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管住你的情绪经典语录?

2023-10-18 11:44:42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28
导语:一、管住你的情绪经典语录?管住你的情绪,情绪是一个人的内心表达,同时它也能够带来外在的一些触动,所以为了更好的交流和相处,你需要管住自己的情绪,这是一种智慧。同时,一个人最聪

一、管住你的情绪经典语录?

管住你的情绪,情绪是一个人的内心表达,同时它也能够带来外在的一些触动,所以为了更好的交流和相处,你需要管住自己的情绪,这是一种智慧。同时,一个人最聪明的行为就是能够收敛自己的情绪,让情绪不会影响自己。

二、如何疏导孩子的情绪?

疏导孩子情绪的方法因孩子的年龄、性格、情绪表现等不同而有所差别,但是以下几点是比较普遍适用的方法:

1. 倾听孩子:当孩子情绪低落、愤怒或沮丧时,首先要做的是倾听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理解,让孩子觉得自己被认可和尊重;

2. 与孩子沟通:与孩子进行沟通,询问孩子的情绪源头,帮助孩子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是被接纳和理解的;

3. 给孩子正面的情绪引导:给孩子正面的情绪引导,用积极的语言、表情和动作来鼓励和支持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

4. 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

5. 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在孩子的情绪出现波动时,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如深呼吸、放松肌肉、运动、听音乐等方式,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在疏导孩子情绪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同时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三、如何管理孩子的情绪?

1.

首先,父母要在孩子身边陪伴,抱抱孩子,再看是否有什么外在因素导致孩子想抒发情绪,还是孩子只是单纯的想要发泄。例如,孩子想要自己拥有一个玩具,不想和其他小朋友分享,或不喜欢距离密集的人群太近等。

2.

其次,可以把孩子的情绪用词汇描述给他听,例如,妈妈知道你目前很焦虑,由于今天班里来了我们不认识的新朋友。

3.

最后,就要管理他的情绪,例如,如果你真的非常紧张,我们就坐远一点,先看大家在玩什么游戏,过一会我们再加入。

四、如何忘记孩子的情绪?

1 . 当孩子出现任何情绪反应时,鼓励他将这种体验表达出来,帮助孩子命名自己的情绪,并体察这些情绪,协助孩子接纳自己的正负性情绪;

2. 可以创设某些情境,帮助孩子理解各种情绪的体验和意义,领域情绪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引导孩子体会他人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

3. 回应孩子的情绪,同时不要去否定和控制孩子的情绪,任何情绪本身都不应该受到惩罚,孩子需要去控制的,是放纵情绪时做出的错误行为。

五、如何识别孩子的情绪?

孩子的情绪很好识别,孩子不像大人一样能够隐藏,孩子有什么就是什么,她不高兴了,她兴奋了,她生气了,还有她发怒了,都能看出来的。

六、如何安抚孩子情绪?

1.让宝宝放松:尽量摸摸宝宝,告诉他“放开,别哭了”。

2.给宝宝安慰:轻声告诉宝宝,宝宝是最棒的,一定要坚强,把哭泣的情绪放下,不要哭泣。如果宝宝愿意,就拥抱宝宝亲亲地安慰宝宝。

3.把宝宝带到安静的环境:把哭闹的宝宝带到一个安静宁静的环境,让宝宝放松自己,安静坐下或躺下缓解宝宝的情绪。

4.给宝宝发声:低声唱歌、咿咿唱诗给宝宝听,可以让宝宝被舒缓的声音安抚,也可以让宝宝有比较安全感,给宝宝一种温暖的感觉,宝宝的哭闹就会逐渐的减弱。

5.分散宝宝的注意力:给宝宝一些让宝宝玩的玩具,可以使宝宝分散注意力,不再一味地哭闹,从而减轻宝宝的情绪。

6.以宝宝喜欢的温柔方式安抚:比如轻抚宝宝的头发、轻吻宝宝的脸颊等,让宝宝感受到父母的爱,会让宝宝安心,不再哭闹。

7.说话的方式要温柔:不要发出的,吓唬的声音,采用温柔的语气,也不要大声叫嚷,也不要宝宝的行为急于建议,让宝宝比较安全的感受到父母的温柔。

8.及时调整环境:检查环境里是否有刺激宝宝的因素,比如刺激较大的光线、强烈的声音等,及时调整环境,让宝宝有一个舒适的环境。

9.建立良好的哭泣习惯:如果宝宝只是小小的不适或小小的拒绝,就不要强行安抚,让宝宝呐喊、呼吸,不要抑制哭泣的自由,可以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哭泣习惯。

七、如何让孩子不玩沙?

如何让孩子不玩沙?对于这个问题你应该做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而不是限制着不让孩子玩。喜欢玩水,玩沙,或者是摸这摸那,这都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触觉发育,对任何东西都好奇的并经过程。虽然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个体差异大,那只是体现在脾气秉性,家庭环境因素,习惯或者其他的一些细节的不同,但是在这些大的发育下每个孩子却又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就只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去玩沙,或者其他任何他想玩的东西。

其实孩子的一些行为大多都只是阶段性的,过了这个阶段或者这个年龄自然就不会这样。或者说就像口欲期或者爱扔东西一样,只有你满足他了,慢慢的他就不会再这样了,要不然就会像一场拉锯战一样,你越不让他做他偏要这么干。最后这个问题也没有过去,还搞得自己和孩子都不开

心。

口欲期

我家孩子从出生起,因为我提前了解到了孩子吃手指没有什么不好的,反而是他探索世界的第一步,是他的口欲期到了。如果他在这个时期没有得到满足,即使大了他也会找补回来的。比如1岁以后甚至更大一点的孩子还喜欢吃手,或者学生时期喜欢咬笔头。所以当我了解了这一点以后,在孩子口欲期的时候,只要他的手是干净的,我就不会阻止他吃手。然后就在10个月的时候他就很少吃手了,到一岁的时候就已经完全不再吃手了,到现在两岁半中间都没有再吃过手。

爱扔东西

大概一岁半左右我家孩子突然喜欢上了扔东西,这对于很多妈妈来说可是一个很头疼的事情。孩子不能看到哪里收拾的整整齐齐的,你刚收拾好,他跑过去就是一通乱扔,那我就白忙活了半天。特别明显的就是他的鞋子,他自己的鞋子是专门放在一个鞋柜里的,他每天要无数次的把鞋子丢一地,只要看到你把鞋子放到鞋柜里了,他跑过来就开始扔。一开始我也苦恼过,这如何是好,怎么教,怎么说都没有,这么小,我总不能因为这个打他一顿吧?我就上网各种查,大致是都说孩子扔东西不要阻止,这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也有的说是这是孩子的空间敏感期到了,孩子在探索扔东西会怎样,这个东西和这个空间之间的关系,也说明孩子的上肢协调能力,抓握能力发育的很好,或者是孩子认为是游戏好玩。所以孩子的世界看法是和我们不一样的。所以我就在保证安全和易碎,贵重物品不让他接触的前提下,不再阻止他了,当然还有一个就是不能砸人。几个月后他突然间就不再跑过去扔鞋子了,而且基本上我收拾好房间可以保持好几天是非常整齐的。

总结

所以有时候并不是我们要去改变或者阻止孩子,而是我们太焦虑了,而这种焦虑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我们应该改变和调整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只有我们放轻松了,孩子才能更快乐。我们不想让孩子玩水无非是怕他的衣服会湿掉,不让玩沙子无非是怕孩子把衣服弄脏。与其这样不如给孩子穿一些舒服一点的衣服,外面再穿个容易洗的反穿衣。怕孩子玩沙时沙子进眼睛,就带他玩土,或者粗沙,有条件的就带他到游乐场玩决明子的那种沙子,都是可以的。做妈妈后,我们应该学会变通,而不是想办法阻止。

八、怎么让孩子不玩手机?

孩子手机不离手怎么办?教你10招有效管束孩子玩手机!

孩子为什么会依赖手机?

其实,经过我的多年观察,我发现孩子们依赖手机的原因不尽相同,

第一类是社交型依赖,也就是手机通讯录里有两百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三百好友,QQ各种群里面还有四千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实在难以割舍。

第二类是游戏型依赖,孩子手机里面的游戏特别多,全部都是大型的网络游戏比如连连看、魂斗罗、超级玛丽等等,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不忍离去,更愿意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第三类是娱乐型依赖,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电子书。电影往往都是励志大片比如还珠格格这样的动辄就上百集的电视连续连续连续剧,歌曲从黄家驹的新歌到中世纪的法国民谣,再到大悲咒,什么都听,电子书往往不是世界名著,而是一些校园小清新类型的小说比如我是校花我怕谁,我是学渣又怎样等等。所以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我们还得先分析一下到底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咱们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对于孩子玩手机,家长们有哪些管束方式?

我查阅了近十年的法制晚报,了解了一些有关管理孩子玩手机的新闻,这里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比如,武汉一中学为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手机,老师发现后立即用铁锤砸毁,并设立"手机尸体展示台"。再比如,眼看着读高一的女儿沉迷于玩智能手机,心急如焚的妈妈怒砸3000多元的新手机。等等,大家也能看得出来,这些方式其实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你砸了孩子一个iPhone5,你很可能会在回心转意的时候给她买一个iPhone6plus,这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根据我多年的实地调查和胡乱猜想,我总结了家长们对孩子玩手机的管束办法,大体有四种方式,从弱到强排列如下:

第一种:随便玩-给孩子买智能机,不限制孩子使用,只要孩子不在闯红灯的时候玩游戏,家长就听之任之,不闻不问。

第二种:随性管-给孩子买智能机,根据场合、使用时间等等因素随性管,觉得像需要管的时候就管,觉得不需要管的时候就不管。比如听说隔壁王二毛同学因为玩手机成绩下降了,回家就把孩子的手机没收了。后来听说王二毛离家出走了,又赶紧把手机还给孩子。

第三种:软隔离-给孩子买智能机,但是限制使用时间,时间到了即没收,或是不给钱买流量包。在非娱乐时间,孩子的智能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唯一还剩下的功能就是看时间。仅有的一个贪吃蛇游戏也被强制卸载。

第四种:硬隔离-不给孩子买手机,或是给孩子买一台82年的黑白屏手机,比如买个原价199元,打完折195元的诺基亚大屏老人机。只是为了随时随地可以联系上孩子。

我觉得如果能一直保持在第四种,当然会很有效果,但是实际上,许多家长是四个阶段都经历过的,基本上是从第一种慢慢变成第四种。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来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一下。

家长的管束效果为何越来越差?

0-3岁,家长会因为孩子会玩电子产品而高兴。看见宝宝切水果比自己还快,而同龄的小伙伴还处在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的状态,于是我们感觉孩子终于没有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仅不禁止,还会教孩子一些一刀切多个水果的技巧。

3-6岁,家长会想,没时间陪他们玩,就让他们玩手机呗,反正孩子也没啥事干。孩子玩手机的时候,至少不会给我哭闹。这个时候孩子已经能排兵布阵用几个豌豆射手横扫一群僵尸了,家长忙着在群里抢红包,也没有心思去管孩子。

6-12岁,家长会进行有条件的管制。我们会想,孩子这么辛苦,学习之余玩玩没问题。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只要开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偶尔看见网上说有孩子玩手机玩的倾家荡产,就会心里有些担忧,不过看着孩子这么听话,也就放心了,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12-18岁,开始进行高条件的管制。因为这个时候已经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孩子看见手机两眼发直,目瞪口呆,眼睛里的光比手机屏幕还亮。孩子在跟家长说话的时候越来越没有耐心,却愿意为了一件基本上没什么用的装备耐心刷机十几个小时。这个时候事情已经不可掌控了。有些家长于是放弃了,拿起自己的手机,刷朋友圈解闷。

所以你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往往等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再去想办法,想着从源头上处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源头了。也就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等到我们有时间或者有精力来处理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那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那么该怎么办?

为了使我的建议比较中肯,我首先翻墙去国外的网站,看看外国的家长和学校是怎么做的。我到了南非,发现大家根本不担心这个问题,因为孩子没有手机。于是我就去了发达国家。西班牙一篇研究报告指出,在重度手机成瘾者中,身体会出现莫名的痛苦,社会能力大大减弱,这些症状与因药物依赖或是赌博引起的心理症状有多处重合,网瘾"已被列入"精神病"的范畴,以增加大众对这件事情的认识。在韩国,孩子进学校前有一个手机寄存处,手机必须放下,放学之后再来取。在日本,学校会开设形形色色的课外活动小组,让孩子们做他们喜欢的事情,跳高、跳远、跳骑马舞等等。

不过,这些是在整个社会和学校撑腰和支持下才能做的事儿,现在很难在中国马上推行,除非咱们的听众里面有教育部长啥的。对于咱们每一个家庭,家长们能做什么事儿呢?我们来总结一下。

一、尽可能晚的让孩子接触和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

孩子上学前尽量不要给孩子玩太多的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当孩子上学后,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再慢慢培养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特别是两三岁以前的孩子,一定不要给他们玩,因为屏幕的刺激对眼睛的发育影响很大。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抵抗力就像是磁铁的负极对正极的抵抗力,那是基本没有的。所以不要认为小孩子玩电子产品是在培养智力,我觉得用泥巴捏出一个球都比切水果要好。

二、尽可能隐藏家中的电子产品,不让孩子知晓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手机、ipad这些电子产品尽可能地放到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而且告诉他这是妈妈用来工作的,不是玩的,那么孩子的第一兴趣就会减弱很多,转去关注其他东西了。孩子对一切的东西都有浓厚的兴趣,只要你把手机收起来,他自然会找到另外一个他感兴趣的东西,比如iPad等等。当然iPad也是要收起来的。

三、家长以身作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游戏等

家长要以身作则,不管多么喜欢玩游戏,只要孩子在身边,都不能玩。如果想玩,可以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单独一个人玩。法律上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自己沦为手机的奴隶也就罢了,可别影响孩子。我见有家长居然跟自己的孩子炫耀新手机的诸多游戏功能,这不是教唆犯罪嘛。

四、孩子调皮时,不要把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当作奖励

这是很多家长会犯的错误,只要孩子不听话、不吃饭时,就把电子产品给孩子玩,作为吃饭或听话的交换条件。经常这样,一旦孩子想玩了,就会闹,不吃饭,做什么都不愿意,跟你撒泼,这时候,估计很多家长都没折了,一旦习惯养成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建议把握好开始的这个关,不要让孩子养成这种不良习惯。其实就像有的人听说喝酒有害健康,于是花了十年时间,终于用抽烟来替代了喝酒,这又有什么用呢?

五、多给孩子一些有趣的图书或是带孩子户外活动,参加集体活动

一旦孩子已经上瘾了,那也不要太急,慢慢帮孩子戒掉。可以试着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譬如给孩子很多有趣的图书,带孩子一起读故事,或是带孩子到户外去活动,让孩子交朋友,慢慢培养孩子的各种其他兴趣,这样孩子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兴趣就会慢慢降下来。有的家长跟我哭诉,作为书香人家的孩子,居然对家里的书一点都不喜欢,一本都不看,我问家长你们家都有什么书?家长说这我还真不清楚。所以你看,只有家长真正的爱阅读,爱分享,孩子才会慢慢喜欢。

六、上学了需要使用时,控制时间与内容,避免游戏的诱惑

等孩子上学之后,由于学习的需要,多多少少会用到这些电子产品,比如小猿搜题、猿题库、家长帮、百度作业帮、有道词典等等。那么这个时候,尽量不要在手机、ipad上面安装游戏等容易上瘾的应用,尽量多安装一些学习工具或是与学习相关的学习软件。同时控制孩子使用的时间,每次尽量不要超过1个小时。我看见有的家长的手机吃喝玩乐的软件一应俱全,唯一的一个学习软件就是有道词典,还从来没有安装过,这样的手机落在孩子手里,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七、多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培养兴趣

对于有的孩子来说,玩游戏也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比如爸妈特别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这时候孩子就会利用游戏来消磨时间,长此以往,就对游戏产生了依赖感。如果父母能每天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看书学习,并且在孩子面前做一个严格自律的人,孩子耳濡目染之下,肯定会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学习上。

八、和孩子约法三章,并且依法治家

有的孩子现在已经对手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情感,没了手机,人也处于生不如死的状态,这时候怎么办呢?如果用枪指着孩子,残忍地把手机收起来锁在保险柜里,顺便把保险柜的钥匙也锁进保险柜里,这样可能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严重的伤害,他们盛怒之下可能会做出过激的行为。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约法三章,每天可以玩半个小时,但是一定是在作业全都完成之后,而且如果玩的时间超过半个小时,那么下次就要相应地减少时间。

九、让孩子自己赢取玩手机的时间

首先要说,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行为,但是对于那些短时间内确实不可能完全脱离手机的孩子来说,确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有的孩子用心经营自己的游戏账号,已经做到了在游戏世界里呼风唤雨君临天下的地步,他如果一走了之,那么江山社稷怎么办?这种家国情怀使得孩子不忍离去。还有的孩子专业经营QQ空间好几年,认识了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和北非的诸多好朋友,如果瞬间消失,那么这些跨越国界和肤色的友谊该何去何从?所以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制定奖励措施,每天作业完成的好,正确率高,就会赢得半个小时的游戏时间。这样对孩子也是一种激励。

十、让孩子意识到玩手机的危害,帮助孩子增强自控能力

有的孩子从来不觉得玩手机有什么危害,如果说考试考差了,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没有发挥好,这跟玩不玩手机没有太大关系,班上的学霸们也都是一边打游戏一边复习。所以如果孩子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玩手机的危害,我们就得想办法跟孩子沟通,最好让孩子自己体会迷恋手机的这几年以来,自己的一些变化,比如耐性的减弱,体重的增长,成绩的下降,朋友的减少,等等,并且帮孩子来增强自控能力,比如向班里自控能力强的同学取经,制定自己的每日作息计划和每周学习目标,等等。

当然,方法其实是多种多样的,孩子们的特点也是千变万化的,所以到底需要什么方式来管束孩子,大家还需要结合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况。

三岁之后就可以教宝宝开始识字啦,我闺女就是这个时候开始认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养她的兴趣,最有效的还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猫小帅学汉字】挺不错的,我闺女用了1年多了,特别喜欢,现在还经常给我讲故事,棒棒哒。

大家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还可以关注一下【小评果快乐育儿】哦,我的育儿知识大部分都是从这里学来的,做的非常用心。

九、如何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情商,增强心理健康。2.孩子的情绪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学习、交友、家庭生活等,如果家长不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等问题。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抑郁症状,避免出现恶性循环。3.如何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言语和行为表现,观察孩子是否有心情不好、精神不太好等情况出现;也可以多跟孩子沟通,询问孩子的心情变化,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得到了关注;此外,可以建立一个情绪日记,让孩子记录自己每天的感受和情绪变化,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内心的变化。

十、如何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3岁以前的宝贝,基本上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宝贝们有需要不能被及时满足时,都是靠哭闹逼大人来解决问题的,大一点了,除了哭可能还有肢体动作,比如打滚、坐地、挥舞胳膊等,当孩子有哭闹,要东西,喊叫等负面情绪时,我们要做的不是急于制止和打骂,我们只需耐心的等待几分钟,等待期间不需要跟宝贝交流或安抚,因为没用,几分钟过后孩子会有所改变,当她有要交流的想法时,妈妈可以先抱抱宝贝,因为哭闹时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爱的拥抱,接着,就可以慢慢的跟她沟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