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宝宝腹胀的护理方案与就诊建议,宝宝腹胀,妈妈护理有误

2022-03-25 04:24:01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宝宝腹胀的护理方案与就诊建议

小宝宝的肚子本来就会比成人大,看起来鼓鼓胀胀的,那是因为孩子的腹壁肌肉尚未发育成熟,却要容纳和成人同样多的内脏器官造成的。但是

1、宝宝腹胀的护理方案与就诊建议

小宝宝的肚子本来就会比成人大,看起来鼓鼓胀胀的,那是因为孩子的腹壁肌肉尚未发育成熟,却要容纳和成人同样多的内脏器官造成的。但是妈妈要警惕了,有时候宝宝肚子大是因为腹胀。宝宝腹胀时如果时涨时消,特别是哺乳后腹胀明显,偶尔还会呕吐,放屁后腹胀减轻,按摩腹部没有摸到粪样物,没有日渐消瘦的,可能是由于喂养方法不当。这时需要改进哺乳方法:不要给宝宝吮空乳头。每次哺乳后,要抱起宝宝,轻轻拍打其背部,帮组宝宝排气。

妈妈在哺乳期间,要少食红薯、大蒜、土豆等含淀粉过多、产气较多的食物。要让宝宝多吃清淡的食物,不要吃海鲜,不要吃过冷和过热的食物,水果也要有选择,以平性为主,还要多喂宝宝喝一些白开水。

给宝宝按摩腹部。隔着衣服,以不变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每次按摩10次,最多不超过30次,有力宝宝促进肠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的完善。

宝宝腹胀哭闹不止,可用少许风油精涂擦在宝宝肚脐周围。

当宝宝出现以下症状时,要及时带宝宝就医:腹胀合并呕吐、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甚至有发热、解血便的情形。宝宝肚子有压痛感,肚子鼓胀有绷紧感,在腹部能摸到类似肿块的东西,合并呼吸急促。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宝宝腹胀,妈妈护理有误

婴儿常因胀气导致腹痛而哭闹不止。专家分析说,如果宝宝频繁腹胀,过度哭闹,那么,父母首先就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饮食。

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要检查自己的进食,试着排除豆类及辛辣食物,然后观察孩子的症状是否逐步改善。如果宝宝是用配方奶粉喂养的,可以调换其他牌子的奶粉试试。调换奶粉后,要两星期左右才能看到效果。如果宝宝已添加辅食,则注意看是否在辅食中添加了粟米泥、栗子泥或豌豆泥、黄豆泥等,这些谷物粗粮含有可导致大肠胀气的纤维。另外,苹果、梨等含有高浓度糖分的纯果汁,也是导致婴儿腹内气体凝聚不畅的诱因。

有时,导致婴儿胀气的原因是不正确的进食方式。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如果在宝宝吃奶的时候,嘴与母亲乳房的位置摆得不适当,宝宝就有可能吸进过多的空气,以至于嗝气或腹胀。正确的姿势是让孩子的脸正对乳房,而不是呈现某种角度,以保证他的嘴将乳头和乳晕全都含住。使用奶瓶喂养的宝宝更容易吸入过量的空气。如果孩子用奶瓶喝奶时,妈妈听到“咕咕”冒泡的声音,或是看到奶从孩子的嘴角流出来,那么就表示孩子含裹奶嘴不严密,应设法使奶嘴总是充满奶水。另外,奶瓶的奶嘴孔大小要适当,以免空气通过奶嘴的缝隙而进入宝宝体内。宝宝饿的时间太长,吸吮时会过于急促而吞入大量的空气,所以也不要让宝宝饿得太久后才喂奶。

缓解胀气的方法:试着让宝宝在吃奶的间隙,比如吃了一半的时候停下来,让宝宝竖直坐在妈妈腿上,轻轻拍打他的背部来促进打嗝,使肠胃的气体由食道排出。宝宝哭的时候很容易胀气,遇到这种情况,妈妈应该多给予安慰,或是拥抱他,通过调整他的情绪来避免胀气程度加重。另外,多给宝宝的腹部进行按摩,并且动作要轻柔,这样有助于肠胃蠕动和气体的排出,进而改善消化吸收的情况。

如果宝宝食欲良好,没有呕吐现象,体重正常增加,那么这一类的腹胀大多属于功能性腹胀,无须特别治疗。如果宝宝生病了,例如呼吸道感染、肠炎或便秘,也容易导致胃肠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变差,进而产生胀气,甚至影响食欲。若有这些症状就应去医院治疗。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父母如何正确护理宝宝腹胀

宝宝腹胀多数是由于消化不良、肠胃疾病引起肠道内积聚过多的气、液体所致。如果宝宝腹胀明显,并伴有频繁呕吐、精神差、不吃奶、腹壁较硬、发亮、发红,可见到小血管(医学上称为静脉曲张),可摸到肿块,伴有黄疸,解白色大便、血便、柏油样大便,发热等症状,说明宝宝已经换了比较严重的疾病,需要尽快到医院诊治。严重而顽固的腹胀往往表示病情危重,更不能耽误。

1、宝宝腹胀疾病原因。

宝宝吞食的空气过多:用奶瓶给宝宝喂食时,宝宝如果吸吮太急容易吸入过多空气,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适当或瓶身倾斜式,空气也会经由奶嘴缝隙让宝宝吸入体内。宝宝过度哭闹也容易导致胀气。

宝宝消化不良:肠道粪便堆积使产气的坏菌增生、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肠炎等疾病引起宝宝消化不良,都容易产生大量的气体。

宝宝肠胃蠕动障碍: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纯功能性的,称为“假性肠阻塞”;一种是肠胃道真正缺乏神经节的“先天性巨结肠”。

气管病变造成的胀气:如果腹腔内器官肿大或长了肿瘤,肠阻塞,腹水,也会引起腹胀,器官病变导致的宝宝胀气发生的比较少。

2,防病胜于治病。

父母尽量避免宝宝哭泣。宝宝哭的时候很容易胀气。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应该多给予安慰,多抱抱宝宝,通过调整宝宝的情绪来避免胀气。

避免宝宝太饿后才喂奶。宝宝饿的时间太长,吸吮时就会过于急促而吞入大量的空气。所以,要按时给宝宝喂奶,并且在喂奶后为宝宝拍背,促使宝宝适当排气。

给宝宝进行腹部按摩。这样做有助于宝宝的肠胃蠕动和气体排出,改善消化吸收的情况。

喂奶时要注意细节。应当注意让奶水充满奶瓶嘴的前端,不要有斜面,以免让宝宝吸入空气。

尽量少让宝宝食用甘薯、苹果等容易在消化道内发酵并产生气体的食物。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宝宝耳流液的原因及护理方案

耳流液不易察觉,家长常在给小儿洗脸时无意中发现。流出的液体常为浆液性、粘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正常的外耳道大都干燥,含有鳞屑状的耵聍,少数人由于分泌过多而形成黄褐色的油状耵聆,但并无分泌物自耳道口流出。对此家长应注意区分。

造成小儿耳流液的原因大致有以下3种:

(1)耳部外伤。包括一切外耳道和中耳外伤,耳流液多为血性分泌物。若损伤中耳者,可引起短暂的眩晕和耳鸣,伴有传导性耳聋。检查可见外耳道有血液,外耳道创伤病变,用耳镜有时可看到鼓膜破裂孔。其撕裂孔呈不正常的裂缝,边缘有时外翻,鼓膜表面有出血点及淤斑。

(2)外耳道湿疹。由于耳内刺痒,小儿常用手指掏耳,或用手拍打头部,有些小儿常在大人的怀中摩擦,喜欢大人用手指替他揉耳。有些小儿则因耳内刺痒而哭闹不安。

初起时局部皮肤发红、微肿,表面可见散在小水泡,待水泡破溃后流出少许浆液性分泌物,浆液干燥后在皮肤上附着一层薄痂,久之,痂下皮肤常常糜烂,这些表现时轻时重,久久不愈。

(3)化脓性中耳炎。当化脓性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通过耳膜和耳咽管侵入中耳时,就会引起化脓性中耳炎。通常在身体抵抗力降低时较易得病。如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炎等,或因擤鼻涕不当,鼻涕由耳咽管侵入中耳,引起发炎。或哺乳位置不当,如横抱哺乳,或婴幼儿平卧吸吮母乳或奶瓶,乳汁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或洗澡时将脏水灌入耳道内,均能引起中耳炎。

耳痛剧烈为其典型症状,有时还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和腹泻,听力也会减退。当耳膜穿孔时,中耳内的脓液便会向外耳道流出,耳痛也就逐渐减轻。

干燥疗法适用于耳部外伤造成的耳流液。由医生用酒精消毒外耳道后,取出外耳道内的耵聍或异物(附于鼓膜上的未感染的血块,可暂不去除),以酒精再次消毒外耳道,用消毒棉球轻塞耳道口。外耳道内禁止冲洗及滴药,以免引起中耳继发感染。同时可应用磺胺类或抗生素药物治疗。

外耳道湿疹致使耳流液较多时,可先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湿敷1~2天,待渗出液减少后,局部外用氧化锌软膏合抗生素,或可的松软膏等,同时可服用扑尔敏、息斯敏等抗过敏药物。也可用中药地肤子10克、稀莶草20克、银花10克,适量煎水清洗或湿敷。

化脓性中耳炎患儿首先应去医院遵医嘱进行彻底治疗,使用抗生素用量要足,一般常用青霉素肌注(需做皮试,阴性后应用),待脓液停止流出后应继续用抗生素数天,以巩固疗效。局部清洗和用药也非常重要。鼓膜未穿孔时,滴入1%酚甘油液,已穿孔者,可先用消毒棉签清洗外耳道脓液,清洗干净后,再滴入2.5%氯霉素或洁霉素,每日4~6次,直至痊愈为止。在滴入药水后,应将患耳向上,侧卧15分钟左右,药液在耳内存留时间越长疗效越佳。如治疗不及时或不正确,持续流脓超过3周,则有可能转化为慢性中耳炎。因此,及早正确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本病除治疗外,预防更加重要。保持小儿耳朵干燥、清洁是预防外耳道湿疹的关键。对患有化脓性中耳炎的患儿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以防脓液刺激而引起湿疹。小儿如果经常以手揉耳,不妨将其双手略加约束。已患湿疹的小儿,应给以清淡、少盐饮食以减少患处渗出液,同时还应多给富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菜汁、果汁等,可减少过敏反应。对有过敏体质的小儿,适当减少容易致过敏的食物,如鱼、虾等,同时可应用抗过敏药物治疗。

要讲究个人卫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伤风感冒。给小儿喂奶的时候,最好抱起来喂,以免溢奶后奶液进入耳咽管,引起中耳炎。在洗澡和洗头的时候,不要把水弄到耳朵里,如耳朵已进了水,就要把进水的那侧耳朵朝下,把头轻轻地晃几下,让水流出来为止,然后将干棉签轻轻在外耳道卷几下即可,千万不要挖耳,以免损伤耳膜。

日常应多注意小儿的耳部,如观察是否有脓,不要等脓液溢出耳道口才发现,必要时可用干棉签试探性卷一下。持续流脓的患儿要去医院检查,有耳内息肉或胆脂瘤者可行手术治疗。患耳若数月不流脓时,可根据不同情况作鼓膜修补等手术,痊愈后小儿听力将有所提高。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