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利用环境促进幼儿发展,促进幼儿语言全方位发展

2022-08-20 06:21:01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利用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从“促进幼儿发展”着眼,积极创设环境。这是幼儿园创设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从事幼教工作多年,通过调查、观察我发现:很多幼儿园环境布

1、利用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从“促进幼儿发展”着眼,积极创设环境。这是幼儿园创设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笔者从事幼教工作多年,通过调查、观察我发现:很多幼儿园环境布置表面看来整齐、美观,有的甚至花里唿哨,很具有观赏性,但实用价值不高。原因在于这种环境布置单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很少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及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布置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纠正上述偏差的根本办法,是端正环境创设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幼儿发展,并非为创设而创设,为美观而美观。《纲要》指出:“幼儿园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我们应围绕这一要求,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从幼儿的角度,以幼儿的眼光来创设环境。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墙面装饰中体现幼儿认知特点,色彩上以艳丽的纯色为主;造型以稚拙、简洁为主要表现手法;内容应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主。环境布置还应注重幼儿的年龄差异。小班幼儿活动室墙上布置多种不同情态的拟人化的动物比布置山水画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喜爱程度;中大班墙面以“我长大了”“升班了”为主题布置,配以自己穿衣服、系鞋带等画面,可以激发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②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合作,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而仅仅由教师单方面策划、忙碌、布置好了之后,对幼儿说声“请进”的做法,只会在无形中扼杀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精神。教师在创设境的过程中,如果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不仅能给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而且能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在“动物怎样过冬”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一起参与布置教室。在一面墙上布置冬天的景象,在大树上挖许多可开关的洞让幼儿自己挑选,剪裁一些旧画册中的各种幼物图片,按过冬的方式,把各种动物图片分别摆在不同的地方。这样的环境布置就大大拉近了与幼儿的距离。

③支持、启发、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环境创设的最终目的是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发现的欲望,探究的兴趣,实现幼儿的主动发展,因此,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产生与环境互动的效应上。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提供的环境材料,都应积极支持、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时,我们要转变以往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从检查玩具是否丢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之间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转到关注幼儿的探究、操作活动上来,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正确判断他们现有的发展水平,鼓励他们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这样做,才能真正发挥环境教育的价值功能,体现当前课改方向。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促进幼儿语言全方位发展

1.力求语言教育内容的多样化。

我园改变了过去在学期初把一学期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做一个总体安排便依计划执行不变的做法,而是同时结合幼儿生成的主题来确定语言领域的教育活动。我们将不同形式和不同方法进行的语言教育活动穿插进行,做到既突出主题又能使发育练习、各种形式的讲述、朗诵诗歌、文学活动等间隔进行,从而丰富了幼儿语言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语言教材的灵活性,要求教师能更快地提高自身素质,既紧跟住时代的步伐,又根据幼儿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创编有自己特色的教材。根据幼儿的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改编或自编,都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如我园在开展“爱家乡”的主题活动时师幼合作创编儿歌“我爱港城”,小朋友对这首讲述他们身边事情的儿歌特别感兴趣,许多家长都参与了儿歌的创编。

2.追求语言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一是可将正规的语言教学活动与语言区域游戏活动。日常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等紧密结合。如以诗歌“春天的秘密”为主题的综合教育活动,有找春天、画春天、学习新作品、文学仿编等系列活动,幼儿在这些活动中既可以获得有关春天的知识,也可以学会欣赏有关春天的文学作品和表现春天的艺术手段。

二是在正规的语言活动中以幼儿的亲身活动来建构语言教育内容。我们的主要做法有:①看看说说。运用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形象的课件让幼儿观察,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将看到的内容按一定的语言结构进行表达,这样有助于丰富幼儿的内容。②做做说说。将具体的行为与说联系起来,在做中诱发幼儿说的愿望,在说中进行语言表达的练习,使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幼儿在可做的范围内进行语言表达。③议议说说。活动中除了让幼儿对某问题进行讨论外,还可让幼儿就各自的表达方式进行评议,在这样一种平等的关系中,幼儿有话敢说,在互学中也找到了乐趣。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关注引领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我们的玩具都可以成为教具。

我们的环境都有它潜在的教育价值,只要用心,环境都能成为教育的平台。

我们的活动细致而有趣、有条又有理。

我们的孩子在各自的发展平台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们对孩子的研究更精细。

我们的孩子、教师、家长在研究中一起成长。

我们的各项管理变得更加有序、有类、有责。

二、我们的教育观—— 课程源于生活 一日生活都是教育幼8家8儿童

我们的目光不再局限于一天当中的一段或几段集体教育活动。当孩子们踏进幼儿园大门的第一刻起,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开始。比如我们的孩子早上来园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己点到”:我们在活动室门口的墙面上作了两棵树,取名为“好朋友树”,每个幼儿的照片成心型贴在树上,教师为每个孩子准备一周的记录纸贴在各自的照片下面。今天是星期一,孩子们就在记录纸上星期一后面的空格里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记号——有的记录来园的方式(如坐汽车、坐自行车、打的、步行等),有的记录天气情况,有的干脆写数字,表示自己已经来园。一周结束后进行简单的统计:这一周共来园几天?第二周的记录纸连接在第一周的记录纸下面,第三周、第四周的记录纸依次连接下去,做成数字卷的样式。一个月结束后进行统计:“一个月有几个星期?这个月一共来园多少天?”让孩子们在操作中感知时间的越来越长。我们就是这样,抓住孩子在园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用心挖掘每个环节所具有的潜在的教育价值,把教育渗透其中,让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我们的课程观——借鉴融合 优势互补 创新发展。

可以说,当今的幼儿园课程五花八门,国内国外,蜂拥而至,令人目不暇接。如上海的主题探索活动课程、学习课程、整合课程、建构课程、北京的实验课程、台湾的发展课程、香港—大陆多元智能创意课程等等。我们知道,每一种课程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及文化背景、地域特点的支持,并在此基础上趋于完美,如何取舍、运用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我们确立了这样的课程理念:借鉴融合,优势互补,创新发展。当我们面对每一种课程时,我们不盲目照搬、全盘吸纳,而是以我园的教育实践为基点,认真分析,合理取舍,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并进行大胆创新,力求实现课程的本土化、园本化和教育的最优化,真正发挥课程的价值。例如:2003年,我们在南定分园引进了“香港—大陆版多元智能创意课程”,拿到课程后,我们首先做了两步工作。

第一步:分析课程特点,找出优劣势。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套课程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支撑,展示的是一种全新的、立体的幼儿课程学习模式,但有很强的地域特点,同时发现两个比较明显的不足:

1、课程在目标的制定、确立以及表述上有些非常笼统,有的时候,主题、分题、具体活动目标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例如:小班主题“生日会”中,在主题、分题、具体活动目标里都有“了解生日的意义”这一条;在大班主题“变变变我长大了”,主题、分题、具体活动中都有“认识成长的过程”这一条。这样安排,教师很难把握实施进程,操作性不强。

2、各年龄段的目标在难度上层次性不清晰,递进性不强。如“认识手”这一内容,在小中大三个年龄段都有,小、中的目标都是“知道手的功能,学会保护手”。这样表述,明显没有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第二步:根据幼儿发展现状以及本园实际情况,针对课程存在的不足,对课程进行了合理的的取舍、修整,在课程理念和可操作层面上进行了调整、增删和补充。例如:对课程目标进行了调整,使其更具层次性和操作性。首先对主题目标、分题目标、具体活动目标之间的从属关系进行了定位:主题目标,在表述上应该是最概括、最抽象的,属于上位;具体活动目标则应是操作性最强,最直接、明了的,属于下位;处于上下之间的便是分题活动目标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生日会》主题目标:了解生日的意义。分题目标:知道自己已长大,本领增加了。具体活动目标:知道自己的岁数和属相。经过一番调整,无论是从年龄班本身,还是从年龄班与年龄班之间的联系,目标均体现了递进性,整个目标体系也较清晰、完整了。再如:对活动内容进行了增删,用一条主线贯穿每个主题。对目标下缺少的支持活动进行了增加。小班有一个分题:《洋娃娃》主要引导幼儿认识眼、耳、口、鼻,发展幼儿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原课程中设计了四个活动:“一双大眼睛”——发展视觉,“罐子里的声音”——发展听觉;“香味心意卡”——发展嗅觉。但与发展味觉相对应的活动却没有,而在小班发展幼儿的味觉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因此,我们增加了活动“尝一尝”:为孩子准备了甜的、酸的、咸的等各种溶液,先让幼儿用眼看,用手指试试,看能不能知道溶液的味道,最后再让幼儿一人一根吸管用舌头品尝,引导幼儿了解舌头和牙齿的功能,并促使味觉得到发展。通过调整、增删和补充,使引进的课程更贴近我们的教育实践。

就是在上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分别在总园、分园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园本课程。在总园,我们将主题活动课程、自我管理课程、蒙台梭利教育有机融合,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综合活动课程,我们承接的国家级课题《蒙台梭利教育与主题活动的融合》在青岛举行的全国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中期成果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我们的国家级课题《尝试教学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实验研究》研究成果获国家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在建业双语分园,我们从众多的英语教材中选取 “美乐蒂”教材,将其与主题活动课程相融合,建立了双语主题活动课程,承接的国家级课题《小班幼儿文明行为培养适宜性研究》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成果交流会上作为外市地代表作典型发言。在南定分园,我们力求多元智能课程的园本化,承接的省级课题《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在全省中期成果汇报会上作为九个发言单位之一作典型发言,并作为山东地区实验园参与了多元智能课程的修订工作。

四、我们的教学观——引领 关注 促进

“促进每一个孩子富有个性地发展”是新纲要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这句话人人会讲,但要真正落到实处,却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我们通过“引领、关注、促进”三条途径让教育更贴近孩子的发展。

关注——把眼光放在对幼儿的观察上面,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表现,研究每一个孩子的行为。我们不排除集体教学特有的优势,但在集体教学中会给孩子们提供更多自主选择、自我表达的机会,因为每一个孩子的兴趣、能力、发展水平都会在这些过程中呈现出来。近两年,我们采用更多的教学活动方式是小组活动、区域活动以及个别活动,教师为每个幼儿建立了活动观察记录,准确掌握每个孩子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根据观察记录,及时分析、研究孩子所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制定或调整活动方案。我们还在一部分班级为每个幼儿建立了成长档案,将孩子们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记录下来,图文并茂,教师、家长及时对孩子的成长做出评价,提出教育建议共同实施,家园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每当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我们会让教师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今天你发现了什么?哪个孩子没有关注到?那些孩子有了新的兴趣点?生长了那些能力?

引领——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预备孩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有准备的环境里体验学习的喜悦,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所需的技能和方法。例如我们的互动墙饰 “一百板”,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教具,感知数字1—100的序数。当我们逐步投放了第一盒(1-10)、第二盒(11-20)、第三盒(21-30)教具之后,发现随着孩子们对序数感知能力的不断提高,逐盒投放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就在墙面上做起了文章:首先将一百板的底板复印几张贴在墙上,拿透明胶带封好表面,一张完整的作为错误控制,从第二张开始,有意将版中的一些数字刻下来,成为镂空的;然后请孩子们在镂空的位置填写相应的数字。因为墙面是瓷砖的,填写进去的数字可以随时擦掉,孩子们可以进行反复操作,非常喜欢。这样的环境,不仅满足了幼儿对序数的感知需要,而且发展了孩子们手部的小肌肉动作,强化了对1—100这些数字的感性认知。类似这样的互动墙饰还有很多。所以,我们所说的引领,不是老师一厢情愿、精心准备的言传身教,更不是在孩子中间没完没了的指手划脚,而是在发现孩子成长的需要时,及时在环境中提供适宜的刺激,满足孩子当前的需要,以及他们动作发展、认知发展、情绪发展、社交发展、精神发展的需要。

促进——把握时机,适时干预,促进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我们可能很少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教育干预中,有多少能够促进幼儿的成长?又有多少延缓甚至阻碍了幼儿的发展?当我们认真思考这一问题时,答案往往会令我们吃惊。所以,我们真的应该感谢我们的孩子,他们非常的包容我们。也正是这种包容在时时提示我们:在孩子面前,我们要很小心,我们没有机会、不可以犯错。所以,教师的干预,一定要建立在对孩子观察了解的基础之上,唯有了解,干预才会适时、适度,才能有效促成孩子的个性化成长。

五、我们的教师观——教师的天职是完善人格。

我们认同这样一种观念:一个教师最重要的不是口才,不是技巧,而是高尚的人格。教师必须去享受他的工作,才能完成这份工作的要求。换言之,只有热爱幼教的人,才会去钻研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才会走上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之路。“园以师为重,师以德为本”,教师的完善人格是我们择师的首选,用师的关键。教师完善人格的核心就是“奉献、关爱”。所谓奉献,是指教师要对工作倾其热情,用心加用力;所谓关爱,是指教师要拥有一颗爱心,要爱孩子、爱家长、爱同事、爱环境、爱周围的一切。

“孩子成全了我们,让我们也努力成全自己,因为我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成就现在,发展未来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与促进

  在幼儿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在手工课上,有的小朋友看别人剪纸时,自己也很想剪,但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掌握不了其中的技巧,手眼协调性不够,一剪就坏,于是把东西丢在一旁,干别的去了。有的小朋友却坚持剪下去,不会就问别人::这个地方该怎么剪啊?"在与小朋友的讨论和实践中,他们很快掌握要领,剪出自己满意的图形,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经验和乐趣。这样的孩子在学习时也有巧劲,如数数,他们开始时不会进位,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左手表示十位,右手表示个位,数到进十时左手便出现1个手指头,二十伸出两个手指头,于是2l、22--…很快掌握100以内的数数。有的小朋友却要等别人说21,再接22、23--…这样的孩子,由于不善于克服困难,缺乏自觉、果断、自制、坚强的精神,而失去了很多学习机会。从幼儿阶段开始,幼儿就表现出了不同的自我控制能力,有的孩子坚持性强,自制能力突出,做事情有条不紊,而有的幼儿却缺乏耐性,很难做好事情。因此,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如何利用儿歌促进宝宝语言发展

儿歌虽则短短几行字,浅浅白白,却浓缩着宝宝化语言的精华,蕴涵着语言之初的无穷魅力。可以作为宝宝说话的模本,为宝宝下一步的语言发展奠定基础。

教宝宝模仿儿歌的演唱方法

一首歌,基本有多个音阶组成,就算儿歌也如此,再加上儿歌内容有所不同,演唱的方法也不一样的,有活泼,有好奇,有伤心……如果各位爸爸妈妈能抓住这一点,慢慢教导宝宝适当运用高音、低音和不同的语气来演绎儿歌,这对宝宝的语言发展有非常好的影响。

尽量让宝宝背出儿歌歌词

这和教导宝宝背唐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儿歌比唐诗更有趣,形式更活泼,也更客易上口,比起唐诗,宝宝一定更喜欢你和他一起唱儿歌,而不是背唐诗。所以,可以擅于运用这个方法,鼓励宝宝完整地把整首歌唱出来,记住歌词里面漂亮的词句。这不但开发了宝宝的语言能力,还锻炼了宝宝的记忆力。

让宝宝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儿歌的内容

当宝宝可以记住儿歌的部分甚至全部歌词以后,爸爸妈妈可以尝试问一下宝宝是否明白歌词的内容。如果理解内容的宝宝一定会津津乐道地给你说儿歌的内容,反之,当宝宝不理解的话,他也会要求你向他讲解,然后默默地记住。

这部分的训练可以增强宝宝的记忆力,锻炼宝宝的复述能力和增加了亲子之间的交流。

向宝宝就儿歌的内容提出问题

当宝宝理解歌词的内容后,他通常会发散思维,把儿歌联系到在生活中,遇到相似的问题,就会根据儿歌内容进行联想,寻求解决的方法。

尝试创新儿歌歌词

有能力的爸爸妈妈,可以尝试把经典的、脍炙人口的儿歌进行创新、改良,令这首儿歌成为为自己宝宝打造的、独一无二、更贴近生活的儿歌。当然,爸爸妈妈自己改编的儿歌一定要适应宝宝的口味,必须通俗易懂,简单明了,适当运用叠字,好让宝宝朗朗上口,爱上这首“原汁原昧”的儿歌。

应该随时随地念儿歌给宝宝听

一首儿歌一定要反复地念,反复地唱:不要急于看到效果,这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妈妈要做的就是把简单的儿歌不停的反复念唱。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