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孩子的情感和个性,如何调整孩子输不起的个性

2022-04-14 22:33:05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孩子的情感和个性

在这4个月期间,孩子看上去像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儿童。第一个坦率、可爱,而且和你相处得非常好;第二个紧张、执著,而且在不熟悉的环境和人面前容易

1、孩子的情感和个性

在这4个月期间,孩子看上去像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儿童。第一个坦率、可爱,而且和你相处得非常好;第二个紧张、执著,而且在不熟悉的环境和人面前容易害怕。有些人会告诉你孩子可能因为你的“溺爱”而感到恐惧或害羞,但不要相信他们的话。他行为模式的巨大变化不是你或者你的父母造成的,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学会了区别陌生与熟悉的环境。本阶段可以预期的焦虑情感是孩子与你关系健康的证据。

对陌生人感到焦虑是孩子情感发育旅程中的第一里程碑。3、4个月进可以与陌生人平静相处的孩子,这时可能在陌生人靠近时出现紧张的表情,你会认为发生了什么差错,这种情况对本阶段儿童来说是正常反应,不应感到忧虑。甚至对以前孩子可以很好相处的亲属或儿童看护者,现在也会表现为躲藏或者哭泣,特别是在他们草率地接近孩子时。

几乎在同时,他对你更加依恋,这是分离焦虑的开始。正如他开始认识到每一个物体都是独特而永恒的,他也会发现只有一个你。当你走出他的视野时,他知道你在某个地方,但没有与他在一起,这将导致他更加紧张。他几乎没有时间观念,因此不知道什么时候,或你会不会回来。一旦他稍大一些,过去与你一起相处的记忆将在你离开期间安慰他,他会期望和你重新团聚。但现在他仅仅知道你的存在,因此每一次你离开他的视野——即使是进入相邻的房间——他也会烦躁并哭泣。当你和别人一起离开他时,他会撕心裂肺一般地尖叫,到睡觉时间时,他会拒绝离开你,不去睡觉,随后他会在夜间因寻找你而醒来。

你期望情感分离持续多长时间?通常情感分离在10~18个月期间达到高峰,在1岁半以后慢慢消失。在某种程序上,孩子情感发育的这个阶段对母子双方都是温和的,但从其他方面看又是非常痛苦的。毕竟,渴望与你相处是获得首次和最大依附的征象。当投进你的怀抱时,孩子的情感强度是难以抑制的,尤其是当你认识到在本阶段没有任何人——包括孩子在内——认为你是十分完美的。另一方面,你可能感到无休止的纠缠使你窒息,然而在任何时候你不顾孩子哭泣而离开时,也会有犯罪的感觉。幸运的是,这种情感漂移的煎熬最终和情感分离一起消失。但同时尽可能低调处理你矛盾而痛苦的心情。下面是一些建议:

1. 当孩子疲劳、饥饿和生病时,对分离情感更加敏感。如果你知道自己将外出,将你的外出时间安排在他打盹和吃饱以后,当孩子生病时,尽可能与他相处时间长一些。

2. 你离开时不要过分渲染,让和他在一起的其他人做一些分散他注意力的事(玩玩具、照镜子或洗澡)可以使孩子分心,说再见后,就轻轻离开。

3. 记住在你离开几分钟以后,他的眼泪就会消失,他哭泣是为了阻止你离开,当你离开他的视野后,他很快会将注意力转向与他一起相处的人。

本阶段末期社交和情感发育里程碑

对陌生人感到害羞或焦虑;

每当父母亲离开时哭泣;

在游戏中通过模仿他人获得快乐;

对有些人或玩具表现出特别的喜好;

在哺乳期间测验父母亲对他行动的反应(当他拒绝吃东西时你怎么办);

测试父母亲对他行为的反应(当你离开房间时,如果他哭泣你怎么办);

对某些情况感到恐惧;

对母亲和经常看护他的人的喜欢程度超过其他人;

重复声音和姿势以引起注意;

吸吮手指;

给他穿衣服时,他会伸开上下肢。

4. 通过可在家里进行的短时间实践活动,教会孩子处理情感分离。刚刚开始发生情感分离时,很容易处理,因此当孩子爬进另一个房间时(能避免孩子碰伤的房间),不要立即跟随进去,当你必须暂时进入别的房间时,告诉孩子你要去那里并很快回来。如果孩子大呼小叫,给他回话,而不是立即返回他的身边,他将逐渐知道在你离开时不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同样重要的是你一定要在自己许诺的时间返回。

5. 如果你将孩子送进保姆的房间,不要把他丢下就走,在这个新环境中与孩子一起待上一段时间,你要离开时,向孩子保证很快回来。

如果孩子身体强壮,对你的依附很正常,那么与其他孩子相比,情感焦虑将会出现得更早,消失得也更快。不要抱怨他的占有欲,尽你的努力维持更多的关心和好心情。你的行动可以教授他如何表达爱并得到爱,这是他在未来许多年赖以生存的情感基础。

从一开始,你已经把孩子当成一个具有特别脾气和喜好的独特个体来对待。然而,他自己对自己的与众不同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现在孩子独特的自我观念已经非常明显。随着他的独立个体的概念越来越强,他也会更加理解你是一个独立的人。

在这个阶段,孩子具有自我意识的最明确的征象是孩子在镜子中观察自己。在孩子8个月时,他只是把镜子当做一个有趣的物体,或许他会认为反射的影像是另外一个孩子,或者他会认为光和影形成的影像只是神奇的图像,但是现在他的反应将发生变化,意味着他可以理解镜子中的图像是他本人。例如,在照镜子时他会触摸自己的鼻子,或者牵拉自己的头发。你可以通过镜子游戏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当你和孩子一起照镜子时,寻找身体的不同部位——宝宝的鼻子或是妈妈的鼻子。把镜子移开或者拿过来,利用映像做藏猫猫的游戏,或者通过做鬼脸表达需要用文字传达的感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自我概念变得更加成熟,他会见陌生人和你分离的时候几乎没有障碍,他自己也将变得更加自信。以前你可能在他感到舒服时指望他能听话,但是现在通常难以办到,他将以自己的方式表达需求。例如,在你将某些食物或玩具放在他的面前时,如果他不予理睬,不要感到吃惊。或者当他变得更加活跃时,你会发现你经常要说“不”,以警告他远离不应该接触的东西。便是即使他可以理解词汇以后,他也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必须认识到这仅仅是强力反抗将要来临的前奏。

本阶段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害怕他以前学步时曾经适应的物品或情况的现象。在这个时期,害怕黑暗、打雷和吸尘器的声音很常见。以后你可以通过与孩子交谈减少这种恐惧,但是目前惟一的解决方法是尽量避免接触这种环境:在他的房间旋转长明灯、在孩子不在附近时使用吸尘器。当你不能避免孩子进入引起他恐惧的环境时,要估计他会出现的反应,不要远离他,使得他在需要时可以靠近你。安慰他,与他平静地待在一起,让他看到你并不害怕。如果你在他每次听到打雷时,或听到头顶喷气式飞机的轰鸣时安慰他,他的恐惧会逐渐减少,最后他看见你就会感到安全。

让孩子与看护者熟悉

你的孩子需要一个新的临时看护者吗?无论何时,尽可能让孩子在你在场时熟悉这个新的看护者。理想的情况是,在你离开之前,让看护者与孩子融洽地相处几天。假如没有可能,在你必须离开之前,保证自己每天有1~2个小时的时间与孩子一起度过熟悉期。

采用下面的步骤,在第一次会面期间,孩子与看护者将逐渐互相熟悉:

1. 当你和看护者谈话时,让孩子坐在你的膝上。看到孩子放松后再让看护者与孩子的目光接触,直到孩子开始观察看护者或自己心满意足地玩起来。

2. 当孩子仍然坐在你的膝上时,让看护者与孩子谈话。看护者仍然不应该走过来抱孩子或者尝试直接接触孩子。

3. 一旦孩子对交谈感到舒服,把孩子与他最喜欢的玩具一起放在看护者对面的地板上。让看护者慢慢接近孩子并参与玩具游戏,一旦孩子与看护者逐渐熟悉起来,你就要悄悄退后。

4. 当你离开房间时,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孩子似乎对你的离去没有反应,就是成功的开端。

这种轻松的介入方式适用于以前没有见过孩子的任何人,包括亲属和朋友。在本阶段,成年人靠近孩子、发出狂喜的或更糟的声音以及试图将孩子从母亲身边抱走都会让孩子感到压抑。发生这种情况时,你必须干涉。向这些好心人解释孩子需要时间与陌生人熟悉,如果他们慢慢接近,孩子的反应则可能好得多。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如何调整孩子输不起的个性

情境:我的孩子,输不起?

我家孩子常常在玩游戏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快要输了,就会发脾气,希望游戏重来,甚至站起来说他不玩了,该如何培养他能够尊重游戏规则、玩伴以及拥有输家精神呢?

解决方法

每个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对于所谓游戏的输、赢是不会有感觉的,他们学会了解输、赢的意义,一定是从大人的表达与教导而来,因此,家长平常在与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就应该将重点放在肯定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创意发挥,引导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找出乐趣。

这么一来,孩子就可以在过程中获得自我成就感,同时也是在慢慢建立起自我的自信心,而不会一股脑儿地只追求游戏最终的输赢结局。

鼓励孩子在过程中的努力,而非只看成果

其实孩子的「好胜心」往往真的是父母亲所造成的,她与我们分享她的经验,她曾经教过一个孩子,有一次考试得到九十四分,却边哭边拿着考卷跑来跟她说:「老师,这不是我的考卷!」可是那张考卷明明是他的。

如果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为什么孩子今天会有这样的反映,也许就是因为当孩子把考卷拿回家后,爸爸妈妈看到这样的成绩不满意,因此而责骂他,或是习惯性地拿孩子与他人做比较。

再回到上述的情境中,如果孩子总是无法面对自己玩游戏失败的结局,爸爸妈妈不妨试试看在游戏的「过程」中,就开始赞美孩子吧!例如,赞美孩子比上次玩得时候,懂得更多方法与技巧啰!多为孩子创造游戏过程中美好的经验,而非让孩子感觉只有在他赢得到好结果时(例如,最后真正赢了比赛,或是得到最高分),才能得到爸爸妈妈的赞赏。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你了解孩子的心理个性吗

1. 害羞的小天鹅 有的孩子需要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大约有5%的孩子天性羞涩,这些孩子在参与活动,走入新的环境,或者与新的人接触的时候往往需要先用很长时间来了解情况,在确认安全之后才会进入。有人认为羞涩是天生的,而且不会很快改变。研究显示有3/4的天生羞涩的孩子会将这种个性保持到8岁,有的甚至到14岁。

怎么做: 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越是害羞的孩子越需要宽松安慰的家庭环境。这样的环境认可孩子安静的个性并且允许他存在和自由发展,而这种宽容是帮助孩子改变羞涩心理的最好方法。 所以,永远也不要责备一个害羞的孩子或者强迫他做令他不舒服的事——比如让他欢迎一位他并不熟悉的亲戚或者把他独自留在朋友家里。如果你想送孩子到朋友家参加聚会,那么最好先邀请朋友和其他孩子到你家里来玩,这样可以给你的宝贝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你要注意鼓励孩子参加一些他非常感兴趣的活动,比如舞蹈课或者小制作班。

警惕: 如果孩子拒绝参加所有的集体活动,出了家门几乎一言不发,拒绝上学,没有任何原因地表现得神情茫然……这些现象都需要你的高度警惕。

2. 小斗士 好斗是孩子们性情的一种,那些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好斗的孩子往往会将这种性格表现在整个童年时代。男孩通常都会比女孩更容易诉诸武力(这点我们很多人都知道)。不过好斗也有可能是短期行为——孩子们生气、害怕或者悲伤,搬了新家,不愿意去上幼儿园……都有可能导致小小的暴力行为。而这种情况通常在孩子不好的情绪得以缓解之后也就消失了。

帮助他: 对于普通的“暴力行为”,你只要清楚告诉孩子“这样做不行”,以及你希望他怎么做就可以了。同时你如果为了让孩子印象深刻,也可以来点小小的处罚,比如取消了午睡后的动画片。如果孩子打人,在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坏情绪导致你的孩子做出这种暴力行为的同时,也问问他是否想过被打的那个孩子的感受:“你知道被你推开的那个小姑娘为什么哭吗?……如果你有礼貌地请她让开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除了引导孩子了解他人的感受,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也是个好办法,这将最终帮助你改善孩子的行为。

警惕: 那些可能导致受伤的暴力行为,那些以欺负别的孩子为目的的行为都是父母们应该警惕的。如果你发现孩子对周围的人或者事表现出敌意,那就更需要留心观察或者请求专业的帮助了。

3. 忧郁少年

几乎所有的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事事担心的短暂时期。小一点的时候,他们担心会和父母分开,担心要去上幼儿园。再大一些,他可能会担心死亡。到了7岁左右,孩子的担心就会更“丰富”一些,而且常常还包括了对现实世界的关注。新闻报道说有大风、飞机失事等等都会引发孩子们的不安。

帮助他: 不要对你孩子担心的事情表示蔑视,但也绝对不要夸大。帮助孩子从一种诚实但是能够带来安慰的角度来看问题:“是的,确实有的地方会地震,但是这种可能非常非常少。”同时,你还可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来帮助孩子缓解忧虑。比如你可以问他:“你自己想一想,如果听到很大的雷声,你会怎么做来使自己不那么害怕?”类似的问题可以让孩子觉得他自己能帮助自己,从而减轻了担心。另外,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很容易担心的人,千万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显露出来。你的担心在孩子那里往往会加倍严重。

警惕: 孩子的忧虑情绪表现得没完没了,很长时间都不能缓解,或者是导致了一些身体反应:比如失眠或者恶心。还有就是担忧和害怕已经干扰了孩子正常的上学或者是其他一些日常活动。这些症状都表明孩子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让孩子画出有自己个性的画

绘画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游戏。绘画需要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说:绘画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和爱好。可是,许多家长在让孩子学画的时候,只注重绘画技巧的运用,孩子的画中如果只有技巧而没有童趣,这样的画又有什么意义呢?

让孩子画出有个性的画,您要注意下面几点:

尽量不要指点孩子作画

不同个性的孩子会在绘画中使用不同的绘画语言。一般来说,活泼外向的孩子更喜欢用粗犷的笔触来作画,他们绘画速度快,画面连贯、流畅,有较强的表现欲;而文静内向的孩子,他们的画细腻、严谨,画面一般都比较精致、紧凑,而且作画的时间相对较长。例如,一个偏爱动物的孩子,通常能画出动物身上的每一个细节;一个喜欢交通工具的孩子,则能把车辆的部件凭记忆画出来。

什么个性的孩子就让他画什么样的画,这样,孩子的原始创作热情才会被激励。您可以问他画的是什么,但不要去干涉他画什么、怎样画。

一个题材,画不同的画

同一幅绘画题材在不同的孩子手中可以画出不同的画,如果您想让孩子的画有个性,充满创造力,不妨在平时让他练习就一个题材,画出不同的画面。在绘画的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丰富,他会学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绘画的内容,从而也培养了发散性思维。

听孩子介绍他的画

如果您拿到孩子的画,觉得只是一堆颜色的涂鸦,那么就请孩子来介绍他的画吧。他画了什么,这个颜色代表着什么,那边一团又是什么。听了孩子的介绍,您也许会惊讶,原来孩子的眼中,世界是这个样子的,它并不像您看到的画面那么糟糕。多让孩子介绍他的画,可以理清孩子的思路,让他表达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绘画内容。

让孩子自己挑选颜色

孩子喜欢缤纷的色彩,有些在大人眼里看来非常难看的搭配,孩子却非常喜欢。所以,如果您的孩子用色“大胆”,您千万不要对他的画指手画脚,抹杀他刚刚建立起来的对颜色的热情。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