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爱动的孩子不一定是多动症,超半数孩子特别不爱动

2022-06-09 12:30:01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爱动的孩子不一定是多动症

孩子爱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家里有个活跃的宝宝,总是好动,即使看动画片时也是手脚不停;一会儿没看住,就上了窗台。这让许多父母感到头疼:宝宝

1、爱动的孩子不一定是多动症

孩子爱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

家里有个活跃的宝宝,总是好动,即使看动画片时也是手脚不停;一会儿没看住,就上了窗台。这让许多父母感到头疼:宝宝是不是患了“儿童多动症”?北京安定医院的郑毅教授提醒父母注意,儿童多动与多动症是有区别的。

“不动”的多动症常被父母忽略

郑教授说,有的孩子“不动”也是多动症。最新观点认为,多动症的核心问题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是次要的,即使没有身体多动的外在表现,只要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长期而明显,也应注意是否有多动症的可能。这种“不动”的多动症特别具有隐蔽性,往往不被父母们发现。

据郑毅教授估计,在中国14岁以下的3亿儿童中多动症患儿约有1000万,得到及时和正确诊治者不到10%。如果宝宝患有多动症却又没有得到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将来孩子还会产生厌学等问题,所以需要早期识别与防治。

多动症患儿:男孩多于女孩

多动症是指儿童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等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是颇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由于病因尚不清楚,所以临床表现多样。

多动症一般在6岁前起病,患病者男孩多于女孩,诊断主要依据老师及父母提供的病史、临床表现形式和心理测验结果。郑教授说,我们可以把人的大脑的额叶皮质比喻为大脑的首席执行官,负责筛选、调节各种输入的感觉信息。正常情况下,这个“总分类机”吸收信息后,将它们进行综合,然后发送到合适的中心。这一切在一瞬间就可完成。而多动症患儿的这个首席执行官不够活跃,因此,他的大脑就缺乏正常恒定的排序、分类、抑制、聚焦的能力。因为成堆的感觉信息没有被分类,这个人就好像被一股奔涌的洪水所控制。

两大标准区分宝宝是淘气还是生病

怎么才能找出多动症与这些偶然的症状之间的不同呢?这要根据强度与时间。许多儿童,尤其是男孩都表现出冲动的行为,如冒险、寻找刺激等,但多动症患儿所表现出的冲动行为强度要比正常儿童大得多,以至于他们没有时间来反省或改变自己的行为。另外便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许多父母和老师不知道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有多长,误认为课时规定为“45分钟”,孩子就应该能集中注意力至少“45分钟”,然而,科学的研究证实,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很短,而且极易受影响。

一般情况下有效注意时间:5—7岁,15分钟;7—10岁,20分钟;10—12岁,25分钟;大于12岁可达30分钟以上。但年龄、发育状况、躯体因素、教育方式和刺激物新奇性均可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五大原因造成儿童多动症

郑教授分析,引起多动症的原因很多,目前仍无定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

1.精神发育受损或成熟延迟。此类儿童行为较幼稚,动作笨拙,协调性差。孩子的母亲在孕期或围产期时并发症较多。

2.遗传、素质因素。许多多动症儿童的父母小时候也多动;不少母亲反映患儿在胎儿期就好动,出生后好哭,入睡困难,进食不好,难以照顾。

3.生物化学及代谢因素。经大量研究证实,多动症儿童中枢单胺类受体(一种神经介质,起传递大脑信息的作用,是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更新较慢;也有研究发现,维生素缺乏或某些食物添加剂或色素所致的代谢紊乱与儿童多动行为有关。

4.金属元素中毒。铅中毒是比较流行的理论,但并非同一种情况的孩子都多动,所以这一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社会、家庭、心理因素。不良的社会环境、破裂的家庭、父母性格不良、意外精神刺激等都易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九种表现可判断儿童多动症

郑教授列出九种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供家长们参考。

1.需要安静的场合,他却难以安静,常动个不停。

2.容易兴奋和冲动。

3.注意力难以集中,极易转移。

4.做事常有始无终。

5.话多,好插话或喧闹,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

6.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或纪律。

7.情绪不稳,提出的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会产生情绪反应。

8.学习成绩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碍引起的。

9.动作较笨拙,精细运动技能差。

郑教授提醒家长,多动症的诊断是个综合判断的过程。孩子的心理活动与成人明显不同,偶尔出现以上某种现象是很普通的。因此,如果发现孩子多动,一定要请儿童精神科医生进一步诊断。

治疗多动症,除了药物还有家庭关系

郑教授认为,治疗儿童多动症除了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家庭治疗更为关键。据他分析,作为家庭系统中的一员,孩子出了问题,反映出家庭问题,如亲子关系不正常、家庭教育不科学等。同时,家里有多动症患儿,也常常会导致大人之间关系紧张。因此,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其他家庭成员也应接受咨询。多动症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缺陷,对待多动症患儿,首先应具有正确的养育态度,然后才能有效地付之行动。

1.合理组织安排孩子的生活,帮助他制定家里以及学校关于行为、家务、作业的计划。

2.开始时标准要定得低一点儿,然后逐渐提高。

3.给予孩子及时、经常、有力的反馈。奖惩方法要因人而异,要做到确实有效,要以鼓励为主。

4.安排适度的体育活动,对于孩子过剩的精力以合理疏泄,并加强协调性训练。

5.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既不歧视孩子,也不以有病为借口过分迁就孩子。

6.合理安排教育时间和内容。

7.不要喋喋不休,对孩子提出各项要求时语句要简短清晰。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超半数孩子特别不爱动

“上周,《教育周刊》刊登了一位家长《暑假来了,让孩子多运动运动吧》的来信,引发了广大家长关于孩子运动的讨论。为了真实反映榕城中小学生运动和健康状况,《教育周刊》联合福州博智市场研究公司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到市民家中入户访问的方式,访问对象为小学生的家长,共调查了180个样本。调查显示,有65.8%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偏食、贫血、视力差、超重等健康问题;还有36.4%的家长认为孩子存在性格孤僻、承受力差等心理问题。同时,家长们认为近年来小学生体质指标持续下降的影响因素中,体育锻炼不足、时间和强度不够是主要因素。”

六成孩子体质偏弱三成孩子承受力差

通过调查发现,65.8%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偏食、贫血、视力差、超重等健康问题。其中,以偏食的不良饮食行为最为普遍,比率高达63.2%,其次是贫血,比率为31.6%,有21.1%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视力差,认为孩子超重和体弱多病的比率分别为10.5%与5.3%。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家长(53.5%)认为自己的孩子过于安静,特别不爱动;有36.4%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性格孤僻、承受力差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导致小学生的体质指标持续下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超过四成的家长认为,学生体育锻炼不足,时间和强度都不够是主要因素;21.9%的家长认为这是因为学校和住宅小区周围缺乏体育运动场所;14.5%的家长认为,是孩子缺乏专业的体育教练进行指导,周围没有运动的氛围等原因所致。

三成小学生一周在校锻炼不足一小时

在学校体育课锻炼时间上的调查显示,有三成小学生在校基本没有参加体育运动或者不足1小时。锻炼时间不足,锻炼意识薄弱,不少小学生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学校重智轻体的现象比较严重。

在学校的体育课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认识上,50.1%的家长认为小学每周体育课的时间安排太少,经常被其他学科占用,40.6%的家长则认为现在的学校体育课流于形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上学期间,孩子们之所以很少参加甚至不参加体育锻炼,家长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孩子学习太紧张,根本没有空余的时间,选择这一理由的比率达到43.3%;同时,有40.8%的家长认为,如果老师认为孩子有运动潜质,可以作为体育特长生来培养,课余时间可以专程送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由此可见,学校、家长重智轻体的现象比较严重。

常陪孩子运动的家长不到四成

那么,家长们在孩子运动方面,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经过调查显示:多数家长会坚持让自己的孩子在每周双休日参加至少一次体育运动,这一比率达到46.9%;另外,每天都让孩子坚持参加体育运动的家庭占了37.5%;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15.6%的小学生几乎不参加任何运动。

作为家长,是如何陪自己的孩子进行体育运动的?我们针对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24.4%的家长表示会每天陪孩子散步、打球或游泳等;有12.5%的家长每周会陪孩子去一至两次运动场所健身。但是,有19.4%的家长却因工作忙而无法陪孩子运动;有43.7%的家长表示,在有空的时候,会偶尔陪孩子运动或玩耍。

暑期,18%的孩子参加体育培训课程

这个暑假,家长们会怎样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呢?调查表明:有半数以上的家长没有为孩子安排任何学科补习;有近三成的家庭安排孩子参加纯学科类的课程培训;只有18.8%的家庭除了送孩子参加学科补习外,也为孩子安排一至两个体育培训课程。而在选择体育培训方式上,其中有50.6%的家长希望把孩子就近送到体育场馆参加锻炼;有27.5%的家长希望集合三五个家庭一起聘请体育家教,每天陪孩子运动;有21.9%的家长希望为孩子聘请专职体育教练,量身定做培训课程,改善孩子的体质。

感谢福州博智市场研究公司为本次调查提供数据与分析

“ 上周,一位心焦的母亲对体育家教的呼唤,引起许多热心读者的共鸣,有不少与这位母亲有共同感受的家长致电本报,也希望能够为孩子聘请一位专职的体育家教,他们希望为孩子找到的不仅仅是熟练掌握各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练,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从根本上改善“软、硬、笨”的不良体质。”

暑假,谁来陪孩子运动?不少家长期待“体育家教”

家住仓山区的陈先生说,“盼放假又怕放假”,这一句话就概括了家长的心情。累了一个学期了,本来早就想让孩子在假期里轻松轻松,可苦恼的是,找不到让他们放松的办法。如果能够集合三五个家庭的同龄孩子,一起聘请一位体育家教,小孩子不仅会玩得开心,也能在运动中互相促进,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相处的能力,这是个很好的设想,只是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毕竟要凑齐几个家庭有一定难度,而且小区缺乏运动场所,如果要让孩子去比较远的体育场馆又无人接送,家长也不放心。

张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儿子特别不爱运动,连和邻家孩子一块拍皮球、跳绳都懒得动,就喜欢静静地坐在家里看书,平时她都愁死了,所以特别希望暑假期间能够请一位体育家教陪儿子一块运动,至于场地可以选择离家较近的小学或者体育场馆。张女士说,如果真的能够激发孩子的运动兴趣,开学后她也愿意继续聘请体育家教。

另一位家长黄女士迫切希望为儿子寻找体育家教,则是因为她的孩子从小体弱多病,肠胃不好,特别瘦弱,她希望为孩子找一位年轻而又有活力的体育家教,最好是体育教育学专业的大学生,能够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量体定做一套培训方案,通过运动改善体质,强身健体。

体育家教是文化艺术家教的延伸

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氵郭博士,也是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作为研究课程与教学的专家,崔博士说,从小到大,他只为儿子不间断地请过一位家庭教师,不过这位家庭教师的任务不是教数理化和外语,而是教育并陪伴他的儿子锻炼身体。“儿子学习很好,身体却胖得让人发愁。他对足球感兴趣,但只看电视从来不踢,逼他踢球也不是办法,干脆请个擅长踢球的体育老师陪他踢,每天一个小时,让他动起来。”

放假了,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暑期运动中的安全问题。崔博士说,他聘请的专职体育家教除了督促儿子完成暑期作业,还要陪他一起运动。暑期,有条件的家长给孩子找一个体育家教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据了解,在上海,家长在暑期里为孩子聘请体育家教的事并不少见。一部分家长是为了让孩子学到一技之长,比如游泳、打球等。跟着老师练这些项目家长放心,而且比较规范。有的家教老师还常把手下的那些学生集中起来一起打篮球。虽然孩子们年龄、程度不同,但在玩球中提高了团队意识,大家都成了好朋友。有一些原先对体育没有兴趣的孩子通过玩球,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很好的运动习惯。

崔博士认为,体育家教热是文化家教热、艺术家教热的延伸,它反映了现在的家长不但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技能学习和艺术修养的熏陶,也开始注重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坚强意志的培养。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应运而生

“其实你们所关注的和家长们所烦恼的问题,可以通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来解决。”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周书记告诉记者,从2000年至今,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000多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大多是以高校为依托,向周边的中小学辐射,旨在建立一种新型的具有公益性质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组织。

周书记认为,家长们考虑聘请“体育家教”也未尝不可,但目前这个市场尚未形成,就更谈不上规范,家长们在“体育家教”的资质认可上较难界定,即使聘请到了教练,也难免受到运动场所和器材的局限。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则不同,它是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由具备体育教师资质和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员教孩子训练,针对各自不同的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不仅解决了学生们课余及节假日无处参加体育锻炼的矛盾,也为中小学生放学后提供了体育活动的场地。在许多地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正日渐成为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

“当然,目前青少年俱乐部在省内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福州地区仅在师大校部设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我们计划9月份向周边的师大附中和师大附小拓展,将来还要辐射到体育场馆、全市的中小学校和社区,依托学校现有的运动器材、设施,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受益。”周书记说,俱乐部是要使原来只供少部分运动员训练的场所,变为能吸引众多青少年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够提供体育服务的场所。

据了解,在我国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体育走向市场产业化发展道路的一个有益的尝试,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基本走的也是这样一条路。

□记者调查

榕城娱乐运动开始走热

记者近日从学校、运动场所、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地了解到,今年的暑期不仅补习班热,娱乐与运动也同样热,许多体育运动场馆纷纷开班,由专职教练专门针对7岁以上、15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进行培训。

在市体育馆篮球场,记者询问了一位刚刚带着自家小孩跑完步的家长,他说,他每天黄昏都带孩子来跑步,平时学习一紧张,就难以坚持锻炼身体了,乘假期正好补一补。

“儿子今年上初中一年级,身体素质特别差,三天两头生病,去年我给他报了两个项目的培训班,一项钢琴一项英语。”张先生告诉记者,一个暑假之后,儿子的钢琴和英语水平都有提高,但身体却越来越差,到医院检查时医生告知,缺乏体育锻炼,免疫力下降才会三天两头生病。“今年暑假,他自己选了两个项目,武术和街舞。”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什么诱发孩子多动症

快速的生活节奏和日渐嘈杂的生活环境,令我们的孩子们也渐渐变得多动起来。活泼好动原本没有什么,但是如果孩子患上多动症的话,那孩子就需要医生的帮助,而多动症的诱因却无处不在,需要父母和家庭多关注孩子,减少孩子们患上多动症的机率。

1.不良环境因素

很多父母会选择剖腹产生育,在当时看来除了胎位不正或是其他特殊原因,还有很多女性是因为怕痛等原因选择的部腹产。据有关医疗机构的数据显示,部腹产孩子患上多动症的可能性远高于自然生产的孩子。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出生环境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却是他们自己必须要面对的。因此,家长们在选择是否剖腹生产时,不妨也考虑到相关不良因素。

2.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各种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因素,在怀孕前父母饮酒,熬夜,咖啡,浓茶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孩子在出生之后诱发各种病因。虽然没有说这些会导致孩子多动症,但多多少少对孩子的健康是存在影响的。尤其是有些家庭,长时间存在家庭暴力,对孩子用拳头说话,孩子心灵和身体上都受到创作,父母离异,父母一方近逝,居无定所,经济条件太差,等等这些家庭的原因也是诱发孩子多动症的诱因。

3.学校因素

孩子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接受教育和学习,如果因孩子本身就多动,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指责,不正当的交友风气,过重的学习压力,这些也都是导致孩子多动症诱发的诱因。父母不要以为把孩子交给了学校,你就可以万事放心了,孩子是自己的,送到学校也要自己多跟进,学校老师又不是万的,一个家庭一个孩子都管理不好,更何况一个老师要管理几十个孩子,怎么可以面面俱到。

4.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越来越发展,生活节奏也就越来越快,网络、电视、电影、电子产品都在传播各种不益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东西。孩子们周围四处都充斥着不文明和不健康,人与人之间的虚伪和猜测不信任,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而这些因素也都将影响到孩子们的性格发展,变成诱发孩子多动症的诱因。无论是哪一种诱因,孩子患上多动症,父母还是有一定责任的,平时对孩子关注不够,孩子缺少温暖和爱是事实。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孩子有多动症,饮食要这样安排

  孩子有了多动症,家长就要多多操心了。为了让孩子尽早康复,家长需要从饮食上入手,让孩子吃得好。那么,多动症孩子该吃些什么,不该吃些什么呢?小编马上来告诉你,感兴趣的家长快来看看吧。

  一、该吃些什么?

  家长让孩子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助于多动症的缓解和预防。

  1.蛋白质

  神经细胞的一个重要成分就是蛋白质,多吃优质蛋白能起到缓解多动症的作用。含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鱼类、瘦肉、蛋类等等,家长要让孩子多吃这些食物。

  学龄前孩子最好每天让孩子吃一个鸡蛋,喝250毫升的牛奶,45-60克的蛋白质;学龄孩子最好每天吃两个鸡蛋,喝300毫升的牛奶,100-150克动物性食品。

  2.dha

  dha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能帮助大脑细胞更好的发育。鱼类含有较多的dha,家长让多动症孩子多吃鱼能提高脑功能,让他变得更聪明。

  3.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不仅能让脑细胞更好的利用糖类,还能加快体内物质代谢。含有b族维生素的食物有:豆制品、瘦肉、种子、鸡蛋、牛奶等。多动症孩子常吃这些能促进大脑发育,缓解症状。

  4.锌、铁、钙等微量元素

  缺少微量元素并不会导致孩子患上多动症,但铁和锌对孩子大脑功能的维持和发育有着重要作用。孩子缺铁或缺锌会降低神经介质的反应性,影响行为控制和智力发展。所以多动症孩子要多吃富含铁和锌的食物。孩子每天要补充12-18毫克的铁和锌。

  含铁的食物有:肝脏、牛肉。深色蔬菜、动物血等等。含锌的食物有:栗子、核桃、黑芝麻、豆类、蛋类、奶制品、牡蛎等等。

  二、不该吃什么?

  1.不吃高热量甜食

  现在零食、饮料、小点心的外观做的十分精美,让孩子看了就想吃。其实,这些食物含有大量糖分,孩子吃了会导致体内茶多酚等神经递质不足,从而诱发多动症。另外,孩子吃了很多高糖的蛋糕或巧克力会导致身体摄入大量能量而没有被消耗掉,让孩子神经无法平静下来。

  2.减少添加剂的摄入

  食品添加剂大多含有一种叫甲基水杨酸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会加重多动症的病情。比如,孩子喝了含有较多色素的饮料后,神经会变得十分亢奋,出现多动的症状。家长要让孩子少吃或不吃炸薯片、虾条、果冻等食品。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