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再富不能富孩子,不能打骂恐吓孩子

2022-08-14 12:12:06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再富不能富孩子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一公益广告语如今已深入人心。值得一提的是,这句话的本意是要尽力优化教育环境,改善教学条件。事实上,时下在

1、再富不能富孩子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一公益广告语如今已深入人心。值得一提的是,这句话的本意是要尽力优化教育环境,改善教学条件。事实上,时下在一些逐步富裕起来的地区,尤其是在一些富裕家庭,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条件已今非昔比,不是太差而是太好,好得骄娇二气日浓,不思进取日甚,令有识之士不得不惊呼:“再富不能富孩子!”

且不说饭来张口,食不厌精;衣来伸手,穿不厌新,单说这些富孩子如今使用的日趋高档的学习用品,就颇令人咋舌:40元一盒的套装活动铅笔备受青睐, 50元一只的文具盒尚属平常,200元一只的小书包不足为奇,300 元一套的丛书也屡见不鲜。据商场营业员介绍,如今价格高的并不滞销,便宜货倒少有人问津,高档化已成为“时尚”。

文具高档,学习成绩就能随之而上吗?一些出手大方的年轻父母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绝不能再让孩子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吃苦”,别的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得有。殊不知,这样做非但不是爱孩子,从长远角度看,反而害了孩子。在孩子人格形成的雏形期,适当设置一些障碍,让他们受些挫折,少花些钱,多动动手,逐步增强自力更生的意识,是对孩子的真爱,是给予孩子的终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如此,孩子感受生活艰难不易,珍惜父母劳动成果,激发吃苦进取精神,对其未来善莫大焉。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世界上最早拥有10 亿美元资产的巨富,但他对子女的零花钱却卡得很紧。台湾塑胶大王王永庆要求孩子早睡早起,不许乱花1分钱。如此富门寒教,令人击节称好。

成由勤俭败由奢,止奢当自年少始。为人父母者勤劳致富,可喜可贺;但孩子倘也跟着“富起来”,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不能打骂恐吓孩子

目前,绝大多数的家长已经认识到体罚、恐吓孩子是不好的了。但也有些人依然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他们说,小孩就同小树,总要时常剪剪枝。此话乍听有理,但孩子毕竟不同于小树,他有自己稚嫩的心,有自己的自尊,有着很易受伤害的小小身躯。所以,打骂恐吓虽然可能收到一时之效,但却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后果。

一、 生理上的创伤

有些家长一生气,劈头盖脸地就照孩子打去,打时只顾解气,没轻没重。用手还嫌不足,甚至抓起身边的扫把、树枝、尺子等工具。这些家长常常是心理自制力较差者,故而往往逮哪打哪。孩子认错或有其他人或事分散了他的注意力还好,打几下完事,但如果孩子“犯犟”,则很可能是越打越气,越气越打,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控。不少家庭悲剧就是这么造成的。

大多打孩子的家长要理智一些,他们认为,孩子总归要打,但头打不得,打屁股没事,小屁股肉厚打不坏。事实上,屁股照样是可以“打坏”的——轻者,孩子皮下血肿,神经受损,重则,殃及内脏(如腰部的肾脏等)或由于广泛性出血而引起休克。要知道,孩子的小身体是非常娇嫩的,又怎能够经得起成人的掌心和拳头?

二、心理上的创伤

幼儿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态度及打骂恐吓,都会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里障碍。

1、躯体不适:有的孩子精神上受了刺激表现为躯体的不适。比如,孩子突然发热,患感冒(由于惊吓引起的更常见)。有的孩子会呕吐,诉说肚子疼,有的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泻。

2、遗弃感:一些父母在打骂恐吓孩子之时,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等语言,别小看这不经意的气话,却可能给孩子心灵上留下较深的创伤。有个3岁的孩子见了奶奶后,紧依着不离开,奶奶问:“怎么了,干吗不让奶奶干事?”孩子哭兮兮地说:“奶奶,你要我吧,我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是捡来的。”奶奶说:“胡说!怎么是捡的?”孩子竟然说:“小红的妈妈不打小红,说她是亲宝宝,妈妈打我,说不要我了。”

3、恐惧感:一个孩子每到夜晚就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常常紧抱大人不放,呼吸急促,面带恐惧表情。原来,他的父亲吓唬他说:“闹吧,天一黑就有妖怪,让妖怪把你带走吧!”开始孩子还闹,当父亲的竟装起了妖怪,把孩子吓得马上老实了。但自此,孩子便落下了明显的心理障碍。对3岁前的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4、自暴自弃:别看是3岁前的孩子,经常被责骂或挨打,也会因此而感到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他们本来可以将某事做好,但偏偏不做或干脆去搞破坏。这些孩子还可能表现出遇事冷漠,行事胆怯等。

5、逆反心理强: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太拧才挨打,其实,挨打时,别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会不服的,这种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达出来。

6、暴力性:经常挨打的孩子,他会模仿家长打他那样去打别人,父母打他时表现得越粗暴,孩子对小朋友也就越粗暴。

7、说谎行为:孩子被打后,可能暂时被镇住了,但由于怕挨打,他们会渐渐不敢对父母说实话,或者找理由来摆脱挨打,久之,便会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

8、仇恨心理: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对父母的依恋性很强,一般不会产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施暴,孩子渐渐就会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日后可发展为仇恨父母。

打骂恐吓孩子不仅能出现上述不良后果,还不一定能收到“教训”的目的,所以,当父母的要切记,不要打骂孩子。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再富也要“穷”孩子

澳大利亚属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澳大利亚人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以后难免吃大亏。“孩子应该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这是澳大利亚邻居见我把孩子包裹得像一个棉花团时说的话。事实的确如此,就是在最冷的月份,也很少见哪个澳大利亚人的孩子穿棉衣和防寒服,最多也只是“短打扮”———外面加一件绒衣,便无事一般行进在寒风中。而一到太阳出来,便将绒衣脱去,只穿短衣、短裤、短裙。在我们公寓附近有一所体操学校,每日傍晚训练结束时,常见家长陪着光头、光脚、只穿背心短裤的孩子从学校出来,尽管寒气袭人,但很少有家长大惊小怪,为孩子拎鞋、戴帽、披衣。澳大利亚的冬天虽然不是很冷,但早晚温差较大,气温常在摄氏10度以下,以我们亚洲人的眼光来看,孩子作“短打扮”实在是穿得太少了。

曾在悉尼一家妇产科医院看见这样一幕:一对夫妻来做二胎检查,妻子进诊室面见医生去了,丈夫便带着两岁的女儿在外面大厅等候。少顷,女儿嚷着要喝水,于是父亲便在身旁的自动售货机上顺手扯了一个免费纸杯,走进厕所接了一杯自来水便递到孩子手里(自来水在澳大利亚可以饮用)——那父亲不是买不到饮料,自动售货机正在出售一元一杯的可口可乐和橙汁;而他也不是买不起饮料,他是一家体育用品公司的主管,年薪15万美元。

其实,这种“穷”待孩子的现象并非个别。每逢给孩子注射防疫针的日子,社区儿童保健站里便排成长龙。排队中,便常见家长将还不会走路的孩子甩到地上(地上铺有地毯),任其去爬、去啃、去打滚,孩子哭喊,也只是安慰两句,绝对看不到一哭就抱的现象。澳大利亚人酷爱勇敢者的运动冲浪,无论是炎夏还是寒冬,父母都常带孩子去海滩。小孩子褪尽“束缚”,光着脚丫自去玩沙、玩水;稍大一点的孩子便跟着父母下海冲浪,呛水的现象时有发生,但父母最多也只是为其拍拍背,便鼓励孩子再次下海搏击冲浪。某日到海滩散步,在远处看见一个孩子冲浪回旋时栽了跟斗,我便情不自禁地大叫起来:“救人。”而正在近处的孩子的父亲却不慌不忙:“那里水浅,淹不死人。”其实澳大利亚人“再富也要‘穷’孩子”并非像日本人那样刻意为之。用他们的话来说,不过就是“为未来着想”———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去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那时面对挫折惶惑无助,还不如让他们从小摔摔打打,“穷”出直面人生的勇气和本事……面对这不算新鲜的观念,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与已经踏入富国俱乐部的澳大利亚相比,我们对孩子的呵护是不是太多了一点?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不能弱化孩子能力

幼儿园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来园后的吃饭、入厕、午睡、活动等,都进入了我特别关注的视线。从家长那里了解了一些幼儿入园前的养育情况后,济南市经五路幼儿园老师近日向媒体反映,目前不少家长的养育方式实际上弱化了孩子的能力培养。

违背规律,弱化养育

所谓“弱化了孩子的能力培养”,就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家庭养育孩子的人力资源充足,养护人员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事事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自己做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该做的不会做,逐步发展到不想做。

动作发展方面:未及时给孩子创设爬的机会与条件,不少孩子不会爬;室外活动少,孩子练习走、钻、跳、骑等基本动作的机会少;上下楼梯都由成年人抱着,很少注意领着孩子上下楼梯;既使有带孩子外出的机会,也是家长抱着,等家长累了才让孩子走,孩子不愿走,家长又抱起来。

进餐饮食方面:进餐不从多样化考虑,进食单调,养成孩子偏食的习惯。孩子1岁之后就可以吃切成小块的青菜,但有些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3岁之前)给孩子吃的菜全是剁碎了的,制约了孩子咀嚼能力的发展,影响了孩子牙齿的正常发育。就餐习惯更不注意,很多孩子在家庭中是边玩边吃,边走边吃。

自理能力方面:从小培养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但家长们非常忽略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往往越俎代庖,致使孩子养成了吃饭等着喂、入厕找大人、午睡不能独立入睡的习惯。

创设条件,促进发展

孩子能做的尽量创设条件让其自己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幼儿园教师及家长应该相信孩子的潜能是很大的,如果我们去帮助孩子挖掘、培养,创设条件让其自己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孩子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否则他们的多种能力就会受到抑制,家长的代劳所取得的是负效应。

与幼儿园老师精诚合作补上所欠的课。对孩子的教育是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孩子上了幼儿园,老师与家长对孩子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家长应该与幼儿园老师精诚合作,在老师的引领下,双方通过面对面沟通、书面沟通、电话沟通、网络沟通等形式,达成共识,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培养,使其身心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父母切记: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再富也要穷孩子,是西方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因为他们知道:娇惯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难免吃亏。

中国人说“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西方人说“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于是,中国人说“富不过三代”,但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却“富过六代”。实践证明,“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家庭教育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和很多爷爷奶奶溺爱孙子不同,吕教授非常推崇刘禹锡的《陋室铭》,认为“成由勤俭败由奢,止奢当自年少始”。所以,吕教授从小就让孙子小航过“穷日子”。

一天,吕教授带着5岁的小航逛街。路过肯德基门口,小航看到小朋友在里面啃汉堡吃薯片,就说:“爷爷,我们去吃肯德基吧。”吕教授把所有的口袋翻了个底朝天,说:“你看,爷爷确实没钱。”小航咽了几口口水,走开了。

每周六下午,吕教授都带小航去公园玩。每次路过湖畔,游船的老板都会热情地邀请他们来玩。开始,小航每次都充满兴趣地跑过去,然后期待地望着爷爷,但是爷爷总是耸耸肩,双手一翻,用很西式的动作表示自己没带钱。次数多了,游船老板再想邀请时,小航每次都会抢先说“爷爷没钱,我们不坐”。

小航看上了一款飞机模型,非常喜欢。但看了价格189元,于是咬了咬嘴唇。吕教授看到孙子非常喜欢,就试探地问:“如果你很喜欢,我们买下?今天爷爷带钱了。”“噢,不用,爷爷,我再多看几眼就行了,太贵了。”

这时,又来个祖孙二人,孙子想买一款百余元的电动汽车,爷爷说家里玩具已经装满几个箱子了,不用再买了。孙子一听,立刻躺在地上,不断打滚。爷爷急得面红耳赤,最后只得掏钱买下。这时,小航走过去,义正词严地教育那个小男孩:“你这个小朋友太浪费,玩具看看就行了,何必都要买!”说得那个小男孩一愣一愣的,小男孩的爷爷也不禁对小航大加赞扬,并且当即就请教吕教授是怎么教育孙子的。

溺爱不分贫富,很多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孩子,在吃穿用上并不比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差多少。“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这貌似爱儿子的话,其实是一种溺爱,一种伤害。

很多隔代家长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绝不能再让孙子像儿子小时候那样“吃苦”了。孙子想要什么,爷爷奶奶立刻就满足他。如果孩子的父母反对,爷爷就吹胡子瞪眼:“你挣那么多钱不是为了给孩子花啊”、“又不是买不起,为什么让孙子不高兴”?于是无限制地满足孙子的一切条件,尤其是孙子一哭二闹,爷爷奶奶就更加没有原则,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都摘下来送给孙子。

上例中哭闹着要电动汽车的孙子,我们几乎随处可见,但像小航爷爷那么理智的隔代家长却非常少。从买玩具案例中我们看到,骄纵孩子和“穷”孩子的表现完全不同,任谁都更希望孙子像小航一样懂事,而不喜欢满地打滚的孙子。这就是理念的不同,造成不同的财商教育方式。溺爱孩子的隔代家长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教育孩子的隔代家长认为:再富也不要富孩子。

在西方,再富也要穷孩子,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因为他们知道:娇惯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难免吃亏。约翰·洛克菲勒(1839-1937)是美孚石油公司的创始人,作为20世纪初的美国首富,老洛克菲勒并没有让孩子从小养成奢侈的习惯。老洛克菲勒有1个孙女,5个孙子,他是这样给孩子们零花钱的。

七八岁的孩子每周30美分,十一二岁的孩子每周1元,12岁以上每周2元,每星期发放一次。并且每周核对账目,检查每个孩子每笔支出的用途,钱账清楚用途正当的孩子,下周可增发10美分,反之则减。洛氏家族还坚持“要想花钱自己挣”的原则,孩子们要想多花钱,就得干家务补贴零用。所有的家务活儿都是量化的。例如,捉到100只苍蝇能拿到10美分的报酬,逮住一只耗子得5美分,背菜、垛柴、拔草又能得到若干奖励。这些钱肯定是不够花的,于是孩子就向爷爷撒娇,希望爷爷给更多的钱,但是很快他们就知道了,他们根本无法从爷爷那里多讨来一分钱。

这种“再富也要穷孩子”的家庭教育,让洛克菲勒家族的后一代再次成为众人的焦点:长孙成了洛克菲勒基金的主席,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慈善家;次孙纳尔逊·洛克菲勒成了著名的政治家,曾当选为美国副总统;老三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成了一个成功的商人;老四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多次立功,担任过中校,后来两次当选过阿肯色州州长;老五戴维·洛克菲勒是美国著名的金融家,担任过大通一曼哈顿银行的董事长。

如果我们去翻看世界富翁的传记,很容易发现:几乎每个亿万富翁都是白手起家,而他们在教育孩子时,更是以“再富也要穷孩子”为基本理念,和中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异曲同工之巧。成功的隔代家长,应该像吕教授或者老洛克菲勒一样,坚持“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懂得家长挣钱的艰辛,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对祖辈们说的话:爱孙子不等于要放纵孙子,富爷爷不一定能教育出富孙子。“豪门出败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止奢当自年少始”。教育孙辈不要让他们从小养成奢侈的习惯,应该像老洛克菲勒和吕教授那样,让孙子从小养成节约的习惯。而不是像给孙子买百元电动车的爷爷那样,孙子一哭二闹就没了主意。

对父母们说的话:孩子终究有一天要长大,要脱离父母振翅高飞、搏击长空,自己去奋斗,去生存。如果不从小磨炼他们的“翅膀”,锻炼他们的筋骨,当他们长大了离开父母去自闯一片天地时,面对挫折势必惶恐无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爸爸不能因为自己挣钱多,就无限制地满足孩子无理的要求,应该和爷爷坚持一种观点: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孩子需要什么:孩子需要爱,孩子需要教育,孩子更需要受苦。孩子终究有一天要长大,要脱离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的怀抱,振翅高飞,搏击长空,自己去奋斗,去生存。科学的家庭教育,应该从小磨炼他们的“翅膀”,锻炼他们的筋骨,让他们长大后,可以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飞得更加顺利。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