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普遍关心的儿童视力问题,这个年龄之前干预最好!
1、家长普遍关心的儿童视力问题,这个年龄之前干预最好!
人们常说性格的形成是“三岁定八十”,其实,视觉健康也遵循同样的道理。人的眼球发育几乎与大脑同步,刚出生时视神
1、家长普遍关心的儿童视力问题,这个年龄之前干预最好!
人们常说性格的形成是“三岁定八十”,其实,视觉健康也遵循同样的道理。人的眼球发育几乎与大脑同步,刚出生时视神经、视网膜均未发育成熟,到3岁时角膜曲率半径才发育至接近成人水平,视力大约为0.5-0.6,直至8岁左右视力发育才会结束。因此,3岁前是宝宝视力发育的一个关键期。如果宝宝有眼部问题,在3岁之前应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才能给宝宝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如果没有重视,则可能贻误终生。
视力测试“课堂”:如何判断宝宝视力发育是否正常?
1、光感测试
新生儿的视觉异常在早期较难发现,家长可以从宝宝眼睛对光的敏感度和对光的追踪能力两方面进行初步判断。2个月的宝宝对光线的感知已经很敏感了,当灯光照射时会引起闭目、皱眉,如果宝宝此时对光线照射无反应、不会眨眼,就表明有严重的视力障碍;3个月左右的宝宝会在小范围内注视和追随物体;6个月左右会对明亮的色彩表现出兴趣,此时可以拿着色彩鲜艳的玩具、图片在宝宝势力范围内晃动,如果宝宝的眼睛能快速、准确地追随物体,说明拥有良好的追踪能力。
2、发育状况
宝宝的眼部发育情况也是重要指征之一。家长可以检查一下宝宝的两眼位置是否对称,眼珠转动是否灵活,睑裂大小是否一致,有没有眼球大小不一或上睑下垂的情况。其中,瞳孔是重点关注对象,如果孩子的瞳孔内呈白色,可能是先天性白内障的征兆;眼球放大、瞳孔散大可能是先天性青光眼;如果瞳孔内呈黄色,要高度警惕视网膜母细胞瘤,这是危及幼儿生命的眼病。对于早产儿,从出生开始就要警惕瞳孔的变化,谨防严重的视网膜病变。
3、看物姿势
宝宝3岁前,还要注意其看物姿势。如果宝宝视物时总是斗鸡眼、斜眼、侧头转脸或是眯着眼,玩玩具、看电视、读绘本总是凑得很近,说明孩子的视力可能不好,多与远视、近视、弱视、新天性眼肌麻痹等因素有关。同时,长期患有一些眼部疾病,如结膜炎、麦粒肿、霰粒肿、眼睑内翻倒睫等,也会影响视功能发育。
呵护“视界”之窗:促进宝宝眼部发育做好加减法!
“加”:均衡饮食,补充营养
为宝宝视力发育做“加法”其实很简单,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黄金期的宝宝来说,身体各大器官都需要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素才能够保证健康,眼部发育自然也不例外。比如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蛋白质,眼部组织的修补更新需要不断地补充优质蛋白;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对眼睛也有益,维生素c是组成眼球晶状体的成分之一;维生素b1、b2则是视觉神经的营养来源之一,一旦缺乏将会导致眼疲劳和角膜炎。这就要求宝宝的日常饮食应注意营养均衡,避免偏食挑食现象。同时,有助于宝宝“护眼”的最大功臣--维生素a,更是必须额外补充的关键营养。
维生素a又称视黄醇或抗干眼病因子,对宝宝的视觉发育关系密切。维生素a不仅参与眼球中视紫红质的合成,帮助增进感光力,还能维护眼睛上皮细胞(如结膜、角膜等部位)完整性和功能健全,提高眼睛的抗感染能力。如果宝宝维生素a摄入不足,泪腺管上皮细胞会发生改变导致泪液分泌减少,眼睛会因缺乏泪液润滑而发干。一旦结膜、角膜出现干燥、退变,轻则引起眼部发干、视力疲劳、有烧灼感等不适,重则诱发干眼病、结膜炎、角膜炎等病症,威胁宝宝视功能的健康发育。但维生素a在日常饮食中含量十分有限,属于婴幼儿较易缺乏的营养素,因而家长务必遵循医生建议给宝宝每天服用1粒维生素ad滴剂(如伊可新),不仅促进视力发育,还能协同发挥维生素ad对提升宝宝抵抗力、促进骨骼发育、智力发育以及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重要作用。
“减”:远离蓝光,合理用眼
“做减法”其实也很简单,对于一些有损视力的事情或习惯要断然拒绝,从小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护眼习惯。目前,“蓝光污染”可以说是影响宝宝视力水平的最大阻碍,不要让孩子过早接触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用眼时也要注意,鼓励宝宝端正坐姿,控制宝宝的用眼时间,不管是看电视还是读绘本,最好每30分钟后休息一下或远眺一会,以防止眼肌疲劳。另外,充足的睡眠和每天1-2小时的户外活动,也能有效抑制视力问题的发生。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视力问题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视力正常的儿童在观察周围事物、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会“自然”地学会各种技能。玩耍给了孩子“自然而然”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四处活动,认识事物。
当孩子发现一个有趣的东西时,她会伸手去够它或者爬过去拿到它。这样的活动帮助她的四肢变得有力起来。
玩耍教会了孩子思考的能力,比如解决简单的问题。这张图上的孩子学会了:如果要拿到玩具,就要拉细绳。
玩耍还帮助孩子学习说话,当她对东西感兴趣的时候,她会学着叫它们的名字。
儿童一般会模仿他们看到的行为。
通过观察他人,孩子学习如何做事,如何行为。
儿童通过倾听他人说话以及通过观察谈话对象和谈话内容来学习说话。
儿童通过观察他人怎样穿衣服来学习自己穿衣服。
盲童缺乏“自然”学习的机会,所以和明眼的孩子比起来,他们学习的过程可能会慢些,这就可能造成他们的成长落后于明眼的孩子。
盲童很少玩耍,因为他们看不见那些能够玩耍的东西。
这个盲童很难抬起自己的头,因为他很少四处玩耍,他的颈部肌肉发展较弱。
他们社会交际能力的发展也开始滞后。
盲童很难理解或参与到对话中,因为他看不见大家谈话的对象。
因为不了解别人在说些什么,他大多数时候便独自呆着。
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可以避免的。盲童可以利用其他感觉——听觉、触觉、嗅觉以及味觉,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学习其他孩子通过视觉学习的东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如何发现儿童视力问题
很多情况下,如果孩子有的眼部问题没有及时的检查治疗的话会导致孩子失明的。虽然这种情况在我们身边很少发生,但却是确实存在的,一种情况就是孩子有青光眼,眼内压力或间断或持续升高导致眼睛的视神经受损。
还有其他的一些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包括斜视、散光、弱视、近视这些眼部问题。他如果我们对这些问题不加重视不采取治疗的措施的话,这些问题最终都发展成为一个长期的视力问题,并且阻碍眼睛的发育和孩子以后的学习。我曾经和在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担任眼科主任医师的史瑞瓦-普拉布医生谈论过作为父母应该知道那些方面的东西。
什么样的信号和症状家长需要注意?
幼儿青光眼分为两类——婴幼儿青光眼和青少年青光眼。根据史瑞瓦博士说,婴幼儿青光眼,一般都是刚出生几个月大的婴儿,这里有几个明显的症状父母是可以发现的。
1.:宝宝在有光线的情况下不愿意睁开眼睛,眼睛表面看起来又很浑浊,眼睛易流泪。" 普拉布医生说这些家长都是可以看出来的。
2.一些婴幼儿的青光眼也会扩大到眼角膜,这样还依旧会长着一双大的有点儿一会寻常的眼睛,这点是父母很难发现的,但是这有时候可以被儿科医生发现。
3.然而,青少年的青光眼,一般会在青春期的时候产生,并且没有什么症状。
:现在只能知道如果一个孩子有这种症状当他去做视力测试的时候,会发现视力下降,做眼部的常规检查的时候会发现眼睛里好像有人影" 普拉布医生说如果青少年有抱怨说自己视野狭窄的,父母应该尽带孩子去看医生。
像斜视这样的症状更加容易发现,因为斜视症状明显,两眼不能同时看一个物体,目光有交叉。但是,视物昏暗这种症状不在眼科检查之下父母是很难发现的。
孩子多大的时候应该接受一个眼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哪些呢?
根据普拉布医生说一般医生在孩子生下来的时候会做一个简单的检查以排除婴儿眼部的主要问题。然后,等到孩子长大一些,在学校里面会有很多的眼部检查,此外,孩子每年的定期检查也一定要做的。
他们会做很多事情,比如说:检查瞳孔、两只眼睛分别看同一物体、做一个眼睛外部检查等一系列的检查。医生同时还会询问父母关于家庭病史之类的情况,如果儿科医生发现一些问题,他们会建议家长去眼科医生那里作进一步的检查的。
一般来说,孩子是不需要去看眼科医生的,除非有些症状发生。这时候学校或是医生会告诉你这些信号,或是视力衰退测试的结果。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儿童安全存在的普遍问题
儿童安全问题一直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所关注。但由于安全教育存在众多的误区,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仍然较为低下。以下为儿童安全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儿童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不容乐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很少有的安全意识,甚至很多家长也很少做到随时留意自身的安全问题。广大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让人担忧。
二、儿童安全教育存在众多误区。
1、安全教育有空洞说教的倾向。如家长会时常提醒孩子:“放学后要早点回家,小心坏人。”这话比较抽象空洞,孩子不知道怎样才算“小心坏人”。因此,在一些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往往不知所措,意外事件和悲剧也因此而发生。
2、安全教育有明显的滞后性。家长通常是在孩子出事之后,或者是某些事件在身边发生了,才进行相关教育,充当的是“救火队员”的角色,这导致了一些不可避免的悲剧的发生。
3、重保护轻教育的问题普遍存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一直为广大家长和教师所关注。为了防止孩子发生意外,家长总是小心翼翼,时时刻刻对孩子严加保护和防范。当孩子面临危险时,成人更具普遍性的做法是包办、代办,而不是教育孩子如何去应对这样的场面,如何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此外,学校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小学生生存教育课程,我们农村小学更是如此。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加快安全教育的步伐,而广大家长也更应该奖金的参与进来。
5、儿童视力问题早干预
儿童视力问题一直是家长们很关心的话题,但是专家表示,其实许多孩子的视力问题在出生后不久就应该发现并进行干预,但由于家长缺乏有关知识,结果耽误治疗。
“即使是天生盲儿,如果及早干预,有一部分都有可能恢复一定视力,更不要说那些弱视、白内障的孩子了。”儿童医院眼科徐再兴主任告诉记者。“如果错过最初的时间,没能发现病情并加以改善,也许就会终生错过治疗时机。”
0-4岁是干预关键期
“迟了,迟了!”面对原本可以由全盲挽救成低视的徐璐,南京盲校的老师惋惜的感叹。
今年9岁的徐璐,从小先天性视力低下,出生后父母担心她看不见会有危险,从不让其独立行走。进入盲校后,徐璐身体不能直立,头一直低垂着,生活上也无法进行基本的自理。可是经检查,专家发现徐璐其实还是存在光感的,如果早期进行教育,徐璐的眼睛经过训练是可以看到一点东西的。
像这样错过0—4岁早期干预治疗的视障儿童其实还有很多,在中国大约每分钟就会增加一个盲童,而每分钟增加的“低视力”,却会多达3个。这些“低视力”孩子如果进行干预,最佳矫正视力可以达到0.05~0.3之间(不包括0.3) ,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失明而残疾的命运,甚至可能从事一些工作。但如果错过这段时期,那很可能真正成为盲人。
先天白内障6岁才发现
无独有偶,在南京郊区前段时间曾有一个儿童,因为先天性白内障,视力严重低下,但父母却一直都以为他是故意不听话,所以不肯喊人、上课不认真,最后还是亲戚发现孩子眼睛异常,送到医院救治。尽管手术后孩子复明,但由于视功能缺乏早期的锻炼,所以能力低下,面临弱视、近视等问题。其实,新生儿出生后眼球即已发育完善。父母如果发现婴儿有如下表现,则应送
婴儿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1)用手电筒射出一束光线,在黑暗的屋子里婴儿无反应;
(2)父母带一个色彩鲜艳的面具靠近他,他无反应;
(3)一个玩具放在他眼前,他不知道爬过来玩,特别是8个月以上的婴儿;
(4)在爬行中,遇到障碍物,不知道绕过去,而是冲过去;
(5)在10—12个月时,喜欢一只眼看或贴近物体看,教他手势,他不会模仿;
(6)不追逐光源或人及物体或表现迟钝;
(7)目光呆滞,表情呆板;
(8)会走路时,出现不稳或经常碰撞;
(9)带到屋外走路很恐惧,走路很慢,不喜欢看图画书。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