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兵法之二——自保第一,班主任兵法之三——攻心为上
1、班主任兵法之二——自保第一
自保第一 一切军事思想的最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多地消灭敌人,尽可能多地保存自己。诸位别笑,道理虽然简单,未必人人都懂。以此类推,一切学
1、班主任兵法之二——自保第一
自保第一
一切军事思想的最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多地消灭敌人,尽可能多地保存自己。诸位别笑,道理虽然简单,未必人人都懂。以此类推,一切学生工作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学会自保。
教师在做学生工作时,在尽量多地转化学生的同时,首先得学会自保。
说起这自保,真是太重要了。有一些老师因为不懂这个道理,而丢了饭碗。举个例子,诸位身边有没有被学生或者家长联名投诉赶下讲台的教师,好像这并不是很罕见吧。说起来,虽然教师与学生是冤家对头,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关系处理得很好啊。可见,教师要自保还是能够做到的,但是,真正要自保得很好,也不是那么容易。
对一名新教师而言,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是自保的一条途径。因为新教师还不太懂教育的规律,与学生太近,很容易为学生所伤。这就好像与敌人作战,如果敌强我弱,那还是与敌人离得远一点比较好。与学生保持距离,可以弥补新教师经验的不足,因为离学生太近,被学生一眼就看出虚实,从此对你没大没小,甚至称兄道弟,这教师的威信可就一点都没有了。
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是绝对不会让学生靠得很近的。学生对他们可谓既敬且怕,一些平日里不苟言笑对学生冷若冰霜的教师偶尔露出一点笑脸,学生会觉得特别温暖,作文里都会写上。而新教师即使对学生笑得再灿烂,学生可能还不一定买账。
那么是不是教师就必须与学生保持距离呢?非也。譬如像李镇西博士这样的教育家,他与学生的关系就很近,但是学生也很尊重他。为什么呢?因为李镇西有个人魅力。关羽关云长可以单刀赴宴,全身而退,我们这等虾兵蟹将就别逞这个能了,否则便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师生之间的距离相当于战壕,教师可籍以藏身,一旦消除这个距离,那就是与学生短兵相接了,这个时候其他武器就没有用了,就得靠教师的真功夫了。
当然有时为了教育的需要,教师可能必须与学生“亲密接触”。遇到一些特殊的学生个案,离得远远地教育可能就像隔靴搔痒一般没什么效果,这时候就需要“近身战斗”----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走进学生内心教师首先得敞开自己的心灵,需要老师有很高的技巧。以后我们会谈到这种方法,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战法” 了,但是在敞开心扉的过程中自保的原则是不会变的。学生思想工作能做则做,不能做就罢手,千万不能硬来,最终把自己搭进去。
接下来不能不提身教,身教也是自保的重要途径。现在的学生和家长,可不像我们小的时候那么普遍的和蔼可亲了,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很强,对于教师和学校的一些不好的做法,一些家长会选择投诉。一些平时言谈举止比较随便的教师,可能他觉得自己也就是不拘小节,但实际容易被别人抓住小辫子,真要被投诉了,也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没啥说的。
这个问题不展开谈了,实际上大伙儿都很明白,古人就讲为人师表,这也是教师这门职业的特殊性,既然选择了做老师,又想继续做下去,就得注意自己的言行。你要真是放荡不羁,那么还是去做艺术家吧,做教师真不合适。
只有先保存自己才能消灭敌人,只有你自己先做好了才能教育学生去做。比如说,我们教育学生读书先做人,我们自己得会做人,而且得做给学生看;再比如,要是你自己整天带着耳机改作业看书,那么就别去勒令学生写作业不准听音乐,否则,你要是强制执行下去,你自己会被这个规定所伤。
自保得比较好的老师通常都是有一些“绝活”的。教师如果学识比较渊博,学生总是很崇拜的。一个数学教师如果总是算错或者做不出学生问的问题的话,赶紧回家买几本习题集狂做,事实上,数学教师之所以不太爱写文章其原因就在于数学老师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花在做题上了!语文教师如果自己觉得写作水平尚可,大可以 “下水” 与学生同游,如果能够有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最好,这样学生跟你学也更有信心。英语教师如果说一口流利标准的美语,那基本就高枕无忧了,学生会跟别的班的学生吹,我们英语老师,那英语说的,比美国人还标准!
除了在专业上能镇住学生之外,教师的幽默感也是学生很看重的。幽默的教师通常都很受学生的欢迎。其实,不仅学生欢迎,人民群众都喜欢幽默的人。学生每天读书也挺累的,碰到一个上课乏味的教师确实没劲,如果这教师还经常骂人,不逆反才怪。所以,既然学生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我们就努力培养一下自己的幽默细胞吧。
如果你幽默感实在太差,还有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很好,简单易行,就是多参加体育活动。要知道,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喜欢体育的,爱屋及乌,他们对于喜欢体育的教师也是特别有好感的。所以,如果你乒乓球打得好,不妨露两手,绝对能让学生崇拜你!经常参加学生的体育活动是教师自保的一个良方。
真正懂得自保的教师是不会做体罚学生这样的傻事的,咱首先得懂法,青少年保护法也好,教育法也好,都写得明明白白的,如果不明白最好回去研究研究先。你说你一腔热血为教育,你说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可是最后人家给你告上法庭,你这教师也未免做得太失败了,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要是真在战场上,最先被消灭的,不是像你这样有勇无谋的人又会是谁呢?
真正懂得自保的老师,会非常重视师生关系。这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根本。有时为了解决一件事情,而把师生关系破坏了,是非常的得不偿失的。为了师生关系,改忍的要忍一忍,该让的要让一让,这是自保的需要,也是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的需要。
学生当面与你顶撞怎么办?你感觉到全班学生内心反抗情绪很激烈怎么办?这个时候千万要记住这个原则:自保是第一位的。先估量估量,实在不行,先避其锋芒,日后再慢慢图之。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走为什么是上计呢?原来这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保存实力的最好办法。现在的撤退是为了将来大踏步的前进,现在的自保是为了将来更大的发力。
有诗为证:胆大心细好,足智多谋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班主任兵法之三——攻心为上
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一条至高无上的原则。也是一切兵法的核心思想,鄙人认为,这也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核心思想。
那么,何谓攻城,何谓攻心呢?攻城,乃是以武力去征服之,比如:我们碰到学生做错了事,抓到办公室里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如果学生不服气,接着骂,必要让其服帖为止;我们要让学生学习,以强力胁迫之,对于不认真学习或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施以高压政策,必要让其崩溃;教师以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规定学生必须要做的事情,全然不顾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对于不同意见,千方百计打压之,必要时祭出校纪校规或请家长来校等法宝,定要让学生就范。由于教师是强者,学生是弱者,攻城之术乃是以强击弱,教师很容易就取得胜利,因此,广大人民教师甚好之。
可是,攻城是有副作用的,而且副作用极大。首先,学生总是要反抗,有些是表面反抗,更多的是默默地反抗。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相当严重,教师若采用强攻的办法,学生即使最后就范了,心里必不服气,由此会造成学生的心灵扭曲,从长远看,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健康发展不利。其次,攻城的过程中,教师也会有损伤。由于是硬攻,教师难免发火,怒火伤身,急火攻心,加之学生再有反抗,急切之下,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于是,身不由己,口不择言,一片爱生之心付之东流。教师一旦控制不住自己,有了不当言行,最终反而伤及自己。
攻心就不同了,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思索学生的动机,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用的办法通常都比较缓和,但是正好击中学生要害,犯了错误的学生,不但乖乖认错而且心服口服,教师的任务通常也能很好地贯彻下去。学生的行为表现完全出自自愿,并非老师强迫,但却是老师的目的。
因此,我们主张,学生工作,只可智取,不能硬攻。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攻心,首先要能控制自己的心灵。有一些老师,自己情绪失去控制,当众与学生发生冲突。为师者决不可如此,否则必败无疑。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的心灵象天空一样开阔。
攻心,还得了解学生心理。不了解学生心理,你如何去攻呢?所以教师要研究学生,要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切忌想当然,以及之心,度人之腹,目标不明,方向不清,就开火进攻,到头来,一无所获还是好的,学生离心离德害莫大焉。
攻心,一定要善于随机应变。学生的心理是千变万化的,在一些具体场景中,常会有突发情况发生,当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时,教师一定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策略,方可牢牢锁定目标。青少年的心灵是敏感而脆弱的,同时,也十分地多变。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因素也有很多。教师不是圣人,也不一定能够洞悉一切,计划没有变化快,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就更加显得重要了。
要知道,我们教师所试图改变的,不是学生的身体,而是学生的心灵。所以,攻心乃是第一要务,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
有些教师,运用了错误的方法,比如说体罚。有些体罚,确实有震撼学生心灵之功效,但是更多的体罚,只能使学生情绪更加对抗,心理更加逆反,这与我们的攻心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体罚就如同攻城一般,学生即使被征服,教师也会付出一定代价。本着保护自己的的原则,我们反对使用体罚,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
那么,对于个别特别顽劣的学生,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非也。错误是得用心灵去认识的,有效的惩罚也一定是触及心灵的。因此,若是真的要惩罚学生,心罚才是最厉害的惩罚!
譬如说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就是一个很好的心罚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不公正的表扬与批评是很大的心罚,他会不理解:为什么老师表扬别人却不表扬我?为什么老师对我的进步视而不见?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情?老师为什么不批评我?教师的不公正的态度会在学生心中激起巨大反响,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种心罚。
譬如说教师对学生的故意冷落。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冷落是对学生最残酷的惩罚。此言不虚。人人都有被肯定被重视的需要,学生尤甚,如果明显受到教师的冷落,必定心中极为痛苦,此种惩罚,教师若能巧妙用之,效果与体罚不可同日而语。
这还不算,还有最大的心罚。曾有一人在报上登载寻人启事,寻找文革中教他的老师,原来文革之中他造老师的反,强迫老师跪在地上并把粪浇在老师头上。多年以后他事业有成但每想到此事却悔恨不已,不找到老师当面道歉便寝食难安。老师最终找到,已是白发苍苍。老人轻轻一笑,我不怪你,那时你还是个学生,不懂事。一番话,说得此人痛哭不已,羞恨难当,老师骂他一顿他反而会好受得多。可是就这么轻轻一句话,反而让人心灵受到更大的惩罚。所以最大之心罚乃是让学生自己意识到他所犯的错误,等到他幡然悔悟的那一天,羞愧难当之时,只怕地上如果有一条缝,他也会立马钻进去,而教师的宽容更会使他的心灵备受煎熬。
需要说明的是,心罚杀伤力极大,既是一种惩罚,教师要慎用之。若是使用不当,会对学生产生不可弥补的心灵伤害。对普通学生最好不要采用,对犯错学生也要偶一为之,而且,使用时最好在专家指导之下或是自己成了专家之后,以防误用。
一名教师,与其说他从事的是传授学生知识的职业,不如说他肩负的是改变学生心灵的重托。学生心灵改变的过程,是他自己体验、自己感悟的过程。其实,不需要很多,也就在那么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方,我们稍微使一点点力,就可以使学生的航船纠正方向,加足马力,驶向光明美好的前方。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以此为准则,则我们的工作必将事半而功倍,无往而不胜。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班主任兵法之六——运动战
运动战
在班级的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做学生工作仅仅局限于阵地战是不够的,要想把工作做得更有效,有时候还得采取运动战。
运动战和阵地战不一样,运动战不是静止的,而是要运动起来,要根据形势大踏步地前进或是撤退,在运动中调动对手,在运动中战胜对手。
阵地战最大的优点就是比较安全,教师守着一方阵地,躲在工事后面,运筹帷幄,岂不快哉。可是阵地战虽好,但是也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举个例子。譬如有这样一名学生,在学生中影响很大,有领袖气质,可惜思想方向错误,兴趣不在学习上,总是要和校规校纪对着干,可是他又很聪明,在班主任面前表现很好,态度也很好,真正违反纪律的事情他不会出马,而是怂恿班级里一些没头脑、没判断力的学生(每个班级总有这样的学生)出头,最后,挨处罚的是他们,教师虽然知道后面那个学生是罪魁祸首,但是又很难抓住他的把柄。那么,对于这样的学生,怎么办呢?传统的阵地战的战法是不行的。因为他总是缩在后面,不会来进攻你。你要去攻他,师出无名不算,他的防守滴水不漏,你没有胜算。
像这种情况,可以采用运动战的战术了。运动战的目的是,不能让他总藏在后面,要把他调动起来,让他也运动起来,他一旦运动起来,免不了会有漏洞,你就有办法了。
要使对手运动起来,你先得运动起来,你就不能缩在后面防守了。你也得露出来。这是运动战有难度的地方。一方面,你处在运动中,你得集中精力躲避对方发射来的枪弹,你有受到对方袭击的危险,另一方面,你还得动脑筋,在自我保护的同时找出克敌之良方。因此,运动战需要有很高的作战技巧,初学者很难掌握。
可能,有人问,怎么区分运动战与阵地战?阵地战有一个固定的阵地,而运动战没有,这是主要区别。阵地战中,大家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守住自己的阵地,抢夺对方的阵地。而运动战的目标就不是很明显了,有时候,你不知道对方在哪里,想干什么,当然了,你也最好不要让对方知道你的目的是什么。这是运动战高深的地方。
在运动战中,最重要的是调动对手,而不是被对手所调动。这是运动战的精华所在。试想,如果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在你的意料之中,他的反应和行动没有逃脱你的计划,你还有什么好担忧的?你完全可以高枕无忧了!
教师若采取运动战,一定要采取一种主动的进攻态势。要牢牢地掌握主动权,这是很重要的。在运动战中,主动权是双方争夺的焦点。谁掌握了主动权,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有些教师,工作不主动,结果整天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总是等班级里出了事才被动应付,焉有不败之理?
运动战是最需要计谋的。古往今来,多少著名战役,几乎都是运动战。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三十六计,也基本是在运动战中产生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动战的技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教师要善于随机应变,审时度势。在运动战的过程中,形势可能瞬息万变,计划不如变化快,教师要有一些急智,要能够及时调整战略。譬如说,你原来准备批评学生的,但是突然感觉气氛不对,学生情绪很激烈,如果你在此刻批评学生,效果一点没有,你自己反而可能陷于被动,你要及时停止批评,把情况调查清楚再说。再如,你找一名学生谈心,本来准备好了一些话语,谈了两句之后,突然发现有重要隐情,你可能一时猝不及防,不要慌乱,马上调整谈话方式和计划,必要时可及时中止谈话,要知道,一次不成功的学生谈话不是零效果,而是负效果,还不如不谈。
古时两军交战,两方先锋狭路相逢,大战100回合,不分胜败,一方突然佯装败走,然后使拖刀之计,一举拿下对方,这是一种谋略;还有的,直接卖一个破绽,对方若径自来攻,会因为早有防范,便中了招儿。这些都是在运动战的时候所用的一些小技巧。
运动战的战法千变万化,但有以下几个原则要考虑:
第一,要善于打心理战。运动战几乎都是打的心理战。围魏救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欲解赵国之围反而去攻打魏国,就是算准了你一定要回兵去救;诸葛亮摆空城计,就是料定司马懿小心谨慎一定不敢冒险;现代战争也一样的,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也充斥了心理战,以至于双方发出的战场信息都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我们要掌握对方的心理而不让对方掌握我们的心理。学生工作中的运动战也是这样的,我们不但提出攻心为上,并且指出学生工作的攻心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一名好的教师一定是一个精通心理学的人。幼12家12儿童 第二,要善于以实击虚。要能够集中优势力量,形成局部战场的绝对优势兵力。教师要经常与家长沟通,不可给学生以可乘之机,同时也要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往往非常强大。如果犯错误的学生是一个群体,你要注意,分清楚主次轻重,不要一网打尽,因为自古就有法不责众一说。学生人数多不要去贸然进攻,学生情绪激烈不要贸然进攻,学生早有准备不要贸然进攻,这些都是在进攻“实”,胜算不大,或者即使胜了,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要善于寻找对方的薄弱环节,对方保护的好,要调动对手,使得他把薄弱环节暴露出来。比如,不良的学生小团体可以分化瓦解之,学生有准备要不动声色,突然改变计划,学生情绪激烈等他冷静了,此时对方的虚暴露出来了,你再用你的“实”击之,就很有把握了。
第三,要灵活机动。何时该前进,何时该撤退,这是有具体形势所决定的。不能固守成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注定要全军覆没;兵书上讲不能在河边扎营,可是韩信破釜沉舟反而有奇效;毛泽东四渡赤水出奇兵,直到晚年还引以为生平灵活用兵的得意之作;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具体到每一名学生,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自大的学生不妨灭一灭他的威风;自卑的学生不妨多给他一些鼓励;软弱的学生多给他一些独立自主的机会;鲁莽的学生多给他一些教训与忠告,等等。这既是因材施教的需要,也是灵活用兵的需要。灵活用兵还要求我们一定要抓住战机。该出手时就出手。特别是利用一些大家都很关心的重大事件,或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突发事件及时作一些文章,往往会有奇效。有经验的教师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第四,要出其不意。如果你一张口,学生就知道你要说什么,你这个教师太失败了。教师要琢磨学生的心理,然后经常给学生一些意外,使学生的印象深刻。学生如果把教师讲的话深深记在脑子里,教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孙子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道理太深刻了。学生自知犯了大错,你已举起了板子,在给了学生足够的心理负荷之后却出人意料地轻轻地落了下来,你首先作自我批评,承认自己的疏忽,并承担大部分的责任。学生印象一定极为深刻,教育效果一定不会差。有一些教师,善于设疑,制造悬念,结局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是运动战的高手。
回过头来讲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名学生,教师是有很多办法来应对的。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教师都要有信心,要坚信自己智胜一筹。比如说,教师可以以静制动,先不采取任何措施,只是着重观察,掌握虽然隐蔽但是还是存在的证据,做到有理有据;还可以突然改变态度,冷淡他,忽视他,甚至有意无意地激怒他,看看他有什么反应,最好他失去控制,他一不冷静,就会犯错误;或者去亲近他,感化他,宽容他,甚至“纵容”他,最终让他惭愧,让他自责。方法很多,目的却很明确,要改变他的心灵,要帮助他走上正确的道路。
优秀的老师,总是善于打运动战的。教师和学生在实力上是不平等的,因此在和学生的运动战中,教师握有先天的主动权,如果还打败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班主任兵法之七——游击战
在学生工作中,居然还有游击战?教师还需要打游击?大家伙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
游击战为大家所轻视是由来已久的。当毛泽东运用游击战术成功粉碎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前三次反“围剿”时,当时党内的“左”倾领导人仍然认为游击战不上台面,博古合理的这样议论毛泽东:他是个成不了大事的农民!最终,在他们的战术思想指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最终走上长征之路。在之后的抗日战争初期,党内外仍有很多人轻视游击战争,他们把希望寄托于正规战争。毛泽东于1938年5月写成《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把游击战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事实证明,毛泽东的战略是成功的。八路军新四军从抗战前的4万多人发展成为日本投降时的100多万人,最终在与蒋介石的内战中取得胜利。
游击战主要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采用的。在学生工作中,有时会碰到非常令教师头疼的情况,学生非常调皮,用通常的办法很难奏效。教师若采取强硬措施可能根本不会有效果甚至会遭到学生强烈反抗。教师有时会有一种人单势孤的感觉。此时,不妨试一试游击战。
作为副科教师,有时需要用到游击战。众所周知,在学校里,上至领导、教师,下至学生、家长,对副科相对都不是很重视。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有多方面的原因,回避或抱怨是没有用的。班主任或主科教师直接握有学生的生杀大权,事关学生的命运,学生不得不有所顾忌,副科教师就不同了,学生从心理上就不重视你这门学科,你没有“杀手锏”,对学生形成不了约束,此外与主科冲突了你还得让路,这是副科教师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这个时候,游击战的方法便可以采用了。当然了,要最终解决问题,副科教师还应该多多地与班主任联系,毕竟有些问题不能拖,不能躲避,还是需要通过班主任解决的。
学生情况不明朗时,要使用游击战术。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教师新接一个班,对班级情况缺乏了解,马上采取行动是不太可能的,即使要烧三把火,也得一段时间之后,等情况摸准了摸透了才能实施;事情的牵涉面很广,且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对事情的前因后果不是非常了解,此时不可贸然下结论,要谨慎对待,轻率会导致失误;有事件发生,但当前的主要矛盾不在于此,比如正值大考,或者学校班级有主题活动之时,教师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无法花费大量精力处理矛盾,但是不处理又不行。具体情形会有很多,总的原则是没有把握或条件不具备时可以用游击战术。
新教师或新班主任初次工作时,可以使用游击战术。新教师本身从教时间短,对教育教学的规律了解不多,可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此时,能做的事情就做,不能做或者把握不大的事情暂不做或缓做,绝对不要贸然与学生硬拼,硬拼的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明智的做法是先保存实力,即使不能解决问题也不要把问题弄得更糟,使自己陷于更大被动。这是符合游击战的思想的。
对手实力相对比较强或者比较难以教育时,宜采用游击战术。比如说有些学生,心胸狭窄,看问题很不全面,自己犯了错就要别人原谅他,别人犯了一丁点儿小错误都不行,更要命的是,他还是典型胆汁质类型的学生,冲动的不得了,教师批评的话语稍有过激,教师的处理稍有不公平,那就要发脾气。对这样的学生,不能硬攻,只能智取,这是一种。有些学生,自身行为不正,在学生中有威信,有影响,其不良行为形成可追溯至数年前,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要教育他使他早日走上正轨亦非一日之功,教师若自忖学生积习较深,影响较大,凭自己威信、能力还需要假以时日再采取措施时,先采用游击战给学生一些警告作用是正着。这也是一种。还有一种学生,比较“狡猾”,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但防守滴水不漏,不让教师抓到把柄,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也可以掩盖真实意图,先有游击战术“骚扰”一下他,使他暴露出真实面目再进行教育。
要说明的一点是,游击战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方法,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法,最终解决问题还须靠运动战。毛泽东在第一次反“围剿”前曾写过一幅对联,生动地阐述了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战术思想。对联如下: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券
大步后撤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也是游击战的著名的十六字方针。
敌进我退,是当形势对学生有利,并且学生在向你进攻时,应该暂时采取撤退的战术。比如说学生情绪比较激烈甚至有失控可能时,学生有错误但是支持者甚众时,教师言语不当,已落下风时,教师应当审时度势,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先撤为妙。撤不是一走了之,也不是就此撒手不管,撤是为了避免更大的矛盾,为了将来更好的解决问题。要知道,教师的尊严或威信不是靠强词夺理,靠压迫学生树立起来的,一时冲动的后果是给将来的解决问题设置更大的障碍,是与我们的目标背道而驰的。大丈夫能屈能伸,此一时彼一时,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用毛泽东的话来说,把拳头收回来是为了将来打出去更有力!
敌驻我扰,就是说当你退却之后,学生也不再进攻了,一段之间之后,学生冷静下来了,或者是在平静的时候,我们可以“骚扰”一下他。比如说,可以问冲动的学生,你上次那么不冷静,是不是准备打老师啊?问自暴自弃的学生,你一直考不及格,将来有什么打算呢?这是属于“揭丑”型的;还可以这样问,你是不是抄作业了?是不是又欺负同学了?对方必要反驳:没有!谁说的?这是属于“污蔑”型的;还可以故意忽视某一个学生,对其视而不见,同样的成绩只表扬别人不表扬他,同样的缺点只批评他不批评别人,这是属于“挑衅”型的;当然使用最多的还是“试探”型,试探的目的也同样是看学生的反应,从学生的反应中得出对你有价值的东西。在“骚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既然是游击战,就得随时准备撤,一旦对方被激怒了,你要及时地撤退,不能让对手的重拳击中,否则,“骚扰”战术就失败了。等到顽固的学生不胜其扰的时候,他的方寸必乱,教师的机会就来了。
敌疲我打,就是说在教师的调动之下,学生已经很疲倦从心理上已经认错的时候,教师要好好地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毕竟是学生,有些学生虽然狡猾,但是在教师的不断“骚扰”下,方寸已乱,方寸一乱,难免要犯错误,教师候个正着,当场拿下。在众人面前,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学生只能受罚。还有些学生,在公众场合,说了对教师不尊敬的话,当时碍着人多,不便发作,等到学生落单了,教师就可以单独进行教育了。此外,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时候,也是他比较 “疲软”的时候,教师尽可以放心批评教育,只要讲得在理,学生自然没有话说。
敌退我追,就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情况之下,不能放过,要一追到底。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是指的此时的情景。犯错误的学生已经彻底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教师要因势利导,要深刻地挖掘他思想深处的东西,一定要触动他的灵魂深处,不如此不能让学生痛改前非。以前犯过的所有错误,都要秋后算账,以显示教师明察秋毫,对人对己都要有个交待。敌退我追,就是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做文章,不仅教育本人,也要教育其他同学,要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其目的是彻底地杜绝学生再犯此类错误的可能性。教师忍辱负重,如今终有出头之日!
在游击战中,教师对形势的判断是很重要的,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该扰,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该追,这个分寸要很好地掌握。否则,该退的时候进了,损失惨重,该追的时候退了,贻误战机,我们的工作看起来也很辛苦,但是却收不到成效。
适当地把握游击战的距离感,这是一项教师需要修炼的内功。距离远了,学生感受不到你的压力;距离近了,由于“敌强我弱”,自己的安全要受到威胁。由于双方都是在运动的,所以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和措施,以保证合理的师生距离,使自己有尽可能大的灵活空间与回旋的余地,同时,也能尽可能多地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
游击战虽然只是个辅助的方法,但是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补充教育手段,在某种场合某段时间可以作为主要方法使用,用得好可以产生奇效。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班主任兵法之一——大智慧
一、引言
自从当了教师,就免不了与学生打交道。事实上,学生工作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一个教师,如果连学生都搞不定,这个教师基本不能算是成功的。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学生,的确是越来越难搞定了。
新教师接一个新班的时候,由于大家都不熟悉,所以最初的一段时间基本是相安无事的。通常情况之下,双方都会相互地试探一下。学生有时会有两三个人率先发难,出一些难题让教师解决,如果教师显示出强大实力的话,学生们自然收敛起虚浮,认真对待教师;若是教师被试探出来“营寨空虚”,那么学生不久便会大举进攻,教师很可能一时抵挡不住,迅速败下阵来。
有些教师会选择先下手为强,所谓“两强相遇勇者胜”,如果接手的新班调皮捣蛋的学生比较多,他们会在遭遇战中,振作精神,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一些临时代课的教师,通常会做这种选择。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劈上三板斧再说,等到学生探明虚实,早已得胜回营,圆满完成代课任务了。
还有一些老师则根本不给学生接近的机会,冷若冰霜,从不跟学生拉家常,上完课就走,若有学生请战,高悬免战牌,不与学生正面接触,不找学生谈心,不暴露自己真实想法,总之,不跟你战斗。你若不守纪律,我不与你交锋,回马便走,你若追上来,旁边自有班主任出来接住与你厮杀。对于一些副科老师来说,这是一种常用策略。
一个班级教的时间长了,师生双方知根知底了,便进入了持久战。有时候教师运气好,会碰到一个比较“弱”一些的班级,学生天生老实的居多,战斗力太差,教师不费什么力气便全部拿下。学生被拿下之后也没有“造反”的念头,学习成绩不一定好,班级工作也不一定突出,然而很稳定,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教师很省力。遗憾的是,从目前的趋势看,这样的班级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可能有人会问了,在你眼里,师生就是对立面,动不动就交战,你的教育观有问题。我说你错了,教师与学生天生就不是同一战壕里的人。教师与学生之间永远存在着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与反斗争的问题。其实本文探讨的就是教师如何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做得更高明的问题。学生不是教师,教师也不是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对手,其实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表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那些不重视学生而载在学生手里的教师可太多了!
禅里面有一个经典的公案叫做《他不是我》,故事是这样的:
宋朝时,两位日本僧人道元与明全结伴,渡海来中国留学。他们落脚在天童山景德寺参禅修行,孜孜不倦地求悟禅法。
一个大热天,午饭后,道元前往延寿堂探望因病静养的明全。当他经过东廊来到佛殿之前时,看见一位老和尚,背驼如弓,眉白如雪,一手撑着拐杖,一手将香菇一颗颗地排在地砖上。僧人们都知道,寺院里需要食用大量香菇,必须趁着暑天烈日晒干,以便储存备用。
道元禅师认识这位老和尚,他是寺院里负责膳食炊事的“典座”。道元看到尽管骄阳当空,老和尚却没带斗笠,全身汗水淋淋的专心工作着,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赤日炎炎,热浪逼人,连廊荫下的道元都受不了,何况酷日下的古稀老人呢?年轻的留学僧顿生怜悯之心,于是趋前探问:
“请问老师父今年贵庚?”
老和尚稍微直直腰,答道:“老衲今年68岁。”
道元关切地说:“老师父年岁已高,这种工作就让院里其他僧人来做吧。”
哪知典座头也不抬,严肃地回答:“他不是我。”
“他”当然是“他人”,而不是我,此话的意思显然是指他人的修业并不能代替自己的修业,他人的体验代替不了自己的体验。原来老和尚把“晒香菇”也看作是参禅的功课呢。道元在那电光火石之间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苦苦思索多年的禅法一下子明了了。
他不是我,绝妙的禅机。所以说,你不是学生,学生也不是你,学生永远不能了解教师们的真实的生活,教师也永远无法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除非我们可以互换角色,亲自去对方的世界体验一番。而这个要等新的科学技术发展了再说。教师和学生永远是属于两大阵营。教师如果对这一点没有清醒的认识,是一定要吃亏的。只不过高明的老师会尽量缩短这两个阵营的距离,求同存异,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不高明的老师会使这两个阵营完全对立,极端者甚至势同水火,互不相容。
了解了教师和学生永远属于两大阵营,我相信我们的教师就不会犯以下两大错误。
第一个错误,让学生来做师生冲突的评判者。有一些不高明的教师,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学生当众发生冲突,事情搞得很大。事情的起因肯定是学生先不好,但是教师在情绪失控时也有不当言辞,若这名教师幻想在场的其他学生支持你共同讨伐那名犯错的学生,我劝他还是趁早收起这个念头。因为无数的事实表明:学生总是帮学生的。即使犯错的学生再不好,教师只要有一丁点儿不好的地方,他也会受攻击。因此,切记不要与学生当众发生冲突,冲突一旦发生,教师肯定陷入被动。此外,也最好不要当众骂个别学生,当众罚个别学生,原理同上。至于杀鸡儆猴的事情,做的时候也要尤其谨慎,不要自己有什么把柄让学生捉住。
第二个错误,在师生冲突中帮助学生。校园里常常会有意外的事情发生,有时候你教的学生与别的教师发生冲突了,学生拉你去帮忙,或者在你面前哭诉。通常这种情形中的教师都是不对的,或者教师在事情的过程中有过分的言行。此时,你一定要头脑冷静,可不能帮学生去出头,否则,你就是丧失了立场。几个月之后,人家师生言归于好了,你算什么?就算没有言归于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毕业之后,你和人家教师抬头不见低头见,到那时,就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了!你说你算怎么回事?还有一些教师,和其他教师有矛盾,竟然发动学生或者家长去告那位教师的状,这是典型的采取了下下之策还自以为得计的行为,这样的教师,基本上都是要自吞苦果的。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站错立场。
闲话休说。现在无论哪位老师去接哪个班级,没有两把刷子通常是应付不下来的。运气不好者碰到一个棘手的班级,三下五除二便败下阵来。前几年,有关学校生活的日剧与港片很多,大都是讲学生怎么戏弄教师的,教师形象被极度丑化。学生最后通常是被一个临时教师或代课教师摆平的,而这个临时教师一般都没有教师资格,甚至还有可能是流氓出身,经过一番惊涛骇浪,也就是教师与学生斗智斗勇,教师智勇双全,将所有调皮学生一一收入账下,最终大功告成!这种片子极受学生欢迎,但是,不幸的是,剧中大多数的教师,都是以一种很愚蠢的形象出现的,不管是对学生严格的教师,还是对学生宽松的教师。尤其是教导,教导最坏了,好像所有的学生都非常恨教导。我有时在想,教师是教学生知识的,怎么说也是知识的化身吧,怎么就成了“蠢”的代言人了?归根结底,是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并没有展示出自己“智”的那一面。
学生最佩服的教师是什么类型的?让学生服气可以依靠做事公正,让学生佩服只能依靠教师的智慧了。师生是分属不同阵营的,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战”之中,如果能够智胜一筹,以智取胜,学生会甘愿做你的“手下败将”的!既然要以智取胜,我们就不能不依靠军事思想,军事思想中有大智慧啊!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