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房间夜间不要长开灯,新生儿要不要补钙
1、新生儿的房间夜间不要长开灯
有的妈妈夜里便于给孩子喂奶、换尿片,总爱在卧室通宵开着灯,其实这样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出现睡眠和喂养问题:新生儿昼夜不分
1、新生儿的房间夜间不要长开灯
有的妈妈夜里便于给孩子喂奶、换尿片,总爱在卧室通宵开着灯,其实这样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出现睡眠和喂养问题:新生儿昼夜不分地经常处于明亮光照环境中,往往出现睡眠和喂养方面的问题。研究人员将40名新生儿分成两组分别放在夜间熄灯和不熄灯的婴儿室里进行观察.时间均为10天。结果前者睡眠时间较长,喂奶所需时间较短,体重增加较快。
对宝宝生长发育不利:新生儿体内的自发的内源性昼夜变化节律会受光照、噪声等物理因素的影响,睡眠时间缩短,体重增加较慢。
育儿网细节提醒
父母要保护新生儿体内昼夜变化的节律,夜间需要开灯时,灯光的强度要弱,不要直射宝宝。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新生儿要不要补钙
影响身高的因素除了先天遗传外,后天的生长发育也是至关重要的,而钙在生长发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身体中,矿物质约占体重的5%,而钙2%。且的钙以固体钙的形式分布与牙齿及骨骼中,比例高达总量的99%,其余1%分布在血液、细胞间液和软组织中。 根据2000年出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0至0.5岁的婴儿每日需摄入300毫克,0.5至1岁的时候建议400毫克每日。而婴儿的生长高峰期是在1岁以前,在期间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尤为明显和快速,对钙的需求也较成年人多,如果缺钙将导致发育的缓慢,发育不良,
3、新生儿房间能使用空调吗
新生儿离开母体呱呱落地,温度与湿度都相应改变,因此必须让孩子有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新生儿的房间要保持凉爽、注意通风,维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室内空调温度最好调到22℃至24℃,如果是早产儿,室温要调到24℃至26℃。没有空调设备的家庭,可采用其他办法降低室温,使之接近24℃。室内最佳湿度则应保持在55%至70%。
新生儿有时体温略高并不一定是发热,比如新生儿吃奶、哭闹后,就会像成年人一样,刚做完剧烈运动全身发热,体温也会随之升高。但这种体温升高一般不会超过38℃,且孩子其他症状皆无异常,此时无需紧张,等孩子平静后再测量,相信体温会恢复到正常范围。
冬日保暖自有讲究
新生儿皮肤薄、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与成人相比相差很大,散热多、产热少、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健全,因此当温度过低时,新生儿体温易受到室内环境温度影响,导致体温不升。严重的还会使皮下脂肪凝固、发硬,导致硬肿症,甚至危及生命。
对新生儿来说,体温应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即腋下体温36℃至37℃,肛门体温36.5℃至37.5℃,避免凉风直接对着新生儿吹。宝宝着衣,应以宽松、全棉最佳,穿着不宜过多,以安静时不出汗为度。早产儿的保暖尤为重要,体重过低者需要住院,用暖箱才能达到保暖的要求。
另一个体温不升的原因,可能是严重感染,也就是新生儿抗感染能力低下造成的。因感染而发热的往往会伴有其他症状,如呼吸增快、腹泻、精神差、拒奶等。家长要是发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送孩子去医院诊断治疗。
防病从生活习惯开始
为了让新生儿不受到病菌感染,应尽量减少亲戚朋友的探望,患有感冒或各种传染病的人更不应该接触新生儿。奶粉喂养的宝宝,奶瓶奶嘴等用具要充分煮沸消毒,奶粉应现配现吃,未吃完的奶可更换干净奶嘴后,放在冰箱中冷藏保存,并应在短期内尽快喝完。
新生儿的皮肤娇嫩、抵抗力差、易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脓包疮、继发霉菌感染等,严重者甚至会并发败血症,因此皮肤清洁十分重要。保持孩子皮肤清洁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大人接触宝宝之前先洗手。宝宝勤洗澡、勤换衣服,洗完澡后可用些婴儿爽身粉,尤其注意保持颈部、腋窝、肘弯、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的干燥清洁;不要让孩子过分哭闹,免得生痱子。如果头发里长满了痱子,可以剃去头发并勤洗,洗后扑些痱子粉或医院配来的药膏。室内最佳湿度则应保持在55%至70%。
4、新生儿为何夜间喜啼哭
新生儿夜晚哭闹不肯睡,往往令新手爸妈手忙脚乱。根据英国一份最新研究指出,出生五周时,婴儿易因胀气及肠绞痛而哭闹。
家中若有新生儿,处理不时出现的哭闹,恐怕是家长最头疼的事。有的人心疼孩子,一听到声音便马上安抚,整天下来,常是筋疲力尽;有的怕抱习惯,索性采观望的态度,却又被指不近人情;究竟要如何做才恰当,始终无法有一致的看法。
一份近期发表在“小儿科期刊”的报告即指出,随着时间变化,过与不及的照顾都各有利弊,但想要小家伙往后少哭一点,晚上能睡得好,最好要考量其独特性,哭闹时,适当给予语言或动作上的安抚,孩子才能尽早融入新的生活作息。
在该研究中,英国伦敦大学的心理学家james-roberts依育婴方式将二百七十五对父母分为三组,并要求他们针对子女的哭泣行为、夜眠状况与互动过程书写日记,事后透过内容分析比较,了解家长的不同做法对孩子反应的影响。
第一组由欧美人士组成,每天抱婴儿长达十五至十六小时,孩子想喝奶就立即哺乳,且都陪伴睡觉;第二组全是伦敦人,每天仅抱八点五小时,喂食与哄睡都有固定时间,亲子间的肢体接触量少了第一组五十%;第三组为丹麦哥本哈根人,表现介于上述两组间,白天抱孩子的时间较多,每天约九点七五小时,晚上则与孩子分开睡。
结果发现,第一组长时间被褓抱、属于父母过度保护型的婴儿,在出生后前四至六周最乖;而被抱时间最短、父母依时间表照顾的第二组婴儿,在出生后前几周的表现情形最糟糕。
不过,第一组婴孩哭闹的频率虽只有第二组的一半,但晚上却容易睡不安稳,常见入睡困难或半夜醒过来,且在三个月时,此现象益加明显,十个月大时的哭闹程度,甚至比第二组还严重。
反观白天被抱时间较长、给予孩子适度安抚的第三组婴儿,起初也会哭闹,但在出生六周后就乖巧许多,渐入佳境,且在三个月大时,晚上睡觉和第二组一样安稳。
研究者表示,大约五周时,三组都有婴儿极易哭闹,其实为小儿常见的胀气、肠绞痛所致,并非家长的照顾方法有问题,故毋须自责。但从调查中显示,要减少婴儿啼哭的时间,根据需要给予安抚,会比始终无微不至的照顾有效。若放任孩子不管,只会使其变得焦虑,哭闹的机会更多。
另外,研究者也建议,孩子出生第六周,可开始采行折衷的育婴方式,不要老抱在身上,待其逐渐适应环境,身心状况稳定,十二周后,再调整睡眠习惯,避免因操之过急造成彼此的压力。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