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社会行为 孩子必备技能,9种宝宝常见的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 孩子必备技能
亲社会行为对于孩子十分重要,几个月大的孩子便有亲社会行为,但父母需要引导孩子的积极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父母可以通过规范行为、制定
1、亲社会行为 孩子必备技能
亲社会行为对于孩子十分重要,几个月大的孩子便有亲社会行为,但父母需要引导孩子的积极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父母可以通过规范行为、制定规则,以及玩社会角色扮演的游戏等方式,影响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1.适当的亲社会行为模式
找到一个能为孩子,展示亲社会行为的社交场合,比如看电视的时候,你想看你喜欢的真人秀节目,但是你的丈夫想要看球赛。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向你的孩子展示,如何不咄咄逼人,不吵架发生分歧,而和颜悦色地达成一致。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孩子亲社会行为,可以让你的孩子理解你对他的期望。
2.解释消极社会行为的后果
用你的孩子容易理解的语言,向他解释清楚你对他的期望,具体取决于你的孩子的年龄。例如,幼儿可能难以和他人分享物品,或者使用情感类词汇,他们只会胡乱挥舞小手,或者胡乱咬东西。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学会分享他的玩具,时间不一定合理。但你需要向他强调,用他自己的语言,以及面对社会行为的后果都是必要的。你应该告诉你的孩子,每个消极的社会行为,都有着特定的结果,比如当你的学龄前的孩子,从他的弟弟手中抢夺玩具的时候,你就需要好好地教育他。
3.设计社交场合中的角色扮演
你的孩子可能无法完全了解社会的全貌,但角色扮演可以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在朋友和外人面前应该如何表现。你可以设计一种社会场景,或者参与一种游戏场景,比如过家家做晚饭的时候,将你的孩子装扮成厨师。在角色扮演的场景中,引导你的孩子亲社会行为,比如适量地给予,或者与他人分享玩具及其他物品。
4.和你的孩子玩棋类游戏
棋盘游戏可以教你的孩子按照次序,轮流做事情,让你的孩子在等待的时候注意到其他人,并等待轮到自己。
5.教你的孩子照顾他人的感受
当你的孩子因为朋友,而感到孤立、悲伤或沮丧时,提醒他,他的行为也会影响他人。让你的孩子记住,别人让他感到难受时的感觉,这可以让他变得更加善解人意,更加照顾他人的感受。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9种宝宝常见的社会行为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出现怕生、爱模仿、逆反、喜欢和大人作对等种种日常行为,常让父母困惑和措手不及:
好网网友壹壹妈咪:宝宝开始不听话了
3月份时就送宝宝入园,虽然学到了很多本领,老师也说她很听话,可是回到家里却是相反的情况。要大小便时已经会叫了,也会自己去坐便盆,可这一阵子尿尿时却不愿意叫人,而是站着拉;更坏的,她居然学会躺在沙发上,把脚架在登子上拉。大人说她也不听,要不就是嘻皮笑脸,要不就是大哭……
好网网友萱宝宝妈咪:她总说“这是我的”
她两岁以后,最常说的就是:这是我的!不单单是跟其他小朋友说,连跟她最亲爱的妈妈我也这样强调着说!
比如,我有的时候会称我自己的妈妈——萱外婆为外婆。然后我说“让我外婆怎样怎样怎样……”但凡这个时候,萱宝准跟我急,必定说的是:这是我外婆!如果我跟略微一强,小家伙马上会顿足会急:是我外婆!是我外婆!不是你外婆!
她很认真的,不是矫情……
在宝宝反常行为背后都有心理上的原因,下面9种常见社会行为,妈妈不妨对号入座看一看究竟是哪种心理在“作祟”。
害羞行为
认生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发展阶段,有些长大后自然会减低,有的则会持续一生,这与宝宝个人的气质有关。有些活泼外向,有些则容易害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处理方式:
宝宝害羞,是自我意识萌芽的表现,不必急于矫正。但如果害羞过头,父母就要找出问题所在,并积极解决。一般来说,造成宝宝害羞的原因有两种,其一是自身因素;其二是家庭因素。
自身因素可能与孩子身材过胖、过瘦、身体有缺陷,或是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有关。家庭因素可能是父母要求过高或过度保护,例如,父母如果万事要求完美,可能使孩子因经常担心事情做不好而挨骂,产生胆怯或害羞的情绪;而过度保护会使孩子难以克服陌生、焦虑,害怕与人接触,长久下去可能会使孩子产生自卑的性格,有碍其发展。
若宝宝有过度害羞的毛病,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专家建议,此时父母应多鼓励孩子与人接触,并多让孩子有表现的机会,以赞美、鼓励来代替责骂,让宝宝觉得自己是被接纳的、被喜爱的,让宝宝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下,建立自我价值。
模仿行为
模仿是人社会行为的重要部分,与学习问题、解决能力有极大的关联,也是检查婴幼儿心智成长的重要依据。婴儿到三四个月时才会模仿,如模仿妈妈的各种动作等,期待与妈妈建立关系。
孩子3岁左右,就会开始展开模仿游戏,疯狂的模仿周围的人,并显得乐在其中。常见有由模仿父母举止行为,以此来了解成人的世界或表达自己的感受。
处理方式:
虽然早期的婴儿模仿只是一种反射驱使行为,不是真正的模仿。但父母还是可以多与孩子互动,如张嘴、吐舌等,可提供宝宝感兴趣的刺激,有助于开启宝宝头脑的新连届。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竞争行为
处于婴儿时期的宝宝,并不真的具有攻击或竞争的意图,其注意力的焦点多半为玩具。宝宝经常会去抢别的孩子手上的玩具,有趣的是当玩具到手后,他可能马上就扔掉不要了,转而再去抢别人手上的另一个玩具。
等到幼儿时期,宝宝就会有明显的竞争意图,在言语上或游戏时,会想超越其他人,如果仔细听小孩的对话,常会听到甲宝宝炫耀说:“我有玩具枪,你没有。”乙宝宝想都没想就回答说:“我也有,昨天妈妈才给我买的,比你的新,而且更棒。”事实上,乙宝宝的妈妈可能跟本就没有买玩具,但宝宝会为了与他人比较、竞争而撒谎。
处理方法:
专家认为,幼儿时期的宝宝有这种举动是很正常的行为。当幼儿期的宝宝为了强过他人而撒谎时,父母不要断然的认定孩子撒谎的坏习惯,应先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说谎,再来判定。面对孩子的竞争行为,父母的态度很重要,若鼓励良性竞争,可以促进幼儿形成自尊及成就动机,但反过来说,若经常教导孩子一定要考100分、争第一,反而会使幼儿流于恶性竞争的不良习惯中,不得不小心。
反抗行为
有的孩子在幼儿期会开始变得叛逆,经常将“不要”挂在嘴边,这时候,父母不必忧虑,先了解宝宝为什么会反抗,从宝宝第18个月起,就开始有反抗意识,此时宝宝对自我有了认识,知道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表现出来的就是常说“不要”。
人生的第一次反抗期,大约是在2岁左右出现。幼儿会开始和爸妈作对,妈妈叫他不要做某一件事,他偏偏就要去做,而且任何事情都想自己动手处理,却又经常把事情搞砸,让妈妈很头痛,不知如何是好。6岁左右的孩子,虽然颇具独立性,但自尊心强,不愿受批评,有强烈的反抗性,容易与人发生矛盾。
处理方法:
面对宝宝的反抗行为,父母不必担心宝宝会成为“叛逆小子”。据研究显示,如果婴幼儿时期没有过反抗行为的孩子,可能会成为意志力薄弱的小孩,所以孩子出现反抗行为,其实是件好事。但要注意,也不要一味地放纵宝宝,否则会将事情搞得更糟。
正确的处理方式应为:有技巧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首先父母先深呼吸,做和宝宝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接着经常使用赞美的方式来鼓励孩子,例如,夸赞宝宝:“你会自己收玩具,好棒啊!可不可以再帮妈妈一个忙呢?”最后要提醒,千万不要用打骂的方式,因为若用威胁、打骂来解决的话,可能会引起孩子更强烈的反抗。
利社会行为
人类的天性中就含有利社会行为。从出生开始,人类就不断的发展利社会行为,唯有通过互助合作,种族才得以存活。宝宝从出生到6个月就开始展现此项行为的特质,例如心情好时对大人微笑,情绪不佳时则哭闹。此外,宝宝也会主动参加社会游戏,喜欢和妈妈玩躲猫猫等,待成长至6-12个月时,宝宝开始在游戏中扮演主动的角色,并开始学着与他人分享,也学会对熟悉的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到1-2岁,宝宝开始服从大人简单的要求,对游戏的规则有初浅的认识,并开始懂得安慰人,主动帮妈妈;2-3岁的宝宝的反应更加明显了,孩子知道应该要帮助人,也愿意表达乐于助人的意愿。婴幼儿的利身会行为表现还有同情和怜悯等:
到医院的育婴室走一趟,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只要其中一个宝宝哭了,其他的宝宝也会哇哇的哭起来,这就是宝宝的伴哭现象,但这只是一种听觉刺激反应,不是真的有所反应。
要到18个月左右,宝宝才能大略体会其他人的感受,并安慰人,如见到家人因伤心而哭泣,小宝宝摇摇晃晃的走去给对方一个拥抱,不过,并不是每个宝宝见到别人悲伤时,都会有相同的反应,其中仍存有个别的差异性,如有些宝宝会认为别人伤心的情绪可能影响自己,所以反而会伸手打正在哭的人,以此解除自己不愉快的感觉。
幼儿时期的宝宝对他人的悲伤已经能采取有效的行动,例如,如果有其他的孩子伤心哭泣,宝宝可能会走去拍拍他,或想些好玩的点子,企图安慰他、帮助他度过伤心的时刻。
处理方法:
怎么培养宝宝的同情心,父母是关键。当婴幼儿出现伤害他人的行为时,若妈妈以惩罚的方式来处理,宝宝可能会比较缺少同情心。
相反的,如果妈妈以说理的方式代替处罚,劝导孩子给予受害者帮助,孩子会比较有同情心。所以当孩子再有不当的行为时,先别急着处罚,试着用温和说理的方式来处理。
分享与合作
如果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太小看他们了。当不会说话的婴儿试图用手指东西与你沟通时,就是分享的开始。很奇妙吧!幼儿时期的分享,则需视孩子的经验不同,而有所差别。举例来说,如果其他的宝宝曾和他分享玩具,日后他也会和其他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反之则不会。此时,宝宝也会利用和同类玩耍的机会,来学习合作的行为。
处理方法:
不要将孩子整天关在家里,多带他出去和其他小玩。给孩子多一些和同伴交流的机会,只要能提供适当的环境,让孩子经常有机会与他人相处,孩子就能学到如何与人相处合作。
攻击行为
婴儿时期的攻击行为多没有敌意,例如当宝宝动手抢别人手上的物品时,注意力多在物品上,而非人的身上,其目的是在夺取物品,而不是真的想伤害人。所以时常会出现打人或力度稍重。到了幼儿期,虽然较少有攻击身体的情况,但敌意却增加不少,宝宝会开始有嘲笑他人的行为,特别是3-5岁时,经常会为了抢玩具,而有意图的伤害同伴。
处理方法:
宝宝经常动手打人,或是喜欢用不雅的话语辱骂同伴,怎么办?其实幼儿的攻击行为会随着年龄增长,社会互动增多、自我控制增强而改善,所以不用太过紧张,不过,如果你对宝宝的行为感到难以控制时,不要随便扔一个玩具让宝宝宣泄,否则会适得其反,反而让宝宝认为生气时打人是被允许的,
a.不相容反应技术:
如果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只是为了吸引长辈的注意,该不该制止呢?阻止了怕孩子变本加厉;不理会又怕孩子以为打人是被许可的行为,究竟该如何是好?此时不妨采取不相容反应技术法,除非孩子有严重的攻击行为出现,否则不应加以干涉;另一方面则对与人分享的幼儿加以奖励。
b.使用暂时隔离法:
用暂时隔离法来对付宝宝的攻击性行为也十分有效,做起来也不太困难。当宝宝再次出现攻击行为时,就立即制止他的活动,将孩子“隔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同时不可开口说话,旁人也不要与他交谈,约维持5分钟左右,,即可收到不错的成效,但要注意。不宜将幼儿关在密闭或黑暗的空间内,以免产生反效果。
c.打造不具攻击性的环境:
这个方法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提供足够的玩具及宽广的活动空间,避免孩子因碰撞或抢夺玩具产生攻击性事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不要给宝宝具有攻击性的玩具。
性别角色发展行为
幼儿时期的女孩常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哥哥可以站着尿尿,我却不行?由此可以得知,孩子对于自己的性别角色并不十分清楚,那什么又是性别角色?在社会公认男性或女性应有的行为中,如女性应温柔文静,若男生有此特质,大家可能会嘲笑他娘娘腔,使他社会适应有困难。
而宝宝怎么认定自己是男是女,就与性别概念发展有很大关系,3岁左右的幼儿对自己的性别并无太多的认知,若问一个两岁的男生,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他可能一会回答男孩,过一会又变成女孩。到了4岁左右,孩子可能会知道自己的性别,但不知道不能改变,所以问一个4岁的女孩,你长大要当男孩还是女孩,她可能会答说男孩。再大些到了5岁,孩子会根据头发的长度来判定男女,如果看到长发的男孩,会觉得“他”是女孩。
处理方法:
1-3岁是孩子性别概念发展的关键期,所以父母应教导孩子,男孩与女孩性别角色上的差异,否则日后要调整就很不容易了,后果会很严重。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曾经有一个可爱的男孩,但因妈妈喜欢女孩,所以从小就将他打扮得像女孩子一样,长大后,孩子真的在言行举止方面有女孩子的倾向,造成他日后发展的障碍。
因为社会对不男不女的现象,接受度尚不高,所以建议父母要摒弃重男轻女的观念,给孩子具性别尊重的两性教育,如让孩子轮流做家务,不要对女孩过度保护,或让男孩做不必要的冒险等,才是最恰当的方式。
角色取替行为
当孩子踏入幼儿园时,开始了有别于家庭的环境,就需要有“我”与别人不同,有不同的心情、能力及想法,也就是孩子必须脱离自我中心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想法与自己有所不同。想和他人做朋友就得站在对方的立场,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技能。
处理方法:
当宝宝遇到人际挫折时,是最好的教育机会,专家建议父母,此时可以用关心的口吻询问孩子:“你觉得他为什么生气?”如此一来可以刺激孩子去考虑对方的立场,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技能。
除此以外,在日常生活中,建议父母多涉猎相关育儿知识,多用关心和鼓励等方式来对待孩子,并予以适当的协助:
1.培养同情心
要拥有一个社会行为不偏颇的最佳宝宝,可从培养同情心开始,有了同情心之后,宝宝懂得体会他人的心情,也容易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该从何处着手呢?以自身来示范是不错的方法,例如当孩子欺负其他孩子时,可以当场告诉他,这会伤害到他人,是不好的的行为。如果因为觉得丢脸而火速将宝宝带离现场,事后又不向他解释,他反而以为这是被允许的正确做法。
2.以身作责
另一好方法,就是父母以身作则,如果父母有同情心,经常做善事,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学习到良好的一面。
3.拒绝孩子作电视宝宝
孩子如果看太多电视,电视上一些不良的电视画面会影响宝宝,很容易学到偏差的行为。所以父母应避免两岁以下的宝宝成为电视儿童,否则坏习惯将很难根除。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新妈必备技能“婴语”,你学会了吗?
新手妈妈缺乏育儿经验,在照顾宝宝时往往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很多妈妈为此感到困惑:如何才能让照顾宝宝变得轻松起来呢?小编在这里想说:学会宝宝的:婴语"就可以啦!只要妈妈认真观察宝宝的小动作,掌握宝宝心思其实一点也不难。
1.吮吸
如果妈妈用手指触碰宝宝的嘴角或面部,他马上转头对着妈妈张开嘴做出吮吸的动作,这说明宝宝感到很饿,需要妈妈给他喂奶喝。
2.微笑
当宝宝感到很安全很温暖的时候,他的嘴角会露出微笑,两眼炯炯有神,两手和两腿高兴的挥舞着,这说明宝宝很高兴很开心。这时妈妈要给他热烈的回应,对着他笑并和他玩耍。
3.打哈欠
当宝宝眼神不再灵活,变得发散起来,对外界的环境变化不再敏感,妈妈想和他玩他爱答不理,还时不时打哈欠,这就说明宝宝很困很想睡觉了。妈妈要整理好床褥,保持环境安静,让宝宝进入梦乡。
4.瘪嘴
当宝宝瘪嘴时,说明他马上就要哭了。宝宝哭泣的原因,要么是饿了,要么就是纸尿裤湿了。妈妈要及时处置。当然,如果妈妈对宝宝关注不够,宝宝想玩而妈妈没时间,他也会瘪嘴哦!
5.脸憋得通红
如果妈妈发现宝宝脸部发红,眼睛无神,有可能是他想大便的征兆。这时妈妈要做好准备,及时帮宝宝做清洁。
6.吃手吐气泡
当宝宝吃饱喝足又不想睡觉时,他会一个人自己玩。这时他会吃吃手指,吐吐气泡,妈妈千万别打搅他,让他一个人玩得够,赶紧休息一下补补觉吧。
7.精神状态不佳
宝宝健康时,眼睛很灵活,看起来很有神采;而当宝宝生病时,他的眼睛黯淡无光,显得无精打采的。如果妈妈发现宝宝有生病的预兆,应马上带他去医院看病。
8.咬东西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牙齿也慢慢长了出来。当宝宝长牙时,他会感到又疼又痒很不舒服。于是宝宝见什么就咬什么,这样能让长牙痛苦减轻许多。在宝宝长牙期间,妈妈要多给宝宝吃一些磨牙饼干,帮助牙齿更好的发育。另外,妈妈不要在宝宝身边放玻璃制品或尖锐的物品,防止误伤到宝宝。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新爸爸必备的两项技能
给孩子换尿布也是准爸爸们必学的功能,那么怎样给孩子换尿布呢?
当爸爸绝对是令人期待的事情,那份喜悦的感觉总是让人难以抵挡。可是,这:爸爸"可不是白当的呀,如何才能做一位称职的父亲?如何才能更好地养育好子女?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关键问题。
假如您对如何做爸爸还没有什么规划,那么建议您率先掌握如下2项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1:换尿布
对于一个男子汉来说,换尿布似乎不太相称。如果您还有这样落伍的想法,那就要好好检讨进化一番了,为自己的宝宝换尿布,那不仅是天经地义,更是一种天伦之乐。
用布尿布还是用纸尿裤
如果选用纸尿裤,可以无需费时费力去洗涤。此外,这种纸尿裤无需折叠,换起来很方便,只是有些宝宝会感觉不舒服。而布尿布则必须水洗,还要用洗涤剂,所以比较麻烦。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父母一般采取折中的方法,即平常使用布尿布,夜晚和外出则使用纸尿裤。
换尿布方法
①用手托起婴儿的腰部,把他的臀部放在尿布的中间位置
②再对折过来
③把尿布一端在肚脐处下方折过来(新生儿则反之)
④系住尿布
布尿布的折叠方法
①将左右下角向中间对折
②用于女婴
③将尿布对折
④男婴用,将前面叠得厚一些
⑤女婴用,将后面叠得厚一些
不要惧怕洗尿布
尿布总是要弄脏的,所以,布尿布总是要收集起来洗的,不要有惧怕心理。
把大小便尿布分开后,先用水涮一下,然后再用洗涤剂洗。请记住这些环节,克服抵触感,一切都将变得很自然。洗尿布是做爸爸的一件日常工作,也是育儿的一项主要内容。
如何洗布尿布
①将洗衣粉倒入桶内,2个桶分开用,一个洗小便尿布,一个洗大便尿布。
②在水冲式马桶里,一边冲水,一边涮尿布。请注意,该马桶最好是洗尿布专用马桶。
③用水冲洗一遍
④将尿布分放在洗小便尿布的桶中和洗大便尿布的桶中浸泡
⑤用洗衣机进行洗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