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人工流产后的十二个注意,十二个诀窍养育快乐的孩子

2022-03-04 02:00:09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人工流产后的十二个注意

人工流产最适宜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人工流产前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哪些情况不宜做人工流产?....下面小编就为你一一详细的解答下。对于意外来

1、人工流产后的十二个注意

人工流产最适宜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人工流产前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哪些情况不宜做人工流产?....下面小编就为你一一详细的解答下。

对于意外来临的胎儿,有人选择上车补票,有人人流终止妊娠。人流对女性身体的伤害很大,尤其是匆匆忙忙什么都没准备就去做的人工流产术。下面我们来看看人流的几个注意事项。

一、人工流产最适宜的时间

在妊娠10周以内做人工流产最为适宜。因为人工流产手术越早就越简单、越安全;反之,手术就复杂,手术后康复时间也就越慢。

早期常用的人工流产手术有无痛人流术和钳刮术两种。

前者适用于10周以内的妊娠妇女,后者适用于10-14周的妊娠妇女。

妊娠10周以内子宫不太大;胎儿和胎盘尚未形成,一般不需要扩张子宫颈,很容易将胎块组织吸出;手术中反应轻;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休息1-2小时就可以回家,恢复也很快,对身体影响小。

妊娠10-14周时,因胚胎逐渐长大,胎盘已经形成,子宫也随着长大,这时做人工流产不宜用简单的吸宫术,而需要采用钳刮人工流产。该手术难度大,出血多,恢复也比较慢,对身体有一定影响。

二、人工流产前应注意的问题

ⅰ发现自己怀孕后而又不想生育时,应尽量争取在10周内做人工流产。因为妊娠月份愈大,手术并发症愈多,故不要等妊娠月份大了再行流产或引产手术。

ⅱ作人工流产术前1周内应避免性生活,术前1日要洗澡、更衣,避免着凉和感冒。

ⅲ手术当天早晨禁食或喝点糖开水。体温超过37.5℃时应改日手术。

ⅳ手术时要与医生密切配合,不要过分紧张。

三、哪些情况不宜做人工流产?

凡是因避孕失败要求中断妊娠者或因各种疾病不宜继续妊娠者均可作人工流产。但遇有下列情况时,暂时不宜作人工流产。

ⅰ各种急性传染病或慢性传染病急性发作期、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心力衰竭、症状明显的高血压、伴有高热的肺结核以及严重贫血等)不能承受手术者。

ⅱ急性生殖器官炎症,如阴道炎、重度宫颈糜烂、盆腔炎等。

ⅲ妊娠剧烈呕吐引起的酸中毒尚未纠正者。

ⅳ术前4小时内,两次体温在37.5℃以上者。

2、十二个诀窍养育快乐的孩子

快乐的孩子拥有一些共同的特质,包括: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提供12个诀窍,让你养育出一个快乐的孩子。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特朗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课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唯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发挥,让他们可以悠闲的看蜘蛛织网、研究萤火虫如何发光……,以他们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们所好奇的世界。也许,有时你也该放慢你的脚步,拋开你的行程表,跟着孩子的节奏享受生活。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3.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4.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3、如何喂养九到十二个月的宝宝

  孩子自出生那天起,就注定要以食用固体食物为生,固体食物所占宝宝需要的营养物质的百分之五十。宝宝能开始接受固体食物的时候,学会用勺子喂孩子吃东西,要是宝宝想自己喂食,可以选择一些容易拿住的手抓食物给宝宝吃。

  可能很多妈妈都是第一次做母亲,有很多事情还不懂,特别是孩子的饮食方面,这里有一些喂养技巧供我们参考

  尽可能短时间喂养

  记住,越小的宝宝,他们的胃也就越小,不要为了省去麻烦就一次性给宝宝喂太多。宝宝还很小的时候,最好是喂少量,喂多次。在宝宝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小份小份的给孩子喂食,当孩子学会自己喂食的时候,先在他的碗里放少量的食物,然后随着宝宝的日渐熟练,我们就可以给孩子的食物慢慢的加量了。

  给孩子啃啃骨头

  我们的孩子在即将长牙之前,牙齿会痒痒的,老是想去咀嚼东西,这时候,我们可以将煮熟的排骨和少量的肉给孩子吃,让他们磨练一下牙齿。宝宝们也喜欢咬这类东西,他们会觉得很有趣,然后把骨头拿在手中啃,甚至是玩。

  逼迫孩子进食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

  孩子不想吃东西的时候,千万不要强行的喂他们吃东西,这样会让他们感觉到很反感,甚至开始厌食。做父母的职责就是,给孩子准备好营养的食物,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饮食还是要和孩子的个人喜好相匹配的,宝宝是否乖乖的吃饭,也与他们的情绪有关。

  准备各种各样的食物

  宝宝还小的时候,可能只能吃一些较软的食物,比如说煮熟的水果和蔬菜类。宝宝学会自己吃东西之后,就会主动跟我们要吃的,我们要把吃的切成小块,然后再给宝宝吃,大多数宝宝在1岁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吃颗粒状的食物了。

  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乳牙还没完全长齐,咀嚼能力也不太强,消化功能也很弱,虽然可以稍微咀嚼一些软的固体食物,但是,最好是将食物煮熟透,尽量接近液体状,才能让宝宝更好的吸收和消化。但是,宝宝也不能完全的脱离牛奶或者奶粉,每天300-400毫升是比较适合的。由此开始,宝宝可以慢慢学习自己独立饮食的习惯了,所以家长们尽量不要干涉宝宝自己选择一些她们能吃的食物,尽量不要给孩子吃一些烧烤,腌制类的食物,而是选择蔬菜,鱼肉,低盐清淡的食物。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和十二个月的宝宝一起成长

周岁是婴儿生长发育阶段的一个重要时期,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坐标。从这时起,意味着他们长大了,不再以月龄来计算他们的成长,在大人的眼里他们也不再是“小毛头”,而是一个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格的个体。虽然他们还不会用语言,走路也还摇摇摆摆,一切都得依赖着成人,但是他们已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初步的喜好,有了鲜明的感情取向。总之,十二个月的宝宝贝贝正迈开他们重要的人生之旅。让我们一起见证他们在人生舞台上的第一次展示吧……

引子

时间:周日上午十点

天气:晴天,有明媚的阳光。气温12℃左右。室内有空调。

地点:上海儿科医院康复中心活动室。

说明:为了找一较合适的场地,记者寻觅了多处,尽管两个家庭的居住条件都不错,但会有一方对环境熟悉,另一方陌生,而环境对小宝宝的自然表现太重要了。如果借用幼儿园的教室,其中的环境布置、现有的玩具不适合1岁宝宝的年龄特点。如果到营业性的玩乐场所,外界干扰因素太多,易使宝宝贝贝分心,稍大孩子的冲撞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我们终于找到了一处训练孩子感觉统合而设计的场地。和两个孩子居家活动的场地不同,这个活动室空间比较大,有许多大型的运动器材,地面和墙裙用柔软的材料包裹,每一处都是浑圆而柔和的,除了宝宝贝贝的年龄不适合玩的大型玩具(在专家的关注下,不让他们靠近),他们可随心所欲的自由玩耍,没有任何危险和羁绊。

小提示:

*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为孩子创造这样一个空间,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在带这个年龄的婴儿外出玩耍时,一定要注意场所、环境、设备的选择。

第一乐章――登场亮相

十点,正是宝宝每天雷打不动的睡觉时间,路上汽车的摇晃和颠簸更加剧了对宝宝的催眠。于是沉睡的宝宝静静登场。眼看热闹的欢聚因了宝宝的熟睡不得不延迟,妈妈和外婆急了,捏小鼻子、拍小脸蛋,叫着、摇着……可宝宝依然我行我素,睡得正酣。妈妈使出绝招:让宝宝站直+弹耳朵,终于宝宝十二分不满意地哼哼唧唧地醒了,嘴巴张大正欲哭闹,在妈妈的及时抚慰下,看着这么些“专程考察他表现”的陌生人,很绅士地合上了小嘴。

贝贝是在妈妈的怀抱里“闪亮登场”的,乌溜溜的大眼睛环顾着在场的所有人,仿佛在家里那么自然。外婆、妈妈引导她叫人、打招呼,她眯起眼睛朝你柔柔地一笑,熟稔的样子像面对老朋友一般,被招呼者自是笑逐颜开。小小的贝贝已开始展示她天生的外交才能。

第二乐章--活动正餐

一.准备活动

在专家的指点下,两位妈妈抱着宝宝、贝贝率先进入了活动室。妈妈将他们放下地,宝宝贴着妈妈站着,贝贝也紧紧地拉着妈妈的手,但他们的眼睛不停地环顾四周,眼神中不乏新奇和喜悦。显然他们喜欢上了这个陌生的地方。

妈妈们看着孩子只是粘着她们,便带头玩起来。芳芳找出宝宝最喜欢的小球逗引宝宝,滚出去让他去捡。小华拿出家里带来的贝贝喜爱的小嗽叭给她吹。在妈妈几次三番的引导下,宝宝贝贝开始自已玩了。两个小人儿互不影响、互不干涉、互不侵犯各自玩自己的。

仅仅一小会儿,宝宝便爬向妈妈,妈妈抱开他让他自己玩,不一会儿宝宝又爬向了妈妈。贝贝在妈妈的带领下愉快地玩着,妈妈稍稍离开她,她自顾自地玩,妈妈离得远了,则手指点着“哎哎”地叫妈妈。渐渐地,宝宝和贝贝适应了这个全新的环境,不再注意妈妈,自得其乐地玩着。

二.严峻考验

看着宝宝、贝贝已自如地、开心地玩耍,专家给他们出了一个难题:“命令”妈妈离开!妈妈们悄无声息地走出了活动室……

宝宝马上发现妈妈不见了,他神情紧张地抬头四周看看,咧开嘴想哭,看看周围,又看见贝贝依然安定地玩着,复又低下头玩着手中的玩具。过了2、3分钟,贝贝感觉到了异样,怎么没有了妈妈的声音?她抬起头发现果然妈妈不见了,于是“哇”地一声大哭起来,紧跟着宝宝也哇哇大哭。达到了检验的预期目的,专家急忙让妈妈进来,妈妈抱起宝宝、贝贝,他们立刻止住了哭泣。一会儿雨过天晴,他们又投入地玩耍。可贝贝“吸取了教训”时时拉着妈妈的手,妈妈离她稍有点距离,她马上走到妈妈身边。

专家评点:

从开始活动和小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出宝宝、贝贝与母亲建立的关系:

宝宝的表现:母亲在场时,能很快适应陌生环境,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兴趣,能离开母亲独自玩耍。当和母亲分开时,十分敏感,立即表现紧张,但能够克制并谨慎地玩耍,一旦周围环境中出现其他孩子的哭泣行为,也随即出现类似行为,但反应强度适中。一旦重聚,情绪立即缓解放松,重新恢复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和探索,和分离前无差异。

贝贝的表现:母亲在场时,也能很快适应陌生环境,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独立探索。对母亲离开不敏感,仍能独自玩耍,但一旦察觉,随即情绪表现强烈,大声哭泣。一旦重聚,立即破涕为笑。但对母亲较前依恋,更少离开母亲。

这时期孩子的主要特点是和母亲建立了安全的依恋关系,表现为母亲或主要抚养人是这个时期孩子心目中的安全基地,孩子通常在这个“基地”附近探索世界,了解环境,学习知识。如果孩子没有和抚养人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孩子将表现为要么对母亲在或不在无所谓,要么和抚养人在一起时仍不能情绪放松。依恋关系的建立对于培养孩子的能力和自信,将来与人建立正常的交往关系,维持积极的情绪十分重要。贝贝和宝宝与母亲均有良好的依恋关系。

第三乐章――个性表现

经历了与妈妈分离的波折,宝宝和贝贝又粘向了妈妈。玩着玩着,宝宝又爬进了妈妈的怀里;贝贝不愿意再独自玩了,她更多的时候牵着妈妈的手,一会儿又玩起了妈妈衣服上的带子,突然她的注意力移向了门外,拉着妈妈向门边走去,走到门边,也许贝贝发现活动室的大门和家里的不同,于是又玩开了大门的开开合合。大家发现贝贝注意力的转移,源于门外外婆的说话声,于是被“拒之门外”的两位外婆马上被邀请共同参与进来。

毕竟外婆和宝宝贝贝相处的时间更长,在她们的引导下,两个小宝贝又一如既往投入地玩耍起来。宝宝闷头自我找乐子,贝贝则有意无意地用1岁婴儿的方式与他打招呼:宝宝正想去拿滚向他的小皮球,贝贝捷足先登伸手一把抓过皮球,也许宝宝对陌生的贝贝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或许是lady first的天性?看着自己心仪的玩具落入她人之手,他并不像在家里与小表哥抢夺玩具一般,只是看了贝贝一眼,又转而玩自己的去了。在以后的活动中,宝宝和贝贝之间的身体接触,如互相行动中的碰面,玩具的转换,都是以贝贝主动交流为主,宝宝似乎对旁边有个小玩伴并不在意,而贝贝则有意识地用脚轻轻踢踢宝宝,甚至一次两个人距离相近时用手摸摸宝宝的脸蛋。

宝宝一直埋头顾自玩着,发现一项新的或者是刚才玩过的玩具,总要拿在手上探究一番;贝贝在玩耍过程中碰到一点困难,总要将小手伸向外婆或妈妈寻求帮助。

专家评点:

宝宝较少关注周围人的反应。遭遇困难,能想法自行解决,很少求助。表现执着,自得其乐。成功时,能自我鼓励(拍手),同时也希望得到他人赞许。贝贝较频繁表示对他人的关注。一旦遭遇困难,表现为积极求助,尽管不会说话,但已能自如应用表情、眼神、动作和他人交流。

但由于各自气质的不同和教养方式的不同(宝宝母亲较多处于旁观状态,对孩子传递的信息反应较为平静;而贝贝母亲对孩子的反应则较为积极),宝宝和贝贝的行为表现也不同。宝宝更习惯于独立解决问题,而贝贝则更善于交往。各自的个性行为特点已初现雏形。当然,这是先天和后天结合的产物。

宝宝贝贝的这些个性表现在下一个重彩活动中体现得更加显明。

第四乐章――行为发育(爬坡“比赛”)

看着两个小朋友对现有的玩具逐渐失去了兴趣,妈妈们发现了小小的滑梯,说是滑梯其实更是训练孩子行走的小斜坡。宝宝贝贝对这一异乎寻常的玩意儿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在他们原有的体验中,尚未有过改变惯常用力习惯(无论是爬还是走)的“玩具”。小斜坡给他们带来很多新鲜的感受。

宝宝发现小斜坡,马上手脚并用爬将起来。起初,没爬几步就滑了下来,宝宝并没退缩,头也不抬,继续往上爬。终于,他能爬到斜坡的一大半了,接着又尝试往下爬,他小心翼翼地用手抓着边框,一条腿斜跨出去,另一条腿慢慢移上,可以看出,宝宝的脸上也颇为紧张,但他并没有向站在他附近同样紧张的妈妈瞥一眼(妈妈被外婆告知:让他去),几多努力后,他终于如愿以偿。于是爬坡成了他唯一一桩乐事,爬上、爬下……每次爬到平地时,他都会朝着坐在他对面的外婆们露出舒心的笑容,外婆则及时给予奖励:边拍手边高呼“好呵”,宝宝也笑嘻嘻地为自己鼓起掌来。

起先贝贝对斜坡也颇感兴趣,她按照自己的习惯试图往上走,显然她行走能力的发育还不足以让她自如地登坡。贝贝走不上去,便把手伸向外婆,寻求外婆的帮忙,外婆鼓励她:自己走。贝贝得不到外婆的及时帮助,急急地发出哼叫声。在外婆的搀扶下贝贝也顺利地登上了坡顶。

专家建议,让贝贝爬坡,妈妈将贝贝放下,但倔强的贝贝依然站起来,仍然伸出了求助的小手。不一会儿,贝贝对这个难以征服的玩具失去了兴趣,去玩其它玩具了。玩着玩着,看到宝宝仍在玩斜坡游戏,她又加入到了这个行列。

专家评点:

从宝宝和贝贝对待同一个他们从未遇到、又有一定难度的玩具,以及整个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贝贝站得很好,已经能够自己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贝贝基本处于站立的状态。发现斜坡、阶梯等地方,贝贝的站立受到考验,她就会伸出右手,要妈妈或者外婆牵住她的手。妈妈和外婆相比,贝贝牵外婆的手更多一点。宝宝则是基本上在地面上活动:他爬行、拿玩具。如果他想干什么事,他马上爬过去。

2.从两个孩子的爬行和行走动作来看,都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水平。但是,造成两个孩子爬行和走路差异的原因,在于抚养者对于婴儿的不同回应造成的。从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来看,爬行是必须经历的过程。贝贝在刚会站立时,就有外婆注意到,扶住她。而宝宝也有外婆带,但是平时外婆还要做其他家务,所以,让他独自活动的时间比较长。这一点,在贝贝和宝宝遇到困难时非常突出:宝宝马上爬过去,或者坐下来,调整身体再爬;贝贝则向周围的成人,尤其是外婆发出“求救”信号,如果没有及时赶到,她还会做出特别的表情,发出情绪的信号。

由于爬行对于婴儿成长的重要意义(不必赘述),因而像贝贝这样的孩子,仍需要一定的训练。只要在他们爬行的时候,不回应他们,不给予帮助就可以了。

3.宝宝在进行一件有兴趣的事情时比较专注,不易受到打扰。对于有兴趣的事,他会反复尝试,体验快乐。整个攀爬过程中,宝宝自然体会到控制住身体的成功体验,笑得非常满足。当发现爬下来的乐趣时,他一个人反反复复多次,每一次爬到底下都笑。然后他选择爬到中间就转身爬下。后来甚至试图直接从中间跨上去,(再爬下)。这里明显感到宝宝的专心,还有在探索中作出的选择。

4.从中,我们发现两个孩子的不同认知方式。宝宝可能要引导他注意周围的事物,同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探索。对贝贝则要减少对她的关注,让她有独自活动的机会。

5.和宝宝比较起来,贝贝较多关注成人的眼光。反过来,成人对她的关注也比较多。因此贝贝在活动中寻求外在的评价多于自身的体验。在她走斜坡的时候,由于无法独立行走,所以非要成人的搀扶;一旦无法及时满足,就要出现情绪。从个体的经验积累的角度,贝贝的抚养人应当注意。宝宝的情况可能需要在他能够表达以后,经常与他交流,鼓励宝宝表达出来。

第五乐章――自我感知(照镜子)

对镜子的反应、是否能认识镜子中的自己、认识镜中反射的镜像……从婴儿7、8个月起这些就是评价其不同的年龄段自我感知发育能力的标准之一。我们的专家也就此“考察”了宝宝贝贝。

妈妈抱着他们来到了另一间活动室,宽大的镜子呈现在眼前,宝宝、贝贝起先并没立刻进入角色,专家拍着镜子引导他们,宝宝、贝贝马上注意到镜子,学着专家拍着镜面。宝宝和贝贝在认知方面有了明显的发展水平:在镜子面前,看到镜中的其他人时,马上回头看,他们知道人物所处的方位。

专家评点:

照镜子是反映孩子自我感知能力的一种方法。宝宝和贝贝在镜子前均能意识到镜象和真实的区别,能认识到“镜象我”和“真实我”的联系,反映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自我感知能力。这是孩子自我意识产生的基础。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