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如何让孩子成人?请关注其道德发展,学前儿童道德意识的发展

2022-06-25 10:06:01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如何让孩子成人?请关注其道德发展

  现在很多爸爸妈妈一味地注重孩子文化成绩的好坏,而容易忽视孩子道德的发展。殊不知,道德对孩子来说很重要,是孩子能够

1、如何让孩子成人?请关注其道德发展

  现在很多爸爸妈妈一味地注重孩子文化成绩的好坏,而容易忽视孩子道德的发展。殊不知,道德对孩子来说很重要,是孩子能够成人的基础。所以,爸爸妈妈需要关注孩子的道德发展,让孩子先成人再成才。

  美国的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了一套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模式即——:三水平六阶段"品德发展理论,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前习俗水平(0至9岁)

  主要特征:孩子会为了免受惩罚,或者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

  阶段一:惩罚或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真正的准则的概念,他们一般根据所做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来对此行为的好坏进行评判。

  阶段二:朴素的享乐主义或者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

  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认为,如果做出一个行为之后的结果是好的,是获利的话,就说明这个行为是对的。他们不再把规则看作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会根据行为者的意象来判断过错行为的严重程度。

  习俗水平(9至15岁)

  主要特征:孩子会为了得到赞赏和表扬或者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集体所确立的准则,他们渴望去维持社会的秩序和规则。

  阶段三:人际和谐的定向阶段,又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孩子希望与周围的人建立一种良好的、和谐的关系,会要求自己不辜负父母、教师、朋友的期望,希望能够保持相互的尊重和信任。

  阶段四: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的定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认为每个人都应当承担社会的义务和责任,而判断一个人行为的好坏,则是看他是否符合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

  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主要特征:这一水平又称:原则水平",特点是道德行为是由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普遍的道德准则所支配,道德标准已经被孩子内化为道德命令了。

  阶段五:社会契约和法律的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道德推理具有灵活性,这时候他们会认为法律是为了让社会更加地和谐,如果法律不符合人们的需要的话,则可以通过民主决议和协商加以改变。

  阶段六: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的定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将适用于任何情况的道德准则和普遍的公正原则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

  看完了道德发展的阶段,爸爸妈妈是不是对孩子的道德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希望各位爸爸妈妈能够依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帮助孩子的道德得以健康发展。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学前儿童道德意识的发展

进入学前期以后,儿童逐渐产生了各种道德感,如同情、互助、尊敬、羡慕、义务感、羞愧感、自豪感、友谊感等等。

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岁后,随着儿童交往的发展,成人不断对儿童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他们逐渐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也逐渐发展起来。

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感很肤浅、易变,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学前中期儿童已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会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中班儿童常向老师“告状”,就是由道德感而激发的;学前晚期儿童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行为的对与错,有了比较稳定的认识。

移情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一种替代性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设身处地地体会别人的情感。学前儿童已具有较强的移情能力,会由他人的情绪状态而引起自己与之相一致的情绪反应。可以置身于他人处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接受他人的情绪情感。

在道德判断方面,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只要成人说是好的,或自己觉得有兴趣的,就认为是好的。反之,则是坏的。同时,他们在判断行为时,还不能把行为的动机和结果结合起来,常常只看到行为的结果,而注意行为的动机,仅根据结果来判断行为;学前晚期儿童,开始注重行为的动机、意图。比如,小朋友a把玩具乱扔打碎了一个盘子,小朋友b帮妈妈刷碗打碎了一打盘子。让儿童来评价哪个小朋友好一些时,学前早期的儿童会说a好,因为他只打碎了1个盘子;而学龄晚期的儿童会说b好,因为他是在帮妈妈干活。

成人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符合儿童的道德意识水平。比如,告诉儿童不要玩某个玩具,对一组儿童说:“这个玩具很娇气,拿了很容易打破。”对另一组儿童则说比较抽象的道理,比如:“这个玩具是别的小朋友的。”对3岁的儿童第一种(具体道理)比较有效,而对5岁儿童第二种(强调所有权)比较有效。

由于学前儿童道德意识的发展,可以对他们进行有系统的道德品质教育。但是,由于他们的道德意识还是很初步的,一定要注意结合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避免空洞说教才会有效果。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孩子的道德发展水平,你造吗?

  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社会性发展更是刺激了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所以,爸爸妈妈不能轻视孩子的道德发展,也不能孤立地看待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了解孩子的道德发展水平

  大人总是难以以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所以当孩子无意识犯错时不明缘由直接批评,甚至是惩罚。事实上,孩子并不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举个例子来说,如果父母要求正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孩子做到公平公正的话,对孩子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他们只是为了免受惩罚或者获得奖励而做那些也许不是很道德的事情。

  由此可见,爸爸妈妈要了解孩子的道德发展水平有多么重要,只要这样家长的道德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孩子道德发展的顺序不可颠倒

  虽然说孩子的道德发展顺序是一定的,但是,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平时交往的人也不同,所以也就导致了每个孩子的道德发展有快有慢,这一点家长需要了解。如果你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太擅长与人交往的话,那他的道德发展可能就会相对慢一点,大家也不要急,慢慢指导孩子。

  促进孩子的道德发展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得到和法律相冲突的事情,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和孩子展开讨论,看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当孩子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他会怎么想和怎么做。当孩子的道德思想出现偏差的时候,父母要及时地纠正和提醒。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提高孩子的道德敏感度和道德推理能力。

  道德发展有两大规律:一是道德发展是由他律到自律的一个过程,二是它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道德教育必须得配合儿童心理的发展。相信只要爸爸妈妈们遵循道德发展的规律,在孩子道德发展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知道和帮助,这样就一定能够给孩子树立一个健康的道德观,为他踏入社会奠定基础。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幼儿期道德的发展

l岁宝宝还没有道德的判断,也不可能有意地做出什么道德行为。宝宝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是在掌握语言以后逐步产生的。当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良好的行为的时候,成人就有愉快的表情并且用“好”、“乖”这些词给予奖励;当宝宝做出不良的行为的时候,成人就有不愉快的表情,并且用“不好”、“不乖”这些词给给予批评。在这样的过程中,宝宝逐渐养成一定的道德习惯,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场合,宝宝就能不加迟疑地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来。而对于不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则会采取一种否定的态度。

幼儿的道德判断是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的。凡是成人表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好的行为;反之,凡是成人表示斥责并说“不好”、“不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坏的行为。因此“好”、“不好”是宝宝最初的道德判断中的两大类别。3岁的宝宝已经能把人分为两类:好人和坏人,例如说,警察叔叔是好人,“小偷”是坏蛋。

但宝宝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还是比较简单的,不能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宝宝还不可能掌握抽象的道德原则,成人只能用简单明了而具体的事例来使宝宝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宝宝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也是不稳定的,经常需要成人加以鼓励和督促。比如,当宝宝看见别的孩子折花的时候,他会说:“妈妈说的,拆花就是不乖。”但是也可能过了一会儿,他自己也忍不住地折起花来。

总之,在幼儿期要用合乎宝宝年龄特征的方法来培养宝宝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同时也不要要求太严,期望过高。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