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孩子成长中的两个“反抗期”,孩子为什么开始学会反抗家长

2022-07-27 02:00:12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孩子成长中的两个“反抗期”

孩子到了叛逆期了,孩子早恋了,越来越不懂孩子在想什么了……大孩子的父母也有他们的烦恼。前面提到的两种年龄层次,就是所谓的第一反抗

1、孩子成长中的两个“反抗期”

孩子到了叛逆期了,孩子早恋了,越来越不懂孩子在想什么了……大孩子的父母也有他们的烦恼。前面提到的两种年龄层次,就是所谓的第一反抗期和第二反抗期。

宝宝不让喂饭了,宝宝很久都没粘着父母了,宝宝非要出去玩泥巴,宝宝……年轻的父母有如是烦恼;孩子到了叛逆期了,孩子早恋了,越来越不懂孩子在想什么了……大孩子的父母也有他们的烦恼。前面提到的两种年龄层次,就是所谓的第一反抗期和第二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1~3岁

孩子:总在说no

当孩子学会走路后,大概1~3岁,家长面临的就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更多表现为独立意识的出现,他想要尝试更多他觉得有趣的事情,想要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放开家长紧抓他们的手。

家长:确保安全,给孩子自由

这个时期,家长真正放开手让孩子去做,又怕他们伤害自己,强硬地阻止,他们又会哭闹不安。怎么办?这个时期正是孩子个性发展的时期,如果强硬地去以一个标准要求他们,会使他们的个性发展受到阻碍,此时家长应充当保护者的角色,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相当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想要知道的世界。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做得好时,表扬他;犯错误时,纠正他,让孩子慢慢地了解到自己行动自由的限制在哪里,哪些是正确的行为,哪些是错误的做法。这样,孩子就能顺利地度过第一反抗期。

第二反抗期:12~17岁

孩子:心理反抗

孩子进入第二反抗期后,接下来就是青春期。第二反抗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格形成的重要标志就是:自我同一感"的形成,通俗地讲就是:知道我是谁,我将来应该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

例一:小a,就读高二,成绩很好,他知道将来要上大学,之后要当律师,成为一个很好的律师。

分析:对于这个孩子来讲,他有认识自我的能力,能够认识到自我将来要做什么、我是谁,他的:自我同一感"非常有利以后的人格形成。

例二:小b,小a的同班同学,成绩很差,也从来不努力,但他很有理想,将来的梦想是做联合国秘书长。

分析:对于这个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他想不到通过努力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而给自己订的目标又过于高、过于盲目,这个孩子缺乏:自我同一感"。

2、孩子为什么开始学会反抗家长

  过去,还在儿童时,他们心目中,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自己孩子的天地,一个是大人们的世界。这两个世界的区别,在儿童的眼中,十分地清晰。而且,他们曾经认定,孩子是孩子,大人是大人,儿童自我的世界,没法与大人的世界平等。因此,孩子接受父母的管教,天经地义,理当如此。

  现在,他们逐渐走出那个儿童世界,向成人世界挪步。可是,这两个世界之间,路程并不箅短。于是,前不巴:村",后不着:店",他们成了两边都不隶属的:边缘人"。一个新的中间世界产生了,这就是青年世界。

  你说他们是儿童,现在,决不会再被他们认同。是啊!男孩子,崇尚体育,爱好运动,而且,从中发现了一个新的自己——体质,日益发达;力量,日益强大。女孩子,通过人们投来的目光,特别是异性,更关注自己身体的丰满、成熟。成人,不正是如此的吗?可是,自己这就算成人?底气又觉不足。回头望望,那个狭小的儿童世界已容不下自己。向前看看,成人世界的门槛还无力迈入。于是,深刻的矛盾摆在了面前,回避不了。

  要说,成为大人,已是盼了多少年的,能不向往?于是,在潜意识里,他们憎恨自己,那么弱小,不像个大人。他们也憎恨父母。是居高临下的父母,强大的父母,使自己更觉不像个大人。

  怎么办?与父母去抗衡,掂掂自己是否真有力量。这举动,一方面表现出对儿童时盲从父母的怀疑;另一方面,又表现了用自己的手建造自己世界的愿望。

  可是,抗衡进行得并不顺利。因为,他们并不真的很强大。于是,自信维持不了多久,又有自卑袭来。就这样,动荡、狂飙何曾休止过?矛盾,冲突,烦恼,使青年陷入混乱。

  :过去的那个好孩子哪儿去了?"那个自己一手抚养大的孩子,顷刻间,怎么变得陌生?父母们不理解孩子的变化,他们为亲情的疏远忧虑,他们为隔膜的生成不快,他们为孩子的反叛伤心!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孩子第一反抗期来了!

时间:2006年09月26日11:28 晚上9点了,妈妈给恬儿讲完最后一个故事,要恬儿睡觉。恬儿在小床上翻来覆去折腾了半个小时,没睡着,她坐起来对妈妈说:“我睡完觉了,起床咯!”

“你根本就没睡呢,快躺下。”

“我睡好了!”

……

母女斗争了约十分钟,爸爸忍不住了,走过来板着脸说:“你给我躺下!”

恬儿稍微愣了一下,马上仰着脸说:“就不躺下!”还用挑衅的眼光看着爸爸。 爸爸妈妈都愣住了,这个平时乖乖的小丫头什么时候学会了顶嘴?以前那个温顺腼腆的小姑娘呢?

尽管最后在爸爸的压制下,恬儿哭着躺下了,可是爸爸妈妈很是迷惘,女儿上周才过完两岁生日。真的是书上说的,第一反抗期来了吗?

q:什么是第一反抗期?

a:在儿童的成长曲线图中,有两个大的急速增长的转折点,一是在宝宝两三岁左右,二是在青春期开始的时候。在急速成长期,你会感到宝宝似乎不像往常哪样温顺、可爱了,以往规律的生活建立起来的默契感打破了,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会引发亲子间的冲突,处理不好你往往感觉到沮丧、失败,甚至对自己的教育能力表示怀疑。心理学家把这种儿童成长中出现的亲子冲突形象地比喻成“儿童的反抗期”。

q:宝宝在什么时候进入第一反抗期?

a:宝宝在2~3岁之间进入第一反抗期。在这段时期内,宝宝仿佛总是和你对着干。就像恬儿,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不睡觉的情形几乎每家都有。而且你往往会感觉到:“绞尽脑汁斗智斗勇,结果是黔驴技穷。”

宝宝为什么“反抗”?

自我意识的发展

宝宝在1周岁后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其显著性标志就是宝宝在语言中学会使用“我”这个字,“我要……”“我想……”成了经常挂在口头的话。他的心中压倒一切的愿望就是自己当下需要的满足,他还没有能力顾及到周围的场景和气氛,更别提根据环境的要求做出合适的行为了。

活动能力的增强

宝宝能够独立行走后,开拓了新的、更为广阔的活动领地。他可以自由地选择操作对象,表述并执行自己的想法。活动经验的日益增加让他不再满足于被别人控制,而是努力去“反控制”,甚至控制别人。从这“斗智斗勇”中,他敏锐地感觉到你对待他的行为的态度和模式,促使他决定在下次的活动中坚持或者调整策略,最后实现“自我”领地的悄悄扩张。

喜爱模仿的天性

儿童是喜欢模仿的,对成人的社会生活非常感兴趣,他会喜欢帮助做家务,喜欢拿起笔写写画画、喜欢穿你的大鞋子,等等。许多人见到宝宝模仿成人社会活动,如学你洗衣服,切菜等,第一反应就是立即阻止。如果宝宝正常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对经常阻止他满足的对象——你或其他监护人产生逆反或反抗心理。

尽管你为宝宝精心营造了成长的环境,可是反抗期仍然会如期而至!冲突并不可怕,甚至对于成长来说十分必要,关键的是你如何处理与宝宝的冲突,帮助他安然度过反抗期,避免成长的暗礁呢?

3种做法要不得

·高压政策

宝宝反抗的时候,你往往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因此实施高压政策,让他屈服。结果很有可能以宝宝的委屈哭闹和你的难受心情收场。

高压政策会让宝宝失去良好的判断力,形成一种“奴性”人格,因为他屈从于自己所处的劣势而不是理性的思考,随之产生垃圾情绪,离开理性的排解,找不到合适的宣泄途径,会对他的心理健康造成难以修复的伤害。

·溺爱顺从

现在的父母,往往认为传统的养育方式过于老套,大家从各种媒体中获得了很多的理论储备——这些理论都强调首先要尊重宝宝、热爱宝宝,但对于如何在权威与爱之间找到平衡点缺乏实战的经验。如果恰巧你是一个自我管理能力弱、执行力不够的人,在与宝宝的“博弈”中总是处于下风,那就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过于溺爱顺从宝宝了。

·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这样的景象并不陌生:商场里,宝宝要买玩具,大哭大闹。妈妈哄也不是,骂也不是,只好打哈哈,指着另外的玩具或物件:“你看,这个小汽车多漂亮啊!我们买一个别的吧!”顺势将宝宝抱走,平息他的情绪。这甚至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被看作是对付亲子冲突的一个好办法。在理解儿童心理有很大进步的今天,这并不是一个好策略,它意味着宝宝的需要是不被重视的。宝宝的需要和兴趣需要你来激发与引导,转移注意力并不能使他学会识别内心的真正需要,也不能学会如何从事件中延迟满足合理需要,抵制不合理需要。只有真正识别自己内心真需要的人,才是一个懂得并会珍惜幸福的人。

好方法值得尝试

多项选择法

在亲子间发生对抗冲突的时候,你不必急于将自己的意见坚决执行。

在本文开头的例子中,我们可以试试这样的方式:“恬儿,必须睡觉了,因为明天我们还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你现在还不想睡觉,可以选择再听一个故事或者玩十分钟,你选择哪一个?”这种多项选择法在与宝宝打交道的过程中十分有效,很多宝宝即使两个方案都不是他原来想要的,但是他喜欢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感觉,所以能接受,并且因为方案是自己选择的,所以执行起来十分利落。你不妨一试。

约法三章法

宝宝生来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时间及对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要共同商定,否则一个外在的规则会被宝宝视作异己加以排斥。一旦他参与了制定,他便会觉得这些规则很神圣,会努力遵守。你也要认真对待你和宝宝的约定,在发生冲突的时候,你可以提醒他遵守约定。

角色扮演法

轻松的亲子游戏能让宝宝明白应该做什么。你可以装成一个做事拖沓又极不听话的孩子,让宝宝扮演妈妈的角色,看看他是如何来对待你的。有的宝宝会用你常用的方式对你,也有的宝宝会用他心目中期望的你对待他的方式对待你,你需要细心观察。通过角色扮演,亲子之间的对抗自会消弥不少哦!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家长如何化解孩子的反抗行为

  有些孩子的反抗行为特别强烈,父母说东他偏说西,你让他干的事情他偏不干,你不让他干的事情,他偏要干。家中有这样的孩子,做父母的可真要伤透了脑筋,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无奈之余,很多父母会用暴力来:镇压"孩子的:反抗": :好,你这么不听话,给你来硬的试试!"于是对孩子非打即骂,希望孩子能听父母的话,变成一个好孩子。

  可是打骂过后呢?孩子真的能从内心接受父母的批评、向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吗?俗话说: :有镇压的地方必然有反抗。"父母的暴力镇压必然会导致孩子更为强烈的反抗,久而久之,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于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j刮青会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有无止境的争吵与冷战。这是任何一个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宇儿7岁了,最近妈妈发现宇儿越来越不听话了,当妈妈对他提出什么要求的时候,他都是一律反抗,让他往东他偏往西。比如,妈妈说::宇儿,该吃饭了!"宇儿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不吃不吃就不吃!"再比如,妈妈说::宇儿,睡觉去!"宇儿死活也不睡,瞪大了眼睛看着天花板,手脚还乱动。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每每遇到这样的事情,宇儿的妈妈都非常生气,为此经常批评宇儿,有时候还会打他西下。但似乎没有什么效果,宇儿的反抗行为和逆反心理反倒更严重了。

  后来,宇儿的妈妈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或许自己得改变一下教育方法了。

  这天是星期天,妈妈要带宇儿去奶奶家玩。临到出门的时候,宇儿又开始了: :我不想去奶奶家,我不要去!"

  昨晚答应得好好的,给奶奶的礼物都准备好了,衣服也穿好丁,他竟然说不去!妈妈非常生气,很想把宇儿骂一顿,可是这回她打算挨个策略了。于是,妈妈和颜悦色地对宇儿说: :昨晚不是说好了吗?你可是答应过妈妈的哦!"

  宇儿还是一副很倔强的样子: :昨晚是昨晚,今天是今天,我就是不去!"

  妈妈还是很耐心: :那宇儿告诉妈妈,为什么不想去呀?宇儿这么乖,难道不想奶奶吗?"说完,妈妈还在宇儿的脸颊上吻了一下。

  宇儿狐疑地看着妈妈,说: :奶奶家没有我心爱的小汽车……"

  妈妈笑着说: :原来是这样啊!那把我们宇儿的小汽车带上。"

  宇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真的啊!可是小汽车很沉的。"

  妈妈说: :没关系,今天我们不坐公交车,我们做出租车过去!"说着还抱了抱宇儿。

  宇儿很高兴: :妈妈,你对我太好了,刚才的事,对不起啊!我们出发吧!"

  很快,母子俩高高兴兴地出门了。

  上文中,宇儿的妈妈最初面对孩子的反抗行为的时候,只是采取打孩子的方式,想让孩子尝尝不听话的滋味,不料孩子并不买账,反抗得更厉害了。于是,她不得不改变策略,试着用爱心和耐心来化解孩子的反抗行为和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事卖证明,这一招果然很奏效,宇儿不仅不再反抗妈妈,而且还主动向妈妈道歉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反抗是孩子表达自己的方式

东东两岁半了,以前一直是一个快乐、随和、讨人喜欢的可爱宝宝。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总爱发脾气,仿佛任何事都要满足他的愿望,不然就发犟、吵闹!一次洗好澡后,他仍然坐在浴盆里玩水,妈妈考虑到天气已转凉要把他抱起来穿衣,可东东还未尽兴,试了几次后还不肯起来。于是妈妈硬抱起他,没想到"风暴"来了:他歇斯底里地大哭特哭了半个多小时,哭得面色酱红全身是汗,挣扎中几次差一点儿碰伤了头,还惊动了邻居,最后妈妈凑巧给了他一只平时最喜欢的小汽车而止住了哭闹。对了,东东还有一个新的习惯,不管大人说什么话,也不管知道不知道是干什么,总是爱加个不字,比如让他吃饭,他就说不吃饭。吃饭是他懂的词汇,可有时东东根本不懂妈妈说的是什么,还是要加个不字,有一天,妈妈跟爸爸说:"现在有许多亲子游戏班,要不也给东东报一个吧。"爸爸还没来得及发表意见,正在旁边玩积木的东东大吼了一声:"不"!吓了妈妈一大跳。妈妈想不通:"我们家孩子小时候挺乖的,怎么现在总和大人对着干呢?不管你让他干什么事,他说的第一个字就是'不!'"。

分析与建议

许多年轻的父母都有这种体会:孩子到了两三岁就开始不听话,经常和父母顶嘴、说反话、发脾气。在三岁左右,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突出表现为: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制止,就容易产生说反话、顶嘴的现象。

为什么两三岁儿童会有反抗期呢?

首先,这是因为两三岁儿童在动作能力方面的发展。

他们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独立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因此就会产生反抗。

其次,这是因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原先,儿童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现在,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让"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因此,他们就想顽强地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规范相抵触,于是孩子就会有挫折感,从而导致反抗行为。

第三,这是因为两三岁儿童在许多方面发展得不成熟。

两三岁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就会以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吵嚷、哭闹等。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用拐弯抹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往往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其实,他们无非是忠实于自己的想法,并非针对某个具体的人。两三岁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也还不高,他们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因此常常显得死心眼儿。他们的时间概念还不强,因此哪怕告诉他只等五分钟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须立即去做。这些都会导致儿童的反抗行为。

反抗不一定是坏毛病

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将两岁至五岁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反抗性较弱。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幼儿中,有80%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幼儿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因此,专家认为,反抗行为有时候意味着孩子有其独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预也不受支配,这正是孩子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值得父母重视。若只一味要求孩子服从你,那么他的判断力自然就难以发展。

所以,对于两三岁至六岁的孩子,反抗不是什么坏毛病。但是做家长的为何不能突破传统的束缚,勇于接受孩子的想法,甚至容许他反对你的做法呢?大概是因为所谓的自尊、面子问题吧!如果这时候你能够想到:孩子的反抗并非反叛,而是一种表达他自己的方式,你是不是会放下你的虚伪的自尊,接受孩子的想法呢?

所以,可别小看这个不讨人喜欢的反抗期,它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期,父母教养态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因此父母应该做到:

1.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孩子到了两三岁,喜欢跟父母说"不",这是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要求有和大人一样的平等地位,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此时的父母对他们的行动不要轻易加以干涉,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如果孩子必须顺从你的意愿,也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要这样"或"不许那样",而要以平等的姿态,征询孩子的意见,给孩子留出选择的余地。如"等你看完这个动画片就去洗澡,好不好?""你是先玩积木,还是先看图书?"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又乐意听你的话,就不会轻易跟你说反话了。

2.提出的要求要合情合理,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

例如,有些事是孩子必须做到的,而且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爸爸妈妈最好不要给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必须严格执行。有些事是孩子可做可不做的,而且又是孩子不愿意去做的,那就干脆不要求。孩子正玩得兴致勃勃的时候,爸爸妈妈必须尊重孩子,征求意见,给孩子留思考时间,或让他玩完,或许诺他做完事再玩,让他能够逐步接受。爸爸妈妈切不可先强制压服,引起孩子大哭大闹,然后又让步依顺,不然会养成孩不服从成人要求的习惯。至于什么时候要求、管教孩子,应该"以不危及生命、健康和道德为原则"。当你本能地要拒绝孩子的要求,或准备降服孩子的反抗行为时,劝你"不"字缓出口,想一想孩子的要求和行为是否危及生命、健康和道德,如若不是且放他一马,这样也许会给大人添些麻烦,但想想你的耐心将得到孩子人格健康发展的回报,这是多么值得!

3.相信孩子,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父母过度保护,往往也是导致孩子说反话的原因。好奇心的驱使,强烈的自主愿望使孩子什么都想去试,什么都想去做。过度的包办代替,会使孩子失去许多学习探索的机会;而一味斥责、制止,又会发生顶牛现象。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满足他的好奇心。比如他想到雨地里去玩,你就给他穿上雨衣、胶靴去玩吧;他要自己穿鞋,就让他去穿,等他鞋和脚对不号时再去帮他;要洗衣服,给他一块肥皂,随他去洗自己的手帕、袜子;想扫地,让他扫,哪怕越扫越脏……当然,父母的帮忙是必不可少的,给他理理袖子、系系鞋带、扒掉垃圾等。充分相信孩子,让他们在满足合理要求、亲自实践的同时积累经验,体会成功的欢乐,这样孩子就不容易养成和父母说反话的习惯了。

4.不能娇惯、放纵孩子。

孩子喜欢跟父母说"不",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听之任之或百依百顺,就会形成孩子任性、骄横的性格。因此作为父母,对那些总是用说反话来达到自己不合理要求的任性的孩子应该:

(1)心平气和地讲道理,介绍有关知识,说明不能满足他的要求的原因,抑制任性、执拗行为的发生。

(2)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用另一种使他更感兴趣的事来吸引他,从而使他放弃那个不正当的要求。

(3)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明确表示父母的态度:不合理的要求,再闹也不能满足,然后立即走开,用冷处理的方法来终止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