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1岁半婴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怎样观察婴儿的语言发展
1、1岁-1岁半婴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1岁到1岁半是“被动的”言语活动期,其特点是听得多,说得少,理解多,表达少。这时期孩子的语言特点是:以词代句,一词多意,重叠发音,以音代词,
1、1岁-1岁半婴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1岁到1岁半是“被动的”言语活动期,其特点是听得多,说得少,理解多,表达少。这时期孩子的语言特点是:以词代句,一词多意,重叠发音,以音代词,并伴有动作和表情。如说“妈妈”这个词,是代表一句话,可能是“要妈妈抱”,也可能是“妈妈不要走”,或是“妈妈给我玩具”,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意义。有些词发音太难,孩子常常以音代词,重叠发音。如以“喵喵”代表猫,“汪汪”代表狗。由于孩子掌握的词少,常以动作来补充语言的不足。如要戴帽子出去玩,就会说“帽帽”并拍拍头,指指大门。这时期孩子的语言发展一般能掌握100个词左右,但彼此之间差距很大,多者可达200个词左右,少者只能说几个词。孩子说话少,并不都是语言发展落后,而往往是这些孩子开口晚,但他能将听到的话都储存在大脑里,以后会突然开口,非常爱说话,词汇增加很快,甚至在短时期超过一些讲话早,说话多的孩子。
父母在孩子开口学单词并积极理解语言的时期,应利用各种机会与孩子交谈,让他多听、多看、多理解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的名称,如衣、裤、菜、饭、花等。理解各种动作,如坐、走、抱、拿、吃等。理解父母对他的要求,如张嘴吃饭,摔跤爬起等。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成人发音、运用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这时应该用实物、玩具、图片来启发孩子学习。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怎样观察婴儿的语言发展
随着语言的发展,我们对孩子的学习过程就有了更深的了解。世界各地的孩子都是以相似的方式学习语言的,语言与智力的关系极其密切。
首先,咿哑学语是所有婴儿醉心的嘴唇与声带的有趣运动,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发出声响,喜欢父母用语词或相似的声音与自己交谈。不妨回想一下,父母在家来回忙碌着家务、工作时,能与孩子聊多久。
世界各地的婴儿都 会发出“妈妈”这个声音,大多数家庭对此给予了积极的奖励。多数母亲听到这声“妈妈”都激动不已,又吻又抱,结果,孩子常常重复“妈妈”这个声音。不久,婴儿又会叫“爸爸”了,随着父亲给予积极反馈,奖赏孩子完成他所要求的条件,例如,婴儿发爸爸这个音,会招来父亲的微笑和吻。在托儿所,保育员会帮助孩子区分谁是妈妈(或妈咪)、谁是爸爸(或爹爹)。孩子也许会自己发明一些词,如奶妮或咪咪来称呼保育员,后者对此应有所反应,直到孩子学会发他们名字的音。
运用感官进行学习
人们的五种感觉在学习中作用不小,它们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刚出生几个月的婴儿就是通过这些感觉来了解周围环境的。出世时,视觉的发展最慢,不妨运用贝莱博士提供的线索测试一下。
婴儿的游戏、观看、倾听、吃饭、洗澡和做别的活动时,通过感觉获得了大量的信息,都贮存在大脑中。他们倾听、观望、触摸、品尝(在某个时期,会把任何东西往嘴里塞)。当婴儿到处闻东闻西时,不要训斥他,但是如果气味呛人,就应该阻止孩子接近。孩子在婴儿期就开始用感官去了解世界,直到7岁左右才能通过别人的教导来了解世界。如果婴儿想了解人类、环境和事物,就缺不了直接的感觉经验。
几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婴儿生来就有聪颖、愚笨之分,而且一生中不会改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智力并非一成不变,在早年能通过环境中丰富的刺激,大大地加以改变。如果在一个环境中能自在地运用五官:能看到五颜六色的物体、听到美妙的声响、能伸手触摸到各种东西,那么这个环境就具有刺激性,再加上父母与婴儿之间的交往,会对开发婴儿的智力起到一定作用。
总之,语言发展和智力开发密切相关,智力测验中的某些项目与婴儿如何倾听语言、如何做出反应有关。咿哑学语是婴儿的世界语。
五官是婴儿获得知识的源泉,婴儿是通过口、手、眼、耳和鼻子得以对事物探个究竟。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婴儿前语言期的语言发展
婴儿前语言期的语言发展:
(1)从哭开始
婴儿出生后很快就和人开始了交流。尽管婴儿本身并无意识,但是他的父母能从哭声、表情及身体活动,猜测到婴儿的需求和状况,并同他交谈、对答。哭声容易被理解成具有某种特别意图的行为。
到出生1个月左右,哭声出现了强弱等的变化,幼儿还出现了哭声以外的其他声音。一开始只是在吃奶和洗完澡后心情愉快时偶然发出,以后逐步发展成较多地用微笑、发声等回答父母的微笑和交谈。到二三个月时,可以看到类似对话的互相微笑和发音必须交流。就这样,以亲子之间的感情纽带为基础,婴儿很快就开始用声音和表情了,已开始为日后用语言交流打下了基础。
(2)呀呀声
婴儿的发声逐渐变得频繁起来,发音动作也变得多样化了。婴儿像是欣赏发音似地不断变化声音的长度和高度,一个人反复地发着,这叫做呀呀语。一直到出生8个月时,发音动作已完成了母亲声音中的大半。婴儿自己发音,用耳朵听自己的发音,在这种不断的反复中,随着发声、调音器官的发展,掌握了母语中的语音体系的基础。
(3)模仿
出生9个月左右时,发声也开始分化,婴儿开始模仿父母的发音,用:呀呀"声回答别人的对话,听到:再见"就摇摇手,开始对于大人简单语言的理解。据研究,出生10个月左右时,幼儿已开始表达某种意义地呀呀声。又过了10个月,幼儿模仿大人,掌握了呀呀语,以后开始能主动地使用这些发音。到了1岁时,幼儿已经能自发地即刻使用模仿发音时练过的发音。从未模仿过,却能自发使用语汇在1岁半之后,有了急剧的增加。可以说,婴儿就是这样,与某种程度的意思理解相结合,开始声音模仿,以后仍然在模仿和意思理解互相密切的结合中,不断地扩大语汇量。
(4)表象功能的发展
与发声机能的发展并行,在孩子开始说话之前,可以看到他们在认知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对外界起作用的各种活动,婴儿对事物和人类获得了知识, :这件事该这么做" :这么做了结果会怎样":这个人大概会这么做吧"等等。这种认知方面的发展成了语言准备的关键。在这之前给婴儿杯子他们都往嘴里放,到了12个月时,婴儿会把小型汽车放在地板上,把刷子往头上放,模仿用空杯子喝水等动作。根据功能性的意义把对象分类的行为,成为日后使用语言外界符号化的基础。
在接近一周岁时,婴儿为了引起人们对某事物的注意,为了表达自己的要求,开始一边发:啊……"声,一边伸出双手来,用手指东西。虽然这时候的婴儿不会使用语言,但是可以把这看作是用行为——间接的语言,来表示指示事体的表现行为。表现行为的出现对婴儿来说已不仅是触摸的对象,婴儿对物已产生意识,即物体己开始作为婴儿认识的对象存在这一点有很深的关系。父母看到孩子的行为,明白孩子的意思,父子(母子)之间已建立了互相理解的基础。
(5)初语
婴儿大约在1岁前后,开始出现有具体意义的词语。但是,要确定出现初语时是很难的。一般认为母亲认定的初语会较缺乏客观性。可以说,这个时期孩子的意图性已开始明确,以至于母亲认为这时孩子开口说话也不足为奇。另外,正因为母亲把孩子含糊不清的发音当作语言给予纠正、对答,这才促进了孩子语言的发展。根本无意义去调查孩子究竟是从何时开始使用社会习惯用语的,倒不如去了解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能够根据不同场合选用恰当的语言的,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另外,初语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孩子的需求或他们想索取的食物、人,特别指母亲的场合占多数。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一岁多的宝宝语言能力发展特点
19-21个月的宝宝语言能力特点如何呢?此时的宝宝开始认真学习语言,可以翻动书页和选看图画,能说出一些简单物品的名称;此时的宝宝能够辨别方向,能够讲1~2个词连在一起的句子,能够有目的地和别人说“再见”;能够按大人的要求指出眼睛、鼻子、头发的具体位置等。
这个时期宝宝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仍不长,他不会坐下来静静地听父母讲5分钟故事。
宝宝会对陌生人产生新奇的感觉,很愿意看小朋友们的集体游戏活动,但并非想去参加,通常都是喜欢独自玩。喜欢自己玩喜爱的玩具,宝宝常会像大人一样为布娃娃换尿布,开始模仿大人做家务,如扫地、铺床等。因为宝宝告别了用奶瓶吃奶,宝宝更喜欢吸吮自己的手指了,尤其是在睡觉之前,宝宝躺在床上会一边吸吮手指,一边东张西望。
此时的宝宝总喜欢走来走去,很难安静地坐下来吃饭。
当遇到什么做不好、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会发脾气、哭闹。
此时的宝宝喜欢有规律的生活,他们对一切突然产生的变化都会产生反感的情绪,比如,从姥姥家搬到奶奶家居住,宝宝会不适应新的环境,会表现出哭闹的行为;如果让宝宝去幼儿园或托儿所,他们也需要用很长时间来适应。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