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农村如何致富?

2024-11-04 08:18:01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01-06 22:28关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13亿人口中,就有8亿多在农村,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以上。据统计,2012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7917元,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01-06 22:28

关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13亿人口中,就有8亿多在农村,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以上。据统计,2012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7917元,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 565元,不到城镇居民收入的1/3。而即使这7917元中,也大部分不是靠从事农业生产得到的。

近1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比以往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农民赚钱致富的问题,相比之下,其他问题都不是问题。 农民(为了讨论方便,本文把出生在农村或定居在农村的人通称为“农民”)要致富,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讨论,第一是农民最应该去干什么?第二是政府应该怎样帮助农民致富?

1、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培养市场经济观念,重视其子女的财商教育。 虽然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但这并不会成为农村发展的阻碍。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说得好:“如果是愚民那越少越好,如果是人才就越多越好。”当然人类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人口是不可能无限增长的,发达国家的人口变化趋势就是明证。我国这么多的企业,几乎没有哪一个企业说人才多了的。所以,农民要致富,很重要的一点是提高自身的素质。 要提高农民素质,一方面,农民要自己转变观念,要把教育投资当做最重要的投资;另一方面,政府要真正地担负起“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你看当今中国,人们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虽然就个体而言,收入水平高的人不一定接受了高等教育;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也不一定能致富。但就群体而言,受教育多的群体的收入水平总是高于受教育少的群体。 以我自己为例,我虽然出身农家,但正是因为接受了大学教育,并博采众家之长,才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进而改变了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的命运。 当然,提高农民素质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除了接受学校的正规教育之外,通过传统的拜师学艺、外出打工边干边学、自己看书看电视等都是很好的学习途径。学习的内容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因人而异,但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市场经济观念,要学习便于赚钱的知识,比方说专业技能、投资理财、为人处世等。 因为一个没有市场经济观念的人总是不愿意离开农村;一个没有专业技能的人离开了农村也只能卖苦力;一个不懂投资理财知识的人进城赚了钱也不知道用来干什么好,结果又跑回偏僻的农村,用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建一栋根本没有用处的大房子,最后又重新回到城里打工;而一个不会为人处世的人有能力也不容易找到好的工作机会和满意的合作伙伴。

2. 根据农村本身的交通位置、自然资源和周边地区经济状况等,因地制宜开发本地特色产品或开发本地特有资源。 比方说湖南锡矿山盛产锑矿,被誉为“世界锑都”,所以当地的很多农民就“弃农开矿”。随着资本的慢慢积累,自己又建起了冶炼加工厂。现在锡矿山的很多大老板当年都是农民。 河南新密市是全国铝矾土蕴藏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所以当地很多农民就利用本地资源生产耐火材料,现在新密市成了全国有名的“耐火材料之乡”。

3.进城打工,先就业后创业。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大部分耕地都不是规模经营,所以靠自己种地的农民就完全不可能致富。有人甚至说,只要农民的地里不能种出“金子”就不能靠种地致富!所以,如果在本地找不到好的赚钱门路,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想办法离开。到更能赚钱的地方去打工赚钱。 有些农村生存环境非常恶劣,甚至连水都喝不上。2006年中央电视台报道了青海省有很多地方的人靠天吃饭,用驴子拉一车生活用水要费半天时间,在这种地方怎么能致富呢?经济学是教会人们怎样去选择的一门学问,“做得好”不如“选得好”,选择不对,干了白费。所以对于这种地方的农民,千万不要寄希望于政府的“扶贫”,他们最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离开,否则一辈子也不可能过上好日子。 一旦农民进城打工赚钱,按目前的工资水平,即使一些刚刚初中毕业进城开电梯的女孩,年收入也在18 000元以上;一个农民即使在城里纯粹卖体力,年收入也有30 000元以上;而一些进城开出租车的司机一年的收入在50 000元以上。这些都是最简单的工作。进城打工然后创业成功的人也比比皆是。 我认为,任何一个人只要自己有信心,只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只要不怕吃苦,勤奋肯学,在高度分工的城市里总能找到自己能做的工作,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不行。 有这么一个故事:两个年轻人外出打工,A准备去北京,B准备去上海。当他们在火车站候车的时候,听旁边有人在议论,一个人说:“北京人真好,遇到乞讨人员的时候有人一次就给5元钱。”另一个人说:“上海人真精,你找他问路对方都要向你收钱——5元钱一次。” 这两个年轻人听后都改变了原来的主意,B因担心到上海找不到工作而挨饿,所以准备改去北京。因为,他听说在北京即使找不到工作去要饭也不会饿死。而A却觉得上海实在太好了,因为万一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就可以去给人家带路赚钱。于是,他们把车票互换了,结果,本来想去上海的B去了北京,而本来想去北京的A却去了上海。 后来,A在上海先给一家企业打工,很快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市场经验,一年之后自己也当起了小老板,三年之后便成了大老板。 企业壮大后,A发现上海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想去北京考察市场,看北京是否有市场潜力以便开办分公司。当他考察完市场准备坐火车返回上海的时候,在火车站有个人向他伸过来一只手:“先生,您那个矿泉水瓶子可以给我吗?”他说:“你拿去吧!”这时他觉得那个乡音非常熟悉,好像在哪里听到过似的。当他仔细看时,原来那个捡瓶子的人就是4年前在家乡那个火车站与他换车票的人! 所以有人说“思路决定出路”,你如果认为自己不行,那你就真的不行;你如果认为自己会有出息,你就可能真的很有出息。

4. 会赚钱还要学会怎么花钱,进城后争取在城市定居而最好不要回家建房。 有句俗话说:“到城里变条狗都比在乡下能多咬几根骨头”(在本地就能得到比较满意的收入的农民例外)。中国城市化的浪潮不可阻挡,以后农村的房子将越来越贬值,现在我们就看到了在农村很多很好的房子根本就没有人居住。所以,我建议进城赚了钱的农民就争取到城里定居,而千万不要再回家建房了,在农村建房将来也许就等于建垃圾。 前不久,据广东台报道:一个四川南充的农民到广州靠卖苦力为生,因为聪明能干,后来当上了小小的包工头,几年下来积累了19万元,跑回老家又借了3万元,建了一栋22万元的房子。结果,他因此而变得身无分文负债累累,连小孩子的学费也交不起了。后来,他又不得不回到广东从零开始打工,建好的房子也没有任何价值被闲置起来。

5. 让最喜欢从事农业或最擅长农业或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人留在农村。 也许有人会问,农民都不种地怎么办?全国人民吃什么? 我说问这个问题的人根本不懂市场经济。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从来只担心不知道你要什么,而从来不担心市场缺什么。只要农民减少到一定的程度,粮食价格必然上涨,只要涨到农民认为种粮食也是合算的时候,种粮的人就自然多了。甚至有些对种地有兴趣的城里人也可以去农村租地种粮啊!何况,农民也没有义务非要以低的粮价来养活城里人。如果种地的人少了,不但单个农民的产出因耕种面积的增加而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也会有所上涨,并且留下来种地的人也是最适合种地的人,这时种地的人也就有致富的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