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什么是学龄期儿童的利他行为,媒体对儿童利他行为的影响

2022-06-03 20:27:05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什么是学龄期儿童的利他行为

  学龄儿童对别人的需要要比学龄前儿童更加敏感,而青少年要比小学儿童更能寻找最佳的帮助策略。例如,面对啼哭的小孩,小学儿

1、什么是学龄期儿童的利他行为

  学龄儿童对别人的需要要比学龄前儿童更加敏感,而青少年要比小学儿童更能寻找最佳的帮助策略。例如,面对啼哭的小孩,小学儿童能用言语问明原由,表示关注,而且设法安慰他们;相比之下,青少年除了提供安慰之外,还能在几种帮助方法中选择最佳的方法。此外,学龄儿童的移情和安慰的范围显著大于学龄前儿童。他们不仅能对直接情境中的别人痛苦(当事人在场)表迭移情,而且能对间接情境中的别人痛苦(当事人不在场)表达移情。后一种移情行为是以发现和想像的能力为基础的。正是由于这种能力,儿童能够通过某个弱势个体的处境来推测整个弱势群体的苦恼。

  在此时期,儿童与不是朋友或家庭成员的其他人的分享行为也逐渐增加。例如,他们要比学龄前儿童更有可能为自己不认识的人募捐,设法帮助他们,并且援助处于意外事故和紧急状态中的受害者。研究发现,上述的帮助行为在初中阶段有所增加,而在小学后期和高中前期则呈下降趋势,并在高中后期再度上升。与他们的谈话记录表明,小学儿童感到自己没有能力提供援助,高中前期儿童或者对自己的帮助没有把握(也就是说,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帮助是否为别人所需要),或者担心提供帮助后,结果会没完没了(受助者盯住他们不放)。此外,研究还发现,小学儿童和中学儿童在帮助别人的理由方面存在差异。例如,在一个关于助人行为的研究中,规定助人后能够得到学校奖励或社会承认,面对两种诱因,小学儿童倾向于为了学校奖励而去助人,而中学儿童则倾向于为了社会承认而去助人。这些研究表明,那些看似利他的行为,有时并不出自利他的动机,而是为了获得具体的回报。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媒体对儿童利他行为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美国,儿童在电视机前花费的时间,要比他们与父母、教师、同伴在一起的时间多得多。一个人在18岁之前花在电视上的时间已经超过15000小时。儿童看电视的正常起始时间是3岁,自那以后,一直到入学之前,许多儿童是整天看电视的。由于电视的人物形象、语言描述、价值观念,以及传递的社会规范和标准等,会成为儿童期望仿效的榜样,因此这种媒体是造成儿童利他或利己的重要诱因。

  电视对儿童造成的消极影响已有许多报道。那么,电视是否也对儿童的利他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呢?如果儿童能从暴力和色情的电视节目中进行模仿的话,那么我们不难推测他们也能从描绘助人、慷慨、合作、自我牺牲等电视节目中习得某些积极的行为和价值观念。有关研究指出,电视媒体能够用来培养利他行为,虽然观看利他内容的影响要比观看暴力或色情内容的影响稍差些。

  心理学家建议将反映利他行为的电视节目作为利他训练计划的组成部分,借以促进利他行为的发展。此外,成人也应该有意识地把那些反映利他行为的电视节目作为讨论利他思想和情感的话题借以教育儿童。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如何保证学龄期孩子的心理卫生

学龄初期是指7~12岁这一时期。这时期,脑的重量在继续增加,同时,其他各种心理过程都得到增强,有意识的支配能力也加强了。这一切都为儿童进入小学学习提供了生理前提。从此,儿童开始以学习为主要活动。

儿童入学后,首先要培养儿童的正确学习动机和态度,更要引导儿童对学习发生兴趣,使之成为日常行动。倘若儿童对入学缺乏认识和兴趣,家长靠恫吓或强制的办法,这不仅无效而且有害。儿童拒绝入学的原因很多,有的学校功课过难,教师过于严厉,或对学生的问题处理不当;有的来自家庭,如父母经常由于孩子完不成作业而打骂责备孩子,或由于家庭不和而导致孩子情绪不安苦闷。还有一种原因,孩子一进学校就不可克制地产生严重焦虑和恐惧,故拒绝入学。这叫“学校恐惧症”,是神经官能症中的一种。治疗办法,首先要了解产生恐惧的原因和设法消除各种不良因素,针对孩子的特点,加以鼓励和引导。

初入学的儿童要照料自己吃饭、穿衣和整理书包等,不要事事依靠,或由别人代做。如果父母迁就、溺爱,或不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予过分的照顾,就会损害孩子独立性的发展,而养成懒惰和依赖性等不良个性品质。初入学的儿童,一开始就要求他们按时上床、早起、上学和完成作业,这对养成遵守规则和纪律性都有好处。

现在家长和教师普遍关心的一种病,叫做小儿多动综合征。这种病的核心症状是:小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容易因外界影响而转移,故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治疗办法,应考虑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既要丰富多样,讲解时又要生动有趣,以吸引他们的注意。这种小孩在监督下,往往可以坐较长时间,要培养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纪律性。有些家长还不认识这种情况是病,往往采用鞭打办法,企图制止住小孩的调皮和爱动,强迫他们学习。在鞭打无效时,才考虑到病,而到医院就诊。孩子由于经常遭责打,养成胆怯、畏缩和自卑心理,也有的走向另一极端,就是说谎、逃学、破坏,甚至出现犯罪行为。家长责备打骂孩子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限制孩子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对孩子要讲道理,循循善诱,并贯彻“奖惩原则”。

家长溺爱孩子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性,遇有困难就退缩。具有这种个性的孩子,在不强的刺激下就可以发生神经官能症,或其他精神疾病。因此,家长的溺爱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是一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爱而不娇,严而不打,爱管并重。

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孩子在学龄初期完了的时候,各项心理过程均得到发展,并达到一定水平,为进入少年期准备了条件。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学龄期宝宝不愿上学 简单几招轻松搞定

对于不少爸妈来说,学龄期的宝宝哭闹着不愿上学是个大问题。应该如何让宝宝开心的进入校园,接受已经需要上学的安排,这成为不少宝爸宝妈们关注的焦点。有些宝宝们很容易就适应了校园新生活,而有些孩子却哭闹不休不愿背书包去上学。

这些应该对于很多新手爸妈们不陌生,因为孩子活泼好动,对于需要在课堂上安静认真的听课,这简直是太难的。其实有几个妙招能让孩子爱上学校哦,孩子不在惧怕上学,爸妈也能没烦恼。

孩子为什么不愿进入校园

美国曾经有位儿童专家经过长时间调查发现,6岁前的孩子需要身边有熟悉的人才能获得心情平静,这也被称之为安全感。其实在孩子三岁左右就会很习惯的寻找亲属来获得安全感。而作为6岁的孩子来说,已经算是学龄儿童了,突然需要和熟悉的环境告别进入陌生的学校中,孩子的分离焦虑症就很容易被触发。

患有分离焦虑症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

当确定孩子患有分离焦虑症,最好的方法是在进入学校前半年就开始慢慢拉开和宝宝的距离,有意识的让孩子独立玩耍,看书,做游戏。这中方法也很容易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信任感。

当孩子哭闹不止不愿进入校园,家长们千万不要此时心软,而是要不断对孩子进行心理安慰,讲讲学校的好玩的地方,好玩的小朋友,好玩的课程,让孩子产生兴趣,孩子也很容易被有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这种方法很实用。

如果孩子非常内向,家长们要在进入学校之前半年,鼓励孩子多认识别的小朋友,当孩子寻找到小伙伴,对于学校的抵触情绪会消失很多。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