。许多父母总是等到孩子出事后,才开始重视孩子所说的事,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自己认为毫不重要的小事,却是把子女逼上绝路的大事,只怕这时的懊悔可能为时已晚。
根据亲子专家的调查研究显示,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抱怨父母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不把他们的感受当一回事。例如,当孩子要求拥有属于自己的书房时,父母通常以:爸爸也没有书房’’为由来拒绝孩子的要求,其实孩子此时不一定是在表示非得拥有自己的书房,他们真正想表达的,也许只是想告诉父母自己的读书计划,或想让父母知道,他们不希望做功课时经常受到干扰,但父母连这点诉说的权利都不肯给他。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家长要注重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孩子学习各种本领,锻炼各种能力,归根结底是为了今后更好的独立生活。可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的做法却与其初衷背道而驰,因而造成很多孩子凡事喊妈妈,离了家就六神无主,在夏令营里洋相百出,军训时狼狈不堪,在国际野外生存比赛中一败涂地。在独生子女众多的今天,孩子的独立性成了令人担忧的问题,有些家长把孩子早早地送进全托幼儿园、寄宿学校以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实际上,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并不一定需要戏剧化的大动作,无须刻意地制造机会锻炼孩子,只要日常生活中不剥夺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机会,就能培养出勇敢独立的孩子。
美国的孩子以独立性强而著称,有趣的是,美国的儿童教育书籍上很少见到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章节。让孩子独立已经普遍融人美国家长教育孩子的习惯中。他们的理念是孩子本来就是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能力的,放手让孩子去做他能做的事是天经地义的,家长不该替孩子包办一切。在美国,六七个月的婴儿就自己抱着奶瓶喝水,1岁多就自己抓东西喂自己,蹒跚学步的孩子自己在地板上玩。孩子打小就独自在自己的房间入睡,家长给讲个故事,道声晚安,就带上了房门。小学生就开始送报纸、帮邻居修草坪挣零花钱,中学生课余时间打工更是司空见惯。孩子闯了祸自己去道歉,自己凑钱赔偿损失。美国的孩子也以自己的独,立丽自豪,他们耻于做:母亲围裙下的孩子",不希望父母出面为他们解决问题。美国父母的:不操心"成就了独立的美国孩子。
9岁的肯上小学三年级。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学生查找历史资料,写一份关于印第安人的论文。肯的父亲是历史教授,但肯没有请求父亲给他几本合适的书,而是请父亲周末开车送他到公共图书馆查资料,父亲一口答应了。作业完成自始至终,肯都没有依靠父亲这个便利的资源。肯写完后,父亲出于兴趣看了看,指出了几处拼写错误,但没有提出要帮助肯把内容修改得更完美。9岁的肯已经能够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一篇像模像样的论文了。
11岁的琳达想要一双新式的溜冰鞋,爸爸妈妈认为旧的那双并没有坏,不同意替她买,但他们对琳达说::如果你实在想要,可以自己出钱买。"于是琳达更加精打细算使用有限的零花钱。为了早点攒足钱,她帮邻居看孩子,修草坪获取报酬。
日本的家长也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独立、坚韧的品格。孩子很小时,家长就让他们出门自己背包,自己整理房间,自己走路上学。日本的家长十分舍得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因为他们相信孩子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成才。
8岁的太郎有哮喘病,一天早晨,风雨交加,又阴又冷,太郎央求爸爸开车送他去学校,爸爸坚决拒绝了。太郎只好自己背着重重的大书包步行去学校。爸爸开着车悄悄地跟在后面。在爬人行天桥时,太郎直喘粗气。这时,爸爸出现在他身边,帮他背起书包,搀着他的手上了天桥。
一天晚上,阿浦的父亲与一位中国客人在家聊天。天突然下起雨来,18岁的阿浦赶紧跑出去给他新买的小汽车套上防雨罩。见他在风雨中折腾了好久,客人就起身准备去帮忙,却被阿浦的父亲阻止了,:如果这次你帮他,那他得等到下次才能学会独自完成这件事。"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