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幼儿园中班球类游戏(幼儿园中班球类游戏名称)

2022-12-11 03:19:05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幼儿园中班球类游戏名称合作作为一种教育的价值观,它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的方法,它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在引导幼儿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以能够让幼

幼儿园中班球类游戏名称

合作作为一种教育的价值观,它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的方法,它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在引导幼儿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以能够让幼儿体验到合作乐趣为切入点,多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教给幼儿合作的技能,这样才能逐步提升幼儿的合作能力。 一、感受合作成果,体验合作快乐   大班幼儿合作动机的产生主要归因于对合作结果的认知,即幼儿体验过与同伴合作带来的好处,懂得只有通过同伴间的合作,才能实现个人目标或群体目标。另外,幼儿在合作中愉快的情绪体验也是合作学习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教师应在活动中强化幼儿对合作成果的感知,可以在活动评价的过程中对能够体现合作成果的方面进行重点点评,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好处,激发幼儿在合作学习中快乐的情绪体验。当幼儿看到了合作的成果,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自然会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合作能力打下基础。   比如,在大班建筑区,由于活动时间与活动材料的限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区域活动结束时,呈现出一个个“半成品”的建筑,看到自己未完成的作品,幼儿会有一定的挫败感。而当教师引导幼儿合作,幼儿在有限的时间里共同搭建完成一个建筑,则可以在区域活动结束时呈现一个完整的建筑作品,让幼儿看到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快乐,加强与同伴的交往与合作。 二、投放适宜材料,创造合作条件   要在活动中提升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合作的情境,并提供适宜的合作材料,可以通过材料投放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比如,以大班户外体育活动“好玩的皮球”为例,在幼儿掌握球类基本玩法的基础上,为了在活动中调动幼儿合作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投放适宜的材料和有效的指导语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活动开始,先练习两人合作运球,提供的皮球数量是全体幼儿人数的一半,要求两名幼儿想办法用后背将皮球从起点运送到终点,在用后背夹球运送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其次,为了加深幼儿对合作的理解,教师减少了皮球的数量,并将幼儿分成人数均等的小组,开展小组之间的传球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传得最快,这样,通过投放材料的改变,由两人的合作发展为小组之间的合作,不仅提升了幼儿的合作能力,还加深了幼儿对合作的理解。 三、开展分组合作,营造合作氛围   开展小组合作是合作的一种有效途径,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不仅能加深幼儿对合作的理解,提升幼儿的合作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以大班的教学活动“我们一起做图书”为例,活动目标是幼儿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本简易的图画书。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1)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每组4~5人; (2)教师帮助幼儿回忆制作图书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3)引导幼儿在小组内讨论制作什么样的图书,并进行工作分工; (4)幼儿分组制作图书,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作品展示。在幼儿分组制作图书的过程中,有的小组还自发地选出了小组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家共同商讨制作主题,各自分工,有的绘制封面,有的设计内文,有的编写文字,有的负责装订……除了加强小组内部的合作,教师也关注到了小组之间的合作。在提供材料时,有意让每个小组都缺少一些材料,如有的小组缺少彩色笔,有的小组缺少绘画纸,有的小组缺少剪刀,有的小组缺少订书钉……因此,要想制作一本完整的图书,每个小组都要与其他小组互通有无,进行交流合作。教师还可以引导先完成任务的小组帮助未完成任务的小组,这对于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建立的良好的沟通氛围是合作产生的基础,良好的沟通氛围既需要小组内部成员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这提示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幼儿的意愿,也要对分组进行正确的引导与调整。尊重幼儿的意愿是指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小组,而不是代替幼儿进行分组或告诉幼儿哪几个人是一组,哪几个人在一起玩,要让幼儿在自主的环境下,在自发的体验中学会合作;正确的引导与调整是指教师要保证小组内的成员能够取长补短,通过调整使每组幼儿的水平相当,保证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 四、教会合作方法,注重鼓励引导 大班幼儿已具备合作意识,大部分幼儿愿意与同伴合作游戏,或在面对问题时与同伴合作解决,但他们的自我意识仍然比较明显,只关注自己看到的或感兴趣的事物,意识不到如果别人在做一件事时,自己还可以做哪些事。大班幼儿依旧欠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当合作遇到问题时不知怎样解决。如何能够让幼儿的合作高质量、见成效?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幼儿合作的方法,对幼儿的合作进行科学的引导。   教师可以在幼儿中发起讨论,在讨论中教会幼儿合作的方法,加深幼儿对合作的理解。比如,图书区有一本好看的图书,两个小朋友都想看,应该怎么办?户外体育游戏中,一个小朋友无法搬动体育器械,应该怎么办?角色区有一件漂亮的新衣服,两个小朋友都想穿,应该怎么办?   教师还应对幼儿间的合作给予及时的关注,以提升幼儿合作的质量。比如,在区域活动的收拾整理环节,美工区的两名小朋友合作清理桌面与地面的碎屑,两人商量一人清理桌面,一人打扫地面,但两名幼儿谁都想先收拾,谁也不愿让步,合作无法进行下去。这时,教师的正确引导显得尤为必要。教师说:“你们想一想,如果地面已经打扫干净了,桌上掉下的纸屑又把地面弄脏了,怎么办呢?”两名幼儿思考片刻,扫地的孩子主动说:“那就应该先收拾桌子,再扫地。”于是,一名幼儿先清理桌面,然后另一名幼儿再打扫地上的纸屑,两名幼儿在合作中高效地完成了任务。教师一句简单的提示,引导幼儿思考合作的方法,帮助幼儿理清了整理的步骤,使幼儿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另外,如果合作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奖赏,幼儿间的合作会更容易出现。这提示教师要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在群体中树立幼儿合作的典范。比如,对于在活动中主动礼让他人先玩玩具的幼儿提出口头表扬,对于在小组合作中表现突出的幼儿奖励小红花等。   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具备合作能力是个体融入社会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进入大班的幼儿语言更加丰富,动作更为娴熟,交往能力逐渐提高,合作意识逐步增强,他们处于开展合作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在这一时期开展合作学习,增强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提升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班球类游戏有哪些

亲子游戏不仅有益于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密切亲子关系,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儿童的实物游戏和伙伴游戏也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对孩子多一份陪伴,不但让孩子感到快乐,而且也增添了家庭的幸福感。

游戏:踩气球游戏准备:气球若干游戏玩法:每个家庭由一名家长和一名幼儿参加,老师给每个家庭发一个气球和一根细绳,请家长将气球吹大绑在自己的脚腕,身背幼儿。

听到老师的口令游戏开始,家长就背着宝宝踩其他家庭的气球,气球被踩爆即被淘汰,比一比谁是冠军。

幼儿小班球类游戏

,比如刚开始:有拍拍你的小腿 幼儿:拍拍我的小腿

捏捏你的大腿 捏捏我的大腿

踢踢你的脚 踢踢我的脚

甩甩你的左手 甩甩我的左手

甩甩你的右手 甩甩我的右手

摇摇你的头 摇摇我的头

还可以,跑跑步,当然最好控制在200米左右

幼儿园中班篮球游戏名称

中班小朋友上篮球课的兴趣度主要还是因人而异的,一般来说可能比较活泼开朗一点的男孩子可能会比较喜欢上篮球课,篮球运动积极向上的运动类型,对于人体的弹跳素质要求非常高,打篮球的时候,经常需要做各种的跳跃动作,这些动作能够促进膝盖骨骼的健康发育,因此经常打篮球的孩子普遍在身高发育方面都比较理想,能够实现最大的身高潜能。

幼儿园中班球类游戏大全

游戏1:熊猫挖笋——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及思维能力

玩法:有两人一起玩,游戏时,两人各将自己的熊猫放在自己一方熊猫家中,然后轮流掷六面体,谁掷出与自己熊猫衣服颜色相同的一面,谁就拿起自己的熊猫沿小路向圆圈处走一步,若掷出对方的颜色则不走动棋子,走完圆圈就可以挖竹笋,放入自己家,下次再掷自己颜色,再挖下一个竹笋,挖完所有竹笋,计算谁挖的多为胜。

游戏2:抽牌凑数——培养幼儿分析、概括及速算反应能力,理解加法互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游戏准备:每人三张同样大的纸片,用小纽扣在纸片上分别画1~3个小圆点,并写上相应数字。

游戏方法:幼儿自由结合,每两人一组游戏。以《石头、剪刀、布》决胜负,胜者先抽牌,另一名幼儿凑数,进行三以内的组成、加减运算练习。算得对又快的幼儿得红花一朵,游戏结束,红花多的为胜。

指导建议:

1、牌面朝下,每次只能抽一张,抽多抽少都视为违规。

2、游戏之前先学会《石头,剪刀,布》

游戏3:接龙卡片——识别长短、高矮、数字,学习排序

游戏准备:1、长8厘米,宽4厘米的白卡纸若干。2、幼儿2~4人一组,每人取5~6张接龙卡。

游戏方法:

1、数字接龙:根据卡片两端的数字接龙。

2、长短接龙:根据从长到短接龙。

3、高矮接龙:根据从高到矮接龙。

4、数字多1接龙:按着卡片上的数字顺序接龙。

5、数物接龙:根据物品的数量与数字接龙。

指导建议:教师应在一旁指导,出现错误及时纠正。

游戏4:送迷路的小动物回家——培养幼儿判断、推理、思维能力

游戏准备:1、动物卡片4张,迷路图4幅,铅笔若干。2、幼儿分成4组。

游戏方法:

1、教师对幼儿说:"小兔、小鸡、小鸭、小熊迷路了,不知道该走哪条路回家,小朋友,请你们送它们回家吧。"

2、幼儿分成4组,分别连接四幅迷路图。

3、先连完者为优胜。

指导建议:铅笔连线中途不能断开,不能与图中线路交叉。

游戏5:小羊请客——能将实物卡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并初步进行匹配相应点卡

游戏准备:小羊图片一张;不同数量动物的卡片(1只猫,两只狗等);不同数量食物的卡片(一条鱼、两根骨头等)

游戏方法:

1、今天小羊请客,教师分别出示小动物图片,请幼儿观察请了什么小动物,有几个?

2、请幼儿说说小羊应该准备一些什么吃的来招待小动物?

3、请幼儿根据小羊请的小动物数量分别在餐盘里放上相对应的、同等数量的食物如:一只小猫一条鱼,两只小狗两根肉骨头。

指导建议:

1、每次请客的动物数量可不同。

2、多次活动之后,可直接请幼儿摆放食物,然后再检查食物的品种和数量是否提供对了。

游戏6:有趣的生活用品——培养幼儿观察力、注意力

游戏准备:生活用品的拼图和完整图片。

游戏方法:

1、出示生活用品,请幼儿说说都有些什么生活用品。

2、出示生活用品拼图,请幼儿拼出这些生活用品。

指导建议:

1、游戏前幼儿积累相关的生活用品认知经验。

2、游戏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两人一组看谁拼得快。

游戏7:鞠躬和立正——发展注意力和反应力

游戏方法:全体幼儿自由站立在场地上,面向中心,幼儿遵照教师的口令做动作。教师站在场地中心,发出口令“鞠躬”或“立正”,幼儿的动作与口令相符。未根据口令做动作或动作做错的幼儿立即退出游戏。坚持到最后者为胜,在下一轮游戏中代替教师喊口令。

指导建议:1、还可根据口令做相反动作。2、口令可进行不同的变化,并有执行性。

游戏8:小侦探——发展注意力、观察力与记忆力。

方法:全体幼儿自由地站立在场地上或坐在椅子上,选出一名幼儿扮演侦探,观察大家的服饰后,暂时离开集体。然后让一名幼儿脱下外衣随意的给另一位幼儿穿,再请侦探回来,继续观察大家的服饰后,说出谁的外衣不见了,谁穿的不是自己的外衣。

指导建议:游戏中除让幼儿调换外衣外,也可以调换鞋子,冬天可调换帽子、围巾、手套等用品。

游戏9:泡泡糖——提高幼儿对身体各部位的认知。

玩法:请一位幼儿做小主持人,请若干幼儿游戏(人数是奇数)。主持人喊“泡泡糖”大家回应“粘什么”,主持人说出身体的某个部位,幼儿就两两互相接触主持人说的部位。比如,主持人说头顶,幼儿就要两人一组把头顶相接触。而没有找到同伴的人被淘汰出局。当幼儿人数剩下偶数时,主持人要充当1人在其中,使队伍始终保持奇数人数。最后剩下的两人胜出。

指导建议:提醒主持人喊出的身体部位要有一定的可实行性。

游戏10:拍电报

——训练灵敏性、注意力、记忆力、巩固儿童对数的概念

游戏准备:幼儿分成2组-3组,每组2-10人。

玩法:教师小声地将电报数字号码告诉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不能让其他的幼儿知道,然后听信号拍电报。第一个小朋友将右手在第二个小朋友左手心按老师说的数目点几下(例如电报数字是5就用手指轻轻点5下),依次往下进行。由最后一个小朋友报出电报的号码,看看哪组的电报拍的快、拍的准确。

游戏规则:当老师发口令后,各组幼儿按传递的指令,开始拍电报。最后一个幼儿得到电报后要举手,并把数字写在纸条上。

小班幼儿球类游戏名称

这个就比较多了,比如角斗士,木球,跳绳,毽球,象棋等。我个人觉得像定向越野这类非奥运项目的体育活动更应该走进中学校园。

幼儿园球类游戏好听的名字

1、抱原子-无球:(1)当球员在指定区域内自由跑动时,教练员随机喊出指令,例如:3。 (2)球员们在听到教练员口令后要尽快完成3人一组的组合。教练员每次发出口令中的数字就是球员们需要进行组合的人数。

2、逃离中线:(1)训练开始时,2队在训练区域中线相向平板支撑准备,教练站于场地的边线处。(2)当教练员喊出其中一支队伍名称后,例如:红队,两队球员迅速起身,红对球员转身、全速向本队底线逃离,白队球员的任务则是在其到达底线前对红队球员进行追捕。

3、快到对岸:(1)训练开始后,两队球员根据教练给出的口令后,例如:红色。迅速启动触摸场地内的红色标志盘。(2)完成标志盘的触摸后,冲向球门前摆放的足球。率先接触到足球的球员完成射门,没能触球球员返回队尾,取得进球计一分。在5组或多组比赛后看哪支队伍进球最多。

幼儿园小班球类游戏有哪些

在不高的地方挂一根绳,挂几个铅笔啊,橡皮啊,糖果之类的东西,告诉孩子们陪跑过去,跳起来够~~

幼儿园球类游戏名称大全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的旁边是以前的村小学,未使用的操场成为了草地,男孩子们常常缠着老师带他们去那踢球,我想何不顺应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开展足球运动呢本着让孩子快乐玩足球的目的,设计了此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熟悉足球,了解基本特点。2.体验在草地上自由踢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球赛规则:要用脚踢。2.球门是小足球的家。   活动准备   将小足球四散放在草地上,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自制简易球门两个。   活动过程   一.熟悉小足球   1.草地上来了许多新“朋友”,请你们每人去找一“朋友”吧。   2.幼儿自由交流有关足球的知识经验,如球的外形、球赛规则等等。   3.幼儿讨论玩足球的基本规则:   (1)要用脚踢;   (2)球门是小足球的家。   二.和小足球做游戏   1. 幼儿在操场上四散自由踢球,教师强调规则:   (1)只能用脚踢;   (2)限于操场范围内。   2. 幼儿在四散自由踢球的基础上,尝试有目的的朝球门内踢球,即:送小足球回家。   三.放松活动   幼儿抱起小足球绕操场慢跑、行走,放松身体。   教学反思   1.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可以开展小足球系列活动如下:   (1)赶着球儿跑(左右脚交替运球,与同伴合作踢球);   (2)奥特曼打小怪兽(定位射门,提高动作的准确性);   (3)小小对抗赛(练习踢球的技能,锻炼身体;萌发初步的竞争意识,体验合作的价值。)   2.活动过程中的反思:   (1)要把自由踢球的这种随意安排的恰到好处。   (2)鼓励胆怯的幼儿大胆玩球,培养勇敢的男儿性格。   (3) 鼓励幼儿及时扶起摔倒的同伴,并给与安慰和相互鼓励。   3.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要注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包括体质上、性格上、协调能力上等。)   4.对师幼互动的环节:和幼儿随意的自由交流对足球的认识,参与踢球,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天性。

中班幼儿球类游戏玩法

(一)在干预时机上的问题

1.过早干预幼儿的同伴冲突

案例一:

下午吃完饭后,中班的王老师组织幼儿在室内玩玩具,小赵在玩玩具车。这时宝宝走过来,他也想玩小赵的玩具车,宝宝对小赵说:“小赵,借你的玩具车玩好么?我也想玩玩具车。”小赵没有同意:“不行,我还要玩呢,你去玩你自己的玩具去!”宝宝听了很生气,伸手抢过玩具车玩了起来,差点推倒了小赵。班主任王老师看到后,急忙跑了过来,一把夺过宝宝手里的玩具车,严厉地对宝宝说:“谁让你抢别人东西的?小赵不给你玩你就推他呀?把他打伤了怎么办?还学会打小朋友了?跟小赵道歉!”之后老师温声细语的安抚小赵,让小赵原谅宝宝,并把玩具还给了他。

班主任王老师选择在冲突一发生时就进行干预,没有给小赵和宝宝独自解决冲突的机会。教师这样做虽然可以有效地规避幼儿在冲突中受到伤害,但是这毫无疑问地剥夺了幼儿发展自己解决冲突的机会。可以说,王老师并没有把握住这次幼儿冲突事件中的教育契机,幼儿并没从此次冲突中学到什么。

在之后的访谈中,王老师坦言,这么做主要是因为怕幼儿在争执中产生暴力行为,怕幼儿间的冲突升级,给冲突中的幼儿造成身体上的伤害。王老师认为幼儿园教师首先应该保护幼儿的身体不受伤害,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而幼儿间的同伴冲突很有可能发展成幼儿间的暴力冲突,比起在幼儿在冲突中教育、引导幼儿形成自己的解决冲突的策略,保护幼儿身体不受伤害显得更为重要。

在幼儿一发生冲突时就进行干预的做法在幼儿园是十分常见的,不止王老师一个人这样做。从王老师的话中可知,促使幼儿教师“迫不及待”介入幼儿同伴冲突是出于对幼儿安全方面的考虑。但是这样做剥夺了幼儿独立解决同伴冲突的机会,削弱了幼儿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解决同伴冲突的策略,幼儿发生同伴冲突时会更加依赖教师。

2.过晚干预幼儿的同伴冲突

案例二:

今天中班班上足球课,黄老师让小朋友排成4排站好。教练爷爷组织小朋友们一组一组的练习踢足球,踢完球的小朋友排在队尾。小吴踢完球后抱着球跑到了队伍中间,队伍中间的小朋友不高兴了,大声喊:“小吴,你站错了,你插队!站到后面去!”小吴抱着球,不肯去站队。小朋友们和小吴吵了起来。站在足球场外地黄老师看到小朋友们发生了争执并没有立刻介入和干预。小吴一直不肯去后面站队,研研生气的推了小吴一下。小吴手里拿着球,一个没站稳倒在地上,小吴疼得哇哇大哭。黄老师赶紧跑过来,扶起小吴,一看,小吴的腿青了一大片。

本案例中的黄教师在发现幼儿发生同伴冲突后,没有及时介入,致使本案例中的幼儿出现了肢体上的冲突,使小吴受了伤。在之后的访谈中,班主任黄老师告诉我,她在发现小吴和其他小朋友发生同伴冲突后并没有马上介入,主要是想给幼儿一个独自解决冲突、形成解决策略的机会。老师表示,在整个冲突发生的过程中,她都在严密的监控,就是想在合适的时机帮助幼儿解决冲突,并在冲突升级前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可即便老师高度关注,还是有幼儿在冲突中受伤。黄老师表示:要想在发生冲突中既教育儿童,又保护儿童不受伤害,实在是太难了。

我认为,过早的介入幼儿的同伴冲突是不行的,可是教师太晚介入幼儿同伴冲突也是不可取的。黄老师的本意是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来形成自己的解决冲突的策略和能力,但是一旦出现了幼儿身体上的伤害,不仅对幼儿的健康十分不利,另一方面也会使幼儿对自己解决冲突产生畏惧心理,同样不利于幼儿自己解决冲突的策略和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并且在本案例中幼儿在户外上足球课,情绪比较激动和兴奋,再者幼儿手中有容易使他人受伤的足球,这些很有可能促成幼儿将语言上的冲突升级成肢体冲突,幼儿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增大了,教师的监控难度增加了。所以教师应该在自己能掌控的时间和场合开展教育活动,避免造成不好的后果。

(二)在干预方法上的问题

1.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介入幼儿的同伴冲突

案例三:

今天骞骞带来了妈妈给他买的小汽车,他很得意的对身边的小黄说:“看,妈妈给我买的新玩具,好看吧,它还会叫呢,维唔维唔抓大坏蛋喽!”小黄也很喜欢骞骞的小玩具警车,就伸手去拿骞骞的车子玩,骞骞很生气,他用力抢回玩具车,还往小黄脸上吐吐沫,老师刚好走进教室,看见骞骞欺负小朋友,很生气。张老师一把拽过骞骞:“你能耐了哈,骞骞,还会往小朋友身上吐口水了?谁教你的?别人往你身上吐口水你高兴啊?”老师恐吓骞骞说:“今天什么也不用干了,让咱班小朋友一人吐你一口,让你也感受一下。”骞骞大哭起来。哭着喊我再也不敢了,老师我不敢了。我不要别人吐我。再也不敢了。”

案例中的张老师在解决骞骞和小黄的冲突时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教育策略。老师用恐吓的方法使骞骞不敢再对别的小朋友吐口水,这样做并不正确。骞骞只是被老师吓到了,其实他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吐小朋友是不对的。恐吓,只会让幼儿的行为一时得到制止,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会给骞骞留下来一定的心理阴影,在老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后骞骞并没有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他的情绪体验甚至是恐惧的。

这样做也会给其他幼儿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很多幼儿说话做事都喜欢模仿他人,尤其是他的家长和老师。对于冲突中的小黄而言,他从张老师那里学到的解决冲突的策略就是:他冲我吐口水,我就冲他吐口水。教师的行为会使幼儿在今后处理同伴冲突时更多的采取威胁恐吓和告状等策略,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

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介入幼儿的同伴冲突在日常的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是十分常见的。就例如用威胁恐吓的方法教育同伴冲突双方的幼儿,很多教师会用诸如此类“再不听话,不能回家了/警察大大就会把你带走/就把你送到其他班”的话来吓孩子,使孩子不敢再调皮。从表面上看,教师成功制止了幼儿同伴冲突,幼儿在一段时间内不敢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粗暴的方法并不能起到教育幼儿的作用。幼儿只是迫于教师的权威不敢再犯,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应该怎样改。威胁恐吓的方法还会给幼儿留下心理阴影,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教师在解决幼儿同伴冲突时命令、控制幼儿

案例四:

上午大班户外活动,老师让小朋友们玩布球。君君拿着自己的布球边跑边扔着玩。一个不小心,君君把自己的球扔丢了,他急忙找来找去的。君君的布球掉在了小书的旁边,小书一直想玩君君的布球,他捡到布球后没有还给君君而是自己玩了起来。君君找来找去,发现小书正拿着自己的球玩呢,他走过去,对小书说:“这是我的布球,还给我吧。”说着君君伸手去拿球,碰倒了玩得开心的小书。林老师正看着小朋友玩游戏,看到小书摔倒了走了过来。在了解了情况后,老师对君君说:“快跟小书道歉”,又对小书说:“君君不是故意的,原谅他”。

案例中的林老师在帮助幼儿解决同伴冲突时,虽然比较公正合理,也避免了幼儿出现安全上的问题,但是她采取了强制命令的方法让君君道歉,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自主性,也没有向幼儿讲明道歉的原因。君君虽然向小书道了歉,可是他并不明白为什么要道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介入后,君君并没有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他没有心服口服。他并不明白撞到小朋友是不对的。由于消极的情绪体验,下一次再遇到同样的问题君君并不一定采取老师提供的解决策略。这样教师的教育活动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这样的问题教师工作中也很常见,教师在解决幼儿同伴冲突时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他们更倾向于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教师根据自己观察了解到的情况,让自己代替幼儿去思考冲突发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并命令幼儿采取教师认为对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做剥夺了幼儿独立解决冲突的机会,妨碍了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策略的形成。此外,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评定幼儿在同伴冲突中的行为,带有主观随意性,有可能造成不公平的结果,这样会给幼儿的身心带来不良的影响。

(三)在干预态度上的问题

1.不干预幼儿间的冲突、以敷衍的态度面对幼儿间的冲突

案例五:

中午吃饭的时候,同同和小沐坐在一起吃饭。同同的手绢掉在了地上,小沐正在专心吃饭,没有看到同同的手绢就在自己的脚下,不小心踩了几脚,把同同的手绢踩得脏兮兮的。同同在看到自己的手绢被小沐踩在脚底下时大声地对老师喊:“老师,小沐踩我的手绢。”周老师正忙着帮别的小朋友盛饭,没时间理同同,对她说:“吃完饭老师再帮你们处理,现在先吃饭。”饭后同同忘了这件事,老师也没有帮她处理这件事。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面对同同和小沐的冲突事件,采取了不加理睬的干预态度。在事后的访谈中,周老师告诉我,之所以不理睬同同和小沐间的冲突,是因为幼儿经常在争抢座位以及你踩我手绢我碰你一下这类小事上发生冲突,类似这种事情经常发生,是不存在什么教育价值的。

通过观察和访谈,我发现:在幼儿园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干预幼儿间的冲突的情况是比较少的。教师不干预幼儿间冲突主要是因为教师相信幼儿有能力自主解决冲突,或是因为教师认为某种冲突是经常发生且欠缺教育价值的。

事实上,也许教师认为每天都重复介入类似的冲突中是烦躁而无用的,但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其教育价值和意义,面对幼儿,教师应该多点耐心。同时,即使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冲突的能力,教师也应对正在发生的冲突予以关注,以防幼儿发生意外。

2.不相信幼儿有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权威控制幼儿

案例六:

做完早活动后,小班的林老师要带小朋友们户外活动,户外有些冷,老师安排小朋友们去换衣间穿外套,皓皓拿好外套回到教室,看到宁宁做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大声喊:“你坐错位置了,那是我的座位。”宁宁正在座位上扣扣子,没有理睬皓皓,皓皓很生气,就用手拽宁宁,还大声喊:“这是我的座位,你快让开。”宁宁不让,皓皓使劲一推,不小心把宁宁推到了。林老师走过来拉起皓皓说:“不就是个座位吗?你至于吗?跟宁宁道歉。”在皓皓道歉后,又对宁宁说:“跟小朋友说没关系,唉,这就对了。”

案例中的林老师的做法就是典型的权威控制幼儿。林老师根据自己观察到、了解到的情况,直接对宁宁和皓皓的冲突事件下了结论,让皓皓向宁宁道歉,让宁宁原谅皓皓。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林老师都没有询问冲突双方的意见,没有向他们解释这么做的原因,没有问过皓皓和宁宁是不是同意自己的做法。在整个过程中,林老师都以权威自居让自己代替幼儿去思考冲突发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并命令幼儿采取教师认为对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访谈中林老师告诉我,她这么做是由于冲突双方均为小班的孩子。在林老师眼里,小班的孩子能力不足、凡事依赖老师,他们自己不能解决问题,也不太能听懂道理,所以她才采取这样的态度帮助幼儿解决冲突。在幼儿园中,采取权威控制的方法解决幼儿同伴冲突的教师很多。这些教师不相信幼儿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也不耐烦仔细跟幼儿讲明道理。这样做,没有将冲突利用起来作为幼儿学习社会交往的契机,未顾及到冲突解决的结果和对幼儿的影响,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十分不利。

幼儿园中班球类游戏名称有哪些

熬过了精力旺盛的中班,进入大班,你会猛地发现,之前的“熊”孩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既好带又好学的乖娃娃!

不过,进入大班后,孩子的一日活动在学习上的时间分配会有所增加,以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

所以,革命尚未成功,科学育儿仍要坚持。快来看看,开学前,中班升大班幼儿家长应准备哪些事儿?

您孩子进入大班后的显著变化

1、大班幼儿在力量、耐力和动作协调性上又上一个台阶

可以多带领孩子做一些球类运动、握笔书写也可以练习起来。

2、独立性进一步增强

除了基本能生活自理以外,还能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如扫帚、拖把等。

放手让孩子操作各种生活工具(如锤子、剪刀、劳动工具……)并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让他们整理自己的房间,帮助家人收拾屋子。

3、做事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

大班幼儿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老师,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他们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

这就启示家长老师要适当放手、放权。

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很多地方都要让幼儿自己动手做,成人的任务有时只是为他们创造适当的条件,真正动手做的人应该是幼儿自己。

4、活动更加有目的,有计划

大班幼儿已经完全有能力在行动之前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一个大致的想法,有计划并能坚持完成自己的计划。

但是这种目的性、计划性不是自然发生的,它有赖于成人的引导。

因此,成人应给幼儿参与学习计划的机会,并引导他们按照计划进行学习。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幼儿的主动行为始终围绕着学习计划、学习主题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发展他们制定计划、按计划行动的习惯和能力。

5、自我控制能力提高

5-6岁幼儿的神经系统比5岁前的幼儿成熟许多。

与此同时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这既表现在他们对动作准确性的控制上,又表现在对他们自己行为的控制上,如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等。

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我的约束能力,所以进行学习活动时可以考虑要求幼儿安静地坐下来,服从一定的纪律。

6、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5-6岁的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思维积极、活跃,愿意学习新东西。

正如陈帼眉教授在《学前心理学》中所指出的那样,“如果说4岁儿童的活跃主要表现在身体的活动上的话,那么5岁儿童的活跃主要表现在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上”。而且他们喜欢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内容、问题情境,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后,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体验会带给他们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所以,成人抛给幼儿的学习内容要有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不仅顺应了幼儿积极思考的特点,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培养他们勤于思维的习惯。

7、思维中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大班幼儿的思维水平较中班幼儿也有提高,表现为虽然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却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萌芽。

这意味着在认识事物方面,他们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

所以,成人应给幼儿安排深入、持久的学习,而非每半天就换一个学习内容。

大班正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重要过渡阶段,有效的幼小衔接决不仅仅是拼音数学的单纯技能学习,而是通过身心智的全面培养,让孩子准备好进入小学的学科学习。

所以,请抓住3-6岁,抓住幼儿一生重要的时光,即便是懂事乖巧的大班幼儿,也不可忽视科学的引导。

1、科学和规律的作息

进入大班前的这个假期中,请家长们务必调整好孩子的作息时间,不赖床,不晚睡。暑假在家适当缩短午睡时间。

2、培养孩子的计划性、执行力和专注力

一天中固定一个小时,请孩子计划自己要做的学习活动,并坚持执行计划。

比如自己看绘本、画画、做手工等等,使孩子每天的生活富有节奏,与小学生的生活相接近。

3、树立时间观念

锻炼孩子早睡早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吃饭、洗澡等,并改变无节制看电子屏幕的坏习惯。

4、鼓励幼儿参加多样的聚会活动,提高幼儿的眼界和认知。

5、请孩子练习书写自己的名字

一年优质的大班生活,是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的必要保障。

什么是优质?绝不是通过仰仗较短时期内学前班或者幼儿园大班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或者习惯强化就可以实现的,它一定是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尊重幼儿个性差异之下,全面发展、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我们相信,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将拥有一个精彩的大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