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发达,头脑不简单,孩子的头脑并不简单
1、四肢发达,头脑不简单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博士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论”,在我国心理学界、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加德纳博士首次把身体运动作
1、四肢发达,头脑不简单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博士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论”,在我国心理学界、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加德纳博士首次把身体运动作为一种人类必不可少的“智能”来对待,而在此之前,一般人们认为它属于“体能”的范围。
大脑的健康发展,无疑是儿童智能发展的最基本条件。而运动,则可增加大脑皮层的厚度,促使大脑释放出一种叫做脑啡呔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够减轻神经的紧张度,提高学习和记忆力。而且,儿童运动时,左右两侧肢体协调动作,又促进了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协调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大脑的智能潜力。还有,由于心脏机能的提高,能供给大脑充足的氧和糖,保证了脑的发育。
智商高的孩子一定拥有协调而又敏捷的身体。因此,早期教育应把对宝宝的身体运动的锻炼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可遗憾,根据对比最近中、美两国儿童在身体运动方面的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家庭对宝宝身体运动的关注程度远远低于美国家庭。另一项指标也同样反映出类似的问题,那就是中国儿童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和欧洲的儿童相比,少了30%的机会。
为此,我们要呼吁: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身体,让他们“动”起来。
在早期教育中,体育性游戏也被称作健康的活动。但为什么要强调用“游戏”来代替体育锻炼呢?原因很简单,宝宝既没有增强体质的意识,更没有为祖国而锻炼的目的,而且体育锻炼的形式根本不能激起宝宝的兴趣,尤其是女孩。于是,唯一的途径就要在“好玩”的前提下,将锻炼的目的寓于各种游戏之中。
比如:“老鹰抓小鸡”、“官兵捉强盗”这些长盛不衰的传统游戏,实质上就是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在快乐游戏中,使他们锻炼跑、跳、拉伸等动作技巧,从而使得他们变得灵巧、协调。又如:带孩子到公园去,到旅游景点中,和他们玩登山比赛,钻山洞等,孩子们乐此不疲,留恋往返。在大海中冲浪,在河滩上奔跑,都能有效地发挥他们的身体运动智能。
下面将介绍五种发展身体运动智能的小游戏:
·踢毽子
取一适当长短的粗线,一端串上几粒大纽扣,另一端让孩子手捏着,垂着绳用一只脚去踢毽子,毽子便荡来荡去。待孩子熟练后,可改为左右脚交替地踢。
·拉大锯
让两个孩子对坐,两腿伸直、脚掌相抵、手指互勾,或者大人与孩子对坐,将孩子两脚夹在大人的小腿间,手互拉,然后甲俯乙仰。俯仰尽可能低,仰卧起来时,脚不能离地面。这样,一俯一仰,犹如船工用力划船,一来一往即为两人对拉大锯。而且记得小时侯,一边拉,还要一边唱儿歌——
拉大锯,扯大锯,
锯木头,盖房子。
姥姥家,唱大戏,
接姑娘,请女婿,
小外甥,你也去。
·跳格子
用粉笔在地上画8个格子,或画成由8个不同形状拼起来的图案(圆形、梯形等),每格分别写上1、2、3、4、5、6、7、8,玩的时候,用一串旧纽扣当踢毽,先用一只脚把踢毽从第1格踢到第2格,再依次往下踢到第8格为止。踢毽时出界或是错号,就要回到起点,比谁先全踢到终点为胜。
·钻涵跳桥
父亲手、膝着地,屈体呈桥状,母亲平坐,前屈体,手臂前伸使手指尖触脚尖,呈涵洞状。
玩的方法:宝宝先从父亲的“桥”下钻爬过,然后再经过母亲的“涵洞”,最后,爬上父亲的“桥拱”(即背部)跳跃而下,反复多次。
·跳绳
用短绳一根,可教宝宝单脚或双脚跳,顺跳或反跳,还有花色跳等。又可用长绳一根,父母帮助甩动,让宝宝在绳中间跳,跳法任由宝宝自己选择,可用单脚、双脚或花色脚等。
这些传统的儿童小游戏,无需爸妈花钱购买高档电动玩具,不仅孩子们喜欢,而且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融洽。我想,即使过了一千年,这些有益的游戏都不会过时和淘汰。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孩子的头脑并不简单
常看到一些外国朋友给很小的孩子(也就2、3岁吧)读长篇的儿童故事,那些读物,并非通篇的连环画,而是大篇幅的文字加一些生动有趣的插图而已。这么小的孩子,能懂这些故事吗?没有通篇的图画,孩子们不会感到厌倦吗?
这些外国朋友说,那根本不是问题。因为孩子们喜欢这样的图书,更喜欢听母亲读书中的故事。当他们听故事时,小脑瓜不停地转动,一双小眼睛亮亮的,他们对故事中的人物非常熟悉,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听,直到准确无误地复述故事的内容。这样的书一般印制精美,并不花哨,而是色调和谐、安宁,常有梦幻般的气息,使孩子们感到亲切,很符合他们的审美情趣。
您再看那些关于幼儿智力开发的书籍,里面都毫无例外地提出:给孩子们讲述情节丰富的故事,对启发孩子形象思维很重要。那些有适量插图的图书,就像一张未经着色的黑白照片,既给孩子们一些形象的概念,又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形象思维能力不自觉中得到开发。
实际上,过多画面会使孩子只能被动接受图像,不能主动展开想象,从而失去了培养形象思维的机会。
孩子们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头脑简单”,对故事中的许多细腻的情感与寓意,他们的理解与领会程度都超过了大人的预期。我们往往担心孩子会听不懂、记不住长篇的故事,其实是低估了孩子的理解力。他们只是对书中一些词汇和细节似懂非懂,但故事的情节却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一旦相应的背景知识形成,便会产生联系,把故事在心中演“活”起来。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