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该如何教幼儿认识几何图形
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活幼儿的兴趣
几何知识的教学比较抽象,幼儿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形”与“体”的概念容易混淆把“体”说成“形”
幼儿教师该如何教幼儿认识几何图形
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活幼儿的兴趣
几何知识的教学比较抽象,幼儿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形”与“体”的概念容易混淆把“体”说成“形”、 把“形” 说成“体”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预料到许多幼儿在认识“形”与“体”各阶段的接受能力, 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
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个小实验:先找来一个小圆瓶,一张正方形的纸,一块正方形积木。告诉幼儿,今天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小朋友看清楚了,老师要把自己手中的正方形东西变到这圆瓶子中去。我把正方形纸一卷塞进了瓶中,然后再把正方体的积木也往里塞,塞半天塞不进去,小朋友们都笑了。我便问他们,老师为什么把这块正方体的积木变不进去了。他们便议论开了,有的说:“它是方的,瓶子是圆的,所以进不去。”有的说:“他是木头的所以进不去。”我抓住他们的议论中心,取出正方形的纸让他们看,它是圆的还是方的,大家说:“是方形的纸。”又找来一块木片放了进去。通过操作,证明不是因为是方的放不进去,也不是因为它是木头放不进去。那说明了什么?积木为什么放不进去?引导幼儿进一步讨论,大家经过观察,一起说:“因为它比木片厚,所以进不去。”通过这样的比较,幼儿终于发现正方形只是正方体的一面,并且有许多角把这些面上下、左右、前后组合在一起,所以称之为正方体。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幼儿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教工作者应适应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应创造机会多让幼儿动手操作,这样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能更全面、更深刻。
再如:在复习几何形体圆柱体时,我拿粉笔和没削过得圆杆铅笔让幼儿进行比较,幼儿通过认真观察后,有的幼儿说粉笔和铅笔都是圆柱体,有的幼儿说粉笔不是圆柱体而铅笔是圆柱体。这时,我就让每一个幼儿拿一支粉笔进行仔细观察、师生共同讨论。又让幼儿把粉笔上下两个圆面画在纸上,发现粉笔上下的两个圆面不一样大。最后幼儿确定粉笔不是圆柱体,粉笔的上下两个圆面不一样大。另外,通过实物的反复分析、摸索、比较,幼儿知道了长方体有两种:一种是四个面是长方形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如小朋友坐的小椅子前面的两条腿、积木等,一种是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如:书本、立橱、空调、粉笔盒等;又如:我在教幼儿认识球体时,先让幼儿玩皮球,再引导幼儿说出皮球有几种玩法?为什么皮球能向四面八方滚动?苹果能像皮球一样滚动吗?让幼儿试一试,然后拿苹果和皮球进行比较,幼儿在教师的讲解和直观演示中,很快知道了苹果不是球体,因为有时从一个方向看苹果不是圆的;而皮球从任何一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每一部位摸起来都没有棱角,面也是光滑的。这种做法更能加深幼儿对形、体知识的理解,并增强记忆。由此看来,教师除演示动作要准确、明显、规范外,应多让幼儿在具体操作中求的答案,同时教师应十分注意随机教育。
三、在几何形体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激发、利用幼儿的求趣心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由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由喜欢表扬和鼓励发展起来的好胜心,而几何知识的教学比较单一和抽象,幼儿学起来往往无多大兴趣。因此,我就利用周围易理解、感兴趣的事物来激发他们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给幼儿提供条件使幼儿有更多的操作机会,不断的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幼儿的注意力和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激励幼儿去学习去探索。为了让幼儿准确的掌握形、体的概念,加深对其基本外形特征的理解,还要对幼儿进行随时随地的强化训练,例如:教师抓住幼儿午饭后散步这个时机,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那些是“形”,那些是“体 ”。并让他们去摸一摸,真正的去感受一下。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进一步正确认识形、体。
例如:要求幼儿在幼儿园或家里找出那些物体和自己学过的形体的特征一样,并记在脑子里,来园后告诉老师。经过老师的启发、夸奖,幼儿对此很感兴趣,观察的很仔细。晨间接待时,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告诉老师。有的小朋友说自己吃饭用的碗口和碗底是圆形的,乒乓球、玻璃球、地球、眼睛等都是球体。圆筒茶叶盒、烟筒、灯棍、杯子等物体都是圆柱体。但也有少数幼儿对概念模糊不清,如把碗说成是圆柱体,把电视机说成是正方体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抓住时机出示有关实物,进一步让幼儿进行验证性操作,以便把错误的概念及时纠正过来。
总之,教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教学,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而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并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去探索去摸索,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形”与“体”。
怎样帮孩子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在帮助孩子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时,通常有这样一些共同的方法: 第一,让孩子有机会充分地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几何体的特征。以认识圆柱体为例,先给孩子一个圆柱体的饮料罐,或别的物品,让孩子自由地观察、触摸和摆放,并思考它是什么样子的?像我们见到过的什么物体?摸上去有什么感觉?从不同的方向把它放在桌子上会怎样?它的两端是什么形状?它叫什么名字?等问题。然后,和孩子一起边观察边讨论,使孩子认识到像饮料罐这样,两端有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中间一样粗细,在桌面上只可以在一个方向(或前后或左右方向)滚动,看上去像一根柱子的形状就叫做圆柱体。 第二,可以在比较平面图形与几何体以及几何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过程中来帮助孩子认识几何体的特征。如还以圆柱体为例,在认识圆柱体时,可以把圆柱体与球体作一比较。给孩子提供圆柱体与球体的两个玩具,让孩子随意摆弄,思考圆柱体是不是球体?孩子可能会说不是,也可能会说是的,然后家长要启发孩子从不同的方向看圆柱体和球体,看它们看到的形状是否一样,孩子会发现无论从哪边看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而圆柱体则不是哪边都是圆形;启发孩子观察球体与圆柱体滚动的方向,引导孩子发现球体可以向任一方向滚动,而圆柱体放平之后就不能滚动了。经过这样的比较,孩子会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异同,从而加深对圆柱体特征的了解。 第三,通过操作探索几何体的特征。让孩子亲手制作一些几何体,在制作的过程中具体形象地感知几何体的特征,再用语言概括地表达出来。如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两个一样大小的硬圆片纸,一张长方形的颜色纸,先让孩子看看手上有些什么图形,比比两个圆的大小等,然后请孩子把它们粘成圆柱体,粘成后,再来分析一下圆柱体的特征。 第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和各种游戏中巩固对几何形体的特征。如妈妈在做面条时,可以给孩子一块面团,要孩子捏出各种形状的物体;孩子在玩积木时,会感知到几何体之间的不同,球体无论从哪个方向都垒不起来,圆柱体在一个方向上可以垒起来,正方体和长方体在任一方向上都可以垒起来,等等。 对其它各种几何体的认识,也都可以采用以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