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端正育儿态度 期望勿过高,父母应端正孩子的复读心理

2022-07-20 09:57:14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端正育儿态度 期望勿过高

有研究发现,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反而使孩子成长得更加糟糕,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还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让孩子丧失了

1、端正育儿态度 期望勿过高

有研究发现,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反而使孩子成长得更加糟糕,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还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让孩子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所以,警戒各位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否则对孩子的爱迟早会变为对孩子的害。

一、对孩子期望过高的后果

1.给孩子带来压力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压力,还有生活上的压力,而这种种压力终究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育。

2.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在慢慢长大,思想也并不是一成不变,会逐渐有自己的主见。如果家长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排斥、抗拒、逃避等逆反心理,此外,还会直接影响到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3.使孩子变得不自信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会使得孩子变得不自信,甚至自卑、内向、孤僻。这些不良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可能造成消极影响。

4.孩子的潜能得不到发挥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若强制让孩子接受某方面教育,孩子很可能没办法学得好,还影响自己的潜能没办法得到掘开发。

5.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

家长应该多培养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若总是逼着孩子学习不想学的知识内容,反而会让孩子对于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

二、家长对孩子应持有什么教育态度?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不应该期望过高。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兴趣来衡量与决定孩子的学习内容和难度,更不可以强迫孩子进行学习,对孩子的学习也不可以不管,更不可以管太多,适当给予孩子引导教育作用,才能使孩子的学习道路更加顺畅。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父母应端正孩子的复读心理

  :我叫李恒,刚刚高中毕业。也是一位高考落榜生,我觉得很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老师,同学们陆续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可我却整天躲在家里自我反省。我已经非常努力地学习,考试前也是信心满满,但还是落榜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平时没我学习好的同学都比我考得好,可能是我考试的时候过于自信了,现在回想起来,有很多不该丢分的地方,却因为我的马虎丢了不少分。这个暑假,我一直在想,我一定要重来,一定要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但高考的失利,让现在的我头脑一片混乱,不知道该怎样度过复读的日子。"

  像李恒这种平时学习很努力,成绩很不错的学生,一旦高考失利,心理七会很难接受落榜的事实,因而出现情绪低迷,消极,逃避人群的表现。高考前的自信和落榜后的消极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于是他整个人都陷入一种自我怀疑的混乱之中,即使打算复读了,但是该怎么把握好复读的时间,怎么才能在下一次高考中证明自己……这些都是他心中最担心的问题。

  父母首先应该帮孩子弄清楚自己的优势与问题所在,然后再为自己的复读生活做一个计划,依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学习。

  与其他学生相比,复读生已经学完了整个高中阶段的课程,从知识储备上看,他们知识相对丰富,具备一定的临考经验,在状态上把握较好,更了解自己的强,弱科目。

  心理学家认为,一些分数较低的复读生在学习方面的缺点表现比较突出,高考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本身领悟能力需要再加深、巩固,这一缺点是不容易弥补的。由于学习不认真,荒废学业而造成的复读,虽然成绩提升的空间较大,但是由于已经形成了知识的断层,所以需要下工夫去弥补。

  孩子高考落榜了,作为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孩子自己选择是否复读。调查显示,高考不理想,八成家长支持孩子复读,但并非所有考牛都适合复读,高考失意并不意味着人生理想的终结,事实上,成功的路从来就不是只有一条。

  (2)别对复读生说这句话::既然选择复读,就赶紧安下心来吧。"-再给你一次机会,省得以后你埋怨我们!":人家每晚学到深夜,早上还一大早.就起来读书,你呢?":花费再多,爹妈就是不吃不喝也供你上学,还看电视,还玩电脑,你明年还考不上怎么办?现在找个工作容易吗?。:儿子,你今年就差几分,好好努力,明年实现考上北大,清华的目标应该没有问题,你是父母的唯一希望,给咱们争口气,不相信大学有什么难考的!"

  (3)复读的整个过程中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细微变化,小小进步,并及时因势利导。

  (4)孩子复读期间家长少会客。复读生都经历过一次或几次失败的高考,心态不易稳定。家中接待客人,难免会有—些声音,不知情的客人,有时候聊天时间一长,情绪越来越高,声音也越来越大,孩子势必反感。

  (5)共同找出失利原因。这是家长与学生需要共同完成的第一份:高考复读"作业。只有把导致失利的真正原因挖掘出采,才能避免再次在这方面-栽跟头"。

  (6)避免造成心理压力。复读学生的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往往强于应届高三考生,家长不要因为这一次成绩提高了,就提高对孩子的期望值。某一次成绩降低,家长也不要因此丧失信心,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度的心理压力。

  (7)劝导孩子不要攀比。在—年的复读期,家长要及时劝导孩子减少和原高三同学过度接触。谁都羡慕成功,但想想看,每一个成功之前都有一个:沉默"的阶段,家长应告诉孩子:耐得住寂寞"的道理。

  (8)与班主任保持联系。高考复读的历程不是百米赛跑,而像是马拉松。冈此,学习遇到困难,思想产生波动都是正常的,这需要家长和班宅任密切配合,以便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每—个问题。

  对家长来说,得知被子落榜后,必须及时调整心态,正确地认识现实,走出心理:死胡同’。家长应对孩子保持一份宽容,要尽量淡化落榜对自身,对破子的心理压力,恢复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气息。要注意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状况,让他们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慢慢地走出来。不要去刺激孩子,切忌在孩子面前夸奖:金榜题名-者。同时,要在他人面前多谈自己孩子的优点,与破子一道分析一下失利的原因。家长还要学会给自己科学减压。如果家长实在感到心里烦躁,可以与亲朋好友一起沟通交流,为情绪的释放找到一个适当的渠道。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端正心态,面对考试

  1.把握考试,把考试当作一次机遇。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制下,考试,哪怕是平时的小型考试,都是鉴定和评定我们学习水平最重要的参考标准,你聪明不聪明,用功没用功,知识掌握了没有,谁说了也不算,拿考试成绩说话,考试也因此被赋予了许多额外的意义和附加的价值。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某些考试常常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某一次考试考好了,常常给自己巨大的鼓舞和信心,过去对学习的恐惧和失败的阴影可能一扫而光,学习也就此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因此奠定了他们在班里乃至年级的地位,这对许多人后来的人生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些重要的考试经历和业绩也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因此,考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把握它,驾御它,让它带着我们走向成功1

  2.重视考试,把考试当作一次能给我们带来最大收益的特殊作业和训练过程。虽然考试也是一些测试性的习题,但这些习题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具有更大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这些典型的习题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掌握有关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尤其是这些习题是在考试中出现,比在其他场合出现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关注,具有更鲜明的印象,因而也更容易记忆和保持,这对知识的熟练把握是有积极作用的。再加上考试中暴露出的各种错误和问题,更具有特殊的警醒作用,因为许多情况下,缺陷和问题是被遮蔽着的,只有犯了错误才能真正发现知识理解上不足,尤其是考试中的错误对我们的触动更是深刻,它所产生的效能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有时甚至使我们受益终身。

  3.客观地看待考试的作用,正确地对待考试的成败得失。考试虽然具有许多积极的作用,但是,其消极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不应过分夸大考试的意义,正确地对待其中的成败得失。这是因为,考试中的习题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毕竟不能代表全部的知识,覆盖到所有的知识点,它只是众多习题中极少的一部分,围绕着这部分知识还可以出许多类似的试卷。假如我们考坏了,也不能说明我们这一阶段的学习就一定是失败的,不能说明我们对该部分知识完全没有学好。例如:(1)可能考的这部分恰巧是我们的缺陷和不足o(2)可能我们是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不是理解上的问题o(3)可能是我们以往知识的欠账造成的,并不是眼下这部分内容没有学好o(4)可能整个试题中最关键的部分没有出问题,只是在局部小环节上出了问题,如计算,结果导致整个题丢分(5)可能我们粗心大意或忙中出错,没有把题看全、看清而曲解了题意,实际上如果仔细些这道题是能够拿下的,等等。相反,假如我们考好了,也不能说明我们完全掌握了内容。例如:(1)我们正好复习得对路,正好考了我们会的部分o(2)可能试题不太难,再出的难一些我们也许就不会了o(3)有些试题答的并不顺利,掌握的还不熟,即使勉强答出来,也不能说我们已经掌握到位o(4)有些试题的答案是猜对的,把握性并不大o(5)有时候,考好了只是一种超常发挥,是一种偶然,并不代表我们平常的水平o(6)有时候,考好了只是一种相对的,是因为同样水平的其他同学发挥失常了,才导致我们侥幸的取胜,等等。总之,考试的失利容易使我们的自信心受到过大的打击,超越了问题和错误本身的意义,甚至可以产生泛化作用和连锁反应,带来学习整体的滑坡;同样,考试的成功容易遮蔽许多问题,使我们产生盲目的自信,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是不利的。因此,对待考试我们应该有一颗平常心,努力强化其积极的作用,淡化其消极的影响,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

  4.不要把考试当作学习的中心。鉴于考试在目前学校教育中的特殊意义,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学生都对考试成绩予以了过分的关注,这就使得整个的教学安排、整个的学习过程都始终围绕着考试来进行,许多学生虽然有着自己特殊的情况和个人安排,但是,为了应对哪怕是一些小型的考试、测验,也不得不打破或改变自己的计划和安排,来被迫迎合这些功利性的考试,打乱了整体的学习部署,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计划的贯彻执行,相应的也会对整体的学习效能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重视考试是必要的,但过分地关注考试所带来的短期的胜败得失,而影响到整体学习的效能,是划不来的。但是,这种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与学习的最终目的和宗旨相违背的做法,却影响着许多人正常的学习,所以,必须坚决予以纠正o

  总之,对待考试,我们要尽量发挥其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的积极效能,弱化其对学习造成的消极影响,多关注考试的直接内容对学习的意义,少关注考试所携带的附加价值和功利意义,这才是我们对待考试应该采取的态度。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父母育儿态度与孩子异常行为的关系

  养育者(通常指父母)的行为特点和个性,也会成为孩子发生问题的原因。比如养育者酗酒、犯罪,父母不和、父母有精神障碍(不安、不满、精神病质等等)、智力低下、乱搞两性关系等都会给孩子的异常行为带来影响,这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父母的育儿态度,即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是与孩子的异常行为有关的。下面列举父母的育儿态度与孩子的异常行为的关系。

  但在实际上,很少能象表中那样明显地表现出来。而且,各项之间都互相交织在一起,在考虑原因时也要充分考虑进去。

  下面就各种教育方法再稍加详细说明。

  拒绝

  这就是对孩子的推卸和排斥的态度。

  (1)拒绝孩子的父母在下面的父母中比较多见。

  ①在社会看来结合得不般配的人;

  ②夫妇总吵架的人;

  ③婆媳不和的人;

  ④丈夫不关心妻子的家庭;

  ⑤讨厌妊娠的人;

  ⑥担心对孩子有恶性遗传的人;

  ⑦受强制而结合的人;

  ⑧遭到亲戚的反对而结婚的人;

  ⑨作为一个女性参加社会话动但并不顺利的人。

  (2)拒绝的原因据说属于下面①④项的较多。

  ①当父母有心理上的问题时——父母有精神病,不安,经济上的问题等前面所提到的各种问题时,就会把其不安和敌意发泄到孩子身上,拒绝和刁难孩子。父母的一方为了讨好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就会与另一方一起虐待孩子。孩子虽然是自己亲生的,但也有采取这种态度的人。

  ②当孩子成为拖累时——私生子对于母亲来说也有成为累赘的,还有出去工作时因要照顾孩子,于是就厌烦了而拒绝孩子。

  ③孩子不能象父母所期待的那样而使父母失望的时候——指望生了孩子以后,丈夫能恢复对自己的爱情。但事实却相反,因而感到受骗而失望肘,就会虐待孩子。另外,本想按自己的要求去养育孩子,但因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粗野而灰心丧气时,父母就会把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

  妻子对丈夫的期待,有如下几项。

  ㈠想让丈夫把心放在自己身上。㈡希望丈夫怀有责任感。㈢恢复丈夫对自己的爱。㈣让丈夫感到后继有子的喜悦。㈤丈夫停止寻花问柳。㈥希望丈夫振作起来。㈦希望丈夫少饮酒。

  ④作为解决夫妻感情的手段而利用孩子时——父亲为了解决自己的感情问题,比如为了解决自己的厌恶,作为其手段有时会对孩子加以拒绝。特别是当妻子把精力都倾注到孩子身上,不理会自己时,有的丈夫会生气而把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

  还有的父母自己疼爱自己,当对自己的性格有不满时,就会把对自己的不满情绪发泄给孩子。

  (3)表现方式下面列举其主要的表现方式。

  ①不安;

  ②申斥孩子;

  ③严厉惩罚孩子;

  ④无视孩子的存在,不理孩子;

  ⑤用脏话骂孩子;

  ⑥虐待孩子;

  ⑦完全不管孩子。

  上述拒绝态度的结果,会引起孩子对父母爱情的不满,即出现爱情饥饿感,从而引起各种异常行为。

  父母对其他兄弟姐妹的偏爱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否能象爱其他兄弟姐妹那样去爱自已,这是个非常重大的问题。父母于无意之中做的一件小事,有时对孩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这时作为父母可能没有留心,有时即使注意到了,但处于对孩子不听话的不满,就会与别的兄弟姐妹相比较。比如孩子在学校里的成绩比父母预想的要坏时,就会训斥孩子说:不取得象哥哥那样的好成绩是不行的"。父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对孩子来说则容易起反作用。

  (1)原因可以举出下列各种。

  ①当父母的要求过高时——父母是满分主义者,对孩子的要求超出孩子的实际能力,强制孩子赶上成绩优秀的兄弟姐妹。这时,孩子的嫉妒心理反而会加强,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就会越来越糟。

  ②当其他兄弟姐妹在学业上很优秀时。

  ③对孩子的缺点,父母互相推卸责任时。

  ④孩子本身有攻击情绪时。

  在上述情况下,父母即使想耐心地教导孩子,但最终会按捺不住而使语气变得生硬,由此使孩子感到父母光是责备自己。

  (2)表现方式及其结果父母对孩子不一视同仁的结果,就使父母抱着拒绝与爱两种态度。这就是一方面会去表扬别的兄弟姐妹,一方面会去指责某某孩子不行而予以拒绝。选就使父母本身对孩子的爱情发生了矛盾。

  遭到不平等对待而受到冷遇的孩子,自然就会增加竞争情绪和嫉妒心了。进而会对父母产生攻击情绪和敌意,以至产生绝望感和不安定感。幼儿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尿床、面部痉挛(如眨眼睛和干咳等毛病)、咬指甲、吮手指、口吃、便秘等等,这一点一定要谨记。

  放任

  (1)原因放任和甩手不管的第一个原因,是由父母对孩子不关心开始的。父母对教养孩子丝毫不感兴趣,对孩子的一切彻底甩手不管的态度,大都是由家里人手不足、贫困、繁忙,或者父母没有教养所致。此外,一心想望子成龙而煞费苦心的父母,在看到孩子不能如愿以偿而感到绝望,或不知如何教养而失去自信时,也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做事嫌麻烦的父母也有发生这种现象的,但为数极少。

  (2)表现方式与结果孩子因为随心所欲,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没有约束,就很容易培育出异常行为的萌芽。

  但另一方面,放任对培养自由奔放的性格以及独立自主精神也有作用。不过,这种场合的放任,并不是甩手不管,而是以正确的教育眼光在一旁注视着孩子的成长,这与上面所说的放任意义完全不同。

  要求孩子十全十美

  要求孩子十全十美(完全欲)又叫:完全癖"或:理想欲",对孩子总是抱着要求其达到十全十美,学习成绩满分的态度。这种要求孩子十全十美的情况,常见于对孩子的教养过度关心的父母。

  (1)原因当父母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时,就期待着让孩子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或者父母对自己的现状感到很满意,因而也就想让孩子能和自己一样接受同样的高等教育。这些都能使父母成为要求孩子十全十美的人。

  (2)表现方式与结果对孩子进行十全十美式的教育以后,有不少孩子就会出现精神病的倾向及攻击的倾向。另外,因为父母所规定的目标太高了,就会对孩子进行拔苗助长,最终就会使孩子产生失败感和绝望感,或者失去自信。

  保护过度

  保护过度就是过于庇护和娇宠孩子,与前项的要求孩子十全十美一样,是近年来常见的育儿态度。一般是采用娇宠,盲目爱护的方式,但也有只注意照顾身体的,有的则是在精神上过于娇宠,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原因与前面谈到的要求孩子十全十美的志度比较一下,其原因就此较容易弄清楚了。

  ①教养一般来说,保护过度都是父母从实现自己的意志开始,是把侧重点放在自己身上的。而要求孩子十全十美则是把侧重点放在孩子身上而开始的,两者完全不同。保护过度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感冒就让孩子多穿衣服,或者认为零花钱少了孩子会寂莫就要多少给多少。觉得自己的孩子非常可爱就任其随心所欲,这些都是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②娇宠保护过度是由父母对孩子的娇宠所引起的。对父母来说,娇宠不是一个手段,而是一个目的。娇宠孩子的父母,在感情上就舍有一种满足感。但是,要求孩子十全十美的态度则相反,想让孩子成为优秀人才而有着种种打算的育儿方法,其本身是不会使父母在感情上能获得满足感的。

  ③保护孩子不受外界影响要求孩子十全十美是想要去掉孩子身上的不足之处,而保护过度则是从不让外界的不好影响侵袭到孩子身上的角度对孩子加以保护的。父母保护孩子不要生病、不要发生交通事故、不要中暑、不要跟坏孩子一块玩,不要饿肚子等等,这些与要求孩子十全十美不同,不是向着孩子加劲。

  ④赎罪父母反省了自己对孩子的拒绝态度,觉得做了对不起孩子的事情而感到内疚,由于这种心情也会对孩子产生保护过度。保护过度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父母因内疚而产生的一种赎罪行为。

  (2)表现方式及结果对孩子保护过度的表现方式及结果,学者勒维将其分为以下五类。

  ①纯粹型这是一种比较单纯的保护过度,也是一种总不让孩子离开自己的紧密型。永远把孩子当成婴儿加以照顾。当孩子渐渐长大了要离开父母时,父母对此不仅不感到高兴,反而会下意识地去予以阻拦。所以,又叫做社会成熟阻止型。

  ②赎罪型父母对自己曾经采取的冷漠和拒绝的态度感到内疚(罪恶感),从赎罪的角度对孩子进行过度的保护。

  ③混合型婴儿时期过度娇惯,其后随着孩子长大了,则采取了拒绝的态度,当然也有情况相反的。这就是拒绝与保护混合在一起的中间型。

  ④轻度型并不是极端的保护过度,只是以较轻的程度表现出来。一般来说,这种轻度型的保护过度比较多见。

  ⑤非母性型保护过度一般都是来自母亲,但也有来自其他方面的,比如来自父亲、祖父母、兄弟姐妹、亲戚等等,还有来自邻居的。

  一般说来,保护过度的结果,其基本倾向就是使孩子的情绪表现出不成熟。也就是说孩子的感情总是很幼稚,没有发展。其表现是即使到了幼儿期,仍然没有摆脱婴儿时期的气质;如撒娇、爱发脾气,哭闹、尿裤子、吮手指、咬指甲、任性等等。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督导孩子端正学习态度

  一件事情能否成功,态度的作用往往是最关键的,也是容易被忽视的。态度左右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如果一个人学习态度端正,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认真地做好预习、听课、做作业和复习等各具体环节的工作,做到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讲究学习方法,从而取得良好的成绩。相反,如果一个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上就会表现出懈怠、缺乏动力或是得过且过等现象。所以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当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

  阳阳是个聪明活泼的女孩,但学习态度却不够端正,学习过程中难以脚踏实地,成绩也是忽好忽坏。

  初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的前一夜,阳阳自觉最近学习不认真,且复习的时间都被她玩过去了,因此对考试没有一点信心,但是又怕成绩不好被父母责怪,便把温度计放入热水里,并用毛巾把额头捂热,然后对妈妈谎称发烧了,不想去考试了。妈妈观察了一下,感觉有点不对劲,经过再三追问,终于揭穿了阳阳装病的:把戏",妈妈气得把杯子摔到了地上,并把阳阳的爸爸一起叫过来,斥责阳阳学习态度不端正,并勒令阳阳第二天准时参加考试。

  阳阳低头不语,妈妈语重心长地说::态度决定成败,你这种骗爸爸妈妈的态度最终欺骗和坑害的还是你自己。"阳阳听后,羞得脸都红了。第二天考试回来,她发现妈妈在她书房的墙上贴上了:态度决定成败"的标语,她明白妈妈为了激励她才这么做的。

  她正在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时,妈妈走过来对她说::孩子,不管你天资如何,能力高低,爸妈都希望你能以端正的态度去学习和做人,无论做人做事,只有先把态度摆正了,你才能有成功的一天。"阳阳知道了态度的重要性,从此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

  的确,:人生立于世,态度当第一。"学习也是如此。学习态度可能与自身以及家庭和学校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讲,有时候她们并不十分清楚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甚至有可能把浮夸的学习态度当成一种风尚。父母首先应该关注和纠正的,便是女孩的学习态度,只有态度端正了,孩子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