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Tnl检测在非心脏病领域的重大作用
1、血清cTnl检测在非心脏病领域的重大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已将ctnl定为诊断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l)和心肌损伤的金标准,用于ml等缺血性心脏病的
1、血清cTnl检测在非心脏病领域的重大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已将ctnl定为诊断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l)和心肌损伤的金标准,用于ml等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血清ctnl检测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非心脏手术及非心脏病领域,显示了重要临床价值。在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可用于识别无症状ml及其他微小的心肌损伤,预测术后并发症和评估预后:在脓毒血症、创伤等危重患者中,能够预测心脏并发症和病死率对排除可疑心肌损伤也是一个经济、快捷的诊断指标。
肌钙蛋白(tn)为心肌收缩的结构蛋白,是肌钙-原肌球蛋白复合物的一部分。肌钙蛋白复合体有肌钙蛋白i(tnl)、肌钙蛋白t(tnt)和肌钙蛋白c(tnc)3种亚单位。tnl为单一多肽链,是肌肉舒缩的分子开关,有快骨骼肌肌钙蛋白、慢骨骼肌肌钙蛋白及ctnl3种亚型,其分子质量随各亚型不同而异。心脏ctnl仅存在于心房肌和心室肌中,因此特异性很高,心脏ctnl在反映心肌损伤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尤其是对于微小心肌损伤以及持续损伤时较传统的心肌酶更敏感。
国外研究报道,sle有内脏损害者预后较差,心血管受累曾位居内脏受累致死原因第1位,目前为第3位,是sle预后不良的指标。本研究显示sle合并心力衰竭组血清ctnl浓度明显高于sle无心力衰竭组和健康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sle合并心力衰竭时有心肌损伤存在,提示预后较差,治疗时应加强保护心肌。sle合并心肌损伤机制不清,有待进一步研究。无心力衰竭sle患者血清ctnl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别,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不完全一致,可能与样本量不大有关。
本研究显示,合并心力衰竭的sle患者血清ctnl的变化与sle临床sledai积分不呈正相关。北京协和医院祁莉萍等报道,没有发现sledai积分与左心室心腔大小和心脏功能有显著的相关性。结合本研究结果,说明sle累及心肌时,导致心脏结构的改变和心肌损伤的因素可能更为复杂。
sle系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的变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特别体现在sle患者的内脏损伤不是同时出现的,是逐渐发展的。sle患者是否有潜在的心肌损伤。仅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临床症状不能早期发现且特异性不高,尽管有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的检测,仍受到假阳性率的困扰,使心肌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受到限制。通过监测sle患者血清心肌tnl水平,可以更客观、准确地评价sle的心肌损伤,特别对sle晚期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sle合并心力衰竭时有心肌损伤存在,心肌损伤机制不清,治疗时应加强保护心肌。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2012年肝炎领域 重大事件回顾
“我国是肝炎大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达9300万,其中2000万是乙肝患者,我国丙肝发病人数逐年增加,2011年丙肝报告发病人数为17万余人,相比2003年的发病人数8年间增长了7倍。对抗肝炎,需要各方的努力,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本报与搜狐健康、中华爱肝网,回顾了去年一年在肝炎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再次增强我们战胜肝炎的信心与勇气。”
一、全球首支戊肝疫苗研制成功并上市
2012年1月11日,科技部宣布:由厦门大学和养生堂万泰公司联合研制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大肠埃希菌)”已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的疫苗,戊肝疫苗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制药原始创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10月27日,该疫苗在厦门正式上市。
二、首次发现乙肝病毒受体
2012年11月13日,由北京生命科学院研究员李文辉博士率领的科研团队,在《elif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是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的功能性受体”的研究成果。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乙肝病毒受体。这一突出成果对hbv研究领域的影响不可低估,将可能帮助乙肝治疗新药的发现而为乙肝病人造福。
三、国际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大会(isvhld)首次在中国召开
2012年6月22日,第14届国际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大会在沪召开,这是isvhld首次落户发展中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近年在肝炎和肝癌领域发表国际学术刊物的数量已经上升至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四、肝炎患者同伴教育项目首次在中国开展
2012年10月23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启动肝炎患者同伴教育项目。该项目计划实施3年,将有5000名乙肝/丙肝患者、10000名肝炎患者的家庭成员、100名以上医生参与。
五、专项公益肝病研究基金推动肝病临床研究
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已成立三个专项肝病研究基金,分别是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2007年设立)、光辉慢性乙肝科研基金(2009年设立)、天晴肝病研究基金(2011年设立),全部为社会捐助的公益基金,用于资助肝纤维化及慢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六、无创肝纤维化技术临床应用标准建立项目正式启动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于2012年10月19日在郑州召开了“无创肝纤维化评估临床应用专家研讨会”,对肝脏瞬时弹性扫描(te)成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次研讨旨在认真评估无创肝纤维化新技术在临床应用五年来的经验,为临床肝病医生提供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共识,进一步提高其临床应用的价值。
七、中国乙型肝炎随访与临床科研平台(cr-hepb)建立
经卫生部批准,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协调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决定,建立中国乙肝随访与临床科研平台(简称:cr-hepb),于2012年6月9日正式启动,首批15家中心成员医院单位已经加入这一平台项目。
八、全国首例儿童亲体跨血型肝移植在北京完成
2012年11月20日,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刚满两岁的万可凡,终于结束了长达12个小时的肝移植手术被推入icu 病房,这是全国首例儿童亲体跨血型肝移植。
九、“爱肝一生计划”助力首个爱肝微公益店
合肥工业大学研一学生刘俊杰是晚期肝癌患者,他希望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救助像他一样贫困、患有肝病的大学生。“爱肝一生计划”协助他在淘宝上开设了“爱肝微公益店”,公益店所得微薄利润均将通过“爱肝一生计划”以刘俊杰的名义捐助给贫困的肝病病友。
十、首个以医患关系为主题的公益歌曲《不要放弃》面世
2012年医患关系案件频出,医患关系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爱肝一生”志愿者特创作了首个以医患关系为主题的公益歌曲《不要放弃》,希望借这首歌曲能够缓解医患矛盾,推动社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什么是妊娠合并心脏病
说起心脏病,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而且心脏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近几年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渐升高,所以提前做好预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有多少人知道并了解妊娠合并心脏病,这是孕期的准妈妈很容易患的一种疾病,孕妈妈们是否都了解呢?
什么是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产科合并症,目前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居第二位,仅次于产后出血,同时是非直接产科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心脏病女性在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的危险主要是循环血量的增加,使得心脏负荷不了,导致心脏代偿失调(即为心输出量不能满足人体代谢需要),从而威胁到母体和胎儿的健康。
目前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占35%~50%,位居第一。其余依次为风湿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围产期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及心肌炎等。不同类型心脏病的发病率,因不同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差异。
哪种心脏病患者不可以妊娠?
心脏病变较重,心功能ⅲ~ⅳ级,既往有心力衰竭史、有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风湿热活动期、心脏病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心肌炎等,孕期极易发生心力衰竭,不宜妊娠。特别是年龄在35岁以上,心脏病病史较长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可能性很大,不宜妊娠。
不宜妊娠的心脏病患者一旦妊娠,或妊娠后心功能恶化者,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围产儿死亡率是正常妊娠的2~3倍。心脏病孕妇心功能良好者,胎儿相对安全,剖宫产机会多。某些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对胎儿也存在潜在的毒性反应,如地高辛可自由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
4、梅毒血清试验检测方法
方法很多,其中可以用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或其成分来作抗原测定抗螺旋体抗体,这种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一般用作证实试验。这种试验是检测血清中抗梅毒螺旋体igg抗体,即使患者经过足够治疗,仍能长期存在,甚至终身不消失,血清反应仍持续存在阳性。
晚期梅毒血清试验方法现在一般为以下两个方法:
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心磷脂做抗原,检查血清中的抗心磷脂脂抗体,即反应素,属于这一类的试验的vdrl试验,ust试验及rpr试验,这些试验方法简便,易于推广,是临床常用的常规试验,也可在大规模普查时用,此外这些试验均可作定量测定,可用于观察疗效,判断是否复发及再感染,但应注意由于试验用的抗原是非特异性的,因而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一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麻疹,上呼吸道感染,活动性肺结核,自身免疫病时均可出现假阳性结果,但血清反应的滴度低,持续时间一般较短。
2、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血清试验:用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或其成份来测抗螺旋体抗体,属于这一类的试验有荧光螺旋体吸收试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这类试验的特异性强,可用作证实试验,但不能用作观察疗效,判断复发及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