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洗澡后怎么护理 新生儿该怎么洗澡,如何给新生儿洗澡
1、宝宝洗澡后怎么护理 新生儿该怎么洗澡
新生儿该怎么洗澡第一步:事先准备好洗澡用品比如,宝宝的毛巾,衣服,纸尿裤,洗澡盆,洗浴用品等,这样避免进进出出,让宝宝吹到风。第
1、宝宝洗澡后怎么护理 新生儿该怎么洗澡
新生儿该怎么洗澡
第一步:事先准备好洗澡用品
比如,宝宝的毛巾,衣服,纸尿裤,洗澡盆,洗浴用品等,这样避免进进出出,让宝宝吹到风。
第二步:清洗
放好水,然后将宝宝轻轻的放进去,从上往下,依次清洗。洗头时,最好有两个人,一个人抱好一个人给宝宝洗头。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宝宝身体褶皱的部位,这些部位可是特别容易藏污纳垢的哦,小编的经验可以先将沐浴乳打在手掌心,在宝宝的褶皱部位轻轻的揉擦一遍,再用水清洗。
第三步:擦干
洗干净后用干燥的毛巾将宝宝包好,用毛巾吸干宝宝身上的水分,注意不要用力擦宝宝呦,宝宝皮肤娇嫩要尽量避免擦伤,待宝宝皮肤上的水分完全擦干后,再给宝宝穿上衣服。还要注意的是,不要让水进入宝宝的耳朵哦。
新生儿该怎么洗澡
宝宝洗澡后怎么护理
用浴巾裹住宝宝的全身时,可留出脐部,用酒精棉棒从中间向外清洗脐部,注意保持脐部的干燥和清洁。如果脐部发红、出脓液或有难闻的气味,就应该找医生处理。
通常在皮肤折皱处,可替宝宝抹些爽身粉,使他感到干爽舒适。在宝宝的臀部涂上护肤油,防止尿液刺激皮肤产生尿布疹。
给宝宝围上尿片,穿上衣服。但宝宝不宜紧紧地裹在:蜡烛包"中,应放松他的手脚,让他自由地活动,这有利于呼吸和血液循环,以促进生长发育。
如果宝宝脸部皮肤干燥,还可以在脸上涂少量的滋润油,使皮肤保持湿润、光滑。值得注意的是,市售的护肤油、爽身粉等婴儿用品,只有当宝宝皮肤上没有任何疾病时,才可以适量使用。而且这些油或粉不可直接洒于新生儿皮肤上,要先洒在您的手上,再抹在宝宝身上。
若肌肤有疹块、红臀等情形时,应保持干燥、按医生嘱咐涂药才是最重要的,这时若用这些油或粉,对宝宝等于是种多余的刺激物,反而有害无益。
2、如何给新生儿洗澡
给新生儿洗澡的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就要开始正式洗澡了,洗澡主要分为洗头、洗脸和洗身体,看看新生的宝宝应该怎么洗澡吧。
1、洗头洗脸
和我们成人一样,宝宝洗澡也要先洗头洗脸,脱下宝宝的衣服后不要放在一边,而是将它们包裹在宝宝的胸腹上以保暖。然后就可以开始洗脸和头部、颈部了,用左肘部和腰部夹住宝宝的屁股,左手掌和左臂托住宝宝的头,用右手慢慢清洗。脸上用小毛巾沾水轻轻擦拭,注意耳朵要用手指裹毛巾轻轻拭擦耳廓及耳背,不要让水进去了。
洗头也是个大工程,应该使用婴儿专用的洗头液,倒适量在手上,然后在宝宝的头上轻轻揉洗,不要用手指甲去接触宝宝的头皮。在洗头前可以先抹一些婴儿油在宝宝头上,这样头垢就软化了,更好清洗,洗完后用清水冲干净洗头液。
2、洗身体
如果新生儿的脐带还未脱落,洗澡的时候应该分上下身来洗,不要把脐带打湿了,会引起炎症的。先来洗上身,采取和洗头一样的姿势,依次洗新生儿的颈、腋、前胸、后背、双臂和手,然后洗下身,把宝宝的头部靠在左肘窝,左手握住新生儿的左大腿,依次洗新生儿的阴部、臀部、大腿、小腿和脚。
如果宝宝的脐带已经脱落了,可以在洗完头和脸之后直接将宝宝放在浴盆中,注意要用手抬住宝宝的头,成仰卧的姿态,由上而下洗完后,将宝宝改为伏靠的俯卧姿势,以洗背部及臀部肛门处。最后,以双手为支托并抓稳宝宝肩部,抱离水中,置于大浴巾上,抹干全身。整个洗澡的过程,动作一定要轻柔哦!
3、新生儿洗澡的护理要点
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一下新生儿洗澡的护理要点,主要可以包括:
1、给宝宝洗澡时应注意室温和水温,一般应使室温保持在26~28摄氏度,水温在38~40摄氏度。每次给新生儿洗澡时,时间应安排在喂奶前1~2小时,以免引起吐奶
2、给新生儿洗澡后最好不用爽身粉,很多新爸爸妈妈在给宝宝洗澡后,常常喜欢给宝宝的小屁股、腋下或大腿根部等身体皱褶处擦些爽身粉,以为这样可以保护宝宝的皮肤,其实这样做适得其反,因为宝宝代谢快,出汗多,尿也频,过多的爽身粉遇到水就会结成块状或颗粒状,反倒容易造成宝宝身体红肿。
3、给新生儿洗脸时要注意保护好眼睛。给新生儿洗脸时,千万要注意保护好宝宝的眼睛。洗脸时,只要用毛巾或小纱布蘸温开水清洗即可,防止眼部感染。
4、洗澡时不要让水流进新生儿的耳朵里。给新生儿洗澡时,妈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宝宝耳内进水,万一不小心进了水,可以用干棉签轻轻擦拭,但不要捅得太深。
4、冬季新生儿宝宝肠胃怎么护理?
深圳今日小雨,温度明显降低。其他省份地区也下过几场小雪。冬季温度下降,加上稍稍冰凉的食物就更容易导致宝宝出现各种肠胃不适。许多新生宝宝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往往会出现腹泻的疾病。这可愁坏了我们的宝爸宝妈。这时候,医院儿科就排长队了。那冬季宝宝的肠胃该怎么护理呢?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呢?让小编为您一一解忧。
一、症状
腹泻有时还伴随有腹胀、腹痛、厌食、呕吐等多种其他的胃肠道症状。
二、宝宝肚子:闹脾气"行为表现
哭闹:当肚肚不舒服时,宝宝会通过哭闹让妈妈注意他的困扰。
便秘:如果宝宝的便便又硬又小,或带有血迹,或便便时哭闹,就有可能是便秘了。
腹泻:腹泻时大便的次数会增加、水分增多、大便变成水样、带有酸臭味。
吐奶:因为婴儿的消化道还在发育,所以吐奶仅仅是宝宝在婴儿时期的表现。妈妈要分清生理性吐奶或病理性吐奶。
烦躁:宝宝烦躁的最大原因之一,是因为消化系统功能不完善,在吸收乳糖及牛奶蛋白时生成过多的气体,可能会出现腹痛。
三、婴幼儿消化系统特点
1.新生儿唾液腺发育不完善,唾液分泌量少,故口腔粘膜干燥。
2.胃容量小,胃液分泌量比成人少
3. 婴幼儿肠粘膜上皮细胞所分泌的免疫球蛋白a(iga)低,所以易患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
4.婴幼儿神经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肠道运动及分泌消化液的功能易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在其他系统有病时,如发热、感冒、肺炎等均可影响婴幼儿消化功能,造成食欲不好、呕吐和腹泻。
四、冬季肠道护理妙招
1.坚持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含有许多营养物质,有防止感染和增强免疫的功能,并且还能够帮助新生儿排除体内的胎便,起到清洁肠道的作用。如果母乳不足或是其他原因不能母乳喂养的宝宝,建议使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
2.对于已经吃辅食的宝宝而言,多喂食暖胃食物是简单、易行的预防法则。专家推荐家长多用枣、山药、黄豆、胡萝卜、香菇、羊肉等食材制作宝宝辅食。
3.家里平时常备一些ocell酵素益生菌,可给孩子混合牛奶或果汁中一起喝,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强孩子抵抗力。
4.腹部保暖。在宝宝入睡时,要在宝宝的肚子上尤其是肚脐周围盖好被子,其次,家长可以用适宜温度的热水袋热敷宝宝的小肚子,或是常用温暖的大手来揉摸宝宝的肚子,以增强其周围肌肤的血液循环,达到保暖目的。
五、注意事项
1.新生儿宝宝更容易消化脂肪。
宝宝消化道能够分泌足够的消化酶。凝乳酶帮助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解脂酶帮助脂肪消化和吸收。宝宝可以消化吸收85%~90%母乳中的脂肪。但是4个月前得宝宝胰淀粉酶少,所以对淀粉食物的消化能力弱。
2.谨防:捂热综合征'
冬季,宝妈很容易就给宝宝穿很多衣服,晚上盖被子也是。这里小编想提醒爸妈们,保暖一定要适度,过度保暖对小宝宝来说有生命危险,因为有一种病叫做-捂热综合征。一般来说,宝宝的衣被要比我们成人稍薄一点为妥。
为您推荐:新生儿呛奶怎么办?
5、新生儿夏季护理 如何给新生宝宝洗澡
孩子刚刚出生之后,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是非常嫩的,爸爸妈妈们在抱孩子或者是为孩子洗澡的时候,都是需要小心翼翼的。夏天宝宝也容易流汗,我们该如何为宝宝洗澡呢?
宝宝肚脐清洁
宝宝刚刚出生的时候,肚脐部位还需要用纱布包着。由于宝宝的肚脐和妈妈的身体联系在一起,等到宝宝要出生的时候,才会将其剪断。不过宝宝出生一星期之后,宝宝肚脐上残余的部位也是会自动脱落的。
夏天出生的孩子,由于天气的原因,为了宝宝的肌肤清洁,还是需要勤洗澡。在为孩子清洁肚脐的时候,刚出生一两天,宝宝的肚脐不要碰到水。妈妈为宝宝放尿布的时候,需要注意尿布的高度。要是将尿布包到了宝宝的肚脐上,宝宝尿湿之后,很可能会把肚脐弄湿。
肚脐部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我们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进行消毒。爸爸妈妈们需要观察肚脐部位的情况,要是出现红肿或者是有特殊的气味,需要及时送宝宝到医院接受治疗。
宝宝眼部清洁
对于夏季出生的宝宝,要防止眼部炎症的发生。在护理刚出生的孩子时,眼部护理很重要。要是眼部被污染,容易出现结膜炎的情况。
在清洁宝宝眼睛时,我们需要用温开水把毛巾沾湿,之后轻轻的擦拭宝宝的眼部。要是爸爸妈妈们发现宝宝的眼睛红红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点眼药水。
孩子出生之后,要是指甲比较长,也容易把脸部抓伤。妈妈们需要将宝宝的指甲修短一些,要是不敢修,也可以为宝宝带上手套。
孩子的眼睛要是有脏东西,建议用小小的棉签清除,要注意力度,不要弄伤宝宝的眼睛。
宝宝屁股护理
夏天天气炎热,刚刚出生的孩子在包尿布之后,屁股很容易出现红红的情况。夏天选择纸尿裤要注意,贴身且透气是最为重要的。
一般建议刚刚出生的孩子用尿布,白天勤换洗尿布,宝宝也会更加舒适一些。要是下雨天或者是在夜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选择让宝宝使用纸尿裤。
宝宝便后,我们可以用温水帮助宝宝清洗屁股,这样也能够防止细菌的感染,防止宝宝出现红屁股的情况。宝宝刚刚便后,短时间不会再尿尿,因此不要让宝宝的屁股包着纸尿布,这样宝宝也会更舒适一会。
宝宝耳朵护理
在为夏季出生的孩子洗澡时,我们需要注意宝宝的耳朵护理。最为关键的就是不要让洗澡水进入宝宝的耳朵里。要是新手爸爸妈妈们不小心让宝宝的耳朵进水,还是需要用棉签轻轻的擦拭宝宝的耳朵。
在护理宝宝的时候,也要注意孩子的表现,要是宝宝的耳朵有物体流出,很可能就是耳朵出现发炎的情况。
夏季出生的孩子在护理方面要注意卫生和身体的清洁,希望新手爸爸妈妈们能够更熟练的护理好自己的宝宝。(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