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幼儿期孩童该怎么补充营养,幼儿期语言的发展

2022-04-07 21:30:14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幼儿期孩童该怎么补充营养

  『断奶瓶』而非『断奶』,牛奶不能做为主食  1岁之后,固体食物应为主食,不能再以母乳或婴儿配方作为主要的营养来

1、幼儿期孩童该怎么补充营养

  『断奶瓶』而非『断奶』,牛奶不能做为主食

  1岁之后,固体食物应为主食,不能再以母乳或婴儿配方作为主要的营养来源,但为了达到每天钙质的最低需求量,每天至少要摄取500cc的奶量,而且应用杯子喂食而非奶瓶。建议1岁之后再让孩子喝鲜奶较好,而且在2岁以前,不建议吃低脂或脱脂牛奶,因为此类牛奶除了必需脂肪酸不足外,这些宝宝可能因为要达到他们热量的需求,大量饮用鲜奶的结果无形中摄食了较多的蛋白质和高溶质,这样反而会造成宝宝肾脏的负担及生长迟缓。

  宝宝在1~3岁间,开始会对食物产生喜爱厌恶,此时食物的外型或气味往往会影响食欲,譬如:在味道上较重的菠菜、苦瓜;在外观上较不讨喜的绿色蔬菜;或闻起来食物气味较强烈的九层塔、芹菜、青椒等。

  另外,对于偏食的宝宝,还要考虑是否宝宝咀嚼能力不佳或不喜欢咀嚼,因此在添加副食品阶段时,应该让宝宝尝试各类食物,同时训练咀嚼能力,才不会让宝宝养成偏食的习惯。

  宝宝的口味是大人培养出来的,不要一味迎合宝宝的口味,否则会养成宝宝偏食的习惯,同时避免一开始就让宝宝吃重口味的食物。

  三餐外加点心,营养更放心

  这时宝宝每日的营养素应平均分配于三餐,为避免宝宝习惯高胆固醇的食物,有人建议蛋黄1周不要超过3个。由于幼儿的胃容量小,食量有限且容易饿,所以在三餐以外,可供应1~2次点心以补充营养素和热量,但必须尊重宝宝的食欲,三餐可能会有大小餐,若正餐吃的少,可在点心时间再多吃点。点心宜安排在饭前2小时供给,食物的「质」应优于「量」,量的多寡以不影响正常食欲为原则。

  点心的材料最好选择季节性的新鲜蔬菜、水果、面包、面类、三明治、马铃薯、甘薯、牛奶、蛋、豆浆、豆花等。含有过多油脂、糖或盐的食物,如:薯条、洋芋片、炸鸡、糖果、巧克力、夹心饼干、汽水等,均不适合做为幼儿的点心。果汁则每天不要超过240cc。

  宝宝在学习用匙、筷的时期,父母准备的食物要容易夹且食谱多变化,例如早餐吃面包,午餐改吃面,晚餐则可吃饭,当宝宝吃不完时,父母才可尝试喂食。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幼儿期语言的发展

幼儿期语言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岁~一岁半)这个时期宝宝对成人语言的理解发展比较快,但本身主动说话的能力发展得较慢。

第二阶段(约从一岁半~三岁)宝宝主动的语言发展迅速,句子的结构也更加复杂。

一岁半以前,宝宝主要说的是一两个词,比如宝宝可能会用“帽帽”来表示“我要戴帽子”。这些词不能很好地表达宝宝的意思,而且发音也常不清楚,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一岁半以后,宝宝的词汇量明显增加,词类范围明显扩大,可以说多个词组成的句子。虽然这些句子开始时很简单,也谈不上什么句法规则,但毕竟宝宝开始用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了。之后,句子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字数也越来越多,表达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到两岁时,宝宝逐渐能表达一些特殊的意义。1、时间。比如,他会说“我刚刚洗过手”,“今天是星期天,不去幼儿园了”。当然他所表述的时间可能与实际不相符(比如“我只睡了一分钟”,事实上他睡了三个小时);2、人际关系。比如,宝宝对他的姑姑说:“你悄悄带我去上街,别告诉你哥和你嫂子”;3、年龄。两岁以前的宝宝能说出自己几岁只是因为父母曾反复教他,而两岁以后,他已经初步理解年龄的含义。比如,宝宝把饭撒在地上,妈妈批评他时,他会说“我还小呢”。虽然他还搞不清楚究竟两岁大还是三岁大,但已经有了笼统的年龄大小的概念。4、开始表达美与丑的内容。两岁以后的宝宝开始注意美的东西和丑的东西。比如,每当妈妈穿上好看衣服,他就会说“妈妈真漂亮”。

等到宝宝到两岁半左右的时候,他们几乎能够表达日常生活中经历的所有事情。

语言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它为宝宝学习社会经验,为形成道德品质提供了基础。因此,父母要积极鼓励宝宝学习语言,多给宝宝说话的机会。比如,经常和宝宝谈话,说歌谣,讲故事等;积极地回应宝宝的话,不要置之不理;多教宝宝学习一些词汇;当宝宝的语言中出现错误时,不要加以取笑,不要故意重复他的错误,而要给以正确的示范。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幼儿期依恋的发展

一、 幼儿期依恋的表现

一岁到两岁的时候,宝宝处于依恋关系明确期。在此阶段,宝宝对特殊人的偏爱变得更强烈。由于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他们可以去主动接近亲近的人和主动探索环境,同时他们把母亲或看护人看作一个“安全基地”,从此点出发,去探索周围世界。当有安全需要时,又返回看护人身边,然后再进一步去探索。这个阶段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 ,—离开照看者时感到不安,对陌生人的采取谨慎与回避的态度,与亲人分离时常表现反抗、紧张、恐惧。

两岁以后,宝宝的依恋则表现为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宝宝能较好地理解父母的愿望、情感和观点等,同时能调节自己的行为。比如他能够忍耐父母迟迟不给予注意,也能够忍耐同父母的短期分离,他相信父母会回到他身边。

二、依恋的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m.艾恩斯沃斯通过对宝宝的依恋行为进行实验研究,指出宝宝的依恋行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a型(回避型):约占20%,这个类型的宝宝容易与陌生人相处,容易适应陌生环境,在与母亲刚分离时并不难过。但独自在陌生环境中呆一段时间后会感到焦虑,不过很容易从陌生人那里获得安慰。当分离后再见到母亲时,对母亲采取回避态度。(2)b型(安全型):约占70%,当最初和母亲在一起时,这个类型的宝宝很愉快地玩,当陌生人进入时,他们有点警惕,但继续玩,无烦燥不安表现。当把他们留给陌生人时,他们停止了玩,并试图找到母亲,有时甚至哭。当母亲回来时,他们显得比以前同母亲更亲热。当再次把他们留给陌生人,宝宝很容易被安慰。(3)c型(反抗型)约占10%,这个类型的宝宝显出很高的分离焦虑。同母亲分离后,他们感到强烈的不安。当再次同母亲团聚时,他们一方面试图主动接近母亲,一方面又对来自母亲的安慰进行反抗。

不同的依恋类型影响着宝宝在其它方面的行为。例如:b型宝宝倾向于和父母有良好关系,他们常遵守规则,也愿意学习新的东西,这类宝宝比较容易适应新环境。c型宝宝则经常用焦虑和反抗来对待父母的帮助,母亲刚刚回来时,他可能会用尽所有时间在同母亲生气和亲呢之间交替,而不是同母亲玩。a型宝宝似乎没有特殊问题,但是因为他们的被动性,常使父母在某些方面对他们丧失信心。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幼儿期道德的发展

l岁宝宝还没有道德的判断,也不可能有意地做出什么道德行为。宝宝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是在掌握语言以后逐步产生的。当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良好的行为的时候,成人就有愉快的表情并且用“好”、“乖”这些词给予奖励;当宝宝做出不良的行为的时候,成人就有不愉快的表情,并且用“不好”、“不乖”这些词给给予批评。在这样的过程中,宝宝逐渐养成一定的道德习惯,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场合,宝宝就能不加迟疑地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来。而对于不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则会采取一种否定的态度。

幼儿的道德判断是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的。凡是成人表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好的行为;反之,凡是成人表示斥责并说“不好”、“不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坏的行为。因此“好”、“不好”是宝宝最初的道德判断中的两大类别。3岁的宝宝已经能把人分为两类:好人和坏人,例如说,警察叔叔是好人,“小偷”是坏蛋。

但宝宝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还是比较简单的,不能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宝宝还不可能掌握抽象的道德原则,成人只能用简单明了而具体的事例来使宝宝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宝宝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也是不稳定的,经常需要成人加以鼓励和督促。比如,当宝宝看见别的孩子折花的时候,他会说:“妈妈说的,拆花就是不乖。”但是也可能过了一会儿,他自己也忍不住地折起花来。

总之,在幼儿期要用合乎宝宝年龄特征的方法来培养宝宝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同时也不要要求太严,期望过高。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