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药物与营养品可能伤害到宝宝健康,可能会伤害胎宝宝的食物

2022-05-19 03:57:09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药物与营养品可能伤害到宝宝健康

宝宝生病了或者身体虚弱,爸爸妈妈们又心疼又心急,为了让病痛快快过去,爸爸妈妈们时常会走入用药的误区。从而给宝宝带来更大的成长

1、药物与营养品可能伤害到宝宝健康

宝宝生病了或者身体虚弱,爸爸妈妈们又心疼又心急,为了让病痛快快过去,爸爸妈妈们时常会走入用药的误区。从而给宝宝带来更大的成长隐患。

其实在0~1岁宝宝用药和服用一些营养剂方面,爸爸妈妈们应该小心谨慎,一切药品营养品的使用都需要到医院检查诊断之后,由医生说了算。爸爸妈妈们不能因为心急而给宝宝滥用药、擅自加大药量和延长用药时间。因为很多药物营养品,服用不当,反而会损害宝宝的健康。爸爸妈妈们更应该从了解宝宝出发,通过合理膳食和科学喂养来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可能损害宝宝健康的药物。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走进爸爸妈妈们的药箱,家长们一定要细心鉴别哦。

某些激素类药物,会使宝宝发育迟缓,可能引起宝宝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还会使体内蛋白质、脂肪、糖等营养物质代谢紊乱,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减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再吸收。

服用氯霉素或磺胺等广谱抗生素的儿童,可因其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而发生维生素k缺乏,出现鼻出血、皮下淤血点等;服用新霉素能引起肠黏膜细胞的缺损,使胰脂酶下降,从而阻碍脂肪、乳糖、蔗糖、维生素b12、钙、铁等的消化吸收;口服四环素可使维生素b2的排出量增加。

某些镇静药、镇痛药会阻碍维生素d、钙、磷、维生素k的吸收及利用,直接影响儿童骨骼的发育,导致儿童佝偻病。阿司匹林是儿童的常用药物,它可使人体对维生素c的利用率大幅降低,增加维生素c在尿中的排泄,导致维生素c缺乏症。

有的家长给儿童服用过量鱼肝油,会导致儿童腹泻,造成吸收不良,甚至维生素a、维生素d中毒。儿童大量服用维生素c,会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b2,亦可导致运动红细胞性贫血症。

许多药物可影响儿童的食欲。如治疗多动症的药物,都有明显的抑制食欲作用;某些营养补品中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较高,长期过量食用,会让宝宝变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从而导致儿童营养不良。

缓泻剂可使大量胡萝卜素、钙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等从肠道流失;常服碳酸氢钠可干扰铁的吸收,引起儿童贫血等缺铁性疾病;常服青霉胺、乙胺丁醇等药可导致儿童锌缺乏;长期应用大剂量庆大霉素以及利尿剂等,可导致低镁症。当然,在医生建议的情况下是例外的。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代谢和健康所必需的营养要素,一般不能在人体内合成,主要是从膳食中获取。乳制品、水果和蔬菜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

一周岁前的宝宝,如果是母乳喂养,反而要根据情况考虑向医生咨询,服用维生素。母乳中维生素a、b、c等的含量受乳母饮食影响大,如果妈妈本身膳食不均衡,那么母乳中必然会缺乏这些维生素,从而影响母乳喂养的小宝宝的维生素摄入。

尽管我在哺育丫丫的时候已经非常注意饮食的搭配,但是我自己不喜欢吃肉的饮食习惯还是导致丫丫被检查出缺乏维生素b12。丫丫为此还受了不少苦头,经常性的腹泻。在随后的辅食和人工喂养中,我们尽可能地选择富含维生素的配方奶,但配方奶粉保存时间过长,或用热水冲调,用微波炉加热的话,都容易破坏配方奶中的维生素。那样的话,我们可能不得不根据医生的建议另外服用维生素。相应的,肥胖也是造成宝宝维生素不足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些宝宝生长速度快而膳食又不平衡。另外,缺少户外活动的宝宝,晒太阳机会少,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千万注意,不要随意给宝宝补充维生素,以免引起中毒,对宝宝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大多数妈妈认为吃乳酸菌、益生菌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对宝宝成长有帮助。其实把这些清肠剂当成营养剂是不对的,和吃母乳的宝宝相比,吃奶粉长大的宝宝大便中的大肠菌和腐败菌要多出十倍。

其实对宝宝来说,经常服用或过度服用特定的乳酸菌反而会对其产生依赖,肠内乳酸菌的自然生产量会缩减,从而破坏整个细菌群的稳定。另外每种清肠剂的菌种不同,菌种间功能差异很小。

另外,通过配方奶补充一些微量元素也是哺乳误区。母乳中已含有充足的微量元素,所以吃奶吃得好的宝宝没有必要另外补充微量元素。这些也需要爸爸妈妈在日常喂养宝宝的时候去慢慢了解,发现宝宝的不足和缺失症状。

丫丫出生后,我担心她缺钙,还专门让医生检查了她的微量元素的吸收情况,检查结果她还属于摄入量过多的宝宝!原来医生指出,不仅母乳里含钙,现在宝宝吃的营养米粉、配方奶里都有充足的钙。

爸爸妈妈们要在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基础上,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合理用药和添加营养剂,来保证宝宝的均衡发展,而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断来随意给宝宝增加一些不必要的负担,要知道,初生宝宝的健康保证,更多的需要妈妈们的母乳营养和健康。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可能会伤害胎宝宝的食物

哪些食物可能会伤害胎宝宝?

  1、油条。

  一般来说,油条制作时都加入一定量的明矾,而明矾是一种合铝的化合物。一般每500克炸油条用的面粉中含有15克明矶,如果孕妇每天吃两根油条,就等于吃了3克明矾,蓄积起来其摄入的量就相当惊人了。明矾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大脑,影响大脑发育,从而增加痴呆儿的发生率。

  2、味精。

  味精摄入过多会消耗大量的锌,导致体内缺锌。但锌是胎儿生长发育之必需品,故孕妇要少吃。

  3、盐。

  孕妇应该减少食盐量,因为盐中含有大量的钠。在孕期,由于肾脏发生病变功能减退,容易引起血钾升高,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如果体内的钠含量过高,会加重水肿并且使血压升高,甚至引起心力衰竭等疾病。正常的孕妇每日的摄盐量以7~10克为宜。

  4、经常食用方便面

  人方便面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远远满足不了人体每天所需要的营养量。吃方便面易造成孕妇营养不良,进而引起胎儿体重不足,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所以孕妇应尽可能避免食用。

  5、放太久的土豆

  土豆放久了会发芽,发芽的土豆可引起食物中毒,这一点早已为人们所知。但虽未发芽,却贮存时间很长的土豆对人的影响却很少有人知晓和重视。土豆中含有生物碱,存放越久的土豆生物碱含量越高,食用这种土豆可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导致胎儿畸形。当然,人的个体差异很大,并非每个人食用长期贮存的土豆后都会出现异常,但孕妇还是不吃为好。

  6、畸形的食物

  包括动物和植物。比如畸形的鱼、畸形的水果。畸形的鱼,可能是由于鱼所在的水域受到污染引起的。畸形的水果,可能害死用了食品添加剂、膨化剂等原因引起的。为了宝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7、死因不明的肉类食物

  原因不用详细说明了吧。万一那些肉中有毒或者有疾病……

  上述食物不会对所有的准妈妈都有影响,可万一就刚好对你有影响呢?为了胎宝宝,准妈妈们还是忌口一些比较好。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宝宝吃药起疹子,可能是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也是家长必须注意的问题,医生表示,会不会对药物过敏,一定得吃了才知道,药物过敏最常出现的症状是全身或局部性疹子(有些呈现凸出,像被蚊子咬一样);有些则以眼睛、嘴唇浮肿为表现;严重时也可能出现呼吸喘,此时必须立即就医。

  医生指出,通常吃了药,大约半小时就会到达肠胃道被吸收,药物导致的过敏现象有时很快出现。但有些则需要半天的时间才有症状,所以父母比较不容易自行判断孩子的过敏症状是否因药物引起。

  婴幼儿药物过敏应速就医,不过还是有些事项需特别留意,包括发生过敏反应时,先想一想是否有吃哪些药,若有,先让孩子多喝些水,并就医诊治,尤其小婴儿要更小心;较大小孩可观察状况是否越严重;而如果无法判断是哪一种药引起,可将所有药带到医院让医师判断,由医师建议先停用哪一类药;假如是对抗生素过敏,应该给医师评估以其他类的抗生素替代。

  要提醒父母的是,小宝宝首次用某种药,应该在第一天做密切的观察,万一有异常也才能及时发现。

  孩子对哪些药过敏,家长要记牢!

  一旦确定过敏,父母要记住哪一类的药会引起小朋友过敏,将来每次就医时,一定要告知医师。如果宝宝出生经过筛检有蚕豆症(体内酵素无法代谢某一类药物,很容易造成溶血反应),每次就医更不能忘记提醒医生。药物过敏若未注意或加以处理,严重时可能造成过敏性休克或皮肤黏膜溃烂,不过除非体质特殊(病情会加速,出现意识不清),否则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情形并不多。

  此外,药物过敏不一定在小时候就会发生或被发现,有些到了成人,体质改变,才出现对某些药过敏,而且现在对某些药过敏,也不代表一辈子都会对这类药过敏。通常有过敏体质的孩子,药物过敏的机会会比一般人高。至于较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包括盘尼西林、非类固醇抗发炎药等等。

  孩子大约要到5岁以后,才能自动自发不需别人喂药,所以父母应该从小训练宝宝乖乖吃药,让宝宝每一次吃药都是一个愉快的经验,才不会让吃药变成全家人的恶梦。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会通过乳汁伤害宝宝的4类药物

母乳喂养按理说是每个妈妈都可以顺理成章地做到的事情,但无奈的是,有时候患了一些疾病不得不用药,然后就不可以哺乳了。

少数患了下面几种疾病的妈妈就不得不被迫放弃哺乳:例如艾滋病、结核病、嗜t 细胞感染等传染类疾病。尽管母乳喂养获得的收益很大,但当这个收益弥补不了它的风险时,就一定不要哺乳。还有,如果新妈妈是吸毒者或酗酒者,也不能哺乳,因为这样会让宝宝中毒,或者是对酒精成瘾,或者对毒品成瘾。要进行癌症放、化疗的妈妈也要注意:放疗时会使用放射性物质,给乳汁带去污染,也不适合立刻哺乳,需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哺乳;而对于化疗,由于每一种化疗药物的代谢时间不同,所以,化疗期间能否哺乳需要咨询肿瘤科的医生,听取更专业的建议。被迫放弃哺乳的妈妈,可以由医生开具处方药回奶,目前常用的西药处方回奶药是溴隐亭。具体服用方法可以咨询医生。

药物除了可能影响妈妈的产奶量外,有些药物还可能会影响到宝宝的身体健康,哺乳期妈妈要记住下面这些药物的名字并尽量避免使用。

第一,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也叫病毒唑,它在孕期使用有明确的致畸作用,它在哺乳期使用的安全性也没有临床数据支持,而且此药从身体完全清除甚至需要几周的时间,应该在哺乳期避免使用。

第二,四环素类抗生素。

这类抗生素除了四环素外,还包括金霉素、多西环素(又称强力霉素)、米诺环素(又称美满霉素)等。这类药物可以进入乳汁,若哺乳期妈妈长期服用,有导致宝宝出现四环素牙的风险。过去由于不知道四环素会对宝宝的牙齿造成伤害,导致很多人不得不一辈子与黄牙齿相伴。好在这些年来随着相关知识的普及,很多人了解了这类药的副作用,哺乳期也会尽量避开这类药物了。这里特别提一句,金霉素虽然也属于这一类的药,但由于金霉素目前常用的剂型是眼膏剂型,眼睛局部少量使用时全身的吸收量很少,不会影响到吃奶的宝宝,因此不用担心。我听说一些基层的医生也会直接给宝宝开金霉素眼膏,其实,宝宝短期少量地对症使用,也是可以的。这个药虽然是抗生素,但由于使用时间长、安全性高,可以作为非处方药在药店里直接卖。

第三,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

受政策的影响,很多人不被允许生第二胎,所以产后恢复同房后,就要考虑避孕方法,那么哺乳期能吃避孕药吗?国内市场上常见的避孕药多为复方避孕药,通常包含两类成分:孕激素和雌激素,如优思明、妈富隆等。哺乳期应尽量避免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长期服用会抑制泌乳,导致妈妈产奶量减少,从而影响宝宝的:口粮"。

在国外,有专门为哺乳期妈妈研制的避孕药,叫:mini-pill" ,含的是低剂量(0.03 毫克)单一成分的孕激素左炔诺孕酮,这种避孕药不影响哺乳,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没有可售,所以我不推荐国内的哺乳期妈妈服用任何牌子的口服避孕药,而应该选择其他的避孕方式。哺乳期可选用的避孕方法很多,总原则是不影响乳汁分泌和婴儿的生长发育。

以往,人们普遍认为母乳喂养能够抑制排卵,起到避孕作用。实际上随着产后第一次月经回潮,哺乳期妈妈再次怀孕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哺乳期妈妈只要恢复了性生活,就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孕。常有哺乳期妈妈由于疏忽大意在同房时忘记了采取保护措施或者保护措施失败,事后又焦急地到微博上问我能不能吃紧急避孕药毓婷。可以让她们放心的是:毓婷是只含有孕激素的药物,不含会对乳汁分泌产生影响的雌激素,因此可以服用。但由于毓婷含孕激素的剂量比较高,每片含左炔诺孕酮高达0.75 毫克,和上面介绍的国外哺乳期使用的避孕药剂量0.03 毫克相差悬殊,所以为了避免高剂量孕激素进入乳汁对宝宝健康产生影响,根据国外的临床资料,两片一起吃时(单剂量1.5 毫克左炔诺孕酮),服用后8小时才可以哺乳。分两次吃的话,每次吃完3~4小时后才可以哺乳。这是不得已情况下的补救措施,紧急避孕药只用于紧急情况,不要常规使用,否则容易导致月经紊乱。

第四,安乃近等含有氨基比林的药物。

氨基比林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要说安乃近、去痛片、安痛定这些药名,你一定听说过,这些药的有效成分其实就是氨基比林。这个成分的主要功效是解热镇痛,常常被用作退烧止疼药使用。而实际上,这类药物是国际上普遍禁止使用的药物,任何人群都不应该使用这类药物退烧。2013 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香港:维c 银翘片"事件,正是因为该产品被检测出含有被香港禁用的西药成分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

这个成分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会产生比例非常高的严重不良反应。血液方面的影响是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重者有致命危险,也可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皮肤方面的影响是可引起荨麻疹,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症。患有大疱表皮松解症的患者,皮肤会像薄纸一样脆弱,只要遭到轻微的碰撞或摩擦,皮肤和身体内部就会溃烂,形成开放性的伤口,伤口发生在口腔里,会形成黏膜溃疡,喝水和吃饭都成问题。平时咱们嘴里起一个小溃疡都挺疼的,更别提整个口腔黏膜都水肿了,其痛苦程度可想而知。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