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独立入睡的儿童长大后有睡眠问题,让儿童在竞争中长大
1、不能独立入睡的儿童长大后有睡眠问题
发表在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会1月刊杂志上的一篇报告说,在1岁时不能安抚自己入睡的儿童到3岁时更有可能在夜里醒来并要
1、不能独立入睡的儿童长大后有睡眠问题
发表在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会1月刊杂志上的一篇报告说,在1岁时不能安抚自己入睡的儿童到3岁时更有可能在夜里醒来并要求别人来帮助他重新入睡。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erika e. gaylor及其同事认为,蹒跚学步的孩子的睡眠不好可以从他们1岁左右在夜里醒来的行为得到先兆。研究者们提到,那些需要父母安抚入睡然后放到儿童床上的孩子,不能学会在夜里醒来再自己重新入睡。而另一方面,那些通常在醒着时被放到儿童床上的孩子,能学会自己入睡,在以后夜里醒来时能够轻松地重新入睡。
在这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婴儿的睡眠问题将持续到童年早期,包括澳大利亚、以色列和美国在内的众多工业化国家中,估计有28%到35%的儿童有这种问题。但是研究者们当时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因素能预示睡眠问题的产生和持续。
为进行调查,研究者们用录象带记录了33个12个月大的孩子连续两个晚上的睡眠情况,观察他们在晚上开始是怎样入睡的,在夜里醒来的时候能不能重新入睡。等孩子长到24个月以及57个月大的时候,研究者们再向他们的父母调查这些孩子目前的睡眠习惯。最后,研究者们得出结论,那些需要摇动、喂食或其它安抚方式来帮助入睡的孩子,将来极有可能出现睡眠问题。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让儿童在竞争中长大
5、6岁的孩子总在和同伴比,也总希望自己能胜人一筹,从换牙到踢球,到家里的玩具,无论什么,他们都渴望自己能够占上风。那么,父母该不该对孩子们这些没完没了的竞争叫停呢?
“我换了7颗牙,你只换了5颗!”“我昨天踢球一下就踢了10米,你能吗?”生活中,面对5、6岁孩子这种接二连三的竞争问题,父母常常是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竞争,不能用简单的‘好’或‘坏’来定义,但它却能够造成正面和负面的结果。
父母会因为孩子对各种事物的夸大其辞而感到有些尴尬,同时也会担心自己的孩子被认为是一个傲慢自大或者无知却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但是,另一方面,令父母感到矛盾的是,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在这种大环境中,孩子们不得不因为要进入一个好学校,参加某个球队或者一些学校的活动而和其他同伴展开激烈的竞争。父母认为如果干预孩子的竞争意识,就会导致自己孩子竞争意识的淡化,从而使他处于劣势,那么孩子将来就无法在这个竞争的社会生存下来。但是,父母的努力往往造成了一种不良结果,带来的负面效应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正是因为父母内心存在这种矛盾,所以导致自己给予孩子的信息不明确,是模棱两可的。父母们既想让自己的孩子感觉轻松,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不必因为自己不是最棒的而担心,又想使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努力而最终获得成功。由于这种矛盾心理在作怪,父母们就无法清楚地判断出,自己孩子竞争意识的程度和他的年龄比起来是不是恰当的。即使孩子的竞争行为有些过火,竞争意识过强了,恐怕父母们也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实际上,竞争,不能用简单的‘好’或者‘坏’来定义,但是,它却能够造成正面和负面的结果。因此,摆在父母面前最大的任务就是指导孩子用正当的方式来竞争。
5、6岁孩子更喜欢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是最棒的。
孩子长到5、6岁的时候,身体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大进步,这与他们的竞争勇气和日益增强的竞争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开始喜欢和其他同伴做比较。就拿5、6岁孩子突飞猛进的行为能力来说吧,有一天他突然就学会自己系鞋带了,还可以把小轱辘卸了骑两个轱辘的自行车了,这些能力都会让他感到非常自豪,所以他总是乐此不疲地向别人炫耀。而且,无论他掌握了哪种新技能,无论掌握的程度有多深,他都会非常引以为荣,还把这些能力当成和其他人做比较的资本。
3岁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生活在一个活生生的幻想世界里,然而5、6岁的孩子则沉浸在现实的生活当中。3岁的孩子想要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飞人,他们只是把自己想象成为那样的人,而5岁的孩子却不是简单地做做白日梦而已,因为他正在向周围的人证明他才是跑得最快的人。也就是说,5、6岁孩子的思维方式产生变化了,他们更喜欢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是最棒的。
最好不要给5、6岁的孩子制造激烈竞争的机会和场合。
很多专家认为,为了避免刺激5、6岁孩子强烈的竞争欲望,最好不要制造激烈竞争的机会和场合。虽然他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愿意遵守规则,但是他们毕竟还很小,还不能忍受自己被淘汰的现实。比如,当孩子们正在一起玩抢椅子游戏的时候,他们会很高兴。虽然已经向他们讲明了游戏的规则,但是他们并不明白淘汰制意味着什么,也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会被淘汰出局。一旦是他自己没有抢到座位,他会非常难过,不会象成年人那样欣然接受这个游戏结果。但是,当5、6岁的孩子在教练的组织下参与一些体育比赛的时候,比如足球比赛,孩子们却不在乎球赛的结果是赢还是输,比赛以后的美食款待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恐怕只有教练才会关注他的球队是不是能赢得这场球赛了。
当然,与其他同伴相比,有些孩子的好胜心更为突出和强烈。从性情方面来说,这是与生俱来的;从性别方面来看,男孩比女孩更喜爱与他人竞争。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在游戏中只有他赢他才爱玩,或者因为怕输而不参与任何活动,就是因为家庭里存在问题造成的了。5岁的闹闹非常爱争强好胜,他的妈妈抱怨说:“闹闹无论玩什么都得他赢才行。有一次,他翻出来跳棋,缠着我教他,和他一起玩。我看他很感兴趣就同意了。我知道他的老毛病,就先给他打了预防针:不仅向他讲明了游戏规则,还演示了一遍,而且还警告他不许耍赖,他高兴地答应着。谁知没几分钟他的态度就全变了。虽然他还没输,但是看到他的棋子落后了,他就忍受不了了,无论我怎么说,他都不服气,最后竟然把棋盘弄得乱七八糟。我反思了一下,觉得我们以前都太让着他了,常常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认为与其让他又哭又闹,还不如让他赢呢。结果导致他现在不能承受任何的挫败了。孩子总是输不起,确实让我们父母很头疼。”
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诉你的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项,都具有不同的能力,无论他是赢还是输,你都依然非常地爱他。
对好胜的孩子来说,他在班里个头最矮,或者还不会翻跟头,都会让他担心自己会被甩在所有小朋友的后面。当孩子向你吐露他内心的不安时,你最好不要用表扬他各种才能的方式来安慰他,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你很聪明”,“你跑得很快”,或者“你是一个很棒的小画家”等等这些词语来应付了事。当孩子认为他不善于做某件事的时候,往往是因为父母的潜台词使他意识到自己不行。而且,父母也不能通过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人做比较的方式来安慰他,不能对他说:“乐乐比你跑得快,但是你游泳比他好啊。”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诉你的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项,都具有不同的能力,并且让你的孩子知道无论他是赢还是输,你都依然非常地爱他,这就足够了。
生活中,孩子把自己和他的朋友不经意地做个比较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你不必要因为孩子轻视他人的言论而惩罚他,但是你也绝对不能鼓励他。你应该让孩子明白自我炫耀和夸奖会对其他小朋友造成伤害。另外,生活中父母能够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父母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当自己谈论那些成就的时候,是不是有些洋洋得意,夸大其辞呢?自己是不是总爱和别人对比呢?甚至曾经做过不恰当的比较呢?总之,父母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自己的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他所获得的成就上,而不是非常在意自己有没有超过其他人。
好胜的孩子大致有三种表现方式:
第一种:他们不能忍受自己被击败,如果他们落后了,他们就会把自己的挫败感发泄在其他同伴的身上;
第二种:常常在家占山为王的孩子也要在其他场合里占有统治地位,说一不二;
第三种:为了赢得父母的爱和注意力,孩子们认为他必须表现突出,比其他人强。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妈妈如何训练宝宝独立睡眠
99温馨提醒:孩子最好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让他跟父母分开来睡。尽管很难做到,但是我们一定要努力,这是为了孩子的将来。
对很多年轻父母来说,让孩子单独睡就如同又一次:断奶"一样,其过程艰难而又令人揪心。然而,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睡眠空间,对孩子的成长又非常重要。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从出生那天做起。
q问: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情感的寄托,孩子纯洁的小脸能唤起人类心灵最深处、最原始的情感,因此孩子几乎成为了家长生活的全部内涵,抱着温暖、柔软的孩子也变成了非常幸福的事情。但是有人认为孩子要和父母分开睡,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都有益。孩子到底是和爸妈一起睡,还是单独睡好呢?
真道理:
中国家庭目前在培养孩子单独睡上还不够重视,但是单独睡对孩子独立性的发展确实很重要,对小孩的全面成长也很重要。小孩真正的成长,包括心理上的独立,人格的独立、社会的独立。没有独立性,孩子以后其他的成长都很难保证,无法真正的健康成长。
孩子第一天生下来就应该和妈妈分开睡,而且一个人一个房间睡。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睡,就不会发展为变态的亲子依赖,因为他长大后的亲子依赖会越来越严重。如果已经产生过分的心理依赖了,家长要注意调整,不仅是调整孩子的依赖程度,实际上妈妈自己也需要调整,因为依赖是相互的。
如何调整过分的心理依赖,先要做思想工作,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是最关键的,妈妈意识到怎么样去给孩子爱是很关键的。特别是亲子关系建立得很好,妈妈有威信,那就特别有用;如果妈妈没有建立很好的亲子关系,威信不高,那就有问题。妈妈要正常地表达爱,孩子的安全感来自父母正确地传递的爱,而不一定要跟他一起睡。
4、多动症患儿长大后问题多
孩子异常调皮 家长不能掉以轻心
四岁的静静是个顽皮的女孩子,特别当家里来了客人时,她显得更加活跃,一会儿蹿上了沙发,一会又在床上蹦高,把妈妈的劝告当成耳边风。对于女儿的过分调皮,妈妈有时也怀疑孩子患了多动症,但又觉得也许是因为孩子年纪太小,等长大了就好了。
首都儿科研究所神经科专家杨健说,在学龄前,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顽皮不易区分,但上学后,差别就明显了。多动症儿童到了二三年级以后,学习变得格外吃力,他们上课精神不能集中,老师讲课听不进去,考试成绩差,此时才引起家长的注意,带着孩子到医院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多数患儿在服药治疗三年后才有可能效果,”杨大夫说,“而此时孩子小学快毕业了,功课也耽误了不少。”
-多动症患儿长大后问题多
据北京地区1980年的调查,小学生中多动症的患病率为8.6%;而上海南市区1982年调查竟高达13.6%。多动症患儿男比女多,约为4—9:1。国内曾有人对1292名违法犯罪少年进行调查,发现978人在学龄期曾被诊断为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75.53%。说明患多动症的儿童易产生心理问题、品行障碍,甚至违法犯罪。在国外,1/4—1/2的多动症患儿成年后有人格障碍、反社会行为、吸毒、易冲动、焦虑等。杨大夫分析,儿童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若患儿在学校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厌学、逃学、成绩下降,学不到更多的知识,长大后也会因基础知识的贫乏,难以学到生活必需的技能,导致就业困难,影响终生幸福。
在学校里,多动症儿童因惹是生非、不服老师管教、欺负小同学,经常受到家长的打骂,其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因而容易产生逆反、敌对心理而自暴自弃。走向社会后,这类孩子也会因为适应能力差、自控能力差,容易受社会不良影响而误入歧途。
-家长要注意观察发现异常情况
杨健说,如果家长仔细观察,从胎儿时期起就能发现多动症儿童的蛛丝马迹。如胎动过多;一岁以内时睡眠少,爱哭闹;两三岁后不认生,有人缘,不害怕,人来疯。医学界认为,儿童多动症的核心表现是自控能力差,临床发现其主要表现有五个方面:
(1)活动过多,但体育成绩很差。
这类孩子不论在任何场合都处于不停的活动状态中,如上课不断地做小动作,敲桌子,摇椅子,舔铅笔,切橡皮,撕纸头,拉同学头发等。平时走路急促,爱奔跑,经常无目的地乱闯、乱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虽然这类孩子活泼好动,但体育成绩很差,如果老师考跳绳,那他肯定不及格。
(2)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常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静,实则走神,老师讲课他听而不闻。做作业时边做边玩,随便涂改。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做事常有始无终。
(3)冲动任性。这类孩子情绪极为不稳,不服管束,常惹是生非。高兴时又笑又叫,又唱又跳;当不顺心时,容易激怒,常常发脾气。这种喜怒无常的表现,常使同学害怕他,不愿意接近他,致使他越来越不合群,久而久之可造成其逆反心理,常常发生自伤或伤人行为。
(4)学习困难。这类孩子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注意听讲,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未听清楚,以致做作业的时候常常发生遗漏、倒置和理解错误等情况。部分患儿可能有不同种类的认识功能障碍,如语言功能障碍、空间功能障碍、思维功能障碍等。
(5)行为异常。这类孩子多伴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异常问题,如说谎、逃学、偷窃、离家出走等等。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不讲礼貌,欺负弱小,排斥他人,因此在同龄儿童中属于不受欢迎的人。
-别让多动症儿童长时间看动画片、玩电子游戏
据杨健分析,有四大因素导致儿童多动症。一是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二是脑组织器质性损害。如母亲孕期疾病,像高血压、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分娩过程异常,如早产、产钳产、剖腹产、新生儿窒息和颅内出血等。有上述经历的儿童,发生多动症的机会多。三是遗传因素。大约40%多动症患儿的父母或其他亲属在童年时也患此症。四是近年来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育方法不当,如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造成儿童多动症的原因之一。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除了药物以外,心理治疗也十分关键。“多动的孩子在吃药以后并不能马上变成一个不动的孩子,”杨健说,“这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家长花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给孩子进行综合治疗。”
他建议多动症患儿的家长,在孩子学龄前,让孩子上个图画班或者写字班,目的是让他能安静地坐下来,可以先坚持5分钟,然后逐步延长到7分钟、9分钟,千万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看动画片,过多地玩电子游戏。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