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分离焦虑(幼儿园分离焦虑症的缓解方法)
幼儿园分离焦虑症的缓解方法
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就必须送孩子上幼儿园,因为每个孩子都需要适应集体的生活,接触不同的人。但是很多孩子在面对上幼儿园的时候都特别的不愿意接
1、入园前提前进行家访
老师在幼儿入园前可提前进行家访,是为了对幼儿身体的状况、生活习惯或是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做一次详细的了解,也是顺便了解一下幼儿的生活环境。家访的时候,老师应该主动一些,让幼儿消除对老师的陌生感。
2、使幼儿依恋老师
每天上午,老师应该面带笑容迎接幼儿回园。给孩子一个爱的抱抱。对于那些不肯进园的孩子,老师应该鼓励幼儿,同时说一些甜言蜜语安抚幼儿不安的情绪。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分离焦虑主要是因为来到新环境,缺乏安全感和依赖感,因此,老师要给幼儿足够的安全感才能使幼儿排除分离焦虑。
3、布置好教室,让幼儿感受到温暖
老师可以将幼儿活动的趋于布置成家的感觉,让幼儿像在家里一样听故事,聊天,看电视,玩游戏等,这样做能让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样幼儿会觉得很亲切,从而忘记自己的不安,消除分离焦虑。
如何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症
1、谈话导入: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开园时,这是一个令人既高兴又痛苦的时期,高兴的是我们的孩子长大了,痛苦的是孩子的苦恼让我们坐立不安。如何正确看待并解决这一难题呢?首先请看一个短片。
2、课件展示(1)什么是"幼儿分离焦虑"(2)"幼儿分离焦虑"的具体表现、产生原因(3)家长面对"幼儿分离焦虑"的正确做法
3、看后谈感想:
我会怎样做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
4、自然结束作业:
回家查阅关于"幼儿分离焦虑"的内容,丰富知识前期情况:
前期与家长的交谈让我们感觉到部分家长对幼儿园了解不多,不丰富,缺乏与教师的有效沟通,我们有必要开展一次家长课程,帮助家长打消顾虑。
实施情况:
开学后,我们明显感到家长是按照正确的做法在教育孩子,以身作则,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孩子,我们教师很欣慰,课程目的达到了。
怎样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症
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对孩子有爱心有耐性,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新奇的玩具或同伴游戏哄孩子,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让他们感到温暖快乐,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孩子的适应力也很强的,慢慢就会习慣幼兒園的生活了。
幼儿园分离焦虑症的应对方法
及时是我们大人换一个新的环境都需要时间去适应,更何况刚刚离开父母家庭的三岁孩子。首先家长不要焦虑,信任孩子,信任老师,学会放手。
幼儿园分离焦虑怎么缓解
对中班小朋友的心理焦虑,幼儿园老师有办法,大多数小朋友经过小班一年的学习和适应,已经能够顺利克服分离焦虑了,对于有的孩子暑假里面没有来长时间的,到幼儿园上课,也就是说,在暑假里面,又在家里呆了一个漫长的暑假,适应了,在家里呢,悠闲的生活,一旦开学之后到了中班,忽然间又恢复了,刚上小班时候的分离焦虑,这个时候,幼儿园老师要多引导他,让他分享自己在家里的事情,给小朋友们,然后给他灌输自己已经变成了中班的大哥哥或者大姐姐了,有小班弟弟妹妹需要学习榜样的力量,这样让中班的这个孩子有成就感,有使命感,从而就会忘记了,不会出现分离焦虑,。
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症的缓解方法
儿童入学分离焦虑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小儿疾病,孩子在患病后会出现厌学、不愿与家人分离等症状。所以为了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着想,家长发现孩子患病就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不仅要正确理解孩子的情绪,还要在孩子入学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加,每个孩子都要学会离开父母去过学校生活。对于那些性格独立的孩子来说,上学并不是一件难事,性格比较腼腆就比较容易患有入学分离焦虑症。所以家长对此一定要重视起来,发现孩子患病就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怎样缓解幼儿园分离焦虑症
1.在学校多与同学接触,可让孩子尽快融入集体
2.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多和孩子聊天,了解他/她在学校的生活
3.孩子睡前,对孩子进行安抚,避免孩子出现焦虑
4.注意力转移,让孩子做游戏,集体看动画片,做手工等,可有效转移孩子注意力
5.提前练习短时间分离
6.果断离开。一般孩子见到父母的时候,觉得有靠山,哭的会厉害一些。当家长不在的时候,他们可能会立刻停止哭泣,加入到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中。
如何有效解决幼儿分离焦虑症的方法
变成“粘人精”是孩子新一阶段成长的开始。
这种现象叫做“分离焦虑”,通常在7~24个月左右,另外在跟妈妈刚开始长时间分离的时候(比如刚入园时)比较严重。
在这个阶段,妈妈就是孩子的全部支柱,而且孩子没有时间概念,所以,妈妈离开孩子哭是正常现象,并非都是安全感不足。
安全感不足的孩子:当妈妈离开之后回来时,会表现的比较冷漠;在对待其他人的时候,尤其是鄙人比较热情时,会不自然,有些局促。
如果孩子是安全感不足,那么首先家长就要多陪孩子,加强陪伴质量(多互动,抚触,讲故事等),建立更稳定的依恋关系。
在平时,妈妈可以多跟孩子玩捉迷藏或者寻宝的游戏,或者跟爸爸单独玩一会,让孩子逐渐明白看不见不代表消失,离开了还会回来。
要注意建立分离和见面的仪式感,走的时候要跟孩子正式的说再见,拥抱等;回到家后也要尽快告诉孩子“妈妈回来啦”。
年龄再大一些的孩子(甚至成年人也有),同样可以用加强陪伴以及分离和见面的仪式感等方式进行脱敏治疗。
推荐本书:《妈妈的心灵课》和《你的N岁孩子》系列
幼儿园分离焦虑症怎么解决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分离焦虑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
一.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认知和依恋关系的发展
3-6岁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认知和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时候孩子的观察力是笼统分散不稳定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认知事物也以自我为中心,他不能从别人的角度去看事物,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这么小就这么自私,不为别人着想,这样就冤枉孩子了,孩子并不是自私而是心理的发展让孩子们这个阶段是这样生活的,这些都是孩子正常的反应。
刚去幼儿园的孩子,这个阶段的依恋关系发展处于关键期,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婴儿和其照顾者 (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也是人类适应生存的重要方面。刚去幼儿园的孩子强烈的依恋着“妈妈”,“妈妈”对孩子也会有依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成长的需要,和“妈妈”的依恋关系也会由之前的强烈依恋到慢慢分离,进入幼儿园就是一个分离的开始。孩子出现焦虑的一系列反应都是由依恋到分离的过渡。
二.妈妈和孩子的关系:依恋类型和妈妈面对分离的感受和情绪
一般而言“妈妈”和孩子的依恋分为四种类型。依恋类型的划分有一个实验即陌生情境测验,研究者邀请母亲与儿童进入一间放有适当玩具的舒适的实验室,当儿童安静下来并开始玩玩具时,便有陌生人加入,以后,相继有母亲离去、陌生人与儿童相处、母亲回来陌生人离去、母亲离去儿童独处等情境,儿童的反应用录像带进行记录。
这个实验中面对陌生人的加入、母亲的离开与回来,研究者发现了儿童的不同反应:
1.安全依恋 ,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地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当母亲离去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回来,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
2.不安全依恋,回避型,这类儿童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母亲回来,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
3.不安全依恋,反抗型 ,此类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母亲回来,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不能再去玩游戏。
4.不安全依恋,破裂型,在实际工作中还发现一些儿童的行为不符合以上三种类型的任何一种,且这些儿童曾有被虐待与被忽视的经验,此类儿童对母亲展现出冷漠。
其中安全型的依恋最容易完成分离,依恋类型的形成原因复杂这里就不一一展开。孩子和“妈妈”的依恋关系是孩子面对分离,出现焦虑的重要原因。
不仅如此,“妈妈”和孩子分离时的情绪和感受也会影响孩子,这是由于“妈妈”和孩子长期处于共生状态,孩子对妈妈的反应会非常敏感,“妈妈”的反应也是孩子行为的重要参照,如果“妈妈”也流露出难过、不忍或者不舍得分离的情绪,孩子就更难完成分离,也更不容易接受外界环境,即使外界的事物很吸引孩子,孩子也可能不自觉的为了照顾“妈妈”的情绪而不接受外界环境,“妈妈”的这种情绪也会对孩子有一个暗示,外界是不安全的;如果“妈妈”流露的感情是平静的,温和的,并鼓励孩子去探索适应新环境,孩子就更容易融入新环境。
三.环境的改变:初入幼儿园
我们都知道熟悉的环境让人感到安全,陌生的环境让人多多少少有些紧张,孩子第一次接触陌生的环境这种感受就会更加强烈,首先陌生的环境对孩子而言是未知的,孩子不知道这种未知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孩子本能上就会先逃避,幼儿园的新环境不仅仅有陌生的教室,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还有陌生的规则,这些对小孩子都是很大的挑战,面对环境的改变小孩子们的适应会更加困难,这时就需要父母更多的帮助。
四.孩子的气质和性格
很多爸爸妈妈都会发现孩子一出生就会有他独特的反应,有的孩子很安静,很少哭闹,有的孩子很好动,经常哭闹,那么这些都是孩子先天气质的表现,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每种气质类型的孩子都有他先天的优势。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的一些小性格就会形成,孩子的这些小性格不仅仅和外界环境后天的教养有关,也和孩子的气质有密切的关系。活泼的孩子可能适应起新环境就比较容易,分离起来表现就不会那么痛苦焦虑,相对而言偏内向安静的孩子可能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会相对慢一些,分离的时候也可能更加焦虑,哭闹的更加厉害,一般情况下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正常反应,有些爸爸妈妈会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说你看隔壁家的红红,人家去幼儿园时怎么那么顺利,也不像你这样黏着妈妈,一直哭闹。。。。。。其实这样会让孩子很受伤,认为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觉得自己做的不好。孩子面对分离焦虑,气质和性格都会有影响,不能单纯地只看到孩子的行为反应,也要考虑到可能的原因。
以上是造成孩子分离时出现焦虑行为的可能原因,这些也只是普遍的原因,不代表所有的原因,确切的成因是因人而异的,还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