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请不要让您的教育过度,不要做“过度焦虑”的妈妈

2022-07-25 22:24:07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请不要让您的教育过度

  新时期,导致孩子心理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过度教育。所谓过度教育,是指人们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急于求成,期望过高、过度,而又过早地

1、请不要让您的教育过度

  新时期,导致孩子心理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过度教育。所谓过度教育,是指人们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急于求成,期望过高、过度,而又过早地对孩子进行强迫教育。

  有的家长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仅凭主观、想象,加上望子成龙心切,错误地认为对孩子早期教育越早越好、越多越好,甚至引经据典地称,小儿大脑有很大的潜力可发掘,于是让刚学会讲话的2~3岁孩子练习写字、读外语,让3—4岁的孩子抱着一年级的课本煞有介事地:熟读"。如孩子不:听话",不按家长要求去做,则采用物质引诱,好‘言相劝,甚至是训斥、打骂软硬兼施的办法。殊不知,早期教育不仅仅在智力的教育,认字、算数、学外语、背诗歌等仅仅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父母不顾客观规律一厢情愿地过度教育不仅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而且最为严重的是可导致孩子心理畸形。

  过度教育的表现及主要危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过分保护。家长唯恐孩子吃不好,穿不暖,住不舒适,全家老小围着孩子转,形成了:421"家庭模式,即祖父母、外祖父母及父母,圆圈的中心就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中被尊为:太上皇",视为:宝贝",什么事也不用干,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非常舒适"的生活,这样教育和培养出来的孩子,在与人相处时根本不会考虑别人,心目中只有自我,唯我独尊,缺乏和不理解每个人对社会和家庭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这样,无形中人为地使孩子远离社会,当他们步入社会时,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必然束手无策,处处碰壁。其结果不仅没有:成才",而且很可能成为一个难以适应社会的弱者、懦夫;二是过多的干预。小儿的好奇、多动,本是孩子天真无邪的活动,这也阻止,那也干涉,就会使他们缩手缩脚,无所适从。其实,整天害怕孩子闯祸、出乱子或担心在街上发生车祸等意外事故,其本身就是胆怯、懦弱、无能的表现。这样可使活泼、天真的孩子逐渐变得胆小、怕事、自控力差和感情脆弱。

  儿童的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决定。过度的干预,会使性格脆弱的孩子变得更加脆弱,原来倔犟、固执的孩子变得更加倔犟,甚至会激发出强烈的反抗情绪,对父母的要求总是采取:对着干"的态度。此外,还有可能培养出一种暴躁和懦弱集于一身的双重性格的孩子,在学校唯唯诺诺、忍气吞声、软弱无能,可在家里却发号施令,稍不遂意就大发雷霆,与在外相比,判若两人。

  由此可见,无论是过度保护或过度干预,培养教育出来的孩子是缺乏独立性、自主性的不能保护自己的弱者。因此,早期教育不能盲目从事,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及本身的特点,不能毫无根据地提出什么硬指标,除了早期智力开发外,还要从思想、行为和道德上进行培养,从体育及美育等方面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心身得到健康的发展。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不要做“过度焦虑”的妈妈

你会为类似的事情心事重重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你最好分析一下自己,看看你的焦虑是明察秋毫,还是庸人自扰?

我的好朋友小茜是那种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人,我们读大学的时候是一个宿舍的姐妹,那时的她会把东西堆成小山,洗衣服以“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整理房间是突发奇想偶尔干净得吓人一跳。但是做了妈妈她就完全变了样儿,总是担心细菌会侵害她的女儿,恨不得把离一岁的宝宝几公里以内的细菌都要清除掉。一进她的家门就能闻到“威露士”的浓浓味道。

我的另一个朋友是个疯狂的饮食专家,最爱看的节目是“我爱厨房”和“大专烹饪教程”,而且已经练到了列出随便一道菜的佐料和火候的功力。她的冰箱里琳琅满目,从生态豆腐到鲜榨胡萝卜汁、苦瓜汁、菠菜汁,到见都没见过的脱脂奶酪……总之,她恨不得每天把所有的营养和微量元素都给儿子补齐全了,绝不让3岁的儿子沾到半点儿糖果。

数落了半天别人,其实3年前我也荣幸地晋升为妈妈,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成为集“洁癖”、“照顾狂”、“管教综合症”于一身的妈妈。如果儿子把糕点掉到了地上(地面被我擦得很干净),我会把它捡起来,弹一弹灰,再递给儿子。尽管这样,遇到有些事情,我还是会琢磨,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得不对头。

说起事不关己的事情,我们都能有根、有据、有理论、有分寸,一旦面对自己的孩子,我们就跃跃欲试、手忙脚乱、爱心一发而不可收拾,不小心就过犹不及了。我们就此咨询了一些儿童教育专家,他们提出了一些案例、观点,说明妈妈的哪些担心是合情合理的,而哪些是多此一举、自寻烦恼。

“冷面巡捕”妈咪(cold cop)

有的冷面巡捕是非典时期培养出来的,有的则与生(宝宝的出生)俱来。妈妈定期进行巡逻杀菌,疏而不漏,堵截任何可能的病源,彻底消灭任何使孩子感冒或者发病的微生物。如果这样的妈妈在你身边,你总得提心吊胆,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千万别打喷嚏或者咳嗽,因为恐惧细菌的妈妈会立刻露出紧张的神情——“别传染给我的孩子。”

盘点分析

事实上,每个孩子平均每年感冒6次,这样算来,幼儿园里大约总有5%~10%的小朋友是可能把感冒传染给别人。而且你也无法确定散播细菌的罪魁祸首在哪里,因为感冒从症状出现的前2~10天就开始酝酿了。连医生都不能断定什么时候感冒已经痊愈,不再传染。

除非你把宝宝放在一个完全消毒的隔离室里,不然他就可能会感冒或者得其他的病。生病没什么大不了的,也是孩子身心成长的一部分,过度的卫生习惯反倒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感冒会让孩子觉得不舒服,但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可是出于礼节,要让感冒的孩子在家里静养几天,直到发烧和身体乏力的症状完全消失再回到幼儿园。只要他自己感觉好些,就可以让他和平常一样活蹦乱跳了。过分强调卫生会减少孩子的“自在”和“天人合一”的快乐。

“爱因斯坦”妈咪(mommy einstein)

她用莫扎特的cd来给胎儿进行启蒙;孩子刚刚蹒跚学步,她就拿着各式各样的育儿卡片,每天在孩子面前翻来翻去;她会不计支出,每周带孩子去练习空手道、学围棋、画画、钢琴、芭蕾……她找法国和英国的朋友到家里玩,为了能够给孩子熏熏语感和西洋的做派,心里希望自己的宝宝能成为通晓“琴棋书画”、“学贯中西”、“文理兼备”的天才,能被名牌大学录取,被跨国公司录用……

盘点分析

让孩子每天看图识字、听莫扎特、安排种类繁多的学习项目渐渐成为父母的义务,问题在于这些训练常常缺乏人文的背景和性情的熏陶,而仅仅成为一项可以“兜售”、“炫耀”的技能,孩子对待它们的态度也是“应付”大于“爱好”,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迹象证明它们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智商。研究者认为,家长的这些方式甚至会揠苗助长,弊大于利。

如果孩子感受不到乐趣,他们的好奇心没有被唤醒,强制性地进行大量阅读和记忆只会事与愿违。如果正规教育开始得太早,孩子会很有挫折感:“我怎么这么笨!?”“爸爸妈妈想让我干什么?”这样可能会造成孩子排斥阅读,排斥学习,甚至影响能力的正常开发。研究表明:成长中伴随着爱和关怀的孩子更容易成功,他们与父母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不一定是那些学过“十八般武艺”的孩子。快乐生活的基础不是各种学习内容填充起来的,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对自己的了解和自信建构成的。

然而,我们并不想说儿童时期的兴趣激发不重要,我们强调的是方法问题。孩子要以孩子的(非家长或成人的)方式获得学习的乐趣,而不是参加目的性强、带有催肥饲料性质的“职业培训”。你需要的可能不是批量生产出来的刻板的学习卡片,也不是各种各样的学习班,甚至不需要很具体的知识作为基础。相反,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讲故事,编故事,带他一块儿观察窗台上的瓢虫的铠甲、蚊子的小细腿儿、苍蝇的复眼,和孩子一块儿听你喜欢的音乐,一起手舞足蹈,一起胡乱涂鸦……这些所带来的启发常常比强制性的教育更润物细无声。

“孩子第一”妈咪(mrs. kids rule!)

当你和这样的妈妈说话时,她不会倾听,她视线的余光常常瞟在孩子身上:她两岁的女儿又跑过来了,这已经是第n次了,她好像又发现了新大陆:“妈妈!妈妈!这个胡萝卜是金黄色的。”妈妈这时没有对孩子解释,打扰大人说话的孩子是不礼貌的,相反她很高兴,她的宝宝居然把“胡萝卜”和“金黄色”联系到一起,太准确了!于是兴致勃勃地说:“宝宝真棒,胡萝卜是金黄色的,你能不能告诉我,还有什么东西也是金黄色的?”而客人呢?这时候被置之不理。

盘点分析

学龄前儿童爱打断别人说话,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孩子这时候还不能理解——别人也有自己的感受、观点和事情。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姑息,而是至少鼓励孩子学会用“对不起”、“打扰一下”之类的用语,作为打扰的前奏。

另外父母还要言传身教,教孩子学会倾听。比方说,你正在给孩子讲大力水手的故事,不要突发奇想去洗盘子或者打电话;孩子说话时,也要听他把话说完。如果孩子总是打扰你的话,还有一种可能,即他觉得你给他的时间不够多,或者不够全心全意地对待他。所以适当拿出一些时间,专注地与孩子相处,这样孩子既能学会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也能学会尊重别人专注于其它事情。

如果大人有重要的事要谈,跟孩子说“对不起,妈妈很忙,需要和叔叔阿姨谈话,宝宝自己玩。”这时你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比如给他纸、蜡笔、积木、或者一盘cd,让他有事可做。如果他能专心做自己的事情,不要吝惜你的表扬,鼓励他再接再厉。

“糖果终结者”妈咪(sugar shunner)

这种妈妈会建立严格的糖果壁垒,让家里找不到曲奇、巧克力或冰淇淋的踪影,她认为要多吃不含糖、淀粉少的、植物纤维丰富的食品,如营养麦片、蔬菜、水果、无糖酸奶等。

盘点分析

一个完全避免糖果的营养菜谱是不明智的,完全拒绝含糖食物常常会造成一种逆反心理——孩子可能不会着迷于巧克力,但却可能什么时候迷上奶油蛋糕或者冰淇淋。

“保姆恐惧症”妈咪(sitterphobe)

这样的妈妈会跟你一遍一遍地抱怨:“我从来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你体会她做妈妈的不易,她的疲惫和不修边幅也证明她需要休息一下。她应该去参加一个健身班,或者单独和老公过几天二人世界,总之要找一点时间给她自己,所以你向她推荐一个有经验的保姆,可以帮助她照顾孩子。而她立即流露出一种无法将时间割爱的表情:“但我爱我的孩子。”而且补充道:“我觉得没有人能像妈妈一样照顾好孩子。”

盘点分析

很多妈妈在需要别人照顾自己孩子的时候,都感到非常自责。如果妈妈整天工作,她的自责感就会加倍,所以她想把空闲出的每分每秒都大把大把地用在孩子身上。

然而这种见缝插针的投入并不会让妈妈感到多大的释然,挤出来的那一点点时间对于宝宝也没有多大的不同。每对父母、每个婚姻都需要偶尔摆脱孩子的可爱骚扰,需要有二人世界的时间重新为彼此充电。只有一个懂得照顾自己的妈妈才能更好地照顾好宝宝。学会请人帮忙很重要,偶尔找一位保姆来照看一下孩子,或者找亲戚朋友帮帮忙,以便自己有一些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偶尔的离开会使你更珍惜孩子,而且当你回家的时候,宝宝也会更珍惜你。

当你忘我地付出,隐了形,失去了自我,不一定能得到回应;而当你永远独立地保留自我时,你反而会得到反馈。我们没有权利为了任何人——哪怕是至爱的宝宝——任何事丧失自己。这样的妈妈教育出来的宝宝想必也能有个性的呼吸空间。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过度教育的本质便是片面教育

国际社会对人才的观念已经有了一个变化,由资格到技能,再到能力,一种综合的能力。当代人才的标准是能力。

现在我们跳出家庭教育,从宏观的角度看,您觉得中国存在教育过度吗?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正常的吗?

我觉得中国教育的重大缺陷之一是片面教育,过度教育的本质是片面教育,在知识、应试上是过度教育,也就是为了考试所做的准备是过度的。

对全面的教育而言是教育不足,比如综合素质教育严重不足,审美的、体育的以及劳动教育缺乏。中国除了智育方面过度之外,其他教育都是不足的。我们家庭中的每个孩子都容易出现这种状况,所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中国的教育缺乏生涯教育,一个人到了中学时代,特别需要这种生涯教育。因为人到了这个年龄,已经有求职意识,有要在某个方面发展的意识:我应该了解我自己,我的潜能何在,社会需求何在,我将来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很好地生存,服务社会,发展我自己。生涯教育也是一种生存教育。现在我们的教育只认文凭,人们疯狂地追求文凭。文凭为本就是分数为本,分数为本就是应试教育为本。虽然有无数理由可以说明文凭是多么重要,但是,客观现实说明:生存能力更为重要。

也许有人会说,照你这样讲,我们现在可以不要文凭了,我们只要有一点生活技能,将来就能找到工作吗?我们要很实际地考虑问题,你当然可以追求文凭,高学历是现实需要。但是更要有生存意识,很多有文凭的人发展不好,因为没有真本事。一个人应该既有文凭又有技能,当两者不能兼得时,宁可要有一定的技能。

现在的危险是有些人有文凭,没有本事;有些人既没有文凭,也没有本事,这就是教育失败的结局,失败的就是这两种人。我女儿在找工作时,最有利的条件是有写作的能力,她全部的水平体现都在写作能力上。女儿上大学时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优势,现在明白了,人必须掌握一种服务社会的本领。

国际社会对人才的观念已经有了一个变化,由资格,就是文凭,进入技能,再进入能力,一种综合的能力。现在已经进入重能力的时代。

现在教育强调学习获得某种证书,这是大多数父母和老师评价孩子的一种标准。孩子真的要学习获得那么多证书吗?我觉得家庭没有给孩子一个纯粹自由的时间,比如躺在草地上望着天空发呆,父母会觉得这是一种时间的浪费。

这里有一个标准,衡量孩子是不是一个现代的儿童,标准之一是看他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有多少。1996年的调查发现,中国城市中小学生每天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为67分钟,现在恐怕更少了。父母有一个误区,觉得要做负责任的父母,就要把孩子的每一分钟都安排好,以为这样就是充分利用时间没有耽误孩子。

我要提醒父母,儿童时期是一个成长时期,他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如果孩子像机器一样运转了,就会把无限的可能性变成唯一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残忍的做法。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孩子都是潜在的巨人。本来他完全有可能成为这样的人或那样的人,你给他全封死了,你给他选定的这个轨道他未必就能成功。父母这样做是非常可怕的。孩子特别需要独立支配的时间,要给孩子自由飞翔的空间,这是孩子内心涌出来的动力,这对丰富孩子的人生大有好处。孩子在双休日,至少有一天是要用来玩的,不能都学习。玩是孩子童年的需要,社会学大师费孝通说,孩子懂道理是看会的,不是听会的,是看小伙伴怎么做学来的。因此,父母要给孩子选择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时间。童年需要幻想。

孩子需要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让他自己去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的心灵需要自由驰骋。过度教育等于他全得听你的了,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意识都非常不利。另外,孩子容易对此产生厌烦情绪和抵抗心理。大家知道,孩子是最好奇和最好动的,但他们的专注持续时间又比较短,他们需要的是有趣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领悟式教育。如果我们老是以教育成人的方法向孩子灌输知识、讲述道理,他们不但会厌倦,甚至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因此,教育孩子要把握好度,只有把握好度,才能使孩子心情愉快地自由成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过度教育的几种表现

日常生活中,对幼儿施行过度教育有如下几种表现:

1、以正规教育的教学计划实施于幼儿,减少了幼儿玩耍和睡眠时间。

2、教育方式不符合幼儿心理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幼儿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的。游戏既不象劳动那样需要产生社会财富,世不象正规学习那样是一种社会义务。幼儿在欢乐中学习,从而使生理器官、个性品质都得到健康的全面发展。

3、教育内容拔高。有些家长要三四岁的幼儿背诵唐诗、宋词,有的家长用小学课本教四五岁的孩子等都不利于孩子的全面成长。

4、盲目鼓励“幼儿早熟”。年轻的父母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比普通孩子知道的事情要多,善于辞令,表现出一连串老成的言行举止,便赞不绝口,认为这是对幼儿进行灌输教育的成果。于是乎,“灌输”复“灌输”,给孩子带来了莫大的负担。日本幼儿教育家山下俊郎十分反对这种不恰当的鼓励,他说,父母居然对孩子的这种畸形发展感到喜悦,并且孜孜以求,这“恰恰表明了父母辈的无知”。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不要过度的控制自己的感情

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失去的才是最好的。你和你的伴侣相处的日子久了,双方都不像恋爱时那样会不断去发掘对方的优点,相反,彼此性格上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都认为已看透了对方,失去了新鲜感,只剩下一大堆臼渐增多的毛病,对配偶越看越不顺眼。总认为别人的丈夫更能干,会赚钱又体贴,别人的老婆更美丽温柔,于是决意离婚去寻一个更好的伴侣。但往往离婚后在寻找新的爱人的过程中,你才发现原来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感情上还是更眷恋旧人,最合适自己的还是曾经拥有的。你怎么办?是在后悔的心情里固守着你所谓的尊严和面子,今后一直为此耿耿于怀,还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感觉和心声,真诚地企求对方的原谅?

他和她是同学,毕业后就结婚了。和许多相爱的夫妻一样,他们是幸福的。可是,后来他成了工作狂,为了惩罚他,她提出了离婚……办手续那天,她一直在哭,直到最后整字的那一刻她还在看他的表情,虽然离婚是她提出来的,可她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要分离,而是让他重视她的情感要求,能改一改,两个人好好过。:他却冷冷地签了字,他说:“离吧,就算是对我的惩罚,等我以后改好了,我们再复婚。”带着离婚的伤痛,她远去他乡一个人奋斗。因为他最后说的那一句话,因为她仍然浑爱着他,她又开始了新的期待与新的煎熬.离婚后相思还在继续,但却在沉默中进行。

现在的人一般来讲自尊心比较强一些,尤其是年青人。或许分手了并不是永不相见,但转头发现最爱的人原来是旧人的话,一般还是不愿意承认和表露的。用句通俗的话,实在是太掉价,太丢面子了。姑且不说周围的人如何看待,就自己而言,面对对方也是一个问题。虽常言:分手了还是朋友。可一旦发现自己对对方依旧旧情难忘的话,面对的就是另一个问题了,通常的做法可能就是竭力地隐藏和控制自己的感情和对方做一般的朋友。

你也是这样吗?我忠告你,这种方法是十分不可取的,.说句不太好听的话,在这个社会谁会真正来管你的感情问题呢?那毕竟是你自己的问题。要和他或她

生在一起生活的是你自己,又不是别人。想想,在当初离婚的时候,在你们还有感情的时候,是否有人考虑到你这点呢?再者,你若一直隐藏自己的感情,不得解脱,只能在一天一天的猜疑和后悔中度过。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想法也会让你不能注意到自己周围其他的人和亭,更不可能发现另外有可能属于你的幸福。如此,必将越陷越深口

你活一辈子,不就是想和个心爱的人一起度过吗?既然现在发现了,虽然是旧人,但有什么关系呢,你还不轻车熟路了吗?有了这次波折,你们一定会更加珍惜彼此,更珍惜来之不易的感情,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你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感情何必要隐藏呢?怕他笑话你吗?也许对方正有和你一样的想法也说不定呢。有这样的想法,有这样的感情当然要表现出来,不管结果如何,至少你做了,你努力了。如果你没有成功,他(她j没有回头,你也可以彻底地死心,重新开始再去寻找属于你自己的幸福啊。否则,一直为这个问题困扰,一直为自己不确定的事情而后悔,值得吗?

对于年纪不大的你而言,多年的教育和你一直奉行的尊重个性的价值观估计早就教会了你什么是值得去做的,什么是不值得去做的,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韶华易老,值得自己追求的东西并不多。在这样的情形下,知道原来是旧人好,即便要承受一定的社会压力,但如果你坚强,这十压力会对你造成影响吗?会值得你去担忧吗?

所以,一旦知道、发觉自己旧情难忘,千万不要因为那些根本不相干的原因而裹足不前。感情放在心里有谁会知道,又有谁会在乎呢?让自己的真情流露,不管是否有结果,对自己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呢?

你真的愿意带着疑惑和后悔而度过自己的下半生吗?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