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护沙工(沙漠深处的治沙工)
1. 沙漠深处的治沙工
为了防止土地沙化,加快治理沙漠化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沙区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牧业生产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经全国治沙工作会议讨论研究,对有关治沙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
治沙工作由沙区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治沙任务重的省区,要在治沙主管部门内自行调剂设置专管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本地区的组织、协调工作;重点沙区县和沙生植物集中分布地区,要建立健全基层治沙站,负责治沙和植被管护工作。
二、
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和地方各级绿化委员会、林业部门主管治沙和沙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水利、农业、牧业、土地、环保、矿产、能源、铁道、交通、科技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并负责做好本行业的治沙工作。
三、
沙区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全国治沙工程规划制定本地区的防沙治沙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组织各行业的广大人民群众实施。
四、
治沙工作要贯彻“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防治并重,治用结合,突出重点、讲求效益”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要切实保护好沙区林草植被,严禁滥垦、滥牧、滥采、滥挖。
五、
沙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适宜对封沙育林、育草的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要划定范围,实行封育;对珍稀动植物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应分别情况,逐步建立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六、
经有关部门批准和治沙主管部门同意,在沙区从事采矿、石油开发、筑路及其他工程建设的部门和单位,要把防沙治沙作为环境评估的重要内容;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治理”的原则,都要承担治沙任务,并把施工区域的防沙、治沙经费列入工程预算,做到工程建设和防沙治沙同步进行。
七、
防沙治沙资金实行多渠道筹集,以群众投工投劳力主、国家扶持为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外,还应按规划的要求,每年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各有关部门和有关行业每年应筹集一定的资金,用于房沙治沙。国家基建投资每年也安排一定资金予以扶持。
八、
全国治沙工程列为国家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按年度安排基建拨款,按项目进行管理。
九、
国家每年发放治沙贴息贷款。“八五”期间,从一九九二年起,每年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项安排,中国农业银行组织发放一亿元贴息贷款,财政给予部分贴息,贷款使用者也负担一部分利息。具体办法,由林业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另行规定。
十、
国家每年安排一定的治沙事业费,主要用于防沙治沙的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宣传等。此项事业费必须专款专用。
十一、
国家对治沙和合理开发利用沙区资源,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由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制定《关于治沙和合理开发利用沙区资源给予税收等方面优惠照顾的规定》,另行下达。
十二、
新占用、征用经保护或治理的沙地,应按《土地法》的有关规定向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在审批前,要征求同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用地单位应按规定缴纳土地占用补偿费,此项费用专项用于治沙。具体办法和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十三、
防沙、治沙所需的化肥、农药、汽油、柴油、农膜、木材、水泥、钢材等主要生产资料,视同重点工程项目所需物资,优先纳入国家物资供应计划。
十四,治理沙漠及开发利用沙区资源的科技研究项目,应纳入科技项目计划,经有关领导机关批准后拨给专项经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实行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科技人员到沙区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
十五、
各级人民政府对治沙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因滥垦、滥牧、滥采、滥挖而破坏林草植被等沙区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由治沙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治理,并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和给予处罚。
十六、
沙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根据上述意见,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本地区的具体规定和实施办法。
2. 沙漠深处的治沙工2021年02月05日
郭兰英
“人民艺术家”,女,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12月生,山西平遥人,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演员,第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她为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体系的建立和民族演唱艺术的发展作出开拓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塑造了《白毛女》中的喜儿、《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等众多光彩夺目的舞台艺术形象。她演唱的《我的祖国》《南泥湾》《人说山西好风光》《八月十五月儿明》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历经半个多世纪传唱至今。
卫兴华
男,汉族,中共党员,1925年10月生,山西五台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原主任、教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教育家,长期从事《资本论》研究,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作出重要贡献,主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是全国影响力和发行量最大的教材之一。他提出的商品经济论、生产力多要素论等,在经济学界影响广泛。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一、二届论文奖。
刘铭庭
男,汉族,中共党员,1933年4月生,山西万荣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原研究员,新疆于田大芸种植场场长,著名沙漠化防治专家。
他承担多项国家和自治区荒漠化治理的重点科研项目,将我国柽柳属植物的综合研究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柽柳大芸示范基地——于田大芸种植场。
在荒漠植物研究、荒漠化防治技术研究以及荒漠生态工程建设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在科学研究、成果推广、扶贫攻坚、科普宣传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球荒漠化防治奖等荣誉称号,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3. 沙漠治沙人
开垦沙漠500亩以下的每亩补贴100元,5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50元;对其它成片造林每亩补贴50元。各地也有不一样。
1、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的相关规定,在基本农田里种树属违法行为。种树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2、目前中国实施的造林工程项目包括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木材战略储备、珍贵树种保护以及特殊林木培育等十多种,但是每一个工程项目的补助标准都不一样,实际操作上因地域的不同会存在差异。
3、国家对植树造林,采取鼓励、支持的政策。
4、对贫困地区凡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地方,国家对退耕还林给予补偿或补助。
5、国家鼓励私人承包沙漠,草原,荒山建设林场。给予减免税收,低息贷款等各项优惠政策。
4. 让沙漠绿起来的治沙能手
不能治沙,不具备水花生生长条件。
水花生是石竹目苋科下的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被引入了我国。水花生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水陆两栖的植物,它虽然喜欢在水中生长,但是一些潮湿的土地,它们照样能够活得很好。
5. 沙漠深处的治沙工感悟
在沙漠里,有一种植物,就是胡杨树。
胡杨树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植物,胡杨树虽然很平凡,但胡杨有很多的好处,它可以制造肥皂,或用来制革。人们利用胡杨生产碱,一株大胡杨树一年可生产几十斤碱。胡杨的叶子可作饲料,木材耐水耐腐,是造桥的特质材,也可用于造纸和制作家俱。胡杨林可以阻挡风沙,绿化环境;保护农田,是我国西北地区河流两岸或地下水较高地方的重要造林树种。在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带,胡杨可将根扎进地下十多米,顽强地支撑起一片生命的绿洲。胡杨在沙漠里都可以顽强的生存,对我们的生活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没有胡杨的话,沙漠就会没有一点绿色,我们洗衣服的时候,必不可少的香皂也是胡杨制作的,在生活中,也有像胡杨一样为我们无私奉献的人,比如清洁工人,天天贪黑起早,我们还在熟睡时,他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我们想想,如果要是没有清洁工人,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很乱,大街上全是垃圾,小区里的垃圾成堆,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周围的环境会变得很臭、很脏的时候,我们该怎么生活呢?这都是清洁工人的功劳,他们无私奉献,任劳任怨,为我们的生活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要懂得付出,才会有回报。
6. 沙漠深处的治沙工具有哪些
可以修复的!在澳大利亚政府眼中对沙漠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建设能够起到固定沙漠的作用,也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沙尘暴。当初为了实行这一计划、在潜移默化中使沙漠地区居民接受新的知识。澳大利亚北方地区政府甚至构建起了沙漠电视广播网。
充分利用现代的通讯工具提供沙漠知识的远程教育,以提高居民的文化水平。并且定期按时地传授最新的沙漠环保开发知识。沙漠知识经济战略的核心是防沙治沙和保护环境。
7. 治理沙漠的工作
治理沙漠的方法:防风固沙、建立屏障、废塑料治理沙漠、种植植物。
8. 沙漠治理工程
很多人听说过陕西省最北端的榆林。那是煤炭城市,约占全国储藏量的五分之一,富裕,人均收入居陕西省首位,也是陕西省最富裕的城市。
那么发达的榆林,你们听说过榆林三迁吗?曾经是沙漠城市,后来迁移,管理了4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榆林取得了今天的成果。
陕西北部榆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交界,是陕西、甘、宁、蒙、晋五省交界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建城500多年来,榆林成为面积43578平方公里、人口360多万的地级市,以其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被称为中国科威特。
据考证,榆林是明代九边重镇延绥镇的所在地,以前有榆林三迁的传说,榆林自建城以来,受毛乌素沙漠风沙的影响,城市地址曾三次南迁。在当地,柳桂湾刮大风,白天点灯,喜鹊丧命,驴掉沟,锅瓢盆烧饼。
榆林三迁与毛乌素沙漠沙害密切相关。毛乌素沙漠位于榆林北麓长城北方。明长城将陕北黄土高原与辽阔的毛乌素沙漠隔开,因此榆林又称驼城,即沙漠之城。面积约4200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万里长城由东向西穿越沙漠南缘。以前这里水草肥美,是放牧的好地方。
积沙始于唐代,起源于唐初六胡国昭武九姓在此过度放牧,草皮一旦被破坏,就变成了沙漠,到了明清时期,就变成了沙漠。也就是说,一千多年来,毛乌素沙漠逐渐形成沙漠,至于形成沙漠的原因,是因为不当的开发利用,气候变化和战乱,植被破坏,流沙扩大。
1959年以来,国家大力建设防风林带、引水拉沙、沙漠管理工程。经过数十年的治理,已经建成了四条总长达1500公里的大型防护林带,造林面积1629万亩,毛乌素沙漠流沙面积600多万亩,成为绿洲,很多沙地已经成为林地、草地和良田,毛乌素沙漠有望消失。
榆林,历史上被风沙袭击,现在已经不同了。20世纪60年代,榆林郊区半公里外的地方是寸草不生的沙漠,2000年初50公里内几乎看不到流沙。现在榆林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沙漠绿洲了。榆溪河两岸绿树成荫,生活在榆林的人们真正感受到的是天蓝、水清、空气清新,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
9. 治沙成功的沙漠
中国的沙漠总面积为12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约13%。而土地沙漠化的治理,从中国到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我国却创造出世界首个治沙成功案例——毛乌素沙漠。寸草不生的大沙漠,在我国数十年顽强努力后,30%的沙漠覆盖了植物,80%的沙漠得到了成功治理,5000万亩地水土不再流失了,联合国环境专家将这称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10. 防治荒漠化的过程中铸就了怎样的治沙精神
中国治沙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绿化治理沙漠,让沙漠造福人民。 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20%,分布于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28个县(旗、市、区)。
荒漠化会造成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自然灾害加剧等危害。我国每年受荒漠化影响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五省(区)年财政收入的3倍,每年粮食减产30多亿吨。目前全国有1300多公里铁路、3万公里公路、数以千计的水库和5万多公里长的灌渠常年受风沙危害。每年输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就有12亿吨来自沙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