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家庭教育的心理误区与对策,杀子事件暴露家庭教育误区
1、早期家庭教育的心理误区与对策
当前,家庭教育特别是早期家庭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早期家庭教育在儿童的可持续性发展中的独特价值终于得到社会的认可。
1、早期家庭教育的心理误区与对策
当前,家庭教育特别是早期家庭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早期家庭教育在儿童的可持续性发展中的独特价值终于得到社会的认可。尽管我们已经从很多教训中开始了理智上的清醒,但是还没有在感情上完全接受并且转化为教育行为。导致这种局面,也许有许多客观因素在起作用,但是家庭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且隐蔽存在的心理误区却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一、极端期待心理引发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
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心理一旦极端化,必然在认识上诱发非理性思维,忽视孩子发展的实际,产生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为了满足心理期待(甚至是虚荣心),混淆孩子心理上的“可学”(潜能)与教育学上的“应学”(能力)之间的本质差异,盲目的“选择”一些打着科学旗号的“快速学习方案”、“神童培养计划”。
二、庸俗功利心理引发“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
任何教育都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即教育价值的追求。教育过程中的庸俗功利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短期效果,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代价。这是一种典型的“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提前学习;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所以过度学习。一切为了“高人一等”。
三、盲目攀比心理引发“无个性化”的教育
家长用熟悉的同学或同龄儿童的优良表现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作为一种教育策略,如果使用得当,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相当多的家长攀比心理膨胀,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随意选择评价标准,盲目攀比,错位比较。其结果是孩子的个性消失,成长为顺从的“乖兔子”,抑或是孩子的个性扭曲,成长为叛逆的“坏豺狼”。
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误区主要源于教育文化的缺陷与教育理念的偏失。当前,消除早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心理误区必须从家庭教育文化建设与开展亲子教育入手。
就家庭教育文化建设而言,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必须以家庭为单位,优化家庭精神生活环境,净化家庭教育氛围,减轻家庭教育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净化教育市场,端正教育舆论导向,传播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将家长的教育热情视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并且转化为理智的教育行为,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而不是阻力。
就亲子教育而言,一方面加强亲情教育,利用血缘与亲情为纽带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另一方面加强亲职教育,树立家长的职业教育意识与职业教育能力。“教育孩子是家长的天职”,良好的教育意识与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家长的自觉追求。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杀子事件暴露家庭教育误区
“命丧父手的,基本都是问题孩子。但是,问题虽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家长身上,在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上。”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黎韵说。
“在我见过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绝大多数都与家庭教育的误区有关。”在柳河县采访时,县公安局宣传干事王恩慧也感慨不已。
东北师大教育科学院教授李立红告诉记者,孩子道德体系形成的关键期是在青少年期之前,即幼年和童年。而在这个阶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所以,父母实行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能否形成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
“溺爱纵惯、百依百顺,或者,严厉独裁、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两种家庭教育方式都会制造出问题孩子,导致不正常的亲子关系。在独生子女时代,前者尤为常见。”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刚说。
“孩子在父母畸形的爱中长大,父母却逐渐品尝到了多年溺爱换来的苦果。可怜的父母此时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又因养大了这样一个儿子而感觉愧对社会,曾经无限的爱转化为让人心碎的恨,最后以暴治暴,一个家庭就这样在畸形的爱中毁于一旦。”黎韵指出,在这样的事件中,父母既是受害者、违法者,同时又是悲剧的制造者。
专家们认为,目前中国很多家长不懂得如何科学育儿,家庭教育多是“情感式+经验式”。虽然城市里有些学校、社区开办了家长学校,但多流于形式。而在广大农村,对家长的教育,仍处于空白状态。“如何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还须有关政府部门加倍努力,毕竟,孩子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未来。”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依据孩子心理制定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孩子缺乏了家庭教育,那么他将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甚至被他人、社会所遗弃。当然,也有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教导孩子懂礼貌、尊敬长辈、与朋友和睦相处。但是有些孩子即使家长怎么教育,孩子还是那样的:唯我独尊"、:我行我素",丝毫没有什么作用。
孩子是可以被教育好的,出现以上原因大抵上是因为家长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虽然: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孩子的性格也是千姿百态,各有不同,看起来依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来进行教育好像是很困难。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可以看孩子的共同点,而不是看孩子的异处,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大似相同的地方来教育孩子。
那么孩子都有那些的共同点呢?
一、生性好玩
每个孩子都是喜欢玩游戏的,不管是在哪个年龄层次,即使在孩子处于婴幼儿时期,孩子也喜欢嬉戏打闹。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他们开始进行了不同的游戏,他们的动作也是不同的。但是孩子显著的特点就是爱玩游戏,爸爸妈妈应该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从而来教育孩子。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玩游戏的对象以及设备,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玩游戏的对象一定要有着良好的素质才行,当然孩子的玩游戏的设备也应该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
家长一定要孩子玩的畅快、尽兴,这样孩子更能有效的学习。
二、擅长模仿
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学习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模仿,比如说模仿家人说话,模仿影视节目中的情节等。所以家长也是不可忽视孩子的这一特点的。要使孩子的这一特点能够充分得到发挥,家长一定格外的重视家庭环境以及家人法人言谈举止。如果家长做出了一些粗俗、不雅的事情,孩子也会模仿,这就起到了反作用。
三、好奇心重
孩子的好奇心是他们探索世界的重要动力,所以要想好好的教育孩子,这点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勇敢的接触外面的世界,让孩子自己发现知识与奥秘。
孩子的教育并不难,只要家长充分利用好孩子的特性,孩子肯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如何针对幼儿心理进行家庭教育
深圳爱帝宫国际母婴月子会所护理专家介绍,“欲擒故纵”法就是针对婴幼儿的好奇、逆反、求趣等心理特点,采取故意放手、有意忽略的方法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让孩子在尝试、体验中积累生活经验,学会一些生活常识和做人的道理,如:你不想让他做的事情偏偏故意让他去做;很想让他参与的活动,却故意不邀请他参加……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一
还没玩够
吃饭的时间到了,宝宝跟奶奶从外面散步回来,准备洗手吃饭,但是宝宝还没有玩够,还想让奶奶带他出去玩,不带他去,他就自己往门外跑。
方法运用
这时如果你跟在宝宝后面追,他会越跑越快,可能还会边跑边调皮地向你“挑衅”。运用一下“欲擒故纵”法,看效果如何。家长可以大声地跟宝宝说:“你自己出去玩吧,现在吃饭的时间到了,我们大家都要吃饭了,没有人陪你呦!”边说边把门关上。这时,宝宝会马上调头往回跑。也许他会“侦察”等待几分钟,看确实没有人跟他出来,他就会乖乖回来。
这时孩子如果有情绪或者哭闹,家长要适当给孩子一个台阶,如介绍一下今天好吃的饭菜、吃完饭后还有哪些活动等。
知心话语
孩子执意要去做什么事情,很多时候家长不必总是让孩子牵着鼻子走,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可以故意放手让他去做,但是要告诉他可能发生的后果。
案例二
奶太烫了
宝宝饿了要喝奶,妈妈赶紧给冲好了,但是奶还很烫,不能喝,宝宝等不及,大哭。
方法运用
这时,家长不要手忙脚乱地边哄孩子边说:“马上就好了,马上就好了,不哭,不哭。”而是要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现在奶还很热,不能喝,要等一会儿。”如果孩子不听继续大哭大闹,可以跟他说:“妈妈告诉你了,奶现在还不能喝,你如果不怕烫,一定要喝,你就喝吧,你摸摸……”在不会烫伤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摸一摸,感觉什么是“烫”。有了“烫”的感受,你让他喝他也不会立即去喝了。
知心话语
孩子有了欲望,想马上得到满足,一分钟都不能等待,这种情形在孩子幼年成长过程中时有发生。但是人的一生当中,需要耐心等待的事情有很多,所以,教育者应该从小教育孩子学会等待。
案例三
心不在焉
看到邻居家同龄的孩子识字不少,还会数数,贝贝的妈妈着急了,最近花了不少时间教孩子,这不,她又在不厌其烦地教贝贝数数,接下来还要教他识字呢!但是贝贝完全心不在焉,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摆弄衣服……
方法运用
晚饭后,宝宝在玩玩具,妈妈拿出刚买的图画书,大声并神秘地跟爸爸说:“我今天买了一本很好看的故事书,我讲给你听……”绘声绘色讲给爸爸听,故意冷落宝宝(但让宝宝又能听见),故事讲完了,爸爸妈妈兴趣不减,找出宝宝的积木一起玩了起来,妈妈:“我要红色的和绿色的,给我那个三角形的,我还要5个长方形的,宝宝快来帮我一起找,数一数我一共有多少个积木,再数一数爸爸的,看谁的多……你要不要来参加,你跟我一伙吧,我们的房子建得一定比爸爸的漂亮。”
知心话语
你想让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好先激发起他想做的欲望和兴趣。在教孩子学知识的时候更要掌握好这个原则。教在有心,学在无意,有时为了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巧设一些善意的“圈套”,把教育内容渗透其中,这样做与强迫或企求孩子去做相比,收效一定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