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表演游戏,表演型人格的特征和表现有哪些 自己是表演型人格怎么办

2022-05-11 03:21:00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表演游戏

自信心是一切活动是否成功的前提,自信心强的幼儿,情感丰富,情绪饱满,对自己做的事充满自信。在一个班上总有那么几个“不声不响”的幼儿,别的幼儿在表演,他们

1、表演游戏

自信心是一切活动是否成功的前提,自信心强的幼儿,情感丰富,情绪饱满,对自己做的事充满自信。在一个班上总有那么几个“不声不响”的幼儿,别的幼儿在表演,他们就在一旁观望,显得胆小、懦弱,长期如此,这样幼儿就容易产生自卑感。

有一次在表演游戏《小猪盖房子》中,刚好是几个平时较安静的小女孩同在一个组,她们商量好扮演的角色,就是不敢说出角色的对话,教师鼓励这些幼儿大胆在小朋友的面前说话表演,三只小猪盖好了房子后,遇到了大灰狼,都有不同的表现,有懒惰的小猪、有没耐心的小猪、有勤劳的小猪,怎样去讲对话做表演呢?有了教师和同伴的肯定和鼓励,几个幼儿参加表演进入角色后,能根据角色作出了相应的动作,能大胆地向着大灰狼说起了对话。幼儿经过参与表演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自信心就慢慢地建立起来了,幼儿的情感和情绪得到了锻炼,其内在的聪明才智就能得以发挥。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表演型人格的特征和表现有哪些 自己是表演型人格怎么办

自从:薛段子手"薛之谦火了之后,他的很多歌曲也被很多人多喜欢。其中有一首叫做《演员》的歌更是在各大音乐排行榜上榜上有名,歌词里说:你又不是个演员"似乎是在讲述和虚伪的女生分手的故事。这歌词里说的:年纪"也算是虚伪、做作了,那她算是:表演型人格"吗?

表演型人格的特征和表现

一、什么是表演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癔症型,英文为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

这类人在行为举止上常带有挑逗性,而且他们十分关注自己的外表。在性格特征上表现为:情绪外露、表情丰富,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娇柔做作,易发脾气,喜欢别人同情和怜悯,情绪多变且易受暗示。

表演型人格最大的缺陷是过于注重交际和自我表现,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要求多,不大考虑别人的利益。思维肤浅,不习惯于逻辑思维,显得天真幼稚。

二、表演型人格的具体表现

1. 其实他们的社交和生活都表现的很好,有些可能还有不错的社交技能,虽然仅仅是为了成为众人的焦点。但是他们确实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比如失恋,在某件事上失败了,就是失意在他们看来是非常非常严重的,有些甚至就一蹶不振。

2. 酷爱把秀做到极致的人,恨不得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舞台。他们的舞台就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夸张地摆pose,用做作的腔调念台词,言行中充满了极强烈的表演性。

3、孩子为何不愿表演?

宾客来访,父母很想让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一番。这样不但能展示孩子的能力, 还可促使宾主之间产生和谐愉快的氛围。可有时孩子偏不愿意表演,使大家很失望。

孩子为何不愿表演,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

1、孩子缺乏心理准备,造成心理紧张。

2、孩子对来访的宾客不熟悉,因而不愿表演。

3、孩子情绪不好,不乐意表演。

4、家长把孩子的表演作为向客人炫耀的手段,令孩子厌烦。

家长应如何对待孩子的这种表现呢?

1、首先不应强求,要给孩子一个“下台阶”的机会,不要把场面弄僵。

2、找时机弄清不愿表演的原因,如果可以补救的,再找机会补救,如果不愿意, 也不要再强求。

3、事后与孩子认真讨论,指出正确的做法。

4、在带孩子做客或接待客人的活动中,可事先告诉孩子表演什么节目,让孩子有一些心理准备。结束后正确评价孩子的表现,肯定其好的一面,不要轻易地对孩子下消极的结论,更不宜指责孩子,挫伤其自尊心。

5、针对孩子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孩子性格内向胆小,应努力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积极为孩子创造与外界交往的机会。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在表演游戏中拓宽幼儿发展情节的思路

表演游戏的创造性,表现在角色运用语言、表情和动作,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故事情节,它是对文艺作品的一种再创造。孩子们往往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去扮演角色,反映作品内容,但由于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往往有时想要渲染某个情节,却又无所适从。

 因此,我在组织表演游戏时,为了使游戏内容更丰富,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回忆有关的生活内容,并和正在表演的故事作有益的联想,逐步拓宽思路,用真实的熟悉的生活丰富故事情节,使表演更生动饱满。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可增进幼儿语言、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

周围的现实生活往往是儿童游戏内容的基本源泉,但孩子们初次接触表演游戏时,潜意识里却没有这种概念,表演内容单调,失掉了表演游戏本身应有的特点。

在表演游戏《小猫钓鱼》的开始部分,“猫妈妈”领着“小猫”去河边钓鱼。第一次表演的时候,“猫妈妈”肩膀上扛着鱼杆,“小猫”拎着小桶,就这样干巴巴地往河边走去。

孩子们表演完后,我问:“有谁和爸爸妈妈去钓过鱼!”“唰”好多孩子举起了手。我接着问:“那你们是怎么去的!”“爸爸骑车带着我和妈妈。”

“妈妈在路上还给我讲,现在是春天了,小草都绿了,河里的冰都融化了,所以我们才能去钓鱼。”“我和妈妈还在去钓鱼的路上捉迷藏呢。”

听到孩子们的话,我拿起“猫妈妈”和“小猫”的头饰说:“它们听了小朋友的话,悄悄地对我说,你们太偏心了,小朋友去钓鱼的时候,那么有意思,可刚才演我们的时候是怎么回事呀?”

当我再请孩子们表演的时候,它们的情绪似乎突然高涨起来,加进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内容和情节。一个“猫妈妈”临出门的时候,帮“小猫”整理整理衣服说:“出门的时候要听话,等钓到了鱼,妈妈炖一锅鲜鱼汤给你喝,也好补补钙。”

另一个“猫妈妈”在路上歪着头对孩子说:“孩子,你来听,是什么声音,现在是春天,小燕子飞回来了,大树又穿上了绿衣裳,小草都变成了嫩绿的颜色,等一会儿到河边见着大人的时候要有礼貌啊! ”

由于有了老师的引导,两次表演的情况已大不一样。其实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也在不断增加,表演游戏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他们生活中某段生活的再现。

因为一般的故事内容很简单,如果要表演,没有生活内容的加入,往往索然无味,游戏中真正的乐趣就是孩子们所增加的这些创造性的语言和情节,它给表演游戏注入了新的活力,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对幼儿更具有吸引力。

在组织表演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每次表演的前几遍往往都比较单调,不是孩子们没有有关的生活经验,而是他们的思维一时还不能和正在表演的内容相吻合,这时便需要老师在表演前适当引导,帮助他们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充实表演情节。

如在表演《萝卜回来了》之前,我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回忆:现在是什么季节" 冬天和其它季节有什么不同" 天气很冷,从温暖的教室来到室外的时候你会怎样"冬天的时候,你最喜欢干什么" 除了请孩子们讨论,我还请他们用动作来表示。

因为有了相应的铺垫,孩子们的表演也是百花齐放。一个孩子演的小白兔,先是蹲在地上,两手合在一起放在头的旁边作睡眠状。突然身体抖动了一下 “呀,真冷”,然后站起身作打开门状。

“风这么大,冷嗖嗖的风吹得我都哆嗦了,肚子真饿,还是先找东西吃吧。”出门后,小兔先搓搓手,跳了几下说“这样还能暖和一点”,再作蹦蹦跳跳状找东西吃去了。

另一个孩子演的小熊说“难得一个下雪天”,作抱头状,“晶莹的雪花飘落下来,好像蝴蝶在跳舞,我先堆个雪人吧”,只见他一会找来一把铲子作铲雪状,一会高兴地围着 “雪人”跳来跳去,忙得不亦乐乎。

在整个表演过程中,一个孩子所增加的情节无形中也使其他孩子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因为日常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这些已有的生活经验被他们用语言和动作重新组织,渗透在了表演中。

这种形式,不仅充实了表演情节,更重要的是这种生活经验的不断挖掘,萌发了孩子们的一种创造欲望,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拓宽幼儿发展情节的思路不仅是老师的一种引导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一种表演技巧,使他们能把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再现在表演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及表演次数的增多,孩子们的表演已不再拘谨平淡,他们已不是完全模仿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增加或删去某些情节、对话。

在表演中,孩子们是以自己的情感、动作、语言、语调等再现他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创造性。记得孩子们刚表演的时候,哪怕是故事中的对话,若孩子说错了一点,其他孩子都要赶紧给他纠正,而现在孩子们已能较自如地增加内容和情节了。

如表演《三只蝴蝶》的开始部分,三只蝴蝶在草地上做游戏,三个表演的孩子,一会儿拉起手做集体游戏,一会儿又拍球、闻花香,还有的在跳舞,他们把自己在草地上做过的游戏很自然地迁移到表演中了。

有时无论是幼儿自己表演或观看别人表演,他们都兴致勃勃,并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与理解在对白和情节中作相应的取舍,表演起来极具感染力,这样的情节显然是耐看多了。

表演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创造的过程中,孩子们已不单纯地只是在表演,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地把增加表演情节的思路拓宽到已有的生活经验中。他们使得艺术作品具有了新的特色,这种对文艺作品的再创造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一种独立活动,在这样不断创造的过程中,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