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案例(幼儿园科学活动案例观察记录)
幼儿园科学活动案例观察记录
(一)目标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二)教育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
2.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3.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4.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
5.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6.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
幼儿园科学活动观察记录内容
一,从平时生活中观察记录。1,从小孩的作息时间来记录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变化。2,从小孩日常生活中观察记录孩子自理生活能力的变化。 3,记录孩子的生活习惯是怎么养成的。4,观察记录孩子的健康状况等等。
二,从学习中观察记录。1,观察记录孩子的学习情况。2,观察记录孩子的学习习惯是怎么养成的。3,观察记录孩子的学习兴趣以便于适当的引导。
幼儿园科学活动案例观察记录怎么写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活动,它不等同于单纯的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让幼儿掌握科学的方法。
一、有效的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二、活动内容设计体现层次性
1、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分层次安排活动内容。
2、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精心设计问题。
三、教师精心指导科学活动
1、抓住幼儿的兴趣点,适时进行有效引导。
2、给孩子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探索行为的有效性。
3、及时给予评价,保证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四、关注资源的有效性
1、适宜的物质材料、恰当的投放方式是关键。
2、正确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性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及观察记录
活动目标: 1.知道制作树叶标本的前期准备过程:采集、清洁与干燥,初步了解树叶标本在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制作树叶标本的基本方法与主要工具、材料。 3.感受树叶的多样与美丽,对植物产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到户外观赏落叶,并捡回自己喜欢的各种落叶,要求树叶完整、平整。 2.制作树叶标本过程的录像和做好的树叶标本若干。 3.制作标本的前期准备工作所需要的工具与材料:抹布、较厚的旧书(幼儿自带)、皱纹纸。 4.电教设备:投影仪、电脑。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观赏树叶标本的兴趣。 1.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小树叶》。[w1] 2.教师:小朋友都喜欢各种各样的树叶,还捡回了许多自己喜欢的树叶。老师也很喜欢各种美丽的小树叶,你们看这些都是老师喜欢的落叶,它们好看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并欣赏树叶标本,了解制作标本的意义。 1.引导幼儿观察树叶标本与落叶的区别。 教师:这些树叶和小朋友刚捡回来的树叶一样吗?这些树叶还有什么好听的名字?(树叶标本)2.幼儿观赏树叶标本。 (1)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树叶标本:你们见过树叶标本吗?在哪里见过? (2)教师:为什么有人要采集树叶做标本?标本有什么用? 3.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标本就像照片一样,它能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许多不同的植物,非常方便。树叶标本不会枯掉、也不会腐烂,因此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三)播放录像,让幼儿了解制作树叶标本的简单方法。 1.让幼儿猜猜、说说制作树叶标本的方法。 2.观看录像,教师肯定幼儿的已有经验。 3.重点讨论制作树叶标本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备工作。 (四)教师和幼儿一起整理树叶,为制作树叶标本做准备。 引导幼儿按照以下程序完成制作树叶标本的初步工作:选择完整、平整的树叶—用抹布清洁树叶—用皱纹纸干燥树叶—用较厚的旧书夹压树叶。 活动延伸: 1.日常渗透:带领幼儿定期为树叶换皱纹纸,待观察若干天树叶完全干燥后,就可进行标本制作。 2.家园共育:请幼儿向家长了解制作树叶标本的方法与步骤;家长利用幼儿用书《树叶标本》,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树叶标本的制作程序。 3.区域活动:在科学活动区提供各种树叶标本,供幼儿认识。
幼儿园科学活动案例观察记录表怎么写
一,从孩子的作息时间变化适应度来写。比如说是否能够按时起床,按时到校上课。是自己主动起床还是爸爸妈妈叫起床等等。 二,学习的情况。比如写字认不认真规不规范,学习新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作业能否按时完成等等。
三,孩子的人际关系。比如跟小朋友相处的情况和对老师的看法等等。
四,孩子的兴趣爱好。这是我自己写的东西什么时候变成别人的了,可笑。
幼儿园科学活动案例观察记录表
幼儿园家长一般都会这样写:8月24号下午,我参加了幼儿园大班的家长会,感觉受益匪浅。通过此次家长会,对本学期幼儿园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只有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本次会议是大班入园后第一次全体家长会议,内容充实,节奏紧凑,详略得当。大致分为两个方面,首先,由姜衍文、姜衍武的父亲姜本清发言,同时他也是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的校长,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致力于研究学生中长期发展,他的发言对各位家长指导幼儿生涯规划有很好的意义。第二,由班主任冯老师讲话。冯老师从孩子一入园就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这学期还带这个班,孩子们适应,家长们喜欢。
幼儿园科学课观察记录
在快乐的童年里,有许多发现,尽管不是惊天动地,但是我依然感到十分兴奋,毕竟我自己发现的嘛!其中有这么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暑假时,我和爸爸妈妈去奶奶家玩,刚到奶奶家的时候,看见奶奶在喂小鸡吃米粒,奶奶笑着说:“快进屋吧,里面凉快!”我对爸爸说:“您先走吧,我先观察一下小鸡。”爸爸和妈妈不出声的走。
我看着小鸡把米粒吃完,接着又去吃石头,我连忙跑进屋里问奶奶:“奶奶,小鸡为什么吃石头啊?”我迷惑不解地问,奶奶笑着说:“鸡除了吃米粒、麦粒之外,还吃一些小石子、煤灰,这样不但不会影响鸡的消化,还可以帮助消化。原来鸡是没有牙齿的,它把食物吃下去以后,要经过胃初步加工,一部分被消化,而大部分被被鸡胃吸收,鸡吃了小石和煤灰后,就像人磨麦打到了磨盘一样,将麦粒和米粒磨碎,有利于提高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另外,煤灰等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小鸡吃后可以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哦,原来就是这样。
童年,有许许多多的发现,许许多多的趣事,让人的回味无穷,我将随着岁月的脚步,去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小学三年级作文生活中的发现篇三:生活中的发现
那是几个月前的一个星期天,我吃完早饭,在院子里玩,突然发现邻居家的大白猫正在吃我家花园里的草。嘿!这是怎么回事呀,猫不是肉食动物吗,怎么会吃草?我奇怪极了,便回到家中找出《百科全书》之类的书籍查找,可我把这些书翻遍了,也没找到关于猫吃草的原因。哎,关于猫吃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呀!我叹了一口气,想:不管怎样,我一定要搞清楚猫吃草是怎么一回事!从此以后,我只要有时间,就仔细观察大白猫……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我发现大白猫每次吃草,都会拉出稀薄的屎。也许大白猫吃草是因为它肚子不好的缘故?我这样猜想。正好,前几天我家来了一位阿姨,她是个宠物医生,我便问她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她对我说:“你的想法就是对的呀!”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我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知识!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科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悉心探究,就能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发现许多我们许多不知道的东西。另外,还要勇于实践,因为凡事如果只动脑不动手,是什么事也做不成的。
生活中的发现
星期天,我一个人在家里看了一会儿书,就觉得没意思了,便在家里走来走去.一个想法突然出现在脑海里:玩纸飞机。我找来了纸折了起来,可是无论我把飞机的翅膀折得多么大,它就是飞不起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第二次,飞机总算是飞了起来,可它飞得又不平稳又不直.一气之下我把翅膀折得很小扔了过去,咦!只见我的飞机飞得又平又稳,降落的动作也很自然.我大惑不解:一般的飞机的翅膀都很大,可为什么纸飞机的翅膀越小越好呢?于是我查了查资料,一看,原来是气流在作怪呀!在气流中的阻力也大,翅膀越小,在气流中阻力也小.按这些资料,我还"造"出了会转的飞机,会翻的飞机------让我玩了个够,沙发也快成了飞机场了.把刚回来的妈妈吓了一大跳.
生活中的发现无处不在.这就是我的发现,你有没有新发现呀!
生活中的发现
生活像一本书,有许多奇奇怪怪的现象,要领会它,才是真正读懂了它。就在今天中午,我又发现了一个养花的秘决。
中午回家吃饭,我发现花儿有些干枯,就搬出屋子,放在阳台上浇了些水,就上学了。
下午放学回来,发现那些花儿不再那么精神饱满了,都有些垂头丧气的,没了生气。我以为是浇了太多的水,才这样的,便向有些养花经验的爷爷哭诉花儿的不幸。谁知爷爷摇了摇头,笑咪咪地告诉我:"这些花儿不是因为浇太多水才这样的。是因为夏天中午,天气炎热,,土壤里的温度也很高,要是忽然给花浇上凉水,一些花儿经不住温度的突然变化,也许很快就会死掉的。这就像人的胃一样,刚开始你吃很烫的食物,但突然吃很泠的食物,胃会不舒服。所以你浇花最好在早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如果你闲太早,那么等太阳下山后你再浇花,因为这时候天气比较凉快,这时候浇上水,土壤温度和水的温度差的不太大,花儿不会受到伤害。切忌中午浇花。""哦,原来是这样。"原来养花也有这么多学问。看来,以后可不能在中午的太阳下给花儿浇水,不然花儿会变的很没精神。
给花儿浇水要选择早上或傍晚,选择了中午可能适得其反,使花儿遭殃。那么何时给我们这批祖国的花朵浇水呢?现在不正是浇水的最佳时间么?
幼儿园科学活动案例分析
摘 要】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那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应该如何进行和开展,以达到培养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目的,且提升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感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应结合周围环境、立足于幼儿生活,把握幼儿学习科学的每个环节,运用积极的教育策略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并获得更实际的实践经验,让科学教育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同时帮助幼儿教师明确“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
【关键词】幼儿;科学探索能力
1.创设宽松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幼儿探索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环境是一种氛围,具有熏陶、影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萌发幼儿的创新精神,特别需要去营造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的氛围,使幼儿对他所生活的环境产生兴趣感、关注感。科学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雨雪雷电,下至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幼儿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问这问那,什么事都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这在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增加新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培养幼儿不怕说错、做错,没有顾忌地展开思维活动,让幼儿的思维处于开放活跃的状态,可以通过在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幼儿经常地亲近自然,认识自然,让幼儿在观察中不断发现新情况。
2.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开展活动前,必须要选择贴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同时科学教育活动也不例外。在某次室外活动的时候,一位幼儿拿着一块石头急匆匆的跑过来说:“老师,老师,我的石头会发光”,闻声有几名幼儿也跑了过来,孩子们便开始三三两两地议论起来,专注的表情中带有强烈的好奇和疑问。在这期间,孩子们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能够自发且全神贯注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探索活动之中,他们通过自己的动作和意识,运用自身的感官去感知、探索、发现周围世界。因此,老师应引导幼儿把身边一些有趣的、奇妙的现象带到这里与同伴分享,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幼兒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或主题,主动地去探索周围事物,去思考所发现的现象与问题,引导幼儿将科学教育活动发展成一个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这样就会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成为探索活动的小能手。
在充分讨论与实践中,幼儿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使得幼儿探索的兴趣越来越浓,孩子们可以不断地发现身边有趣的现象。在后续的科学探索活动中,不断对探索的材料进行调整,将更多关注点聚焦在材料本身能否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兴趣与探讨机会,正是这些材料才给幼儿的探索活动提供了基础保障,幼儿也正是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实现对物质世界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探索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多,探索活动得到扩展,孩子们热情高涨的地尝试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来探索未知的世界,且随着探索材料增多,相对应幼儿探索方法也会越来越多,使科学探索逐步走向深入。总体上幼儿园的教学课程取之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幼儿的周边环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有利于各科教学的相互渗透。
3.从兴趣入手,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的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他们的探索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引起了我的思考,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以前我们为幼儿创设的探索活动区更多地是教师为幼儿提供探索内容和材料,让幼儿被动地沿着教师预设的方向活动,而忽视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和能力。为了激发幼儿对活动主动探索的欲望,要改变以往教师一手包办提供各种材料,搜集各种相关信息的做法,教师应鼓励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引导幼儿向同伴提问,向老师提问,提出问题,最后进行补充。其实,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特别是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十分强烈,并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的好奇无穷无尽,并常常把这种好奇付诸于行动。对幼儿的探索活动我们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发现、思考,教师只是适当加以引导。
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望,把探索的权利还给幼儿,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确立以幼儿为主体的兴趣观,同时建立合作探索、共同发展的教育观,使每个幼儿成为兴趣建设的主人,真正的实现自我导向、自由选择、自动探索、自主行动。教师应该引导儿童自己去探讨,自己去推论,给孩子讲的应该少些,引导他们去发现更多的知识。教师在活动中既是合作者,与幼儿一起提问,一起回答,一起讨论,也是引导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更是活动的支持者,每个幼儿都按自己的兴趣发展速度和认知风格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孩子们在自己创设的这种开放互动的环境中去发现,去求证。这一活动过程会给他们带来无限的乐趣,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并让每一个幼儿都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展。使幼儿不断感受到大千世界中奇妙的现象,同时在自主发现,自主探索中获得快乐与成长。
4.结语
幼儿科学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连续的、多元化的活动。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创设宽松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幼儿的探索思维能力,同时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科学教育在社会与人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总之,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让自己成为一名和幼儿一样的探索者,尽量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尝试。
幼儿园科学领域个案观察记录
【活动内容】大班纸艺扎染活动
【活动情况记录】
扎染活动中有六位幼儿在活动中,我们看到小朋友对扎染活动的兴趣是很高的。
我观察到穿蓝色条纹上衣的男孩(小蓝)。在活动一开始,他并没有进入状态,并没有开始动手做,旁边的王子悦跟他说什么也不回应,只是安静地看着同伴们的活动,他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这时候可以听到扎染区喧闹的声音,小朋友说话的声音比较大,不一会儿,他开始动手了,将手中的纸进行对角折,再将两个小角对折,可是,他似乎不满意这样的折纸效果,于是,重新打开、铺平,然后开始往里面对折、不停的对折、对折、对折直至将纸完全卷起来,在这个活动过程当中,他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但是他很认真,他的动作也非常的娴熟,不时的还压一压纸,要把纸压平整,折的非常整齐,接着开始把它往里面卷,卷的动作也是非常娴熟的。他非常认真地在做自己的事情,并不关注其他小朋友的活动,也没有在意有张纸掉在颜料盘里了。这时候老师的声音响起来了:“把那张纸捡起来!”小蓝听到老师的声音,眼睛开始关注着这张染了颜料的纸,并一直注视着这张染了颜料的纸,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这时候他嘴里嘟囔了一句什么,期间看了老师一眼,好像是在想办法把手中的纸固定住,接着用橡皮筋把它扎起来了。
【分析】
小蓝的动手能力较强,做事认真、专注,有自己的想法,不容易受到他人的干扰,坚持性好。通过他折纸的情况看,掌握、运用于染纸活动中的折法不能满足于他的思想,可以看出,他很想通过更多的折法,让自己的作品更有特色一些。但是,小蓝对老师是很在意的,所以,老师说的话很快就引起了他的注意力,一直关注着事情的变化和结果。我们的观察是针对个别幼儿的,但是通过对小蓝的观察可以看到班级的扎染区的设置、材料的放置、教师的指导、介入过于主动、高控需要进行调整、改进。
【调整策略与建议】
一、扎纸、染纸分开设置区域。
扎纸是染纸的基础,扎纸活动中幼儿需要安静的环境,扎纸活动部分需要同伴间相互交流、学习、思考。而染纸过程对于幼儿来说是很兴奋,见效快,难度也比较低,在染纸阶段,对扎好的纸蘸上颜料后的效果,幼儿是很期待的,幼儿一看到自己的染纸效果容易兴奋、激动,所以比较难控制一些,相对会更加嘈杂一些,建议老师将扎、染分设成两个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