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关于权威型教育 这些需要了解,将权威型餐桌变成餐桌权威性

2022-02-21 06:57:00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关于权威型教育 这些需要了解

如果你想要进行权威型教育,想要花一段时间去了解相关信息。你需要知道权威型教育和其他的教育方式有什么区别,权威型教育不是万能的,

1、关于权威型教育 这些需要了解

如果你想要进行权威型教育,想要花一段时间去了解相关信息。你需要知道权威型教育和其他的教育方式有什么区别,权威型教育不是万能的,以及权威型教育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这样你才能结合自家情况了解这种教育方式是否适合你家孩子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有哪些注意点。

一、权威型教育和其他方式的区别?

权威型教育相比于其他的抚养孩子的技巧更具独特的基本风格。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教育方式吸取了其他教育方式最具吸引力的方面。在其他时候,权威型教育也消除了其他一些负面的因素。

1.和权力主义的教育方式不同,选择权威型的教育方式意味着所有事情不是绝对的,你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从而给孩子一种更为丰富、快乐的方式。这种环境下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技能,帮助他们评估自我,选择一个更有责任感的方式进行日常行为。

2.与宽容的教育方式不同,权威型教育为孩子们提供了构建的基础。虽然规则可能比较广泛,但他们给家庭生活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规则以及稳定性。好处是这种稳定并不意味着孩子没有自己的空间去思考、提问、测试自己的行为限制范围。一旦他们在磨练的时候需要父母的照顾,他们也可以得到。

二、权威型父母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最好的权威型教育是既能够让孩子周围有可接受的行动和行为,同时又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才能和个性。和其他所有的教育方式一样,权威型教育也有其消极和积极的方面。

缺点

1.给父母增加了额外的责任。因为家里面的规矩涉及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因此不可能覆盖每一个可能的情况,父母有时会发现自己不得不相处一个全新的说法去应对孩子。

2.当面对一个特别任性的孩子的时候,父母很难保持耐心。如果父母想要维护一个权威的氛围,那么必须要培养自己高度的耐心。

3.为了继续让孩子受益,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父母需要定期检查你的规矩并进行改进,父母不能年复一年地使用相同的规则。

优点

1.孩子可以知道预期中会发生什么,也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些情况。

2.即使他们不同意父母的思想,孩子也能够自由提问和发表意见。

3.年龄适当时,孩子逐步在自己的能量范围内承担责任。

4.孩子选择听从父母更多的是因为尊重而不是对惩罚的恐惧。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将权威型餐桌变成餐桌权威性

  在研究韩国家庭饮食情况的过程中,一位妈妈向我们讲述了以下烦恼:

  妈妈的烦恼:(大儿子6岁,二儿子8个月)

  职场妈妈早上和孩子一起就餐,午饭、晚餐家人在各自的公司和幼儿园解决。早上的时间就是战争时间,我们家的规矩有点儿特殊,孩子在第一位。

  作为双职工家庭,大儿子从100天起直到22个月都是由别人照看的。因为怜爱孩子,所以觉得只要给他想要的东西,问题就迎刃而解。在家中躺着吃饭已经成了习惯,在幼儿园喂饭也很困难。:给我坐直":赶快吃":使劲嚼"这样的训斥不绝于耳。虽然早上是唯一和家人一起就餐的时间,但是每天天都要引发战争。

  以2007年首尔地区初高中在读的男女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65%的学生都认为跟家人一起就餐很愉快;在美国也是这种情况。美国十几岁的孩子中,65%都表示:如果更多地和家人一起就餐,会欣然放弃与朋友活动的时间。对于孩子来说,家庭就餐不是摄取营养的场所,而是与家人相互交流、排解压力的地方。

  那剩下35%的孩子为什么感觉和家人的就餐:就那么回事"甚至想逃避?你的孩子会有怎样的答案?首先你需要观察孩子在餐桌对话时的反应。举例来说:

  (对吃饭发出很大声响的孩子说)

  1.妈妈(或爸爸)不是说过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吗!

  2.吃饭的时候出声音难道不会妨碍到身边的人吗?

  (对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说)

  1.蔬菜对身体有好处,快吃吧,即使不愿意吃也要全部吃下去!

  2.你知道蔬菜对身体有好处吗?这么多蔬菜就一一尝尝吧,爸爸妈妈喜欢吃的东西你为什么不喜欢×××不是吃得挺香嘛!

  (吃饭过程中孩子如果打碎杯子的话)

  1.必定训斥;

  2.因为是孩子就都会犯错,所以不打骂,只是询问孩子有没有受伤,并小心翼翼地收拾干净。

  饭桌上的对话和行动直接体现出家长的教育态度。

  以家长的标准来命令孩子的行动,不允许提出异议的:权威型"父母很容易命令孩子坐到餐桌前。但这时候孩子们往往会对父母有畏惧的心理,那么餐桌教育中的必要条件——相互作用或对话是不可能实现的。孩子坐在餐桌前也变成了一种煎熬。

  反过来说,一点权威都没有的父母想要把孩子叫到餐桌前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孩子把父母的话当作耳旁风了。为了实行真正的餐桌教育,父母们要成为有权威的而不是:权威型"的父母。确切地告诉孩子在家里需要遵守的原则、为什么要遵守,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孩子感受到充满爱的氛围。吃饭的时候,父母要观察孩子并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不能一味地向孩子下命令。

  范振家进行着成功的餐桌教育对话。虽然在他们家可以谈论任何的话题,但却有一个注意事项:那就是在吃饭的时候,无论发生了多么严重的事,大人也不能唠叨。

  在吃饭的时候,不能说孩子的缺点或犯的错误。我们面对面的时间不多,虽然很想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不能因此而把吃饭时间毁掉。因此我们总是婉转地用:你是怎么想的"的提问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说:那样不行"。

  即使提问,也不要像:你今天考试没考好?为什么没考好"这样提问,而是应该像:看来今天的考试很难吧,怎样才能在下次考试中考好呢"这样提问。要让孩子做出:我这次是失误了,下回注意就可以考好了"这样的回答才行。

  ——范振妈妈

  从上面,我们可以了解到:权威型"父母和有权威的父母在说话方式上的差异。要铭记,权威并不出自强压的话语中,而是出现在充满关爱的话语中。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遭遇权威型外婆要如何应对

  我从小在一个很权威的家庭长大,觉得好像长期跟母亲沟通,毫无成效,直到现在母亲依旧会用很权威的语言跟态度跟自己或孩子说话,例如她会当着我的面,训斥我4岁的孩子:「谁家的小孩子都已经会什么什么了,你怎么现在都还不会?!」或是批评孩子的作品与表现不够好,很多次我都快要当着孩子的面与母亲发生严重的争吵,一方面想着母亲年纪渐长,希望让她能够常常跟孙子相处,可是她的态度又会让我不想让孩子受到她的影响,更不想让孩子看到我与母亲时常争吵,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没资格当一个好母亲?

  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王意中临床心理师指出,妈妈在原生家庭中的成长经验,一定会影响到她如何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在这个情境中所看到的是妈妈本身似乎很容易受到别人的话所影响,有可能是因为从小就成长在一个被指责的环境中,所以基本的自信心已经崩解掉了,如果不好好处理,可能不仅仅是听到自己亲生妈妈所说的话会感到不舒服,只要听到别人说什么,就会开始怀疑与自责:「我是不是没有资格与能力当一个好母亲?」这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如果想利用指责或打骂的方式来改变孩子,其实往往只会击垮孩子的自信心,产生负面效果。

  台安医院表达性艺术治疗中心临床心理师暨戏剧治疗师朱静怡认为,在权威型母亲教养下长大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对自己所做的决定没有自信的情况,因为从小到大,任何事情妈妈都已经帮她做好决定,并且不容许孩子反抗。

  因此,已经是成人的女儿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努力发展出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藉由审视自己过去成长的经验中,接受过什么帮助,哪些又是不合理的对待,真正去了解「自己」现在的价值观与教养观念究竟是什么,因为当自己的观点很清楚的时候,就比较不会受到外在他人的影响,出现负面或矛盾的情绪。

  妈咪真的要与外婆共享教育权吗?

  黄伦芬副执行长与我们分享,她看过很多与上述情境中相似的例子,其实很想问问这些妈咪们:「为什么会让外婆有机会全权介入教育孩子的事情,跟着一起当父母呢?」对小孩来说,真正有教育权的是父母,外婆拥有的是她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但是她对妳的小孩是没有教育权的,因此,当外婆不断教导妈咪应该怎么做,或是认定孩子就是有问题,妈妈可以心平静气地响应外婆:「好,我知道了,我会去了解与处理的。」至于之后要如何教育孩子,完全是自己的决定与责任。

  我不要跟我母亲一样!然后呢?

  黄伦芬副执行长指出,当年轻的妈妈说出:「我以后绝对不要用我妈(指外婆)那一套教育观念来教我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成人应该表现出的负责态度,因为一个成熟的成人是知道自己具体要怎么做,而不是只会情绪性地说:「我不要这样!我不要那样!」为了反对而反对,那么到底自己想要怎么教养孩子,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却反而一直是个问号。

  黄伦芬副执行长进一步建议年轻妈咪花时间整理过往经验,静下心来好好问问自己,究竟以前母亲(指外婆)曾经做过哪些事情让我感到失落与难过?是事件中的哪一个部分?为什么我会有那么强烈的情绪反应?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定要问问自己,如果回到当时的情境,我是希望我的母亲是怎么响应我的呢?

  例如,小时候妈妈(指外婆)曾经生气地指责妳(指年轻妈咪):「考第三名,还敢拿考卷来给我看!?」,让妳很难过、很伤心,妳希望的其实是听到妈妈的安慰,妳心里觉得如果能够听到的是妈妈的安慰,下一次也一定会更努力的。藉由这样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整理,慢慢地年轻妈咪就能够发现自己心中理想妈妈的样子,更是在帮助自己能更具体了解自己想要如何教养自己的小孩。

  学习从不同角度解释

  王意中临床心理师表示,受困于自己负面成长经验的妈妈,较不容易了解其实她可以拥有很多不同角度去解释事情,例如,当对外婆所说的话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可以试着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其实外婆讲出的话,某种程度是在反映外婆自己过去人生的经历以及她看待事情的模式,妈妈要尊重外婆有她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但是不表示要照单全收地把外婆的经验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也就是要学会「阻隔」,了解到自己有权利不让情绪被母亲所影响的,可以藉由多阅读各类亲子教养的书籍杂志,参加亲子问题咨询的活动讲座,或听听看朋友的经验分享等,让自己有机会接触与学习到更多元的角度或方法。

  女儿的角度vs成人的角度

  黄伦芬副执行长提到,年轻妈咪要学习让自己不要只活在女儿这个单一的角色里面,而是活在一个成人的角色里,这么一来,可以让母亲知道以及相信妳现在已经是一个成熟独立的人,有能力教养自己的孩子,不需要她时时刻刻操心,从年轻妈咪如何响应妈妈(指外婆),就能知道年轻妈咪是用女儿的角度,还是成人的角度在跟妈妈(指外婆)做沟通唷!

  观察孩子反应放第一位

  王意中临床心理师表示,在这个问题里面,妈妈提到自己有试着跟母亲做沟通,但长期没有成效,事实上,想要去「改变长辈的想法」这件事情本身难度的确是比较高的,不过,妈妈可以做的是先观察孩子的反应,孩子对这些妈妈认为是权威的话语,也有一样的感受与想法吗?再来调整自己处理的方式。

  妈妈的回应也是一种示范

  妈妈可别小看自己响应的态度,因为妈妈如何响应外婆,也等于是在示范给孩子看,如果将来听到让自己不舒服的话,可以如何因应与调整。例如,妈妈可以响应外婆:「我知道妳很疼爱这个孙子的,希望他(她)可以更好,所以才会这样说,可是,他(她)现在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呀,而且真的都已经在开始学了,一步一步慢慢来。」王意中临床心理师强调,妈妈本身的一个小改变,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如何用反权威的方式教育孩子

  从前,原则上主要是父亲具有权威性。如果老爸对于幽默不感兴趣的话,那么无论孩子做一个小鬼脸儿,还是来一句诙谐的评论,都会招致一记耳光,而且还是带响儿的。还没等孩子在抓鼻孔时被逮住,没等孩子在学校得一个糟糕的分数,孩子就已经被打了屁股。俗话说,惩罚是必要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长们开始明白,可能很难再这样继续下去了。从那时起到现在,时间根本不长。与孩子们对立的那一方突然之间被告知:必须用反权威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也就是说,原来根本没这样做过,必须让孩子们自行其事。仅仅是不要禁止他们做一些事情,仅仅是不要骂他们,仅仅是不要大喊大叫,不要打耳光,因为那样会使可爱的小孩的心理平衡遭到破坏。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不会好到那儿去。这主要是因为,反权威的父母们对于他们这种全盘纵容的做法是如此地感到光火,以至他们不久后就重又权威般地大吼大叫起来了。

  今天,有了点儿理智的父母们努力做到既不权威也不反权威。他们试图拥有威信,成为权威,即具有完全洞察力的人。人们对这样的人可以信赖,却不必因为他们而感到拘束。对于这种人,人们乐意信任他们和追随他们。能做到这些的人是少而又少的。

  正如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策略来说,重要的是必须知道孩子的父母是进步的人还是保守的人,明白他们的观念是拥护权威还是反对权威也是同样有意义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