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玩耍策略 促进宝贝成长,宝贝翻身练习的时机与策略
1、改变玩耍策略 促进宝贝成长
  玩耍并仅仅是娱乐。玩耍是儿童的语言,他们靠玩耍来进行创造,来认识这个世界,他们不断探索发现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和责任。玩
1、改变玩耍策略 促进宝贝成长
玩耍并仅仅是娱乐。玩耍是儿童的语言,他们靠玩耍来进行创造,来认识这个世界,他们不断探索发现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和责任。玩耍促进情商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不计其数的研究认为玩耍是人与人交往、关系建立、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认知教育的途径。4个让玩耍有益于父母和孩子的小策略
1.寓教于乐
玩耍帮助建立信任、尊重、理解以及日后教育和管教的基础。玩耍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屈尊或者威逼利诱来模拟现实场景,学习正确的价值观和技能,了解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玩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教孩子因果关系、规则和正确行为方式的机会。
2.机遇的存在
玩耍促进创造力,帮助树立理想,让目标推动行为。充满想象的游戏为儿童打开了选择和机遇的世界之门,即使全世界都对他们说\"不可能\",他们也会勇于面对挑战,追逐自己的梦想。
3.建立良好的关系
当然了,玩耍乐趣无穷,当我们心情愉悦的时候,我们彼此间的距离也就拉近了。儿童需要知道你一直在关心他们,并且了解他们自己关心的是什么。
4.了解儿童和他们的需求
一起玩耍是深入了解儿童的方式,看他们玩耍或者加入到他们的玩耍,你会对他们的表现大吃一惊。我们能看到很多难以置信的东西,什么让他们欣喜若狂,又是什么让他们苦恼不已。他们很难转化成语言的情感、行为和一些突发奇想都融入了玩耍中。如果我们花几分钟的时间加入到他们的这种奇异的沟通中,我们会发现与他们的交流沟通的新方式,这都是我们从来都没想到的。
另外,玩耍疗法是提高儿童表达能力的一种效果显著的治疗手段。它帮助儿童应对和解决问题。父母只需花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耍就可预防一些问题的出现。玩耍是一种通用语言,向我们倾诉爱,表达友善和理解。当我们真正融入其中,一切都会变得不同。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宝贝翻身练习的时机与策略
时间:4~6个月
翻身,是宝宝坐起来的前置动作的重要发展,也代表神经、骨骼、肌肉等部位渐渐发展成熟。通常翻身的顺序是从趴着变躺着、再从躺着变趴着,不过并非每个孩子的发展都如此。另外,4个月大的宝宝会有点侧翻,但不见得翻得过去,陈慧如医师提醒:「这时期父母要特别注意,别让幼儿翻身的瞬间就不小心从床上掉落。」
当宝宝翻身的同时亦在练习动作协调,蔡意茹治疗师解释:「开始翻身先是未分节式翻身,手和脚一起往同一边倒。6个月时,才是分节式翻身,也就是由手先动、再脚动;或脚先动再换手。」
状况题
小手容易卡住
给孩子多一点训练、带着他做。
在宝宝1~2个月大时会出现「不对称的颈张力」反射。陈慧如医师解释,通常「不对称的颈张力」反射消失,宝宝才有办法翻身。此反射是原始反射,出生时脑部即具有。但随着年龄增长,脑部发展逐渐成熟,此反射也会渐渐消失,这时宝宝才会翻身。因此,当宝宝翻身时手部卡住,不一定与他左右手的力量有关。原则上,如果他的脑部已经发育成熟让他能做这个动作,只要大人稍微帮忙即可。
有时宝宝刚开始翻身,可能技巧不够成熟所以不知怎么翻而压住手,蔡意茹治疗师指出:「可以给孩子多一点训练、带着他做,有时他会从错误中学习,慢慢愈来愈好。」若到6、7个月翻身时还会卡住一只手,不妨观察宝宝平常能否自己撑起来?是否他的手部比较没力?并留意他的神经、肌肉或骨骼是否有问题。
爸妈的辅助重点
让他多趴着玩、别穿太厚
父母在辅助宝宝翻身时,建议让他趴着,当他趴着时头部会想抬起来,此时可训练躯干的肌肉力量,且他可自行控制力道。因此,当宝宝的肌肉力还不足而难以翻身时,陈慧如医师指出:「不妨在他醒的时候多让他趴着玩。」另外,在秋冬季节,别让孩子穿衣服太多或太厚,以免阻碍宝宝翻身的动作,倘若宝宝的身材较圆,可以协助宝宝将压在身体下面的手往上举,让他比较容易翻身。
此外,父母在训练宝宝时,蔡治疗师建议:「可以将他放在被单或大毛巾上,让他微微侧身,藉由一些力量让孩子翻向另一边。」也可利用在床上或地上练习时,父母带着他的手跟脚,一起往同一边翻。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这些小策略,轻松改变孩子丢三落四
作业又忘记写了,作业本都找不到了,新买的水壶又不见了,哪天课本都丢了还去上学呢……小孩子总是忘性大,丢三落四的。
其实每个孩子到了6、7岁的时候都会这样,就算是千叮咛万嘱咐也没用。心理学家说,这是因为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关注的事情很多,好奇心特别强,注意力根本不在这些事情上面。所以家长们遇到孩子这样的时候,稍微用点策略,孩子总会有所缓解。
1.固定的整理程序
固定的程序就像是不断重复,能够加深记忆,从而养成为习惯。每天晚上都在规定的时间写作业,写完作业按照固定的顺序收拾自己的作业本、文具、课本、书包。逐渐的养成习惯后就成为了一种无意识的行动,每天写完作业后他自己就会顺手把东西收拾好,一个都不会落下。
2.列清单提醒孩子
在书桌上或者文具盒上,给孩子贴一个清晰明了的清单,提醒她每天所需要的东西。或者在家门口贴一个清单,让他在每天上学出门前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又忘记带水壶或者餐盒了?
3.给物品固定位置
归类盛放每一类物品,将相同的物品放入相同的位置,而不是随手一丢。可以设置一些有标签的盒子来给孩子的物品,每次放东西的时候就放入相应的盒子中,取的时候自然知道在哪里去取,再也不会丢掉。
4.丢物品承担责任
每当孩子们丢失了东西后,或者忘记了什么物品在学校,这个补救的人永远都是父母。但是要让孩子长点记性必须让他承担点丢三落四的责任,要不然东西丢了也就丢了,永远记不住。比如作业忘记拿回家,自己跑回学校去拿,家长不必帮忙;比如文具不见了,自己攒钱买一个新的。家长不要总是急于补救孩子的过错,要让东西丢的更有意义。
5.保持情绪冷静
下次新买的水壶又不见了,请保持冷静,因为我们也经常会丢点东西,这个错误在所难免。而且孩子毕竟处于逐渐成长的阶段,训斥只会让他觉得难过,甚至委屈。不如做好预防措施,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日子久了,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有条理。
一些小小的标签、或者一个顺口溜更有助于孩子记住事情。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7-8个月孩子的饮食改变策略
适当增加固体食物
在这个月,应该适当给宝宝吃些固体食物,面包片、馒头片、饼干等都可以给宝宝吃。许多宝宝到了这个月就不爱吃烂熟的粥或而条了,因此,妈妈在做的时候要适当控制好火候。如果宝宝爱吃米饭,就把米饭蒸得熟烂些再喂他。有些父母总是担心宝宝牙还没有长好.不能嚼这些固体食物,其实宝宝会用牙床咀嚼的,能很好地咽下去。
停掉宝宝的夜间奶
其实,从宝宝满半岁后,就可以停掉夜间的一顿奶了,即晚上10点多喂饱宝宝后,就让宝宝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6点。否则,不利于宝宝养成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首先,把宝宝晚上临睡前的最后一顿奶延迟至10点、11点左右,这一顿要喂饱:若宝宝在4小时之内醒来,可先哄着喂点水,不要喂奶。若再次醒来,仍不要立刻就喂奶,要等到喂水哭闹时再喂奶。慢慢地,宝宝就会延长连续睡眠的时间而戒掉晚上的奶了。
让宝宝适应谷物
一般来说,在给宝宝开始添加牛奶之外的其他辅食时,先给宝宝添加谷物是比较好的,因为谷物比较容易被消化和吸收。
大米粥、燕麦粥、大麦粥,可以按顺序逐渐添加给宝宝。虽然有的宝宝可能不太喜欢谷物的味道,但父母可以在宝宝熟悉、喜欢的食物中逐渐添加适量的谷物。比如,在母乳或牛奶中给宝宝调制麦片就是不错的办法。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纲要》颁布已有四年了,《纲要》中新的教育理念深深触动着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如何为教师搭建起一座从观念到行为的平台?成为每一所幼儿园,每一位园长所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我园在认真领会《纲要》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我园实际发展状况,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我园落实《纲要》的一个指导思想,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我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将促进每名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我园的重要目标。围绕这个发展方向,我们从园务管理、师资队伍的建设及环境方面都作了大的变革。
今天我想从教师的专业成长谈一谈:我园是如何为教师搭建从观念到行为这座平台的。为了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落到实处,我们积极寻找切入口,确立了体现教师专业水平的几个基本素养:即反思能力、研究能力和合作能力。下面我将从这三个方面谈一谈我们是如何做的!
一、从教育实践入手,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纲要》中对教师明确地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善于反思的研究型教师!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
波斯纳指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专业成长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可见,学会反思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同时也是教师不断成长的阶梯。
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呢!首先我们认为教师在工作中应做好这样几个角色:观察者、记录者和学习者。
所谓观察者,就是要善于发现教育实践中的各种典型事件以及有价值的教育问题。
记录者,就是要求教师要及时记录下教学中的一些事件、经验,为反思积累丰富、详实的第一手材料。
学习者,就是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把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外化为文字,勤做读书笔记,并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使自己更善于发现问题。
一句话,就是要做一个有心人!
其次,在实际工作中,让教师将每日的教育活动作为反思的主要素材,认真对教育活动做好活动前反思、活动中反思和活动后反思。
活动前反思,这是一种成熟性反思,即注重经验教训对未来的指导;
在一个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应该反思:
制定的活动目标能在幼儿已有经验上挑战多少?
精选的内容是否能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感兴趣的。
以什么样的方式能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活动中如何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
这是活动前教师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四反思。
活动中反思,是过程性反思,要求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根据当时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这种过程性反思要求教师要具备回应幼儿需要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反思!
活动后反思,是回顾性反思,能促使实践经验得以提升。这时的反思主要是通过孩子在整节活动中的表现,来验证自己的教育行为,提升自己的教育经验。
几年来,我园教师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在制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活动中重难点的突破上以及活动中教师提问性语言的准确性上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活动中教师受预设课程的牵制,对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实际状况,不能对预设课程及时做出适当调整。这说明我们的教师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缺乏及时回应幼儿需要的能力;缺乏有效开发与利用各种资源的意识。通过反思教学,促进了教师的思考,使教师更自觉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理性的认识自己的教育实践。
二、以实践为教材,研究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发展教师的研究能力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以往很多教研活动内容都是由园长来定,虽然也是来自于实际工作,但很多是园长的主观愿望:即园长我所观察到的问题;我认为老师们应该弥补些什么;我分析他们缺乏些什么等等。这些内容不一定是教师们需要和感兴趣的,不能代表全体教师的心声。
于是我园每学期的教研内容都是由园长、教研组长和一线的教师共同坐下来,就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经过反复商讨后产生;然后以年级组为单位,大家针对问题,寻找有关资料,通过收集、整理、汇总后,再以讲座的形式共同学习;随后教师们针对学习的内容,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再次提出工作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最后大家通过研讨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共识。
如:问题 “如何让环境与孩子互动起来”是这样产生地:
《纲要》中提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反思我们为幼儿创设的室内环境:
大部分由教师一手设计、制作而成,幼儿参与性少。教师创设的环境只是在一开始给幼儿一种新鲜、精美的感受,之后仅仅成为一种摆设、一个背景。难以发挥其教育价值。
那么“如何让环境与孩子互动起来”则成为我们急需探讨的问题。
通过学习、研讨:
教师们首先树立了让幼儿成为环境主人的观念;其次,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兴趣点与关注点,与孩子们共同确定主题内容;最后通过收集、交流后,和孩子共同创设环境。如:中一班教师发现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对数下的蚂蚁兴趣浓厚,于是设计了“有趣的昆虫”主题活动。通过收集资料、观察实物,孩子们了解到许多有关昆虫的知识。如蚂蚁是以群居的方式居住,每一个大家庭中是由一个蚁后和许多工蚁组成的,蚂蚁是通过闻同伴身上的气味来辨别家庭成员的等等。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孩子们将收集到的图片布置到墙面上。由于是来源于孩子的兴趣,使孩子亲手创设的,因此,孩子们总是围着这些图片交流、分享。
在学习研讨后,教师们还结合实践再次反思,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如小班教师们提出了“教师投放的区域材料,幼儿不能按照教师意愿操作,这时该怎么办?”的问题,教师们各抒己见。教师们针对投放的材料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为孩子提供的材料不能是单纯的技能练习。你为了让孩子学习正确使用小勺,仅仅为幼儿提供了两个小碗,让孩子将一碗中的小米舀到另一空碗中,由于缺乏趣味性,幼儿会很快失去兴趣。如果将碗改为娃娃的嘴,让孩子喂娃娃吃饭,有了情景性、趣味性,幼儿就一定会在你设置的目标中进行活动……。
就是在这种合作——互动式研究中,在这样一个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螺旋式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们更自觉、更理性的去研究自己的实践,解释自己的实践。
第三,营造合作研究、互动学习的教研团队。
现代知识观表明,知识是在合作与分享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所以教师的成长必须在一种开放的、对话的教师团队中来实现。
1、集体备课
在每学期园内轮教的活动中,我们选出两节较典型的教育活动,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让教师再次进行活动,活动后再进行研讨。从而让大家看到的、反思到的问题得以及时的解决。这种集体备课的形式实际是一种集体反思的现场模拟,它展现的是我们共同的思维,因此活动后的评议显得更热烈、更轻松,教师受益更大!
2、为教师营造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合作学习。
在为教师创设大的合作环境的同时,我们还积极为教师营造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合作学习。为了提高教师他评的能力,我们首先组织教师学习“如何评一节教育活动”,然后,要求教师每两周听平行班教师的一节教育活动,并写出详细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首先为教师创设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其次,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关注教育活动中孩子和教师的行为,可以让教师更加准确的捕捉到教育信息,为自己的教育工作找到一面镜子。最后通过不断的评析他人的教育活动,可以为空洞的教育理论找到可以阐述的事实依据,同时也使自己零散的、经验性的认识上升到一定高度。
3、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纲要》中提出了“终身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完善自我。我们除了为教师创设请进来、送出去的学习渠道外,还在园内树骨干、立楷模,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将每日早晨8:10—9:10定为读书时间,不带班的教师在教研室认真阅读专业书籍,并作相应的读书笔记。在月末我们组织教师进行读书心得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学习,不但使教师能将学习到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感悟进行不断的反思,同时扩大了教师的知识面,产生了新认识,提高了综合素质。
《纲要》的实施是一个漫长的动态过程,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仅仅只是一个初步探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我们愿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研究和实践,朝着打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的方向而努力!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