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妈妈出现精神疾病时如何自救,癫狂龙虎丸可治疗精神疾病

2022-08-09 07:33:12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妈妈出现精神疾病时如何自救

  当我们想到用:心理健康"来分析当前女性会面临的各种焦虑、产前\产后抑郁等问题时,往往会涉及到相关的思想层次。这些思想

1、妈妈出现精神疾病时如何自救

  当我们想到用:心理健康"来分析当前女性会面临的各种焦虑、产前\产后抑郁等问题时,往往会涉及到相关的思想层次。这些思想层可以让我们感受或远离那些谈论自己有精神健康经历的人群。寻找方法、分享并帮助,进而提高所有人的认识。

  在澳大利亚,有定期的鼓励求助行动,减少与精神方面相关的疾病事件。在这里,有两位来自澳大利亚的母亲,讲述了自己在育儿过程中,关于精神健康的故事。

  勇于正视,并突破自我

  玛瑞莉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在她最近一次怀孕期间,出现很严重的孕吐-24小时内吐近30次。在开始的阶段,她以为是情绪的低落影响了健康状况。

  :我夜里醒来时非常恐慌,并且恳请老公帮助我。似乎这不是我,不是身为孩子母亲的我该有的模样。一切都没有意义。"玛瑞莉回忆道,:我开始想,也许家里没有我会更好。这确实是很可怕的念头。"

  :我试着打破这种类似于耻辱的烙印。"

  在一个理想的状态下,分享内心感受有助于引发共鸣,可是,当玛瑞莉将此涉及到:耻辱"的话题时,似乎令人沉默了。她期待已久的第三个孩子,在无意识中令她混淆了自己的情感,不知该表达些什么。

  玛瑞莉似乎有抑郁的倾向。她在阅读这类书籍的时候,从心底感到认同,并十分理解。

  在第三个宝宝出世之后,即使很忙碌,但她依然定期前往精神健康支持机构,通过积极的配合,预防有可能复发的各类情绪问题。

  经过努力的治疗,以及采取措施,玛瑞莉在后来表示:身为母亲,她有足够的信心,她觉得公开、诚实得谈论,是打破自己感觉:耻辱"的第一步。尽管在此之前,她有不受控制的趋势,那使她难以振作。但是,在这段十分黑暗的日子里,家人、朋友和心理医生的陪伴,还有自己心态的调节,带给她相当大的勇气与行动力。

  诚实,同时寻求帮助

  另一位母亲凯瑟琳洛克斯,即使她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但她仍然表示:尽管岁月流逝,但每每分享自己的故事时,依然为之感动。

  凯瑟琳觉得女性应该提高谈论抑郁话题的空间,因为诚实-真的会让妈妈和准妈妈们受益无限。

  凯瑟琳运营一项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服务,旨在提高人们对产前焦虑和抑郁的认识。她表示,来自各个领域的人群:全职母亲、医生、或职业女性,都存在围产期心理疾病,并且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对于女性在抚养过程当中,出现各种负面、消极的情绪时,也许会将自己归为:精神疾病"的概念当中。在这种情况下,真诚得面对自我、积极得寻求帮助,是缩短与孩子、与家庭的关键所在。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癫狂龙虎丸可治疗精神疾病

  癫狂龙虎丸的组成:该丸由西牛黄、巴豆霜、白信石各0.9克,朱砂0.3克组成。

  制用法:上药加米粉研制成120粒绿豆大小丸剂,每粒含量0.025克。轻者日服6粒,重者日服12粒,巩固治疗阶段日服3粒。每日1次,早饭后开水吞服,不愿服药者,给予灌服。同时注意如服药后饮食较差、面部浮肿等时,应立即停药,改服益气健脾之中药,如党参、白术、桔梗、茯苓、甘草。待以上症状消失后,仍可继续服癫狂龙虎丸。另外,凡有器质性疾病(除器质性精神障碍者外)及年老体弱、孕妇忌用此药,服药期间勿月防风,忌食猪肉。

  来源:癫狂龙虎丸系浙江省杭州第二中药厂生产(成药)。

  验证:戚×,男,24岁。诉:患精神疾病近1年,曾采用中西药治疗,症状一直未能控制,于1973年12月12日住入本科。证见兴奋多言,动作增多,打人毁物,舌苔黄腻,脉洪滑。诊为情感性精神疾病(躁狂症)。证属痰火上扰心包所致。以癫狂龙虎丸12粒灌服,继后6天等量连服,症状顿挫,自如常人而痊愈。随访12年,未见复发。

  体会:精神疾病属中医癫狂范畴,历代医家认为本病与痰火有关。笔者应用癫狂龙虎丸治疗该病160例,其中以1情感性精神病最为显效,占总有效率的44.4%。本方以巴豆霜、白信石为主药,佐以西牛黄、朱砂共奏祛痰、清心宁神之功效。通过吐、泻荡涤体内痰浊火邪,使经络疏通,气血运行畅通并及时输送到五脏六腑(特别是心、脑),使心脑恢复主宰神明,有开窍、镇静、醒脑之功。笔者认为龙虎丸对躁狂、抑郁症的治疗起双相调节作用。从临床中观察抑郁症以偏痰浊为主,部分也有痰热壅塞阴盛之象;躁狂症则以偏痰火为主的阳亢证。因此抑郁症通过荡涤痰浊(热)可转为活跃;躁狂症应用荡涤痰火之品可转为稳定状态。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认知缺陷导致精神疾病

认知功能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当一个人的认知功能发生改变时,将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

认知功能缺陷者具有特殊的个性特征,如孤僻、内向、敏感、思维缺乏逻辑性、好幻想等。有人称之为分裂样人格或分裂样潜隐素质(或易感素质)。而精神分裂症病人病前50%~60%具有分裂样易感

素质,其中60%~70%具有遗传因素。而只有在疾病过程中尤其是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表现中才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它具有潜隐性,不固定,时隐时现伴逐渐发展的古怪观念和行为。认知功能缺陷类似于

精神分裂症的古怪行为及异常的思维和情感,但又无明确和典型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它介于潜隐素质和疾病的中间状态,时间可达多年,故不易引人注意和重视。

精神分裂症个体是儿童早期神经发育异常的结果,这种异常个体发育早期就已存在,但一直潜而不发,直到青年或成年,大脑发育成熟要执行某些功能时才出现精神症状。这种出生时就已经存在特定的

神经病理改变及儿童期的异常早被人注意到了,只是没有将这些异常与该病联系起来而已。他们发现这些后来发展为疾病的儿童较正常儿童具有更多的阴性情感、神经元运动功能失调。如一个20岁的青年发

病即表达症状的年龄未必就是该病的发病年龄。实验证明:认知功能缺陷同计算机故障一样可能存在功能神经回路的异常,由于代偿机制的建立,致神经元突触多巴胺功能失调而出现精神症状。

据临床观察,精神分裂症在其精神症状改善后,其工作能力、水平并未随之恢复,这说明精神症状并不是衡量精神分裂症患者解决社会功能的有效指标,这就是认知功能限制了患者的能力。传统的抗精

神药物在改善阳性精神症状的同时并不能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而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与疾病的功能性结局密切相关。对认知功能测验得知: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与阴性症状密切相关,认知功能是预

测精神分裂症功能结局的最可靠指标。

检测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对于预测人格特征和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但具有易感素质者未必注定要患病,还须具备一系列综合条件。对认知功能缺陷的认识,对制订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及早地预防及干预具有重要的作用。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网瘾其实是一种精神疾病

  14岁的小刚,在第一次偷偷进网吧玩过一次游戏之后,就再也不能把心思踏踏实实地放在学习上了。每天放学之后,他都会把舍不得花的零用钱交到网吧老板的手里。甚至有时候和小伙伴玩游戏兴起,就会在网吧熬到晚上十点多。在网吧老板催着交网费之后,才会恋恋不舍地离开座位。

  父亲看到孩子经常这么晚回家,就给班主任打电话,老师说并没有留小刚补课,父亲心中自然起了疑心。再三追问下,小刚支支吾吾地给了一个解释。疑心升起的父亲做出了一个要:跟踪"儿子的决定。

  下午五点钟,父亲在后面偷偷地跟着小刚,像是做侦探一样想要看看自己的孩子在放学后究竟去做什么。小刚在一家网吧门口停住了脚步。他四下张望了一下,便溜进了网吧之中。等父亲在网吧里面找到小刚的时候,他在电脑前打游戏正起劲。愤怒的父亲一巴掌狠狠地向小刚的脸上扇去。

  父亲一把把小刚揪出来呵斥::不好好学习,原来你天天在这里上网。"小刚觉得自己这样被父亲训斥,在同学面前很丢面子。他一时性起,对着父亲吼道::我的事情,你少管!"说完他就拎起自己的书包跑出了网吧,等父亲追出去的时候,再也找不到小刚的身影。

  当天晚上,小刚并没有回家。连续三天三夜,爸爸妈妈都没有看到小刚的影子。他们打电话找遍了小刚所有的同学,他们都声称这几天并没有见过小刚。父亲满大街的网吧挨个找,最后在小刚失踪第三天的傍晚,在一家偏僻昏暗的网吧中发现了自己的儿子。而小刚正抱着一桶泡面,还在虚拟游戏中激战正酣。

  案例剖析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我们木可能完全杜绝孩子接触网络。网络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便捷的沟通渠道,但是青少年缺少辨别和自制力,有可能沉迷于网络的陷阱中。对于如何治疗青少年网瘾的问题,家庭疗法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1.网络成瘾与孩子的自制力以及不妥的教育方式有着直接关系。

  不论是出于何种原因致使小刚开始接触网络,家长在发现之后,理应加以合理的引导,而不是粗暴干涉。网络成瘾的学生有着其独特的人格特点,他们大多学习成绩不好,在人际交往上有着一定的困难,因此更加注重自己在好友面前的:面子"问题,而网络让孩子感到了自己的:厉害"和价值感,从而迷恋上了网络上的自己,由于缺少自制力,更是深陷于网络不能自拔。

  小刚父亲粗暴的做法无疑会让小刚更加逆反,不管家长如何爱孩子,都应该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孩子已经偏离轨道,父母粗暴的打骂只能让孩子渐行渐远,错上加错。

  2.合理引导是最终原则,不能不给糖吃,也不能给太多糖吃。

  如今,电脑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必备品,那为何孩子们还要花费一小时数元的网费到外面的黑网吧去上网呢?平时学习压力本来就大,孩子本想回到家好好上网轻松一下,可是家长视网络为:洪水猛兽",严厉禁止孩子上网,这样的钳制只会加重他们想要逃离的欲望。合理引导,是指在孩子完全自由的时间段里面,就要给其足够的上网自由。建立弹性的上网时间,平时和周末区别对待,可以处处体现出身为父母的你对孩子的用心。

  如果你和孩子能够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流,称赞一下他的博文,或者给他的qq空间留个言,不但可以让他们觉得你这个爸爸(妈妈)很时尚,还能完全放松心中的戒备。这样:与时俱进"的沟通,便于家长和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平台,孩子的言行也好在掌握之中。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不可忽视孩子的精神疾病

一名13岁原本学习成绩很好的男孩,学习能力忽然下降,并失去学习兴趣。在频频上网仍然寻找不到快乐后,他最终跳楼自杀。一名12岁的女孩品学兼优,钢琴考到了8级,忽然厌倦了学习和弹琴,上钢琴课前她甚至抓住老师家院子的铁栏想走逃。女孩的“退步”受到了家长的严厉批评,一周后她跳楼自杀……

中华儿童精神医学学组主任委员、北京安定医院郑毅主任医师表示:上述两个孩子实际都患了抑郁症。抑郁症在精神科属于“小病”,但因为人们对精神疾病知识的匮乏,不能识别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而使“小病”变致命。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慢病处有关负责人提供的信息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高达12.97%。从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发现的儿童精神疾病常见病种为:行为问题中以儿童多动症最多,为6%左右,其次为抽动症;发育性问题中表现为学习困难者较多,但因缺乏标准的诊断方法,其患病率难以精确估计;精神发育迟滞也较多见,为1%左右;情绪障碍的患病率为2%左右;孤独症、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低,但在专科门诊还是较为常见。以我国目前有4亿-5亿儿童青少年计算,专家估计我国有3千万-6千万儿童有精神健康问题,需要专业人员照顾。

郑毅教授指出:目前很多父母和老师头脑中只有躯体疾病的概念,没有精神疾病的概念。即使有些父母觉察到孩子精神方面出了问题,也只是到综合医院求助于心理医生,而忌讳到精神专科医院,从而常常延误病情,甚至招致了更为严重的后果。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