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经:宅男宅女从孩子预防,育儿心得:让孩子与时间赛跑
1、育儿经:宅男宅女从孩子预防
  近几年,宅这个字开始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宅男宅女更是如同雨后的春笋,一个个的冒出来了。然而宅男宅女的出现仅仅是因为网络,游
1、育儿经:宅男宅女从孩子预防
近几年,宅这个字开始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宅男宅女更是如同雨后的春笋,一个个的冒出来了。然而宅男宅女的出现仅仅是因为网络,游戏等才出现的吗?其实不然,宅男宅女这个属性是在小的时候就出现被父母养成的,只是近几年网络兴起,才使得这样一个群体暴露在阳光下,那么宅男宅女这些宅宝宝又是怎样养成的呢?
1.父母的过度保护
长发公主里的老巫婆为了不让公主离开塔,所以就对公主说外面充满了邪恶的东西,如果我们出去就像是冲到了狼群里的羊,会被啃得什么都不剩。一些父母也会这样说,当然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珍贵的孩子,可他们做出的事却和童话里邪恶的巫婆一样。是的,外面的世界有恶可也不乏善,就连长发公主都不能一直困在塔里,更何况是我们。这样的父母不准孩子干这个,不准孩子干那个,其实是十分错误的。这样不仅仅会使得孩子什么都不会,变成废人,还会让孩子想要一直缩在自己觉得安全的堡垒—家。
2.父母过度冷漠
过度冷漠的孩子和上面所提到的过度保护孩子的家长是两个极端,但都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养出了不少宅宝宝。这些过度冷漠的父母经常会无视自己的孩子,因为工作或者其他的压力而强迫孩子一个人成长。孩子没有人陪,只能自己一个人自娱自乐,没有人陪着讲话,只好不讲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内向、冷漠,还有宅。
3.父母也是宅宝宝
父母是什么样的,孩子就是怎么样的。这句话一点也没错,父母宅,孩子就会有样学样。这些宅的父母通常会选择在休息时间进行一些一个人的活动,本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孩子呢?你不陪孩子玩,把孩子扔给电脑,手机或是其他的,所以孩子从小就学会了一个人的休闲方式,长大之后变成一个宅男或者宅女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宅这个属性真的不能怪孩子经受不住网络的诱惑,其实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出在家长身上。不要过度紧张孩子的安危,同样的对待孩子也不要过于冷漠。家长要多拿出一点时间陪孩子玩吧,带孩子走出家门,多接触外面的世界。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育儿心得:让孩子与时间赛跑
看着聪明调皮又不服管教的女儿,有一天我灵感突现:既然孩子喜欢争强好胜,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何不多来点竞争意识?
对,比赛!记得我们的第一局比赛是穿衣服,比赛结果虽然是以我的失败而告终,但女儿的胜利正是我期待的,也是我有意磨蹭蓄谋已久的。以后我和女儿就既是母女又是对手了,诸如讲故事、口算、铺床、叠被、洗手绢、饭后搬凳子,都成了比赛项目。我发现女儿在比赛中总是斗志昂扬,兴致勃勃,即使有时“不幸”失败了,也不灰心,更加期待下一次比赛的到来。在我的启发下,她已明白“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也告诉她,失败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要动动脑筋,想出好办法下次战胜对手。
这一办法虽管用,可有时自己忙得脱不开身。我又计上心头———给孩子记时,让她自己去干。这一招跟比赛差不多,而且大大解放了自己,我终于可以边教育孩子边忙自己的事情了。给孩子记时,可以数数,也可以读分钟,但尽量不要出声,让这一程序在心里进行,这样既可以在孩子时间不够时随意增加点时间,又可以专心干自己的事情,岂不一举两得?
时间一长,女儿好像习惯了一样,不用我提醒,她就可以自己主动去干一些该干的事情,甚至可以为自己记时了。看到这些,我总会感到欣慰,为孩子,也为自己。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让孩子多听音乐的育儿经验
在儿子非常小的时候,我就经常放音乐给他听,但在听的同时,我还引导他把肢体动作也加入进来。例如,在他不会走时,每当放音乐时,我便会跟着音乐的节奏晃动他的小胳膊或小腿;在他会走之后,我会引导他跟着音乐在地上踏步或旋转。因此,现在儿子对音乐特别有感觉。
对孩子进行:听"的训练并不是简单地让孩子听听音乐就行了。要想把孩子大脑中的音乐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妈妈们就需要帮助孩子建立对音乐的:感觉"。
当然,帮孩子建立音乐感觉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来。上述案例中妈妈的做法就非常科学,在让孩子的耳朵感受音乐的同时,她还懂得引导孩子的肢体动作也参与到音乐中来。当孩子的身体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晃动时,这说明孩子对音乐的
:感觉"已经建立起来了。对此,脑科学家们也表示,当孩子的身心完全投入到音乐中来时,这对他们大脑中音乐机能的开发大有帮助。实际上,妈妈这样做也正好符合…听’在先,‘动’随后"的规则,肢体的运动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大动作,还能使孩子的精细动作也得到锻炼。
所以,妈妈鼓励孩子的身体参与到音乐中来,这也等于为孩子操练乐器打基础。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育儿新潮:让孩子赤脚爬
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兴起了一股育儿"新潮",即从出生开始就模仿古人的育儿方式,如让孩子像动物那样爬行,像祖先那样"赤脚行走",与泥沙水石为伴等,并将这种育儿方式称为"回归自然"育儿法。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舍勒力博士指出,让婴儿多爬有利于身心健康,并能扩大接触面和认识范围,对智力发育也有好处。当孩子用胳膊支撑前身,头向前伸、双腿用力前屈后蹬向前爬时,腰、背、胸、腹各部位的肌肉收缩力加强,从而结实丰满。同时,又能使腰部和下身支撑上身的能力增强,为今后站立和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础。爬行作为一种全身协调动作,对中枢神经可产生良好的刺激,能加快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
日本爱和大学体育教授内竹深先生发现,经常让孩子赤足行走,增加幼儿在行走中的愉快感,可调节机体许多功能,如增强大脑的灵活度,改善大脑皮质功能,调节内分泌活动。此外,脚部周围皮肤内有着丰富的血液循环,赤脚行走能使脚底肌肉群受到按摩,有利于促进足部和下肢的血液供应。
美国动物学家马克.亚茨认为,各种现代化的玩具不过是让孩子学会一些"按钮"动作,对孩子智力发育不利,而让孩子与泥沙水石为伴,则是一种有利于孩子智力发育的明智选择。在玩泥沙水石过程中,孩子可随自己的意愿用泥沙盖房子,造宫殿、堆山开河,造得不理想时,还可推翻重来,这有利于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手的灵活性,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另外,泥沙水石的各种形态能帮助幼儿熟悉物质的形态、性质和空间方位等概念,是大自然赋予儿童的理想玩具。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