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培养少儿特长须“量体裁衣”,特长儿童的早期发现和培养

2022-08-05 03:03:07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培养少儿特长须“量体裁衣”

重庆市一位小学教师的女儿今年上六年级,她从4岁开始学钢琴,一直学到小学四年级,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位姓汪的老师对记者说:“回忆这6年孩子

1、培养少儿特长须“量体裁衣”

重庆市一位小学教师的女儿今年上六年级,她从4岁开始学钢琴,一直学到小学四年级,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位姓汪的老师对记者说:“回忆这6年孩子学钢琴的经历,那真是一段辛酸史。

女儿当初学钢琴时,汪老师只想增强孩子的艺术修养和气质,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缺憾,并没有想过非要让她成为一名钢琴家。

开始女儿还对钢琴有点兴趣,但上小学后,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逐渐对钢琴产生了厌倦情绪。每当汪老师催促女儿练琴时,女儿总是表现出烦躁和不满的表情,甚至怨恨母亲。

有一次,女儿练琴时还差一根手指的指法没有练,汪老师就批评女儿,女儿竟然气鼓鼓地说:“干脆把这根手指砍掉算了!妈妈,我不想活了。”

“现在我才知道,女儿并不适合学钢琴。”汪老师说,“作为一名家长,我感到自己真的很失败。”

事实上,像汪老师这样培养孩子特长的失败经历,许多家长都经历过。他们并没有真正发现孩子的兴趣,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为孩子培养特长。

本来不喜欢音乐,非要让孩子学琴;本来嗓子不好,非要让孩子学唱歌;本来喜欢美术,非要让孩子学习跆拳道。这种逆孩子兴趣而培养特长的方式,最终会遭受失败。

重庆市渝中区实验小学的薇薇今年10岁,但她已经有6年的武龄了。在重庆市人民广场,她妈妈告诉记者,培养孩子的特长必须“量体裁衣”,当初她本来想让薇薇学钢琴,后来发现孩子爱蹦爱跳,对武术很着迷。

于是,她改了主意,让薇薇学武术。现在,薇薇参加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武术比赛,她很愿意在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本领。练武术,薇薇不仅强身健体,而且增强了自信心和胆识,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汪老师的女儿停止学钢琴已经快两年了。汪老师感慨地说:“大人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而不应该人为地为孩子造一个兴趣。现在,经过四五年前给孩子疯狂报各种兴趣班的白热期,许多家长在培养孩子的特长时,都少了几许盲目,多了几分理智。”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特长儿童的早期发现和培养

每个宝宝都是不同的人,各有所长,不能用一根尺子去衡量他们。过去人们都愿意给宝宝测智商,事实上这个方法并不能衡量出宝宝的真实能力,因为1905年法国比内氏首次提出智力测定时,是为学校预计测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用的,只为学习用。但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不见得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毕业后事业的成就一定会比学习成绩平平的更好。例如运动场,上的冠军,有成就的演员,红极一时的歌星等,大多数都不会是学习第一名的学生。

早在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系的加德纳教授就提出过多元智能的理论。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样的,起码有7种:语言智能、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社会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15年后又增加了自然观察智能。他认为,随着人类的进步,在不断观察探究后,智能表现的类型还会增加。在哈佛大学教育系中还有“零点项目”正在观察研究中。他们的小学生只上课半天,有半天时间可去当学徒,可去博物馆,图书馆,也可到农田劳动,让学生们做自己喜欢的事。小学校每半年把学生的师傅们和学生家长找来,与他们共同商量怎样使学生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并在社区组织校外的辅导员帮助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到了中学仍然采用半天制,使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更加固定,也许可学生随时转变更适合自己的专业。论文是在中学结束前提交的,通过论文的质量推荐进不同的大学。在大学中可自由选择对自己有关的科目学习,用以提高理论知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不用学习一些对自己无关的知识,一来可以减轻学业负担,二来可使一些不能进入大学读书的学生,毕业后有一技之长,能愉快就业。

加德纳还有一个多彩光谱的大规模教育接纳4岁后的学前儿童。这个教室分8个部门,每部分有自己独特的设备。如:

语言教学部分:有录音,录像,电视,话剧,儿童文学图书等设备,有专业的教师接待。

数学教学部分:有各种数学玩具,如天平,称,定时沙漏,算盘,日晷,福禄贝尔数学玩具,数学积木,计算器,望远镜,简单测量仪等,也有教师指导。

视觉空间教学部分:区里有迷津,颜色和形状配对,接龙等玩具,地区地图,本市地图,交通图,本国地图,世界地图,各种拼图,镶嵌玩具,画画和雕塑用具,陶艺用具等,有相关教师指导。

音乐和肢体运动部分:这是两个分开的区域,可避免互相干扰。各有音乐和体育器材,并有专业的教师指导。

自然区:其中有动植物和昆虫的展览,有天体运行的表演,航天模型等。

社会交往区:其中有小型的银行,邮局,商店,医院,美容院等社会机构让孩子们参与活动,各有组长带领。

进入这些大教室时,孩子们开始先到处浏览,最后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长期留下。教师们对每个进来活动的孩子都做记录,每年起码每人有15次,记录孩子在哪个地方停留,玩什么玩具,怎样玩法,用多长时间等。经过一年的观察,就可看出每个孩子的兴趣所在,能够进入的深度,孩子所表现的性格等,给家长作出报告并留下档案。这就是加德纳研究材料的来源,他提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智能型,最好能给他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让他在发展最优智能的基础上,把所缺乏而必需的能力填补上。

我们在学习加德纳的理论和他的工作中,试图填补0~3岁儿童智能型的空白,因为有许多智能是在出生后就可观察到的,而且越早给以适合的条件效果会越好。不少幼儿园就已有各种特长班,如不在事前就做好观察,家长往往以自己的兴趣,或自己小时候没有机会学习,希望孩子能填补上的心情给孩子报了许多班,结果因为与孩子的兴趣不符,中途退下来了。白花了许多冤枉钱和气力,而孩子自己愿意学习的大好机会就会错过。我们的材料来源是来自1986~1987年的2000例北京儿童大普查,和1990~1999年在北京东直门地区三条胡同的儿童,从出生起直到上学后的全面跟踪随访资料。通过长期随访,发现了他们的特殊智能,再查对他小时候的表现,就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汇总起来就是本书所要讲的内容。

我国幅员广大,有许多资料不见得符合不同地区。例如华东区,尤其是江浙一带,儿童的数学智能很好,在华南和华西就不同,在西双版纳地区人们点数比背诵数数的机会要多,因为该地区过去没有秤,他们分农产品都是按个头,大个的先分,最后分小个的,都以点数按堆来算。所以当地的人不会数数。上海来的知青买菠萝就经常数到19就回到10,11,12,买了一大堆只付十几个的钱。傣族老爷爷看出不对,但他自己不会数,只好下次不卖给说上海话的人。因此不同地区应有自己的儿童观察记录,才能显示出特殊的人才。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项目会因环境改变而变化,例如交替足上下楼梯一项,我在1987年观察时要3岁半才能做到,在1997年写“中国儿童智力方程”时,两岁半的孩子就能交替上下楼梯,因为那时孩子们住进楼房的多了。到2007年再观察就有两极分化现象,有些住楼房的宝宝1岁半到两岁已能交替足上下楼梯。但又有些宝宝会退到3岁,因为他们住的楼房有电梯,不用自己上下楼梯。所以某一个项目有必要看当时当地的情况,不可笼统地互相比较。此外孩子们的兴趣也会随环境而变,擅长音乐教师的班级里喜欢音乐的孩子就会多些;擅长画画教师带领的班里,喜欢画画的孩子也会增多。孩子们也会互相影响,聚在一起的孩子们往往兴趣相同。

至于没用外国量表的问题,由于地域差异,民族背景的差异,就会有些项目的确存在许多不同。例如中国儿童两岁后就会用筷子,会用筷子的宝宝都很快知道自己用右手拿筷,左手拿碗。有些用左手的宝宝也会知道自己是“左撇子”,所以中国宝宝在26~28个月就能分清左右,而国外的量表都要在5岁时才测试分清左右。其他如数数能力等都会在以下的章节详述,由于我国语言的简练,使中国宝宝较早知道星期几,几月几日等。就连加德纳的量表也不能照搬,例如在自然观察中,他要求用树叶配树干,这些植物在中国没有,这道题就不可能要求了。所以儿童的资料应来自本土,才能对本地儿童作出切合实际的比较。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培养宝宝特长 别走教育误区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有个特长,但是由于某些家长在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致使特长教育进入了种种误区。

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以下是家长培养孩子特长易犯的错误:

其一:一厢情愿。

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不少孩子对究竟该学什么好、自己是否适合进行特长教育等问题都心中无数,报名参加特长班的学习完全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如此,若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倒会阻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

其二:贪多求全。

一些家长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美术,过两天又让孩子改学书法。不堪重负的孩子,平时忙双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要忙写字弹琴或绘画,难怪有些孩子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放学后,我宁愿被老师留下来也不愿立即回家!

其三:方法不当。

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要走出上述误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家长们端正认识。

孩子不同于大人,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家长所期望的效果;同时,家长还应该明白:儿童教育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知识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技能教育等多个部分,特长教育只不过是其中的技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家长不宜将其看得过重,只能将其看作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只能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以免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

其次,还需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特长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地方,在于它主要是培养孩子对某些技能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应有张有弛,松紧有度,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孩子在玩中求学、在学中能玩,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的特长

  音乐学习—-评估孩子的音乐天赋;:昕"先行,:动"随后

   针对培养孩子的音乐特长问题,很多妈妈经常会这样问我::什么时候送孩子去音乐辅导班才最合适呢",:从什么时候起就可以让孩子练琴了呢"……其实,把妈妈们这些问题总结成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着手培养孩子的音乐特长?

   对此,一位研究音乐教育多年的老师这样说过:

   王氏声音和音乐创造性测验,适用于3—8岁的孩子,它测量的方法是让孩子打拍子或模仿测验者所发出的几种声音,以此来测评儿童在音乐流畅性和想象力方面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们可以让孩子模仿一些简单的声音,如某种动物的叫声、汽车发动时的声音、下雨的声音等,来大概测试孩子的音乐潜能。但如果要对孩子的音乐天赋进行准确的评估,妈妈们一定要找专业的机构或老师来帮忙。

   上述老师的讲述传达给我们的第二方面信息是,要在生命的早期就对孩子的音乐潜能进行开发。所谓生命的早期是指婴幼儿期,也就是说,当孩子处于婴幼儿时期时,妈妈们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接触音乐、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