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情绪的特点(中班幼儿情绪的特点)
中班幼儿情绪的特点
有精良的生活常规和秩序,保持舒畅的情绪,喜欢幼儿园有纪律的集体生活。
2、能轻松、舒畅地尝试使用筷子进餐,形成精良的进餐习惯3、养成自动饮水的意识与风俗。
4、学会自理大小便和养成精良的个人卫生习惯。
5、学会摒挡整理玩具物品,能保持情况整洁。
6、独立地穿脱衣服和鞋袜,并能整理本身的生活物品。
7、开端了解身体特征、保健知识及保护方法。
8、能担当和配合体验及对疾病的防备和治疗。
9、能记着父母和幼儿园的名字、家庭地点、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
10、与成人失散时不乱走,知道寻求资助;遇到危险时会躲避及呼唤求救,有自我掩护的意识。11、在生活中学会掩护自己不受伤害,也留意不伤害他人。
12、熟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留意交通安全。
中班幼儿情绪的特点分析
一、情绪发展的特点
(一)情绪表现趋于主动性、稳定性、内隐性
主动性:
随着认知和语言的发展,4-5岁幼儿由于某种外来刺激而引发的情绪冲动逐渐减少,他们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也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在成人不断的教育下,在幼儿园集体活动及生活规范的约束下,4-5岁幼儿逐渐学会控制情绪冲动。
稳定性:
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4-5岁幼儿的情绪稳定性逐渐提高。幼儿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加强,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他们在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的情境性和受感染性也逐渐减少。当然,他们并非对所有的事都能调节好,对特别感兴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绪支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现象,遇到不顺心时仍会大发脾气。
内隐性:
随着语言和心理活动随意性、丰富性的发展,4-5岁幼儿逐渐能他们能用口头语言、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情绪情感,渐发展起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调节自己的情绪及其外部表现。比如:有的幼儿在幼儿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们会极力控制掩饰自己的情感,等到回家后见到亲人会才会表达他们的不满。
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整个幼儿期,幼儿的认知活动都是具体的。认知活动具体形象性特点在小班、中班阶段最为典型,其中语言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在中班尤为突出。
言语能力是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符号功能的整个情境来研究儿童的语言,中班幼儿的语言仍然扎根在感觉活动中。
中班幼儿的情绪情感
1.活泼好动。正常儿童都是好动的。这一特点在中班幼儿中尤为突出:小班幼儿比较听话,顺从老师的意见,说话和动作的速度也相对缓慢;中班幼儿就不同,他们动作比小班孩子灵活得多,头脑里注意也多,不象小班那么好带。
2.开始接受任务。小班幼儿在行动中往往对过程感兴趣,中班幼儿却已经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出现责任感,对自己或别人完成任务的质量开始有了一定的要求。
3.开始自己组织游戏。小班幼儿已有游戏活动,但是他们不会玩,需成人领着玩。而中班幼儿却能够尝试自己组织游戏。
4. 4周岁左右是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幼儿不但会玩,而且爱玩,他们能自己组织游戏,自己规定主题。逐渐建立同龄的伙伴关系,有想和同伴合作游戏的需求
中班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园中班身心准备包括:
1、身体发展的特点。中班幼儿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减慢,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阶段。4岁时身高约为出生时得两倍,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五倍。4岁幼儿在运动的速度、灵活性和稳定性方面已经有了提升。精细动作进入了发展最快的时期,动作协调性增加,多余动作减少,表
现在快走、跳跃、攀爬、翻跟头、停步等比较自如。全身运动时,身体各部位都能较好地协调活动,而且能够做一些精细动作,如:自己系鞋带、用筷子吃饭、用剪刀剪直线,自己穿衣、系扣子等自理水平
大大提升。所以,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幼儿活动。
2、心理发展的特点。
认知活动表现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认知活动中思维从直觉行动思
维向具体形象性思维过度,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联想思维。
抽象思维也开始萌芽,词汇量增加迅速,发音准确,语言表达力发展
迅速。对事物充满好奇,认知水平迅速提升,求知欲增强最爱问为什
么。儿童在这个时期思维的自我中心特征十分突出,最喜欢听故事、
看图画书等。他们的意志力逐渐增强,行动有了初步的目的性、组织
性,能在集体生活中较好地遵守规则,能完成一些简单任务。
自动结伴交往水平发展,健康情感发展迅速。儿童经过小班一年的适
合,已经习惯了幼儿园生活,开始把自己或别人的具体行为与普通行
为规则相联系,并能对自己和他人实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还具有乐
群感,非常喜欢与小朋友玩,出现了三五成群的好朋,但群体并不固
定。儿童之间经常发生争吵和打闹,通过解决发生的矛盾,孩子们逐
渐学会了游戏的规则和交往的方法。
中班幼儿情绪的特点是什么
中班幼儿进餐特点是:
一、懂得进餐时情绪愉快对身体健康有益能安静愉快地进餐,乐意自己吃饭。
二、知道进餐前要洗干净双手。
三、正确使用餐具,学习掌握吃多种食物的技能,逐步做到独立进餐。
四、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知识,根据需要适量进食,知道均衡膳食对身体有益;爱吃各种食物,不挑食,不偏食,吃饱吃好。
五、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做到细嚼慢咽,吃饭不发出较大声音,不掉饭菜,保持桌面、地面干净。
六、餐后有序整理餐具,收拾食物残渣,做到餐后擦嘴、洗手以及漱口。
中班幼儿情绪的特点有
首先,他们活泼好动
正常儿童都是好动的。如果坐着,幼儿就会不停地变换姿势和活动方式,喜欢做小动作。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见到新鲜的东西总是要伸手去拿去摸,甚至放到嘴里咬一咬、尝一尝。中班幼儿尤其突出,他们一方面不像小班幼儿那么听话、顺从老师,另一方面由于能力有限,不像大班幼儿那样能安静地开展一些动脑的活动。
其次,他们依靠头脑中的形象进行
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特点,中班时期最典型。小班幼儿主要依靠行动思维,中班则要依靠表象——头脑中的形象进行思维活动。比如中班幼儿数数,虽然他们可以不用手指点数,但在头脑中必须有物体的形象(点数是在头脑中进行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也表现在记忆、语言活动中,如中班幼儿的记忆以形象记忆为主,语言以情境性语言为主。
再次,他们的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增强
中班幼儿正处在心理活动从无意向有意过渡的阶段,有意注意、有意记忆、有意想象都逐渐开始占主导地位。因此,中班幼儿开始能够接受任务,幼儿园的值日活动就是从中班开始的。
最后,他们的同伴关系开始占主导地位
人一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两类,即纵向的亲子关系和横向的同班关系。上幼儿园之前,孩子的人际关系以亲子关系为主,依恋情感比较强烈。
中班幼儿情绪的特点有哪些
幼儿情绪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一) 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幼儿最初的情绪和情感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幼儿的成长,情绪情感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因此,情绪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情感的发展过程。社会化是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种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⒈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成分不断增加
幼儿情绪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例如,美国心理学家爱姆斯利用两年的时间,对幼儿交往中的微笑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从1岁半到3岁,非社会性微笑的比例下降,社交性微笑的比例则有所增长。法国心理学家列鲁阿·布斯旺类似的研究表明,在同一情况下,8岁儿童比4岁幼儿在看电影时的情感交往次数有所增加;4岁幼儿看电影时主要同教师交往,而8岁儿童则主要同邻近儿童交往。
以上两个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情感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幼儿与老师的情感交往多于与同伴的情感交往。
⒉
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1岁以内幼儿情绪反应的主要动因。而1-3岁幼儿情绪反应的动因除了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的事物外,还有大量与社会需要有关的事物。3-4岁的幼儿,情绪动因处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幼儿有要求别人注意、要求和别人交往的需要,如果成人对幼儿不理睬,或者其他幼儿不和他一起玩,这对他来说,就成为一种惩罚手段,使他感到烦恼不安,甚至痛苦。同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
⒊
表情的社会化
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有的表情是生物学性质的本能表现,而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
面部表情是情绪生理过程的一部分,但它又与社会性认知有密切的联系。掌握社会性面部表情有赖于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而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是社会性认知的重要标志。表情所提供的信息对幼儿和成人交往的发展与社会性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解释面部表情和运用表情手段的能力都有所增长。黄煜锋的研究表明,幼儿园小班孩子已能辨认到别人的表情,对愤怒表情的识别,则大约在幼儿园中班开始。前苏联的雅可布松认为,婴儿的特点是毫不保留地表露自己的情绪。以后则根据社会的要求调节真实情绪的表现方式。幼儿从2岁开始已经能够用表情手段去影响别人,并学会在不同场合下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二) 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从情绪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和深刻。
情绪日益丰富有两个含义:一是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绪分化主要发生在两岁之前,但在学前期也继续出现一些高级情感,如尊敬、怜惜等。二是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先前不能引起幼儿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来引起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如亲爱的情感。首先是对父母或其他照顾婴儿的成人,然后是对兄弟姐妹和家中其他成员有了这种情感。进入幼儿园以后,先是对老师,然后对小朋友有了亲爱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范围也是逐渐扩大的。
情绪的深化,是指它指向的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例如,被成人抱起来,较小的孩子感到亲切,较大的孩子会感到不好意思;年小幼儿对父母的依恋,主要由于父母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年长的幼儿则已经包括对父母劳动的尊重和爱戴等内容。
(三)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对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能力得到加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⒈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年小的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这与其生理因素主要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容易扩散、皮质对皮下中枢的控制能力发展不足相关。随着幼儿的发育以及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幼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起初是被动的,由于服从成人的要求而控制自己的情感。直到幼儿晚期(5-6、7岁),幼儿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才逐渐发展。成人经常不断的教育和要求,以及幼儿的集体活动和集体生活的要求,都有利于他们逐渐养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减少冲动性。
⒉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婴幼儿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具有情境性、易变性、易受感染的特点。婴幼儿的两种对立情绪,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相互转换,随着情境的变化而迅速变化。幼儿晚期情绪较少受一般人的感染,但仍然易受家长和教师的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加强,情绪逐渐趋于稳定。
⒊
情绪从外露到内隐
幼儿初期(3-4岁)的幼儿还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完全外露,丝毫不加掩饰。随着语言和幼儿心理活动随意性的发展,幼儿逐渐能够调节自己的情感及其外部表现,这一阶段的幼儿,从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到开始产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的意识,但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因此,情绪仍然是明显的外露。
幼儿晚期(5-6、7岁)幼儿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能较多地调节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学前到学龄期间,幼儿情绪的发展成就惊人,他们的许多情绪技能例如控制消极情绪的爆发、表现出不同于真实感受的“表面情绪”或“情绪外壳”,尤其在3-12岁之间飞速增长,这时儿童在交往中掌握了许多情绪技能,并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情绪调节策略。儿童情绪逐渐内隐。
中班幼儿情绪特点举例
因为孩子的性格差异,叛逆期时会有不同的症状出现,孩子会出现喜欢摔东西、乱写乱画等表现,还可能会喜欢将的玩具丢的到处都是,并且会有情绪强烈的表现,喜欢和父母唱反调,此时会有不理睬父母等表现。
孩子还会出现与其他孩子经常起冲突、容易动手等情况。
家长此时要注意及时进行纠正,避免用打骂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要学会以理服人。
中班幼儿情绪特点是
1、身体发展的特点。 中班幼儿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减慢,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阶段。4岁时身高约为出生时得两倍,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五倍。因此,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幼儿活动。 2、心理发展的特点。 认知活动表现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认知活动中思维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性思维过度,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联想思维。他们的意志力逐渐加强,行动有了初步的目的性、组织性,能在集体生活中较好地遵守规则,能完成一些简单任务。 自动结伴交往能力发展,健康情感发展迅速。儿童之间经常发生争吵和打闹,通过解决发生的矛盾,孩子们逐渐学会了游戏的规则和交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