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适当夸奖孩子对培养分享很重要,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2022-03-30 15:12:13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适当夸奖孩子对培养分享很重要

  适时赞美是必要的  当孩子做到父母的某种要求时,或是做到值得被称赞的事时,父母要不吝给予赞美。不过要注意

1、适当夸奖孩子对培养分享很重要

  适时赞美是必要的

  当孩子做到父母的某种要求时,或是做到值得被称赞的事时,父母要不吝给予赞美。不过要注意的是,赞美要适时,不要随时。彭心怡心理师建议,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他特别容易在哪些事情被完成后会被赞美,也许是培养孩子的价值观或人生观的事,或其他较为重要的观念,建议父母可先好好地规画与设想。

  比方说当孩子帮助遇到困难的同侪,或是主动将垃圾捡起来,可夸赞他做得很好或给予奖励;但若是孩子做到在成长中本来就应该要会的行为(例如:把饭吃完、自己穿衣等),便不用过度去夸奖。

  赞美是需要评估当时情况,拿捏适当的,父母要好好想想在赞美的背后,想要传达给孩子什么样的观念,或是教育孩子什么。倘若父母对于孩子做的每件事都给予赞美,那么会让孩子觉得他无论做哪件事都「必须被赞美」,如此便扭曲了原本赞美的初衷。因此,应该让孩子了解,哪些事情他做到是「应该」的,本来就必须完成,而非做给别人看。

  当孩子坚决不说、不听从父母的话时该怎么办?

  彭心怡心理师说明,必须依场合、就事情去下定论,以及观察孩子当下的情绪。

  孩子的情绪是首要注意的重点,就像父母自己心情不好时,也经常会无法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感觉一样。因此,要先安抚孩子,等到他的情绪平稳后,再试着和他沟通。倘若父母发现孩子做错事,却又执意拒绝与他沟通,仅叫孩子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压抑自我,同时也大幅降低了分享的意愿,并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对于孩子的分享行为,家长们是不是这么做过?我们先来看个案例。

  佳佳是个5岁的小女孩,父母经常试探她大方不大方,有时就会跟她要吃的东西。佳佳每次都给,可是大人并不是真要。有时,父母为了培养她的分享精神,遇到好吃的东西,都要她先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家里的长辈每人分一份,结果常常是长辈们谁都不吃,都夸孩子懂事、大方。孩子送了一圈,一点没有少。这样做的结果是,佳佳很愿意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家里的长辈,这样既能得到夸奖,自己的零食又一点没少。

  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说道::佳佳,快把你的薯片拿出来,分给叔叔和阿姨吃。"佳佳一听,立刻高高兴兴地给大家分薯片吃。客人直夸佳佳懂事、大方,佳佳很高兴。当她把薯片送给阿姨时,阿姨表示感谢,又把薯片还给了佳佳,可是和阿姨一起来的叔叔却吃了下去。佳佳一看,生气地说道::你怎么那么馋,吃了我的薯片!"把客人弄得非常尴尬。

  作为家长,不要试探孩子,一旦试探,就要进行到底——把要到手里的好东西吃掉、好玩的东西玩起来,千万不要:忽悠"孩子!

  其实,家长们以为这是在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但是不是,这是在试探孩子,在:忽悠"孩子。这样做不仅不能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反而容易扼杀孩子的分享意识。

  教育专家认为,分享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外人对这个孩子的评价是:大方"或:不抠门",而是让孩子从内心里感觉到分享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在与他人的分享过程中处理好人际关系,体会到交往中所拥有的快乐,从而达到心灵沟通的美好感受与满足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

  如果爷爷向孩子要糖,孩子给了爷爷,爷爷就接过来了,将糖放在嘴中,高兴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夸赞糖的味道好,并感谢孩子的慷慨,这对孩子分享意识的建立会起到积极的、正面的作用,因为孩子从爷爷吃糖的快乐表情中体会到自己把糖分给爷爷吃的价值,别人的快乐也感染了他的情绪,这是分享带来的快乐。可是若是又把糖还给孩子,并说是:逗他玩",孩子会把糖收同来,会觉得大人不应陔跟自己抢糖吃,这样又形成了自私的心态。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如何培养一个大方懂分享的孩子

  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一个孩子,这唯一的小宝贝自然成为全家的中心,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先让着他。如果孩子没有分享意识,很可能养成什么都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什么事都要先满足自己的要求,不会考虑到别人的需要和感受,更不会主动关心他人。

  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分享的精神,不能让孩子养成喜欢吃独食,爱好独享的习惯。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不可能什么都自己解决,总是需要他人的理解和帮助。孩子的物质拿出来和别人分享,别人就同样会拿出自己的和孩子分享,孩子收获的绝对会比付出得多。

  建议一:做个善于与人分享的爸爸

  爸爸的行为是孩子的榜样,爸爸无论在物质上还是感情上都能与人分享,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这样,孩子在爸爸的潜移默化中也就学会了与别人分享。

  有难过的事说出来,爸爸妈妈会给他安慰,也让他心情好起来。爸爸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影响还是很深的,爸爸能够做到乐于与人分享,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学会分享。

  建议二:引导孩子换位思考与人分享

  孩子没有多少理性思考的时候,他们会有一个直观的感觉,就是把东西分给别人了,自己就少了或没有了,所以他们拒绝给予。这个时候爸爸要注意采取合理的方法加强引导,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问题。

  爸爸要告诉孩子,自己不能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别人同样也不会把他们的东西分享给自己。孩子会为了能分享别人的东西,便会做出分享的举动。

  建议三;让孩子学会和所有人分享

  分享不仅仅是和小朋友之间的事,父母长辈其他人等也都是孩子分享的对象。在家里父母不要总是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要教会孩子有好吃的先拿出来给其他人吃,当孩子拿东西给父母吃的时候,也不要拒绝,要接受并且表现得很高兴。这样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受父母欢迎的,是被鼓励的,从而会继续这样的行为。

  当孩子拿出心爱的巧克力给爸爸分享的时候,爸爸要很高兴地接受,并且说声谢谢。然后让孩子再把巧克力分给家里其他成员,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享受的同时想到别人。

  建议四:交换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分享

  爸爸可以教孩子用交换的方式和别人分享,鼓励孩子在和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给小朋友一起玩,这样小朋友就会把自己的东西也拿出来给他玩了。无论是吃的还是玩的,一个人总显得很孤单无味,如果大家一起吃、一起玩就会有意思的多,同时也让每个人都吃到,玩到更多好东西。

  爸爸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图画书,卡通片等拿到学校借给小同学玩和看。然后再从同学那里借来自己喜欢的东西,在交换的过程中学会了分享。还可以让孩子和他人分享一下看书或动画片后的感受,相互激励切磋,从而能从别人那里得到很多信息。

  建议五:让孩子在分享中得到快乐

  父亲要培养孩子与人分亨的意识,当孩子不会主动与人分享的时候,鼓励他拿出东西与人分享,让他体会到分享后的快乐,这样孩子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认识:分享原来这么美好幸福。

  例如,孩子如果把自己的一包饼干都拿出来分给小朋友吃了,爸爸可以给孩子再买一包,或者买一支孩子爱吃的冰激凌作为奖赏。这样孩子就会很愉快地拿出自己的东西和别人分享了。

  当然,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并不是说要孩子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孩子可以有自己最特殊的东西不能也不愿意给人分享的,也许这对孩子来说有特殊或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就不要强迫孩子与人分享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观

  根据日本的研究,家长可分为两大步骤来执行:

  (1)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先这样做:

  ‧多数时候,大人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要求孩子单方面来「配合大人」。「我想要这样做、你想要那样做」,双方立场不同,若又沟通不良,孩子自然会生气尖叫。因此大人应对孩子多一些包容与耐心,体谅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

  ‧1岁半~3岁的孩子处于反抗期阶段,厌倦了什么事都被大人伺候得好好的,开始想自己做事情。大人应赋予他一些简单的「任务」,让他操作简单的事情,孩子一旦开始建立成就感,尖叫问题也会随之获得解决。简单的「任务」包括:让孩子自己吃饭(一开始孩子会乱抓乱塞,吃得很脏,大人不应放弃)、给予孩子容易穿的鞋子或无钮扣的衣服,练习自己穿。

  ‧想要让孩子做某一件事情之前,提前释放出预告的讯息。例如:「你再玩两次,我们就要回家了喔!」先让他知道并做好心理准备,而不是突然就不能玩了,孩子容易反抗大叫。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尽早建立互动的规则与沟通的桥梁。

  ‧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别一直催促他。当孩子被逼急了的时候,也会失控尖叫。例如大人不要不耐烦地催促孩子:「你赶快吃,没有时间了!」而是应该替孩子预留充分又合理的时间去完成一件事。

  ‧大人要做好心理准备,孩子爱尖叫是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发展阶段,多数人都会经历这个时期。除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尽早建立良性互动的规则之外,也应多观察孩子的表情变化与言行,当孩子开始烦躁不安时,就要及早做准备。

  (2)当孩子开始尖叫时,家长可以试着这样做:

  ‧「他有他的立场、我有我的立场」,当孩子还不太会表达时,大人应该先替孩子说出他想做的事,再问孩子「是不是这样?」例如:「你是不是想玩车车?」如此一来也能加强亲子之间的互相信赖。

  ‧当大人语气越强、反应越大时,其实孩子也会模仿大人,尖叫一波接着一波,因此大人应尽量心平气和,用和缓的语气轻柔地纠正孩子。但注意在纠正之前,要先询问孩子「为什么尖叫?」要先知道孩子尖叫的理由,而不是一味地制止而已。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看看那是谁来了?」或是抱抱他,跟孩子玩游戏或读书。

  ‧如果手边正好有手机或相机,可录下孩子尖叫的影像,事后再播放给他看,告诉他这样做哪里不好。

  ‧如果其他方式无效,也可以尝试不理孩子的尖叫5~10分钟,让双方都冷静一下。(不过如果是在公众场合,就要将孩子带离现场,带到人少、安静的地方,心平气和地告诉他哪里做不对。)

  ‧不要立刻否定孩子、强迫孩子配合大人,可以改与孩子谈条件。例如先轻柔地跟孩子说:「你想先做什么?我们先那样做,然后我们再做妈咪想做的事情,好不好?」双方各退一步,孩子也比较能够接受。

  ‧大人的规则要有一致性,不是「我不忙的时候你可以这样做,我忙的时候你却不行这样做」,孩子容易产生混淆。

  ‧大人的立场要明确坚定。要认真地纠正孩子,不能因孩子哭闹即有所动摇,必须摆出严肃的表情,也不能笑,要营造「妈咪真的生气了」的气氛。

  ‧父母立场要一致,不能让孩子找靠山。不过也不宜骂太凶,容易使孩子失去信赖感。

  ‧如果是7、8个月~1岁的婴儿尖叫,可以轻声细语地跟他讲话,让他慢慢模仿大人的音量。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