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对孩子采用高压政策会适得其反,对孩子不要采用命令的口吻

2022-02-27 05:00:08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对孩子采用高压政策会适得其反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发现孩子有过错的言行时,常常不问缘由地大声呵斥,责骂,其至人发雷霆。在他们看来,高调厉声训斥才是

1、对孩子采用高压政策会适得其反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发现孩子有过错的言行时,常常不问缘由地大声呵斥,责骂,其至人发雷霆。在他们看来,高调厉声训斥才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其实,这种做法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往往适得其反。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用:低声细语-的悄悄对话教育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孩子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自控能力较弱,情绪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高声训斥会使孩子因受到突然袭击而惊惶失措,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念,以至引起反感,根本听不进你的话或者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也就谈不上教育效果了。有时,高声训斥虽能暂时制止住孩子的不良言行,但孩子口服心不服,久而久之会产生对立情绪,以沉默,固执等方式对抗,甚至养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坏习惯。这种:高压政策-,包含着不尊重孩子人格的因素,会使孩子的自尊心遭受到极大的挫伤,从而压抑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不利于孩子思维的正常发展。另外,一味指责,甚至体罚,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会失去对家长的依赖感,信任感,这样就有可能导致父母与子女间感情疏远。那么,教育就更难人手了。

  所以,心理学家认为,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就需要我们彻底放下:父母"的架子,重新拾回我们的童心,才能面对所谓的叛逆。因为:强权。解决不了问题,更无法抚慰孩子的叛逆。

  下面这位家长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好。她有一个18岁的女儿,母亲和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朋友。。:我一直觉得,女儿和我是处在平等地位的,要相互信任,经常交流。’她说,:从小到大,女儿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都会告诉我,包括学习,和同学交往等各个方面,甚至有男生追求她,她都会告诉我。"

  她还说,和女儿平时的沟通是平等的,有时候因意见分歧有所争执,若事后想想是自己不对,错误地批评了女儿,便会主动向女儿承认错误。

  每当孩子向她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她从不会不假思索地拒绝。即使是非常荒谬的要求,也会在慎重考虑之后,把它:当做一回事。地给予响应与讨论,找出充分的理由,让孩子明白父母的想法。

  此外,这位家长还在生活,学习中的许多事情上征求孩子的意见,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见很糟糕,也会认真倾听并与她讨论。就算是非常必要的要求,也会用:我希望…"或:我建议…",至少要在:形式上"给他留下可以自主的空间,让他有学习、思考,省悟的空间。而不是生硬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这位母亲是在施行一种合理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孩子,让他们感受被尊重的感觉。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表示永远的支持与肯定,特别是在孩子犯了严重错误之后,更是会给予改正的机会,对其改正的态度始终保持着肯定与支持。

  父母们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真正以一个:人"的态度来对待作为另一个:人"的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也许不符合我们心目中的成熟条件,但并不能说是由于孩子不听话所造成的。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十七八岁的孩子,分别向他们的父母提出要搬到外面去住的要求。一个孩子的父亲说::咋啦?家里容不下你啦,好好给我呆着。"另一个孩子的父亲却说::好啊!需要我帮什么忙吗?。结果却恰恰相反,反对孩子搬出去的父亲不但没能阻止孩子从家庭中走出,还和孩子发生了深深的矛盾。支持孩子搬出去的父亲反而使孩子留了下来。原因是,第一个孩子听到父亲那么武断地阻止他,觉得在家里也没有意思,不如早些搬出去。另一个孩子则完全不同,当他提出搬出去住的时候,父亲不但没有阻止,反而问他需要什么,这让他感到了亲情的温暖,觉得其实在家里也很好,于是决定不搬出去住了。

  可以看出,孩子有了独立的想法,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其实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如果他凡事都依靠父母,那才是令人担忧的事情呢!但是要了解这一点,就要舍得放下父母的角色——:传统的权威"。也只有暂时脱开了父母的角色,才能以一个:人"的态度去面对另一个:人"的挣扎。

  有些家长习惯于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被子,让被子对自己言听计从,他们认为子女就应理所当然地听从父母,自己小的时候都是这么过来的,因此如果孩子不顾从,在他们眼里就成了叛逆;有些家长喜欢在破子犯错误时指责孩子,并对破子的人格进行批判,把袋子说得一钱不值,孩子受到这种刺激后心里会很不服气,于是扰不甘心向大人认错,逆反的心理和行为也就跟着出现了;有些家长在孩子与自己发生抵触的时候,便有气不打一处来,对孩子采取粗暴和强制的高压政策,这经常会使孩子的逆反心理逐渐升级;有些家长平时对狡子使用的否定语言太多,孩子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好,连前途也没什么希望了,没有人愿意别人整天指责和批评自己,时间久了,再有耐性的弦子也会反感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对孩子不要采用命令的口吻

  帮忙是教给孩子:助人为乐"的最好的机会。但是,即使拜托了孩子可他还是没有帮忙的意思的话,那就没用。想想爱依逃走的理由吧!

  请想象一下这个情景:你正在公交车里抓着吊环。旁边站着的人突然跟你说::把架子上的东西给我拿下来!"你肯定会一下子就火冒三丈吧。

  那么如果按照下面这么说会怎么样呢?:对不起。我不太够得着,能帮我拿一下那个架子上的东西吗?"

  这次你肯定会马上把东西递给对方的。不是因为对方的说法多么客气,而是因为这反映出了不同表达方式深处隐现的对方:意识"的不同。当你感到抗拒时,那是对方把你当成了为实现目的而利用的:工具";当你想帮忙时,那是对方希望你成为他的:协助者"而求助于你。

  爱依之所以不想帮忙,是因为看穿了妈妈是想让自己成为:她摆脱家务活的工具"。在:使用的手段"这一点上,用金钱及物质来引诱你,或者相反,斥责你迫使你帮忙的情况都是一样的。如果孩子只是为了父母的便利而:被迫"帮忙,这是无法成为孩子学习:助人为乐"的机会的。如果要把帮忙变成教他:助人为乐"的场景,那么首先要好好地意识到自已是站在要求孩子协助的立场上,然后再说。那样即使与:当工具使"时说的是同样的话,孩子也能感受到其中语气的微妙差别而回应你。意识到这一点再传达你的想法,像:电视告一段落时一起准备午餐吧"这样的邀约会让人更容易接受吧!

  当父母把孩子当做:使用工具"时,那种如洗碗敷衍了事的帮忙反而会添麻烦,还不如自己做更好;但是,如果把孩子定位到:想让他协助我"这一面的话,孩子心甘情愿地洗碗,自己也会高兴。于是你会感到:夸奖"孩子变得很多余,而感谢和喜悦会自然地变成imessage表达出来。

  饭前的准备、大扫除、跑腿儿…一教孩子:助人为乐"的机会有很多。如果父母什么也没说孩子就主动来帮忙的话,那更是求之不得的机会!用imessage来传达有用的感谢吧::谢谢,真是帮了我大忙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这些情况千万别乱鼓励孩子 谨防适得其反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大多十分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但不知爸爸妈妈们是否意识到,鼓励性的言语说得不恰当也可能破坏了孩子的自信心呢?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大多十分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但不知爸爸妈妈们是否意识到,鼓励性的言语说得不恰当也可能破坏了孩子的自信心呢?

1、6岁女儿从幼儿园回来,抱怨她的小伙伴:太自私"。

错误回答:妈妈完全了解你的感觉。

事实上,你不可能了解她的感受。因为她是你心爱的孩子,你心疼她,你怎么可能完全了解她的感受?自然,你是想告诉她,妈妈理解她,并且想让她知道愤怒、难过之类的感受都是正常的。但是,你这样的安慰更容易激怒孩子,孩子会觉得你这么说是觉得他经历的事情很正常,她的不快不仅没平息,很可能,以后她什么都不愿告诉你了。

正确做法: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

从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着手,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及细节,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比简单的安慰有效得多。

2、儿子刚刚同小伙伴玩了回家却宣称::我一点也不喜欢明明。

错误回答::不可以这么说,明明是个好孩子。"

你只是不希望孩子对他人过分地指责,或许事实上明明真是一个可爱的好孩子,也或者你同明明的妈妈是好友,你希望两个孩子相处愉快。不过在这时候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去:喜欢"别人是不对的,这等于是轻易地否认他对小伙伴的判断力,很可能抑制他今后判断人、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

正确做法:先听听孩子怎么说!

认识到你的孩子不喜欢另外一个孩子总有他的理由。还是同孩子聊聊吧,问他::那你今天过得不开心喽?明明对你怎么了?他做了什么事让你不高兴了?下次碰到他你准备怎么办?"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孩子。

告诉孩子同小朋友们相处,要掌握一个基本的交往原则:先判断一下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万一发生了不愉快可以试试有没有改善的办法,如果相处得不好,实在没法达成一致,断交也行。正确地教给孩子这一课,对他将来的社交一定大有好处。

3、6岁的孩子告诉你今天班里画画,老师表扬她了。

错误回答:你是最棒的!

如果总是用:最漂亮的"、:最可爱的"、:最能干的"这样的词鼓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会令孩子对自己期望过高压力过大,以致不能承受。

而且,孩子同小伙伴一比较,发现:玲玲跑得比我快",:露露唱歌比我好"。她渐渐发觉她并不是样样都比别人好的。心理学家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盲目夸大地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自我怀疑,令孩子不自信。只有恰当的符合事实的表扬和鼓励才会真正对孩子有益。

正确做法:不要再不切实际地表扬孩子。

:今天真漂亮"比:你是最漂亮的"合适得多。:这个故事真有趣"比:你讲故事是全班最棒的"更合理。

4、父母大吵的时候,让5岁的孩子听到了,做妈妈的想和孩子作一番解释。

错误回答::我想让你知道,爸爸妈妈今天下午吵些什么。"

在这个开放的年代,我们有时候让孩子知道得太多了。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如果知道了争吵的来龙去脉就不会胡思乱想了。没错,听到父母发生激烈争吵孩子会害怕、不快,但是把大人之间的事全盘托出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担忧。

在他们的小脑瓜里,觉得生活像他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那样混乱、易碎,你们夫妇或许觉得激烈的争吵不过是漫长的婚姻道路上的一点小波折小点缀,孩子却马上会跳到最坏的状态:我们的家要散了,爸爸妈妈不要我了。

正确做法:爸妈在孩子面前要和睦相处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刚才火气都太大了,这跟他没关系。因为,听到父母在大吵,孩子跳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争吵是不是我引起的?爸爸妈妈还会和好吗?

然后,在孩子面前同你的配偶来个简单的拥抱或是说句调侃的话,这样孩子才会放心,觉得警报解除了。

5、5岁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闷闷不乐,因为同伴嘲笑她有个大蒜鼻子。

错误回答:你的鼻子挺漂亮啊,妈妈就喜欢你这个样子。

妈妈不过是在宽慰孩子,告诉她无论她长得什么模样,妈妈一样爱她。但是这其实等于告诉孩子她担心的东西是真的。事实上,二、三岁的孩子就开始注意自己的长相了。到了五、六岁,他们会同别人比较,然后,会抱怨::我的腿太粗了。":我是不是太矮啊?"你告诉他::你这样子就很好看啊。"

可能令他怀疑自己的判断力,他会用你告诉他的标准去看周围的人。他也可能觉得你不理解他的伤心,会一个人把不快压在心底,不再对你说什么,在今后的社交中出现心理障碍。

正确做法:适时对孩子的不快表示理解

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哪里长的不好看,先问问他,是不是在和谁做比较。然后可以同他讨论,看看能不能帮他。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同伴高大,可以告诉他各人有各人漂亮的地方,如果真的想高大一点,可以鼓励他多去打打篮球,学习游泳。

当然,有时候对于孩子的抱怨我们实在无能为力,在那种情形下,你可以对他的不快表示理解,千万不要置之不理。

6、6岁的孩子听到老师说吸烟不好,回来问你有没有吸过烟。你回答说没有,他不信任似地再问::真的吗?"

错误回答::我从没对你撒过谎。"

你这么说是为了赢得孩子的信任,但告诉孩子从没并且永远不会对他撒谎之类的话,孩子今后很轻易就能抓住你的把柄,不再信任你。

正确做法:父母也要适当给自己留后路

:爸爸尽可能对你诚实。"当他下次发现你在说着一个善意的谎言时,你就有了解释的机会,告诉他有时候这么做只是好心。:爸爸知道今天的菜不好吃,可是外婆费了好多时间来准备,我不想让她不高兴啊。"

4、恐吓孩子常常会适得其反

  常常用讲::一条大汉背着个麻袋,一个可怕的怪物"之类的话,引出令人恐惧的故事来威吓孩子的习惯作法,可能造成严重恶果。

  这种办法似乎令人难以置信,然而它至今却相当流行。这是值得重视的严重利己主义加懒惰的表现。父母不但无暇去说服教育孩子,甚至都不肯费神回忆一下,他们用来恐吓孩子的那些可怕的东西也曾使自己的童年不快。

  我毫不夸张地说,恫吓孩子与溺爱孩子一样不好,虽然二者的动机不尽相同。我们知道,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正在研究这些课题,以证明儿童恐惧心理所带来的可怕恶果。

  幼小的孩子就常常遭受夜里做噩梦的痛苦,它们的根源很难弄清楚。一般来说,如果没有人去刺激孩子,他是不会产生恐惧感的。恐惧心理的产生与其说是由于话语本身,还不如说是由于这些话说出的声调。:一条大汉背着个麻袋"。这话要是不说得那么神秘,可怕,不是为了制造出小孩子当然想不出的,只是根据讲故事人那紧锁着的眉头,瞪得圆圆的双眼和吓人的声调联想到的,那谁也没见过的人的形象的话,这话本身谁也吓唬不住。这形形色色的故事正是我们小时候夜里不能安眠,净做恶梦的原因。而现在我们的孩子则从阅读描写妖怪和神仙的故事中得到娱乐,因为这些形象是以讽刺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可是,只注意到孩子有强烈的感受性并且不恐吓他们,这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防备那些为了帮助过分操心和劳累的母亲。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